太空人到了太空後,突然想尿尿了怎麼解決?
其實啊,就跟嬰兒一樣,得穿上紙尿褲。但你不知道的是,紙尿褲居然與一段航天歷史有關,那就是第一個在太空尿褲子的太空人。
1961年5月5日,美國第一艘載人火箭「水星-紅石3號」即將發射,太空人艾倫·謝潑德心潮澎湃,他可不是小白,這可是二戰時的戰鬥機飛行員,NASA在空軍招募太空人時,他符合所有條件,於是成為了「水星計劃「7人成員之一,還被選為領隊。
在中間 C 位的就是艾倫·謝潑德
本來他有機會成為第一個到達外太空的人類,但天不如人願,小喬、紅石、宇宙神三大載人火箭頻發故障,導致美國的首次載人任務呢,一拖再拖,而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搶先完成了太空任務並成功返航。消息傳回來的時候,謝潑德可是氣得砸了桌子。所以呢,當時錯過了成為「人類太空第一人」的他呢,在那天的任務顯得格外緊張和興奮,結果突然就想尿尿了。
那時他已經到達離地面大約187公裡的太空,準備完成人類的第一次亞軌道跳躍。在當時,太空衣和載人艙都沒有考慮如何解決太空人的大小便問題,在地面時也沒有進行過太空尿尿的訓練,他只好求助指揮中心,最終專家們經過激烈討論,同意他原地解決,因此謝大叔成為了第一個在外太空尿褲子的太空人,他兜著這一泡尿就回到了地球。
」尿褲子「事件後呢,NASA很長時間也沒過多關注這個事情,一直到人類去太空執行任務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太空衣已被弄得臭不可聞了,NASA才花了五萬美金做出第一個太空馬桶。
雖然馬桶解決了太空人艙內的排洩問題,但太空人出艙做任務,尿尿不又成了一件頭疼的事嗎?於是NASA給太空人配備了用起來類似「杜某斯」的尿袋,但是很容易漏,還容易引起飛船儀表失靈。為了徹底解決太空尿尿的問題,華裔太空衣設計師唐鑫源做出了人類第一套「最大吸收力的服裝」,用今天我們司空見慣的襠部紙尿褲形式,徹底解決了太空尿尿問題,讓太空人獲得了真正的大小便自由。
這種紙尿褲的核心科技主要是吸水層的吸水材料,這是一種叫丙烯酸鈉的高聚物,你如果撕開紙尿褲,那一個一個的小珠子就是它了。高聚物接觸到水時,鈉離子會在高聚物網絡和水之間平均分配,以維持離子濃度平衡和滲透壓。當一些鈉離子移動到水中時,它們原本的位置會被水分子替代,這樣形成了一種聚合物網絡、水分子、鈉離子的共存狀態,使得這種材料可以吸收自身300倍質量的蒸餾水,這樣,一塊尿布就可以使用8個小時以上。
後來,當47歲的謝大叔再次被選為阿波羅14號的任務人員時,終於穿上了最新研製的太空紙尿褲。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呢,解決了排洩問題,所以當阿波羅11號登月的時候,太空人們就開始放飛自我、肆意且奔放的解決個人問題,甚至還把很多裝有排洩物的尿不溼都留在了月球上,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著下次再來收拾,誰知道人類突然對月球就失去興趣了,幾十年來都沒有人再上去過。
一位NASA的科學家說,如果人類能再次登月,更應該找回的是遺留在那屎尿樣本,因為這更有助於專家了解一些簡單生命體在宇宙環境中的傳播方式,為人們在外星生存及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果然,到了2017年,川普宣布重啟載人登月。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找回遺留在月球上的96袋紙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