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發現頂夸克25年後,現在又有新發現了!

2020-10-18 博科園

在頂夸克被發現25年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實驗的物理學家,對已知最重基本粒子頂夸克又有了新見解(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二次運行(2015-2018年)期間收集的大量數據,使物理學家能夠非常詳細地研究頂夸克的罕見產生過程,包括它與其他重基本粒子的產生。在發表在《arXiv》的新研究中,ATLAS合作報告了使用完整的RUN-2數據集觀察到與Z玻色子(TZq)相關的單個頂夸克。

從而證實了ATLAS和CMS使用較小數據集的早期結果,為了獲得這個新的結果,物理學家們研究了ATLAS探測器記錄超過200億個碰撞事件,尋找具有三個孤立的輕子(電子或µ子)的事件,垂直(橫向)於質子束平面上的動量不平衡,以及來自誇克碎裂的兩到三個強子噴射(其中一個噴射來自底夸克)。僅識別了大約600個具有這種特徵的候選事件(即信號區),並且儘管有嚴格的選擇標準,但預計只有大約120個候選事件來自Z玻色子生產過程。

  • (上圖所示)其中一個信號區域的神經網絡輸出(ONN)分布,數據以黑色顯示,模擬信號以洋紅色顯示,背景以其他顏色顯示,ON譜的較高部分由信號事件主導。圖片:ATLAS Collaboration/CERN

為了最好地將信號從背景過程中分離出來,ATLAS物理學家訓練了一個人工神經網絡來使用精確的模擬數據來識別Z玻色子事件。神經網絡為每個事件提供了一個分數(Onn),表示它看起來有多像信號過程。為了檢查提供給神經網絡的模擬是否很好地描述了真實數據,物理學家觀察了由後臺過程主導具有相似特徵(控制區)的事件,還檢查了600個選定信號區事件的各種運動學分布。

研究人員評估了信號區域和對照區域的神經網絡得分,以便可以使用真實數據限制背景水平。提取Z玻色子信號,並計算在給定數據樣本(即橫截面)中產生這種事件的速率。提取截面的不確定度為14%。這比之前的ATLAS結果精確度高出兩倍多,後者基於的數據幾乎少了四倍(2015年和2016年)。發現截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證實了即使是標準模型中最重的粒子也仍然表現為點狀基本粒子。

  • (上圖所示)對於神經網絡輸出(ONN)>0.4的事件,重建Z玻色子橫向動量的分布,數據以黑色顯示,模擬信號以洋紅色顯示,背景以其他顏色顯示。圖片:ATLAS Collaboration/CERN

此外,通過選擇神經網絡識別為很可能是Z玻色子(onn>0.4)的事件,ATLAS物理學家可以檢查標準模型計算是否很好地描述了運動學分布。隨著對Z玻色子生產過程的觀察現在得到證實,ATLAS的研究人員可以預計它的研究將更加詳細。作為運動學變量函數截面測量將能讓物理學家仔細探測頂夸克與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會不會有更多數據揭開一些意想不到的面紗?期待看到大自然在頂夸克世界裡隱藏著什麼。

博科園|研究/來自:ATLAS Experiment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2.07546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夸克,頂夸克卻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
    據我們所知,夸克本身並不是由更小的物質構成。隨著我們了解的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改變,但就目前而言已經足夠好了。有六種夸克,每一種都有不同但同樣古怪的名字:頂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儘管它的名字很奇怪,六胞胎中最奇怪的實際上是頂夸克。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夸克是上夸克和下夸克。
  • 大型強子對撞機形成罕見的四胞胎「頂夸克」
    找到四胞胎粒子是檢驗該理論的第一步,這項最新發現是在LHCP 2020會議上公布的。依據2019年發表的《物理評論D》雜誌報告稱,頂夸克是已知最重的基本亞原子粒子,每個頂夸克的質量大約相當於一個鎢原子。然而,每個頂夸克都比質子小得多,這意味著頂夸克不僅保持著最重粒子的記錄,而且它們是已知最密集的質量形式。
  •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粉碎機把「頂夸克」創造出來了
    根據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頂級夸克是已知最重的基本亞原子粒子。每個頂夸克是大致為塊狀作為原子的鎢。但是,每個頂夸克都比質子小得多,這意味著頂夸克不僅保持了最重粒子的記錄,而且還是已知密度最大的質量形式。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後的最早時間內大量產生,但它們的壽命很短,大約在一萬億分之一秒內完全消失。
  • LHC或首次造出頂夸克「四胞胎」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表示,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或許已經首次製造出頂夸克「四胞胎」,如獲證實,有望揭示新的物理學理論。
  • 奇異夸克與頂夸克
    2013年3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此粒子(上帝粒子)是目前發現62種粒子中唯一沒有質量的粒子。(譯註:上帝粒子國外翻譯為奇異夸克或者頂夸克,在我國國內翻譯為上帝粒子或者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頂夸克Z彈】由頂夸克組成,頂夸克Z彈比奇異子Z彈更重一點,並且更加危險。
  • 美物理學家發現「雙奇異」夸克粒子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9月4日報導,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DZero項目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三夸克粒子,名叫Omega—sub—b(Ωb)。該粒子由兩個奇異夸克和一個底夸克(s—s—b)組成,是質子的「遠房親戚」,其重量是質子的6倍。
  • 夸克竟然是楊振寧發現的?關於夸克的那些事兒(上)
    夸克的種類被稱為「味」,它們是上(u)、下(d)、奇(s)、粲(c)、底(b)及頂(t)。上及下夸克的質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較重的夸克會通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來迅速地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的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來說很穩定,所以它們在宇宙中很常見,而奇、粲、頂及底則只能經由高能粒子的碰撞產生(例如宇宙射線及粒子加速器)並很快衰變。
  • CERN發現新型四夸克粒子
    夸克有六個味態,包括上(up)、下(down)、頂(top)、底(bottom)、粲(charm)和奇(strange)。每種夸克有它們對應的反粒子。1964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和茨威格(George Zweig)提出,理論上應該有可能,在介子或重子的基礎上,加入成對的夸克和反夸克組成四夸克或五夸克粒子。但是直到五十年後,科學家才拿出確鑿的證據。
  • CERN發現新型四夸克粒子
    (CERN)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通常兩個或者三個一組。兩個夸克組成介子,三個夸克組成重子。質子和中子是人們最熟悉的三夸克粒子。夸克有六個味態,包括上(up)、下(down)、頂(top)、底(bottom)、粲(charm)和奇(strange)。每種夸克有它們對應的反粒子。
  • 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
    作為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物理學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阿特拉斯(ATLAS)探測器記錄的碰撞中產生了大量頂夸克對和反夸克對,為最高可達能量下的粒子碰撞理論模型提供了一個豐富實驗場地。
  • 首次測量到頂夸克的質量變化!或將突破標準模型,發現新物理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強耦合常數已經在很大範圍內得到了實驗驗證。此外,還發現了大量運行奇夸克和璨夸克的證據。通過一種新的測量,CMS合作首次研究了最重夸克(頂夸克)的質量運行情況:在不同能量標度下測量了頂夸克對(取決於頂夸克質量的量)的產生率。從這個測量中,使用預測頂夸克-反夸克對產生速率的理論預測,在這些能量尺度上提取頂夸克質量。
  • 首次測量到頂夸克的質量變化!或將突破標準模型,發現新物理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強耦合常數已經在很大範圍內得到了實驗驗證。此外,還發現了大量運行奇夸克和璨夸克的證據。通過一種新的測量,CMS合作首次研究了最重夸克(頂夸克)的質量運行情況:在不同能量標度下測量了頂夸克對(取決於頂夸克質量的量)的產生率。
  • 對撞機新發現:頂夸克對中電荷不對稱的證據
    阿特拉斯實驗(ATLAS)研究的最有趣粒子之一是頂夸克。作為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在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也許在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中也是如此。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運行過程中,質子束在質心能量為13tev情況下發生高亮度的碰撞。
  • 宇宙中唯一「裸露」的夸克,消失了138億年,科學家在實驗室製成
    但是,在1964年,蓋爾提出了著名的夸克模型,擊破了人們的認知。我們才知道,原來質子、中子以及大量的介子,都是由6種不同的夸克通過不同的形式結合而形成的。 1995年,在其他夸克被證實後,最後一種夸克也終於在費米實驗室被發現,那就是頂夸克。
  • 歐洲科學家發現新次原子粒子 這是從未見過夸克組合
    據臺灣「中央社」7月7日報導,歐洲科學家7日表示,他們已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含有以往從未見過的夸克(quark)組合,夸克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此粒子是名為Xicc++的重子(Baryon),含有兩個魅夸克(c)和一個上夸克(u),質量是更常見的重子--質子的大約4倍。
  • ...課題組ATLAS實驗亮點成果發布——頂夸克四重奏: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ATLAS國際合作組近期發布了最新亮點成果:首次發現了質子對撞產生四個頂夸克物理過程(tttt產生態)的實驗證據,這是迄今為止人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能找到的最重(能量最高)的粒子末態。超重的粒子末態使得該過程對新物理的靈敏度很高,是尋找新粒子產生機制的理想環境。
  • 對撞機中發現全新的四夸克粒子
    近些年來,物理學家預言並發現了一些四夸克及五夸克粒子。最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一項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四夸克粒子,它由兩個粲夸克和兩個反粲夸克組成,這也是首次發現由同一類重夸克構成的四夸克粒子。這項發現將幫助物理學家更好地理解夸克的行為,以及極端條件下的粒子理論。該研究目前已經於預印本網站公開。
  • 首次測量到頂夸克的質量變化
    在量子色動力學中,強耦合常數和夸克質量的運行可以預測,並且這些預測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運行質量的實驗驗證是量子色動力學有效性的重要檢驗,在大型強子對撞機探測到的能量下,超出標準模型的物理效應,可能會導致質量運行效應的修改。因此,對這種效應的測量也是對未知物理學的探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強耦合常數已經在很大範圍內得到了實驗驗證。
  • 物理學:希格斯玻色子頂級夸克與裡程碑對撞機的發現有關?
    通過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物理學家Francisco Yumiceva,Marcus Hohlmann和Marc Baarmand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進行的一項實驗觀察,首次將標準模型中最重的兩個基本粒子連接起來。
  • 再次刷新人類對物質的認知:全新四夸克粒子被發現
    >底(bottom)、頂(top),它們各自有與之對應的攜帶相反電荷的反物質粒子。 如果按照這些夸克的質量大小來排列,最輕的是上、下夸克,這兩種夸克也最穩定;質量居中的是粲、奇夸克,它們通常會迅速衰變成上夸克或下夸克;最重的是底、頂夸克,這兩種夸克只能通過高能粒子間的碰撞產生。 根據基於對稱性的一些簡單規則,夸克可以互相結合,形成一種名為強子的複合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