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凱蒂評美國大選:多數選民希望恢復平等主義傳統

2021-01-11 澎湃新聞
伯尼·桑德斯

我們應當如何解讀「社會主義者」總統候選人伯尼·桑德斯在美國大選預選中不可思議的勝利?這位佛蒙特州的參議員目前在50歲以下的傾向民主黨的選民中支持率已經超過了希拉蕊·柯林頓,而希拉蕊之所以能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完全依靠老一輩選民的支持。

由於同時面對來自希拉蕊的宣傳機器和主流媒體的保守主義壓力,桑德斯或許不能在這場競賽中獲勝。但是,現在的情形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另一個「桑德斯」——或許更年輕且膚色沒那麼白——在不久的將來會贏得美國的總統大選,從而改變這個國家的面孔。從很多方面來看,我們正在見證這個由隆納·雷根在1980年代的選舉中獲勝所開啟的政治意識形態周期的終結。

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從1930年代到1970年代,美國一直奮戰在制定實施一系列旨在減少社會不平等的野心勃勃的政策的最前線。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和當時被視為極不平等的舊歐洲有任何相似之處,後者與美國民主精神背道而馳,美國在戰爭間期創造了高度累進的所得稅和地產稅,並制定了從未在大西洋另一側使用過的財政累進標準。從1930年到1980年——在半個美國——最高的所得稅稅率達到82%(適用於年收入一百萬美元以上),1940年代到1960年代的頂峰時期(從羅斯福時期到甘迺迪時期)達到91%,甚至在裡根當選的1980年代仍然高達70%。

這種政策完全沒有影響戰後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自然是因為在給超級經理們發一百萬的薪水就足夠的情況下,發一千萬也沒太大意義。地產稅同樣也是累進位的,幾十年間適用於最大量財富的稅率在70%-80%(在法國、德國這一稅率從未超過30%-40%),極大地降低了美國資本的集中化,且沒有歐洲不得不面對的破壞和戰爭。

法國經濟學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託馬斯·皮凱蒂

神秘資本主義

在1930年代,早在歐洲諸國跟上之前,美國也已經設立了聯邦最低工資。1960年代末的標準是每小時10美元(按2016年美元價格換算),是迄今為止最高的。

所有這一切都在幾乎零失業率的情況下實行的,得益於當時的累進標準和教育體系。也就是這個時期,美國終止了在南部仍然存在的不民主的合法種族歧視,並推出新的社會政策。

所有這些改變激起了強烈反對,尤其是在金融精英和白人選民的反動外圍之中。由於在越南戰爭中受辱,1970年代的美國愈發擔憂二戰的失敗者們(以德國和日本為首)正在全速追擊。美國同時也遭到石油危機、通貨膨脹和未能與物價指數掛鈎的稅率的衝擊。在多重挫折的波浪中,裡根在1980年代憑藉著一個致力於重建一種據說曾經存在過的神秘的資本主義的項目當選。

新項目的高潮是1986年的稅制改革,這次改革結束了實施長達半個世紀的累進稅收系統並且將最高收入適用的稅率降到了28%。

民主黨人在柯林頓(1992-2000年)和歐巴馬(2008-2016年)的任期中從未真正挑戰過這一選擇,稅率被穩定在40%左右(是1930-1980年間平均標準的一半)。這觸發了不平等的爆發和部分人群不可思議的高薪,以及大多數美國人收入的不景氣——所有這些都伴隨著低增長(需要一提的是美國經濟的增長率仍然多少高於歐洲,由於舊歐洲還陷在其他困境的泥淖中。)

漸進議程

裡根也決定凍結聯邦最低工資水平標準,這一標準從1980年代開始慢慢地但確鑿地被通貨膨脹所侵蝕(2016年僅略高於每小時7美元,而1969年接近每小時11美元)。再一次,這個新的政治意識形態體制在柯林頓和歐巴馬的任期中僅僅是被緩和了。

桑德斯的成功揭示了大多數美國人厭倦了上升的不平等和這些所謂的政治變革,而想要同時復興漸進議程和美國的平等主義傳統。2008年在醫療保險等議題上和歐巴馬堅決抗爭的希拉蕊·柯林頓,如今表現得像是要維持現狀,只是裡根-柯林頓-歐巴馬政體的又一個繼承人。

桑德斯清楚地表示他希望恢復累進稅制和更高的最低工資(每小時15美元)。對此他還加入了免費醫療和高等教育,這個國家的教育不平等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突出了大多數美國人和發表著安慰人心的精英化致辭的體系中的獲勝者之間的巨大鴻溝。

與此同時,共和黨陷入了超民族主義、反移民和反穆斯林的敘述之中(儘管穆斯林在美國國內並不是強大的宗教力量),以及對富有的白人積聚的財富的無限讚頌。裡根和布希的任期內委任的大法官提高了所有私人資本的政治影響力的合法限度,導致像桑德斯這樣的候選人的任務更為複雜。

然而,新形式的政治動員和眾籌能夠獲勝並將美國推入新的政治周期。我們距離歷史終結的黑暗預言還遠著。

(本文於2016年2月14日首發於法國《世界報》,原文連結:http://piketty.blog.lemonde.fr/2016/02/15/the-rise-of-sanders/?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twitter#xtor=RSS-32280322)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選舉日投票開始
    11月3日零時剛過,選民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小鎮迪克斯維爾山口按照傳統率先投票。新華社發(卡琳·哈裡根攝)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記者徐劍梅 孫丁)2020年美國大選選舉日投票3日開始,全美預計將有數千萬名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選出下一任美國總統、數百名國會議員及部分地方官員。  美國東部時間3日零時(北京時間3日13時)剛過,新罕布夏州兩個小鎮的近30名選民按照傳統率先投票,並當場開票。
  • 「後真相時代」的美國大選
    陳 冰 當2016年美國大選的首場辯論結束後,要問美國選民及所有關注大選的人,美國將向何處去,如何成就美國的繁榮,怎樣保障美國的安全,恐怕沒有人得到答案。在長達90分鐘的辯論中,雙方要麼揭短抹黑,要麼打壓對方,要麼搶機會發布雷人雷語,對民眾關切的國家前途問題,「機智地」一滑而過。
  • 美國特派員手記:觀察美國大選 暗戰佛羅裡達
    佛羅裡達州位於美國大陸東南角,因其陽光,沙灘而聞名於世。作為美國大選重要的一環,關鍵搖擺州佛羅裡達一點都不「美國」。筆者在邁阿密停留期間,發現這裡可謂是南美族裔的天下。問路購物的時候,常常會碰到當地人眉頭緊鎖,很認真地反問,你不會講西班牙語麼?南美族裔在佛羅裡達州佔有多數人口。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最南端距離古巴不過90英裡。而佛羅裡達州選情複雜主要在於族群多元。
  • 解碼美國2020大選:「搖擺」對立之中現新分野
    2020大選的獨特之處是,我們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知道許多問題的答案。」美國民調分析網站「FiveThirtyEight」總結說,「但這屆大選最明顯的結論是,美國仍被兩個根深蒂固的政治聯盟一分為二。」從各州初步選情來看,今年大選與4年前相同的是,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威斯康星繼續「搖擺」,再次成為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州。
  • 搖擺州即將不保,川普大選前瞄準農民選民,瀕危動物成犧牲品
    美國大選已經越來越近,前段時間,為了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川普曾試圖拉攏女性和老年選民,而最近,川普又把目光放在了農村選民的身上。據每日郵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29日,川普政府官員在美國大部分地區取消了《瀕危物種法》對灰狼的保護,結束了該國對灰狼長期以來的聯邦保護。
  • 美國2020:「非典型」大選年的虛擬與現實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虛擬集會取代實地造勢美國2020年大選議程,在3月初「超級星期二」初選結束後,就脫離了傳統的腳本,「劇情」突然轉向。總統競選人與選民面對面的慣常競選方式,逐漸被視頻直播和線上互動取而代之。隨著美國因新冠疫情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與大選有關的競選集會大部分被迫取消或中止。
  • 美國政治板塊的漂移:2020年大選揭示了怎樣的兩黨未來?
    文丨王品達(美國政治觀察人士) 2020年美國大選在漫長的等待中揭曉了答案。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戰勝了共和黨的現任總統川普,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國會選舉的計票工作仍在進行中,民主黨將保持眾議院的多數,而共和黨將很有可能保持其在參議院的多數。
  • 港報:冷眼旁觀美大選 絕大部分選民利益被忽略
    港報:冷眼旁觀美大選 絕大部分選民利益被忽略   中新網11月7日電 香港《大公報》7日刊文說,透過轟轟烈烈的造勢活動
  • 美媒:2020美國大選結束……撕裂的創傷未結束,美國離團結還很遠
    美媒:2020美國大選結束...撕裂的創傷未結束,美國離團結還很遠美聯社報導,選舉本意是用來化解糾紛,但2020年美國大選卻火上澆油;11月初大選結束至今,不少選民雖認為美國終於重回正道,但也有部分選民對選舉結果仍憤恨不平,或備感失落。
  • 美國人歷來從哪裡獲取大選信息?
    KDKA在美國廣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美國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廣播站,而且趕在大選前兩個月搭建完成,向公眾報導了1920年美國大選。1920年11月2日晚8點,大選結果通過《匹茲堡郵報》(Pittsburgh Post)前方記者電話傳回KDKA。當晚有兩千多人聆聽了KDKA的報導,聽眾多集中在匹茲堡市和周圍村鎮。據說聽眾們的反響很積極,甚至主動聯繫KDKA,希望多播點政治新聞,少放音樂。
  • 關注美國大選 學習熱點詞彙
    2008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美國選舉和美國文化,LT特別為您準備了美國大選詞彙特輯,下面就一起來學詞彙,關注我們期待已久的「2008大選」。  Air war:空中大戰  美國總統候選人為儘可能爭奪電視與廣播中的廣告而發起的競爭活動。
  • 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
    四年前,川普一舉拿下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這三個傳統的民主黨票倉,贏得了一場看似不可能的勝利。但民調顯示,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拜登可能在這些州重獲支持。拜登2號前往賓夕法尼亞和俄亥俄州為競選進行最後的衝刺。由於賓夕法尼亞州對於拜登來說至關重要,拜登夫婦和哈裡斯夫婦兵分四路前往該州的不同地點。其中,拜登將前往匹茲堡,爭取工會成員和非洲裔選民的支持。此外,拜登還繞道前往俄亥俄州。
  • 美國大選直播文(一):拜登在密西根州逆轉獲勝,離贏得大選只差6票
    (福克斯新聞)19:15:21據美媒按照當下開票預測,截至北京時間4日19時左右,對約90%選票的統計結果顯示,威斯康星州選情反轉,拜登暫時反超川普18:54:54民主黨奪過參議院控制權的希望渺茫,在眾議院的多數優勢也將縮小;周三早晨,美國民主黨希望藉助大選掌控參議院的希望逐漸破滅,幾位地位並不牢固的共和黨現任議員,包括愛荷華州的
  • 直擊2020美國大選:拜登暫時領先(實時更新)
    他表示自己是正派之人,會聽取科學家對新冠疫情的應對建議,恢復美國與海外盟友的關係,並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周二是選舉最後一天,已經投出的選票數量創下1億張的紀錄新高。此時正值第三波新冠疫情來襲,外國勢力再次幹涉大選的警報亮起,並且政治環境兩極化程度比2016年更甚。雙方陣營都警告稱,投票給對方會讓美國面臨崩潰風險。  。
  • 2020年美國大選時間和公布時間 美國大選實時數據直播
    二、美國大選怎麼選的?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產生的,而非直接選舉。簡單來說,選民會先投票選出各州的「選舉人」,由各州的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代表選民進行最終的投票選出總統。  因此,選民在投票時,不僅要投總統的人選,還要投自己所在州的選舉人(參眾兩院議員)。
  • 【美國大選】川普在核心選民中人氣非常強勁!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
    CNBC報導指出,Paul Krugman稱目前預計前副總統拜登將贏得總統選舉,且選舉結果預計將與所謂的「藍色浪潮」重合,即民主黨有望贏得白宮,繼續控制眾議院,並在參議院獲得多數席位。  此外,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共和黨候選人表現出色,事實證明,川普在核心選民中的人氣出人意料地強勁。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2020年美國新任總統是誰?
    美國總統大選日已過去月餘,驢象之爭下,拜登與川普到底誰贏了,至今尚無定論。雖然拜登本人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拜登已勝選,但川普方面仍未承認敗選。2020年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將進行投票,這或將使本次大選的結果「塵埃落定」。  那麼,為什麼大選投票已經結束,選舉人團還要投票?
  • ...趙莉:全球化如何塑造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選民基礎:一種選舉地理...
    儘管川普還支持許多傳統的共和黨立場,例如去監管、減稅、增加國防開支等,但是這僅僅幫他保住共和黨原有的選民基礎,而白人工人階級的額外支持才是勝利的關鍵。這些白人工人階級選民之所以轉向支持川普,正是由於川普反全球化及「把工作帶回美國」的經濟主張迎合了他們的利益訴求。
  • 數據分析|1000萬+,疫情下的大選,讓美國深陷撕裂
    今年的美國大選如此受矚目、過程如此反轉,與美國當下的社會現狀有分不開的關係,新冠肺炎、種族歧視、黨派政治這些新老問題纏繞交織,在疫情的籠罩下為大選塗了上一層難以拭去的顏色。
  • 美國大選熱門詞彙精選_雅思詞彙_中英網www.uker.net-英國留學申請...
    1.red states/blue states(紅州/藍州)     共和黨支持率較高的州在大選地圖上用紅色標示,藍色則代表民主黨    2.Two Americas(兩個美國) 民主黨候選人克裡在大選中,指責現任總統布希的經濟政策導致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