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位20歲的大學生女孩向我諮詢下面的問題:
理一下她的問題,應該有這麼幾個:九價HPV疫苗有效期是不是只有10年?打了HPV疫苗還需要定期檢查嗎?查得勤一點,是不是能及時查出輕微的宮頸病變?宮頸輕微病變是不是能治好?用什麼藥可以治好?如果疫苗有效期只有10年,打了後也要定期篩查,定期篩查能查出輕微病變,輕微病變能治好,那是不是不必打疫苗?
答覆如下:
HPV疫苗(二價、四價、九價)有效期是不是只有10年?
先了解一下HPV疫苗的發展歷程:
2006年,美國製藥公司默沙東研發出全球第一支HPV疫苗,並通過FDA的批准上市,該疫苗為四價疫苗,商品名「佳達修」(Gardasil);
2007年,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研製成功二價疫苗「希瑞適」(Cervarix),於2009年10月被批准在美國使用;
2014年12月,默沙東公司的九價疫苗佳達修-9(Gardasil-9)上市。
自第一支疫苗上市後,HPV疫苗很快在全球推廣使用,我國分別於2016年7月、2017年5月、2018年4月批准二價、四價、九價疫苗進口上市。2020年5月,我國國產二價HPV疫苗上市(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馨可寧Cecolin)。
至今,全球使用二價、四價疫苗已10年以上,有多項隨訪研究證實,接種疫苗10年後,體內抗體陽性率仍達到90%以上,科學家按照接種後10年體內的抗體水平推算(只是推算),疫苗的保護時間預計可達50年。九價疫苗上市時間較短,隨訪數據也少。
接種疫苗後是否終生有效,還有待長期隨訪來證實,目前已經證實了二價、四價疫苗持續10年以上依然具有保護力。
打了HPV疫苗還需要定期篩查嗎?
有10多個亞型的HPV可以引起宮頸癌,其中16、18亞型是主力,三個疫苗都未能完全覆蓋所有的致癌亞型,二價覆蓋16、18兩個亞型,四價覆蓋16、18及引起溼疣的6、11亞型,都可預防70%的宮頸癌,九價在四價基礎上,增加了5個亞型,可預防85-90%的宮頸癌。
所以,三個疫苗對宮頸癌的保護力都不是100%的,也就是說,打了疫苗仍然可能有「漏網之魚」,所以我們還要再加上一張網,這張網就是定期篩查。
查得勤一點,是不是能及時查出輕微的宮頸病變?
目前對宮頸癌的篩查建議是:21~29歲,每3年查一次;30~65歲,每3~5年查一次;65歲以上,如果既往篩查無異常,就需不要再查了。
接種疫苗以後篩查的間隔時間也一樣。
定期檢查能不能及時查出輕微病變?HPV致癌不是一步登天的,從感染到癌,一般要經過低度病變、癌前病變、癌幾個過程,歷時數年甚至10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定期檢查,一般都能早期發現。
檢查得勤一點是不是更好?條件允許當然更好,我們建議2-3年篩查一次,如果檢查有異常,則要縮短篩查間隔時間。
宮頸輕微病變是不是能治好?用什麼藥可以治好?
目前,對HPV還沒有療效確切的藥物,疫苗可預防HPV感染,但對已經感染的HPV沒有治療作用。
宮頸輕微病變有治療的藥物嗎?很遺憾,還沒有。對低度病變,就給予觀察,一年後複查,不少可以回歸正常;高度病變屬於癌前病變,給予宮頸錐切,將病變組織連同感染的HPV一起切去,大多可以治癒。
如果疫苗有效期只有10年,打了後也要定期篩查,定期篩查能查出輕微病變,輕微病變能治好,那是不是不必打疫苗?
宮頸癌被認為是人類第一個有望被消滅的癌症。為什麼宮頸癌有望被消滅?因為它具備四個條件:第一,病因明確。99.7%的宮頸癌由HPV感染引起;第二,有有效的預防方法。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70%以上的HPV感染;第三,有可靠的早期診斷方法。定期篩查能及時發現宮頸病變;第四,有有效的早期治療方法。一旦發現癌前病變,行宮頸錐切手術,即可阻斷其進一步發展成癌。
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11月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在全球實施消除宮頸癌的三個關鍵措施,即接種疫苗、篩查和治療,到2050年,減少40%以上的新發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
在三個關鍵措施中,接種HPV疫苗是一級預防措施,是防治宮頸癌的第一張網,越早接種,就能越早預防,防患於未然從來不是危言聳聽。
所以,如果有女孩問我,我需要打HPV疫苗嗎?我肯定說:要打,而且最好在有性生活前打。
本文來源:鍾璋花的健康家園
編輯:笪文武 審校:陳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