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羅斯總統特別代表:上合組織將繼續吸收新成員,已有16個國家遞交申請
上合組織將繼續吸收新的成員國。
俄羅斯總統上合組織事務特別代表哈基莫夫11月9日表示,上合組織將繼續吸收新的成員國,已有16個國家遞交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申請。
哈基莫夫在莫斯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擴大上合組織這一議題一直都在日程之內,因為限於有限範圍的(國際)組織是無法實現自我發展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需要新思想。許多國家表示出對這種合作感興趣。」
以2017年同時與巴基斯坦一起加入上合組織的印度為例,哈基莫夫指出,在印度加入之後,上合組織的力量大大增強了。他說:「今天的上合組織,其成員國的領土總面積佔歐亞大陸的五分之三,其成員國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近一半(45%)。這是一個強大的組織,是(現代)國際關係體系中具有影響力的參與者。」
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6月15日,創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後,上合組織成員國增至8個,另有4個觀察員國(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國)和6個對話夥伴(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裡蘭卡)。如今,上合組織已成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哈基莫夫表示,已遞交的16份「入會」申請就是上合組織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例證。他還說,伊朗、阿富汗等其他許多國家多年前就表示願意加入上合組織。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會上說,上合組織已收到16個國家關於成為成員國、觀察國或對話夥伴的申請。
中國上合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在《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建設:機遇和挑戰》藍皮書中指出,從上合組織本身看,隨著印巴加入,上合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達到一個峰值,但同時也要看到,擴員後上合組織的固有模式也面臨新的考驗。如何面對成員國增加、異質性加大,保持協調、高效合作是上合組織繞不開、躲不掉的現實難題。
面對這一難題,鄧浩指出,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倡議就是為此開出的「中國藥方」。從中國自身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面旗幟,是中國外交新理念、新智慧、新方案的集大成者,代表著中國外交的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而上合組織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是中國踐行外交新理念、新主張的重要平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入上合組織的結果,更是兩者有機結合、深度融合的產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晨星和上海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張恆龍在藍皮書中指出,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基本覆蓋「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地區和重點地區。從北到南,「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構想及項目主要有: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 、中俄「冰上絲綢之路」、中蒙俄經濟走廊、「一帶一路」與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經濟計劃對接合作、跨裏海東西貿易與運輸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中緬孟印經濟走廊等。此外,還覆蓋了俄羅斯、印度、伊朗倡導的「北南運輸走廊」,以及印度提出的「季風計劃」、「香料之路」、「自由走廊」等互聯互通項目。
王晨星和張恆龍認為,這些倡議、項目都在上合組織地域內生根發芽,上合組織是成員國跨地區發展合作的天然平臺。擴員後的上合組織能為成員國間協調合作立場,更好實現「一帶一路」與其他地區發展倡議對接合作,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談判,為地區經貿合作便利化提供有利條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李自國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康傑在藍皮書中稱:「2020 年1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新德裡表示,歡迎伊朗申請加入上合組織,引發人們對上合組織再次擴員的遐想。但隨著美國將中俄列為戰略對手,並不斷在亞歐地區投棋布子,美國成為影響上合組織擴員最明顯外部因素。」
李自國和康傑認為,上合組織擴員的地理範圍雖沒有明確界定,但潛在的成員國為數不多,最可能的是伊朗、阿富汗、蒙古國,但能否成為成員國,與美國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短期內,上合組織應將增容放在觀察員和對話夥伴上,通過「準擴員」實現上合組織的擴大。
11月10日,上合組織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將以視頻方式舉行,此次會議由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俄羅斯主辦。中國領導人將就繼續弘揚「上海精神」,鞏固上合組織團結互信,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對接,支持多邊主義,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提出一系列倡議主張。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