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師燁東
如果你在百度百科或者互動百科裡搜索DMAX,那麼你得到的結果將是中國巨幕:「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但是「DMAX」這一名稱並不被中國巨幕官方認可,中國巨幕對外宣傳的英文縮寫是CGS(即 china-giantscreen的縮寫)。
而令人疑惑的是,在很多與中國巨幕官方合作的UME影城裡,影廳中標識的英文都是「DMAX」的英文簡寫;不少中國巨幕官網上認證的影廳,也以「DMAX」來對外宣傳。
同樣讓人疑惑的還有中國巨幕的口碑。在網絡上,眾多影迷在觀影后對中國巨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效果不比IMAX差,有人卻認為「僅僅是普通銀幕拉寬」。實際上,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了解到,除去觀眾的主觀感受,中國巨幕也的確存在配置不同問題而導致觀影效果出現差異的結果。
本期另有影情,為您解析為何中國巨幕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縮寫,以及口碑存在巨大差異背後的中國巨幕配置差異問題。
中國巨幕不認可「DMAX」英文簡寫
對於很多普通觀眾來說,如果提到DMAX,第一反應便是中國巨幕。中國巨幕的第一塊實驗用幕早在2012年正式商業化之前就裝在了UME北京雙井影院,一直到現在,影院裡仍然掛著「DMAX」的英文簡寫。用「DMAX」特指中國巨幕這項技術也因為早前UME影院裡的這個英文名稱而被傳開。
但是在2012年4月中國巨幕第一塊投入商業運營的大銀幕出現在安徽合肥時,當時的研發團隊在對外採訪時卻宣稱還沒想好要為這個巨幕放映系統取什麼英文名字,所以只是簡稱這塊20米*12米巨型銀幕及背後的放映系統為「中國巨幕」,隨後其英文簡寫才被正式定為「CGS」。
為什麼UME使用「DMAX」這個名稱但是中國巨幕官方卻不認可?有知情者告訴壹娛觀察(微信ID: yiyuguancha),之所以UME影院裡的中國巨幕叫做「DMAX」,是因為中國巨幕在研發階段,UME是合作方之一,而「DMAX」這個名字是UME集團董事長吳思遠為了便於中國巨幕的商業推廣與宣傳給巨幕取的名字。因此直到現在,UME影城還都在通用「DMAX」這個名稱,甚至其他和中國巨幕合作的影院受此影響也在使用這個名稱。
而這一名稱也並非始終沒有被中國巨幕官方認可,中國巨幕官方之所以逐漸棄用該名稱的原因是為了杜絕法律風險。據上述知情人士告知壹娛觀察,中國巨幕方面一開始也曾想使用「DMAX」這一名稱,中國巨幕在雙井UME實驗成功之初,吳思遠就試圖去商標局註冊,但是由於「DMAX」中四個字母有3個字母與「IMAX」相同而引來了一定的爭議,因此在爭議下沒有獲批,中國巨幕官方後來也就沒有使用這個英文縮寫。
對於上述說法以及中國巨幕為何同時存在「CGS」與「DMAX」兩個英文簡寫,在壹娛觀察的採訪中,無論是中國巨幕方還是UME方面,對此都不願回應。但是在能查詢到的工商檔案中,擁有中國巨幕技術的公司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吳思遠一直是公司的董事,且其一直通過自身旗下的公司參股該公司。
對於DMAX與中國巨幕的關係,中影巨幕公司亦沒有回應,只是向壹娛觀察強調「CGS是中國巨幕推廣時使用的英文LOGO。隨著影廳數量的增長,中國巨幕越來越注重品牌推廣以及品牌規範化,目前新建的中國巨幕影廳門口,均配置明顯的中國巨幕中文LOGO」。
部分影院借「DMAX」假冒中國巨幕
雖然「DMAX」這一英文簡寫不被官方承認,但是除去UME影院之外,中國巨幕官網及官方微信公號上能查詢到的影院中同樣有不少以「DMAX」為標識進行過宣傳。
在百度上搜索「天津中傳國際影城」,彈出的第一條連結就是時光網的「天津中傳國際影城-DMAX -在線選座購票-購電影票」,在記者打電話詢問影院工作人員影院中的巨幕是何品牌時,對方的回應也是「DMAX,中國巨幕」。
同樣,南京國際中傳影城對於中國巨幕的介紹也以「DMAX」來進行推廣,且在數家團購網站上,對於該影院的介紹也是「南京第一家擁有中國巨幕(DMAX)的五星級影城」。而這兩家中傳國際影城都是中國巨幕官方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的影院。
雖然標識不統一,無論DMAX還是CGS,只要在官網上能查詢到,至少能保證是真的中國巨幕。而對於影迷來說,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假冒偽劣的「DMAX」與中國巨幕。
一位影迷告訴壹娛觀察(微信ID: yiyuguancha),一些影城借著「DMAX」品牌的含糊不清冒稱中國巨幕,江蘇樂田句容影城此前曾用「DMAX」與中國巨幕來進行宣傳,但是在中國巨幕官方網站上查詢不到該家影院;巨幕官方亦告訴壹娛觀察,該影城沒有採購中國巨幕的相關軟硬體。
在該影城的時光網影訊上,顯示影城的3號影廳為「DMAX,345座,銀幕20.4m(寬)*8.6m(高)」。壹娛觀察記者注意到,該影城目前已經開始用L-MAX來進行宣傳,在記者打電話詢問時,工作人員只是聲稱有巨幕,且目前正在改造,但是並不清楚是否是中國巨幕,隨後記者問詢網上看到宣傳是DMAX,該工作人員表示具體需要問其他工作人員。
湖北恩施一家影院則直接以「DMAX」來進行了命名,該影院名稱為「龍影DMAX影院」。在時光網的影院介紹中,龍影DMAX影院「引進當今世界上先進巴可數字電影放映機和美國杜比7.1次時代音響系統,呈現出水晶般清澈透亮的電影畫面和地動山搖的震憾音效;使用寬15米,高6米多的金屬弧形銀幕」,其中介紹的部分技術與中國巨幕相同或相似,但是該影院同樣不在中國巨幕官方公布的影院名單之中,且6米×15米的銀幕高寬明顯達不到中國巨幕官方的12米×20米的標準。
「中國巨幕的英文名稱雖然號稱已經統一了,但是有不少與官方合作的影院到現在都在用『DMAX』稱號,再加上一些中國巨幕影院在影迷中放映質量的口碑也不太行,所以使一些影院敢趁機渾水摸魚來進行假冒。」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向壹娛觀察評述。
對於假冒的「DMAX」與中國巨幕該如何與正版區分?中國巨幕官方並沒有給出壹娛觀察回應,而一位巨幕發燒友告知壹娛觀察,擁有自主技術的巨幕除了銀幕之外,片源、放映機、音響系統及放映技術都與普通電影會有所差異,發燒友很好辨識,但是對於普通影迷來說,如果碰到假的中國巨幕,只有觀察門口有沒有紅色的中國巨幕標識,以及上中國巨幕官方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查詢來判別真偽。
不同影院看到的中國巨幕可能並不相同
無論是兩個同時存在的英文名稱,還是較為爭議的口碑,都為部分影院假冒中國巨幕提供了便利。那為何中國巨幕的口碑在消費者中褒貶不一?翻開網上對於中國巨幕的評價,有網友稱亮度好過IMAX,其他相差無幾;有網友稱觀影效果一點不比IMAX差,還很便宜;同樣也有網友稱只是像拉寬的銀幕。評價差異如此之大,各地網友們看的中國巨幕是同樣的巨幕嗎?
還真的可能不是同樣的巨幕。
一位匿名人士告知壹娛觀察(微信ID: yiyuguancha),拋除開影迷的個體感受之外,中國巨幕的配置確實在客觀上存在不同,因此影迷褒貶不一併不奇怪,因為他們看到的很有可能是配置並不相同的中國巨幕。
據該人士提供給壹娛觀察,中國巨幕的基本配置為:
1.兩臺巴可2K32B放映機;
2.GDC伺服器1臺;
3.中影與巴可合作的11.1聲道音效系統和所需的音箱;
4.國產20米×12米左右的高增益金屬幕;
5.中巨專屬圖像增強器(已加裝在放映機裡);
6.國產雙機線偏振3D系統及相關3D眼鏡
而中國巨幕的部分硬體系統還可以選擇升級:
1.放映機:可選擇巴可4k32b或是光峰4KALPD雷射放映機;
2.音效:可選擇杜比全景聲音效系統、THX音效系統等;
3.銀幕:可升級哈克尼斯高增益金屬幕;
4.3D設備:可升級REALD XL系統等。
「從升級配件中可以看出,除了伺服器和圖像增強器固定以外,從畫面到音效都有不同的選擇。巴可4K32B的視覺效果肯定好過巴可2K32B的效果,杜比全景聲和基本的11.1音效帶給觀眾的影音感受也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說中國巨幕的效果到底怎麼樣得看影院配置,一些高配置的中國巨幕影院觀影效果是不錯的,一些低配置的可能就差點,別人口中的效果未必會有參考性。」上述人士說道。
提到觀影效果,對於已經成為目前國內主流巨幕之一的中國巨幕來說,則難以不將其與IMAX進行對比,而IMAX在網絡中的口碑也較中國巨幕更為穩定。對於中國巨幕與IMAX的對比,一位巨幕技術發燒友則告訴壹娛觀察記者,從放映機的層面來講,雖然IMAX的雷射放映機擁有不小的優勢,但是很多數字IMAX的放映機也未必會好過中國巨幕的配置。在他看來,中國巨幕與IMAX的差異主要在於三點:
1.IMAX的圖像優化器更為強大;
2.IMAX每一部拷貝都是把原片從2k解析度差值成4k解析度,使清晰度上升了一個檔次,而中國巨幕卻仍有不少片源是2k解析度;
3.IMAX有遠程監控,技術人員會定期巡檢;中國巨幕超過免費維護期後,再找維修人員上門還要掏錢,導致很多影院出了問題也不願意花錢,長此以往,效果慢慢也會受到影響。
對於上述配置及維護問題,中國巨幕官方同樣沒有對壹娛觀察進行回應。
中國巨幕以「IMAX挑戰者」的身份,靠低價殺入中國的巨幕市場,短短四年時間,飛速發展,目前其品牌擁有的巨幕數量在國內已經僅次於IMAX,並且大有追趕之勢。在競爭之中,諸如品牌名稱不統一、維護不到位等細節問題,短期來看似乎並不影響中國巨幕的追趕,但是長遠來看,中國巨幕若想成為這個市場中數一數二的產品,除去雄心壯志的速度之外,諸多細節仍需提高。相比數量,品牌與質量更應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