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敷仙人掌
安徽省黃山市吳建平推薦方:我父親今年75歲,雙腳患上骨刺與關節炎多年,上下樓十分困難。中西藥和藥膏都用過,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去年我一位朋友介紹了個民間土方:取仙人掌1片,把刺處理乾淨,用冷水洗淨打爛成泥狀,敷在患處,然後用紗布包裹即可。每天換藥1次,一般連用4天,或至患處不痛為止。我父親從去年5月用了十幾天,現在一年過去了還沒復發,走三五公裡路都很輕鬆。
全國名老中醫韋緒性教授點評:用仙人掌防治疾病已為民間所常用,其中包括治療跟骨骨刺(骨質增生)與風溼性關節炎。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仙人掌味淡性寒,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潤腸止血、健脾止瀉等功效。《中國藥植圖鑑》載:仙人掌外皮搗爛,可敷火傷,急性乳腺炎並治足胝(俗稱繭子)。《閩南民間草藥》有用仙人掌鮮全草適量,共搗敷患處,治透掌疔之經驗。從以上中醫文獻的記載可以看出,仙人掌外用治療疔瘡腫毒的作用顯著,但仙人掌屬於寒性藥物,兼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倦怠乏力、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等「虛寒」表現者,不可盲目套用。
此外,還有用仙人掌治療足跟痛、淋巴結炎、腱鞘炎、痢疾、哮喘、胃痛、痔瘡便血等的報導,民間還用於腎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及肝病的輔助治療。有這類疾病的,不妨在諮詢專業醫師後使用。
洋蔥擦頭皮去屑
湖北武漢劉先生問: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總是有頭皮屑,都快三個月了,換了幾種洗髮水,也試了好多種方法,效果都不太明顯。最近聽人介紹了兩個偏方:第一個是將搗爛的洋蔥頭用紗布包好,用它揉擦頭皮,24小時後用溫水洗頭即可;第二個是將生薑切片,放入鍋裡煮沸,待水溫不燙的時候倒上適量醋,加水洗頭。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教授胡隨瑜點評:頭皮屑是老化的頭皮角質層、脂肪和塵埃的混合物,分為乾性及油性兩類。中醫認為,頭髮幹且頭屑多常由血虛風燥引起。經常頭癢的人體質為血熱,頭皮屑多與體內溼熱有關。
洋蔥性溫,味辛甘,其鱗莖和葉子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揮發物,具有辛辣味,這種物質能散風寒,具有良好的通氣祛風之作用。用洋蔥汁揉擦頭皮,可以起到很好的疏通頭皮循環的作用,能減少頭皮屑和止癢。
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醫學啟源》中認為生薑可以「溫中去溼,制厚樸毒」。生薑水在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拿來洗頭,生薑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頭部皮膚血液循環正常化,促進頭皮新陳代謝,活化毛囊組織,有效地防止脫髮、白髮,刺激新發生長,並可抑制頭皮瘙癢,去頭皮屑。生薑是有名的殺菌之物,可以有效清理頭皮堆積的垃圾和油脂,但要注意用清水衝洗乾淨。
南瓜蔓泡水排結石
北京讀者方先生推薦方:我聽說一個偏方,吊南瓜蔓泡水喝,可排腎結石、膀胱結石、膽結石。方法是:取吊南瓜蔓100~150克(幹品),洗淨切碎,放入暖水瓶中,用開水浸泡飲用。喝到第四、五天開始排石,第六天小便伴有黏稠狀尿液排出,有時有小石粒,當小便有拉絲狀液體出現,則證明結石全排淨,不用再喝藥了。服藥期間,嚴格禁忌油辣膩之物,不吸菸不喝酒,否則無效。請問專家,這個方子靠譜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代金剛點評:南瓜蔓就是南瓜藤上的嫩枝,《本草再新》記載:「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可以「平肝和胃,通經絡,利血脈,滋腎水。治肝風,和血養血,調經理氣,兼去諸風。」凡是藤類的中藥都有一定通經絡作用。南瓜藤入肝、胃、肺經,其對內臟的調節作用較佳。
結石常見於膽囊及膀胱、腎盂中。由於發病部位不同,結石形成原因不同,其所含的成分、形狀、質地、對機體的影響等均不相同,因此,治療方案因結石大小和質地不同而不同。如果結石較嚴重,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如果結石較小,可以考慮採用此方輔助治療,因為大量飲水和南瓜藤的利尿、通絡作用,對促進結石排出有一定效果。
不過,使用過本方後,應該密切觀察症狀變化,如果感到疼痛持續、尿量減少,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現,應該及時就醫。患結石後,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所以讀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綜合治療。
小兒胃熱嘔吐服連翹汁
成都曾女士推薦方:我家孩子2歲,最近總是睡不好,吃了東西就吐,還有小便發黃等症狀。家鄉一位民間中醫給我介紹一偏方:用連翹6克,放入小鍋內,加入150毫升水煎煮,水沸後煎3分鐘左右,取藥汁約100毫升,分2~3次服完,每天1劑。結果孩子只服了1劑,就不再吐了。想請專家解釋此方為何如此「神效」?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此症屬中醫的胃熱嘔吐,3歲以下幼兒較為常見,本病以小兒吐物酸臭、大便穢臭、小便黃少等為主要症狀。連翹味苦性寒,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藥,治小兒胃熱嘔吐確有良效。
連翹止嘔,曾見載於日本方書《皇漢醫學》中,日本著名醫生香月牛山也說:「治嘔吐,加連翹於對症方中,乃家傳之秘也。」雖然國內有關單味連翹治嘔吐鮮有報導,不過,藥理研究證明,連翹煎劑有「鎮吐」功效。有人經臨床應用證明:常用止嘔方劑中,如加入連翹則止嘔吐作用較佳,去掉連翹,則止嘔吐作用減小。小兒嘔吐多與胃熱、積食有關。胃熱常會導致脾胃升降失常而嘔吐;食積壅塞則易生內熱而引致噯腐欲嘔之狀。連翹既能清胃熱而利樞機,使脾升胃降,又擅長清食滯之熱而使嘔吐自止。所以,連翹治小兒胃熱、積食等嘔吐,確有其根據。不過,沒有醫學背景的家長可能難以判斷孩子嘔吐的原因,建議使用此方前諮詢專業醫師。
靜脈曲張,塗蜈蚣藥酒
廣西省鐘山縣鍾竹意推薦方:小區裡79歲的張大媽,左小腿患靜脈曲張幾十年,疼痛徹骨,到多家醫院就診,都說要做手術。由於年事已高,家人猶豫不決,後來得一土方,用浸泡的蜈蚣藥酒(禁內服及用於皮膚破損處)塗擦,沒想到一年後,疼痛竟消失了,連突出、彎曲成一團團的靜脈也不見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點評: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較薄弱,或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令下肢靜脈血回流不暢,血液積蓄在下肢,破壞了靜脈瓣膜,導致靜脈壓過高,促使血管突出表皮。久站、久坐或肥胖、懷孕、習慣性便秘者,是靜脈曲張的高發人群。
塗抹蜈蚣藥酒可祛風活血,確實有治療靜脈曲張的作用。而且該方對於跌打造成的瘀血未破、腫痛,能快速消腫止痛,同時對毒瘡和無名腫毒也有良好效果。但需要提醒的是,若靜脈曲張症狀較重,如感覺患處皮膚瘙癢難耐,不自覺地想用手去抓撓,出現皮膚潰破、潰爛,建議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本文摘自《生命時報》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