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院士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中科院各級辦刊主體要深刻認識科技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和宗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侯建國表示,科技期刊是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是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科技和文化基礎。

中科院各級辦刊主體在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要發揮中科院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現有辦刊資源,辦好辦強現有期刊。基礎條件好、學科優勢強的辦刊單位要主動對標國際頂尖期刊,致力於培育中英文一流科技期刊。

侯建國指出,期刊工作者要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住論文質量關,珍視期刊學術聲譽,用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學術誠信、追求科研道德的學術交流生態。

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主持會議,就圍繞規範管理和培育中英文一流科技期刊提出意見,要求院屬各單位紮實做好整改工作,更加關心、重視和支持科技期刊發展。

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還分析了該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並研究討論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辦刊單位代表籤訂《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管理責任書》。(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
  • 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
  • 中科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 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辦刊單位代表籤訂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管理責任書》。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代表科技期刊工作者宣讀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書。
  • 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住論文質量關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會議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討論了培育一流期刊和加強規範管理的思路與舉措。與會代表就辦刊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交流。辦刊單位代表籤訂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管理責任書》。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代表科技期刊工作者宣讀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書。
  • 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 聚焦煤炭期刊高質量發展
    同時指出,行業刊群發展壯大需要進一步提升期刊服務能力,目前期刊數字出版還沒有真正深入到科研創新的核心過程,今後,要繼續建設完善中國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和中國智能煤礦網,為科研人員提供高效精準的知識服務,推動科技期刊數位化轉型升級。
  • 加快推動科研高質量發展
    堅持「四個面向」,加快推進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既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全面認識科研質量的內涵科學研究是人類以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思維現象等為對象,探索客觀事物內在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性活動。
  • 《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 業界探討創建一流學術期刊
    在今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中,《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提升至20.507。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細胞研究》創刊三十周年之際,業界共同探討中國科技期刊未來發展之路。據介紹,《細胞研究》於1990年由中科院原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姚錱院士創辦,他並為之辛勤耕耘十餘載。當時中國生命科學整體處在發展初期,科研工作與國外的交流剛剛起步,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很困難。建立一個促進中國與國際間細胞生物學交流的平臺就是當年姚錱院士的辦刊宗旨。這份期刊的創立為中國生命領域科學家提供了對外學術交流的窗口,為日後參與國際競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姜慶國: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期刊科學發展
    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14種主要期刊2009—2013年的情況,可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第一,學術性與政治性沒有很好統一。有的學術期刊不願介入政治性話題的討論;有的則較多關注論文的政治方向和觀點,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對學術質量的要求。第二,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關注度不高。
  • 中國航天科工:以高質量安全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針對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袁潔提出3點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發揮政治優勢,以「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級次單位、各級領導、全體人員務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到「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先於一切、影響一切」的位置;要發揮政治優勢,堅決完成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任務,各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務必要將安全責任作為第一責任進行落實,壓緊壓實主體責任以及歸口管理責任、直接管理責任、直接責任和監督指導責任;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執行高質量發展的法規制度
  • 破除「SCI至上」背景下一流科技期刊發展的若干思考
    很多期刊同人認為,過分重視SCI的科研評價體系嚴重影響我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進程。任勝利等[6]認為我國的科研評價以「SCI」為導向,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大量的優秀科技論文外流,使國內的科技期刊特別是大量的中文科技期刊優質稿源匱乏,使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孫濤[7]認為目前「唯SCI論」的科研和人才評價體系嚴重影響我國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2019年,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本報今起開設「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經驗談」欄目,通過對期刊主編、期刊編輯、院士專家等進行深度訪談,剖析一系列中國科學院的辦刊案例,梳理創新舉措、分享成功經驗,以期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的啟示與思考。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科技期刊發表了大量我國科學家的優秀成果,在成果傳播、人才培養、推動科學交流和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家在擔任主編、編委、審稿人等工作中長期默默奉獻、不懈努力,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對我國期刊積澱了深厚的感情;期刊發表了大量中國作者的優秀稿件,為培養年輕學者提供了重要平臺,這也正是刊物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會上發布題為《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等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倡議書指出,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特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一是牢記使命,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
  • 聚焦: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在數量增加的同時,論文的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反映在高被引論文的佔比持續地提升,目前我們發表的高被引論文佔世界的1/5。一些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成果得以轉移轉化,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進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說:「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目前沒能與科技進步同步。以化學期刊為例,北美佔25%,歐洲佔56%,我國佔比僅為4%。尤其是高影響力的化學期刊均為國外擁有。」
  •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
    (2019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緊盯主體責任 青島多措並舉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切實提高食品生產防範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能力,青島市場監管局按照國家總局、省局部署要求,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行動」,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管方式,不斷提高生產企業食品安全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推行「三項制度」 夯實主體責任的制度基礎食品安全授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