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任何事物的存在有利必有弊; 人工智慧的誕生是為了提高社會效率,但同一時間也會代替人類的工作,人類社會不再是人與人的競爭而已,要參與機器的競爭;而這一切來得如此的快,人們的焦慮正在不斷的增加。
未來在大街的畫面,可能正如《紐約客》雜誌上面的描述的一樣,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人類未來成為了社會的弱者,根本無法與機器人在工作上做競爭,而這一切的工作都給機器人者剝奪走了。
機器人會代替人類嗎?在過去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到難說,現在我看來這一切是必然的。我們不再面對機器人是如何誕生的了,而是真實面對,他正搶我們的飯碗。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工作,最容易被機器人所代替;記住是最容易,並不是說一些工作不可以代替。好了開始了,你要看看你是否在這些行業之中,特別是排前面的。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學者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進行了分析, 365 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表。
被代替率超過50%的就有16個職業,而這些職業是最常見也是所需勞動力最多的,分別是電話推銷員、打字員、會計、保險業務員、銀行職員、政府職員、接線員、前臺、客服、人事、保安、地產經紀人、廚師、IT工程師,圖書館管理員,還有攝影師。在中國可能廚師比較難代替,因為中國菜非常多樣,並不像外國菜就那幾樣。
這些職業為什麼會被代替呢?Bbc也做出了相應的解釋。
電話推銷員代替率接近了100%:
BBC認為電話推銷員是一種枯燥且重複性很高的工作,且效率並不高, 即使沒有機器人的出現,電話推銷員都最終消失。
打字員代替率僅在電話推銷員之後,高達98.5%。
其實這個更不用講了,我們現在很多的打字都不需要打字,直接語音識別就好了,我現在自己寫文章也是用語音識別的,個人認為現在是已經直接代替。
會計被取代概率97.6%
我覺得最驚訝的也就是會計,它被代替率達到了97.6%,排名第三,意外吧,它和上面的不同,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會計是非常專業的一個領域,要求也非常高.但大家忘記了,會計是遵守一定的原則,去將數據整理的一份工作。而整理和尋找數據卻就是人工智慧或者未來的機器人最擅長的工作。也就是會計碰上了機器人的釘子,事實上早在2017年,全球四大會計律師事務所都已經推出了財務智慧機器人方案,現在只是等普及而已了。
保險業務員被取代概率97.0%
保險行業最有名的千萬大軍,在我們身邊做保險或者代理保險的多得很,而這些工作早已經被網絡所淘汰了一部分,但這個速度正在加劇,保險行業走向人工智慧化已經不是一兩天了,2016年包括平安、康泰、太平洋保險、康弘保險,安邦保險等多家險企已將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業務上,只不過現階段主要是在售後的領域。
不過有人預測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將代替銷售人員,成為個人保險的智能管家。
在2017年1月,日本國富生命保險就用IBM人工智慧平臺 Watson Explorer 取代了原有的 34 名人類員工,執行保險理賠分析工作,而這34個保險業務員就成為了先驅者。
銀行職員被取代概率:96.8%
銀行職員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上面的1~4項的工作的綜合,所以它的代替率也非常之高,排名第五,他所做的工作正是機器人最擅長的工作。
現階段我們去銀行辦業務,大多數都已經在機器上完成的了,從這一方面也看得出BBC或者英國劍橋學者的滯後,中國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不能再舉例子了,再舉例子大家可能受不了,未來大部分的工作都會被機器人所代替,只不過是時間而已。有什麼工作是比較安全的呢?它們有什麼特性呢?總的來說有兩個方面,現階段機器人比較難處理的,第一方面是有感情的,第二方面涉及主觀創意的,比如藝術家,科學家,作家,心理醫生和老師。
擔心嗎?其實對很多人來講都是擔心的,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沒有工作可做。但大家忘了一樣東西,人類所有的進步都是為了釋放人類,過去,人類為溫飽而掙扎,今天我們為活得更好而努力。機器人的出現,完成了人類本來要完成的工作,我們的溫飽,我們的生活已不存在問題,接下來是人類精神上的享受和發揮智慧的時候。
個人認為不需要擔心的,那時候我們的工作時間可能會很短,或者不需要工作。在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在工廠上班的時候一般都要12個鐘,一個月只能休一天,但後來出現了一個星期休一天,再到後來一個星期休兩天,網絡上還出現某些地方,討論一個禮拜休三天的。同時我們的工作時間也變短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降低, 反而變得越來越高了。這就是科學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從個人來講根本不需要擔心,我們只需要跟隨社會的進步就好了,而把握今天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