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每個藝術家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原點

2021-01-10 網易財經

本報記者 許望 上海報導

很少有人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三十年,當代藝術家丁乙是其中一位。在5月19日即將於倫敦泰勒畫廊開幕的個展中,丁乙帶去的仍是其最新創作的十示系列作品,而這一系列從1988年算起,已經創作了二十九年。

泰勒畫廊呈現的七張作品中四張是綠色調,三張是紅色調,從半浮雕到慢慢發散,從沉靜到強烈的爆發力,各自獨立的作品呈現出漸進的序列,在畫廊方正的空間內呼應。在這些一眼難於理解的抽象畫作背後,是丁乙近三十年的創作積澱。

1949年後的美術教育視野還不夠開闊,直到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西方當代藝術隨之引進,加速了年輕一代的思考,當代藝術也由此在中國萌芽,那也正是丁乙在上海工藝美術學校求學的年代。「那時我看到了美術史的案例,看到了曾經呈現過的東西,我意識到必須要找一條新的路,這條路區別於西方已經走過一百年的現代主義道路,又區別於中國傳統文化。」

當時的中國沒有純粹的抽象藝術,更沒有理性的抽象藝術,在丁乙1988年第一次用十示這樣的名稱和符號創作時,實際上是發出了自己的宣言,告訴世界,他從此以後要做一個理性的抽象藝術家,形式主義的抽象藝術家,做一個研究藝術本體的實驗者,抽離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態。「每個人都有辨識的經驗,這些經驗與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現實連接在一起。我用十示做題目,就是為了切斷和觀眾之間的這種意象或經驗的連接。」

最開始丁乙選擇了一種非常理性,甚至冷漠的方式進行創作。他用尺和直線筆繪製出作品,用以區分當時主流的繪畫藝術。「我甚至想做出不是人畫的而是機器畫出來的效果,我當時非常明確地要把藝術做得不像藝術。」

儘管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不太認可,認為丁乙的作品不像藝術,甚至惋惜丁乙走錯了方向,但丁乙自己內心是堅定的。在閱讀了多本現代藝術史書籍,看到了西方當代藝術百年進程後,他堅定地認為在進程的任何一端重新開始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要找到一種新的角度來創作。

最初丁乙執著於十示的精確性,將畫鋪在兩條凳子上,俯身一筆筆勾勒,但這樣的創作方式對健康的折耗很大。「幾年下來腰就受不住了。」丁乙回憶道。於是他開始用更「口語化」的方式來創作,畫面中仍然有塊狀重複單元的結構,但筆觸更加隨意了。

1998年是十示系列的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丁乙買了郊區的房子,工作室也在一起,於是他成天在工作室畫畫,也不太出門。那一年的上海雙年展以水墨為主題,藝術評論家鄭勝天告訴丁乙,他感受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發展變化的巨大能量,為什麼藝術家們的作品卻都是文文氣氣的沒有去表現城市的變化?鄭勝天說,1930年代的巴黎和當時的上海很像,城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巴黎的藝術家們馬上緊跟時代反映了城市的變遷。這番話一下子擊中了丁乙。他租了蘇州河邊的工作室,從郊區出來,全身心地感受上海這座城市的變化,而這些感受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體現。「那時有了亮燈計劃,像回到了舊上海,晚上仍然是不夜城。」 儘管丁乙的作品沒有直接描摹出每條街道的樣子,但他的畫明顯地變了。原來超平面的畫開始有了空間立體感和光感,透視感越來越強,螢光色的加入也帶來更強烈的觀感衝擊。

丁乙對色彩是有偏愛的,在長達12年的「螢光色時期」後,他曾經想要回歸原點,並且創作了很多黑白灰的作品,但現在,那些鮮亮的色彩又回到了他的畫布和木板上,用丁乙的話來說,實在是「憋不住」啊!

一年半前辭去做了二十多年的教職後,丁乙想的不是休息,而是自己終於有了完全可以控制的時間。他早上十點多到工作室,晚上十一點才離開,到家吃完晚飯後已經十二點,還要再畫會兒小的紙上作品再休息。「有規律總是好的。」丁乙非常淡然地說,仿佛繪畫本就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

《21世紀》:堅持自己的創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如何有這樣的耐心和決心的?

丁乙:我1993年就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但是我始終是邊緣化的藝術家。國際巡迴展覽一年後寄來剪報,很奇怪的是剪報裡沒有我。那時候一些媒體用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做了封面,但沒有我的。我的創作受眾比較小,有人會覺得這不是看中國的合適窗口。

但這些事也幫助了我的創作,我看到這些寄回來的剪報裡沒有我時,就知道西方媒體是怎麼來看待中國藝術的。我明白自己要更有耐力,我不是一個明星式的藝術家。我要耐得住,慢慢來。

《21世紀》:十示作為一個基本的單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丁乙:以前和現在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以前是要強調十示的無意義,當時的藝術都是意向的表達,要有指向,十示這個符號就切斷了這種表達。現在我把十示看作一種筆觸,我不會再講白色或者紅色的十示代表了什麼,而是說這張整體的畫代表了什麼。

《21世紀》:很多畫家在畫了很久之後,會選擇嘗試一下新媒體藝術,你對於新媒體藝術持怎樣的態度?

丁乙:我覺得新媒體藝術當然是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很多東西。我有一個老朋友旅法華人藝術家杜震君,他1980年代去巴黎,1990年代後期投入多媒體的創作潮流中。我曾經引進了他在中國的第一個展覽,那個時候我覺得中國還沒有這種東西。但現在我去問他,他會說,新媒體藝術有很多問題。技術的變遷非常快,很容易被淘汰,而且也養不活自己,很多大的想法都不能實現,沒有機遇實現。

所以如果宏觀地來看待,新媒體對社會是有促進和影響力的。但是它的持續性和能夠走向未來的途徑不是那麼燦爛的,到達終點的方式也不那麼可控。

《21世紀》:現在很多年輕人做新媒體藝術,繪畫一定程度被冷落了,你怎麼看這件事?

丁乙:這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西方自1970年代安迪·沃霍爾開始,市場就對繪畫興趣減弱。我覺得每個藝術家需要找到自己的原點。我自己經歷了創作的三十年,會有很多感悟,這種感悟來自於自己的內心,是經歷過後真實的東西。什麼是適合你的,讓你堅持下去的?是內心而不是外界的東西。我這樣站著畫一天是很舒服的,不厭煩的,是有激情的。很多年輕的藝術家不會,這是因人而異的。對我來說,繪畫是直接的媒介,讓觀眾感受到一瞬間的魅力。今天我已經對繪畫和繪畫的語言都有一種認識。你必須嘔心瀝血,自己沉浸在裡面才能讓人家沉浸。你如果想要偷懶草率,你的觀眾能感受到。新媒體藝術可以用聲光電不斷地刺激你,而繪畫是一種更加慢的媒介,掛在美術館裡,慢慢散發魅力。羅浮宮裡大師們的作品到今天都是永恆的美,一個是表達了時代氣息,另一個是作品的張力超越時代,讓人們不斷地接受信息。我記得1980年代畢卡索的原作來上海展覽,我看著他的作品感覺腳底是震顫的,我感受到了作品裡的震撼。

能夠感動人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影像還是別的。今天的繪畫越來越好玩,瞬間的好玩,但作為藝術家應當是有態度的,不為一時的潮流影響,應該想的是未來。我覺得感動人的追求是不會有錯的。(編輯 董明潔 許望)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丁乙 繪畫性的叛變和皈依 | 別克2017魅力人物
    先是在英國倫敦泰勒畫廊的個展,接著是在紐約的個展《黑與白》,同時抽象大師肖恩· 斯庫利主動開放自己在紐約切爾西區的工作室展出丁乙作品,兩個相距僅幾街區的空間此呼彼應,形成「展外展」的雙個展格局。隨後,西安美術館體量巨大的丁乙個展《十示記》拉開帷幕,近一百幅作品回溯了這位當代藝術家三十年來的創作。「絕對不是回顧展,我還在奮鬥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做,不能過早回看。」
  • 一陣颶風吹進「綠野仙蹤」,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彩虹路
    人來人往、燈火輝煌的城市裡,隱藏著無數疲倦的靈魂,《綠野仙蹤》裡,主角桃樂西以及她在路上遇見的朋友們,似乎就是生活在繁華都市的人,有一個夙願想要達成,想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希望不了解《綠野仙蹤》的觀眾通過此次展覽,通過藝術家的創作,能夠用眼睛和心靈親身體驗及感受《綠野仙蹤》的寓意:我們該如何去認識世界、與人相處以及如何在群體社會中認識自己。」策展人千惠瀞介紹,「奧茲幻境·綠野仙蹤潮流特展」佔地約800平方米,由8位韓國藝術家根據名著《綠野仙蹤》進行全新解讀和創作,致敬經典。
  • 專訪楊貴媚:每個老人都該找到自己的「圖騰」
    在《蕃薯澆米》的北京首映禮上,我們見到了飾演青娥的楊貴媚老師,作為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對於電影本身,電影所要展現的討論以及自己的角色,楊貴媚老師都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而這對於我們體會目前正在全國熱映的《蕃薯澆米》、體會電影所要展現的議題都大有裨益。
  • 「深圳是一座未來之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掃碼進入深圳Plus 視頻《深聲入耳·探深圳》第二集——便利生活 深圳是一座未來之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2021年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
  • 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侶,麻省理工實驗:男女配對真相
    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侶,麻省理工實驗:男女配對真相我們大家從開始的時候肯定都對愛情抱著很純潔真摯的情節,男生覺得自己總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公主,而女生也一直幻想著能遇見自己的白馬王子。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變大,事實一次一次打著我們的臉,我們慢慢對愛情不是那麼自信了,求而不得、得而不是的情況一再上演,我們為什麼總是很難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侶呢?麻省理工大學的經濟學系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用實驗的結果和人們的反應很完美的詮釋了這個問題。他找來100個人,男女各二十。用卡牌表上1-100的數字,把單數貼在男生背後,把雙數貼在女生背後。
  • 小作品中窺探藝術家的另一面:標誌性符號外的創作
    方力鈞、王廣義、嶽敏君等34位藝術家一反以往為人熟知的標籤,展出其標誌性符號之外的創作。該展策展人吳鴻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作品均可以稱是「大藝術家的小作品,小作品中反映出大主題」,它們更接近藝術創作的原點。該展將展至10月13日。
  • 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舞臺,每個人都是「可造之材」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做自己不擅長,和自己的性格有很大衝突的工作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感覺磕磕絆絆,什麼也做不好,被領導罵,被客戶投訴,被同事抱怨,久而久之,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笨到家了,為什麼什麼都做不好,明明是那麼簡單的事,自己又不是不努力。
  •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這個世界需要你
    鄧紫棋曾說:一個人消極是因為不知道或者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影響力,地球沒有了我,又不是不會轉,這世界又不差我一個,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因為我相信這世界真的差你一個,我相信這世界是需要你的,我相信這世界需要一個相信你自己的你。
  • 珠峰量身高從青島起算 水準原點為何設在觀象山?
    那麼,水準原點為何不從零開始算呢? 張志華院長解釋說,國家規定以黃海海平面作為高度起算標準,也就是說零是從黃海海平面取的。 「咱們住在海邊的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潮落,青島有典型的半日潮,每天、每個月都不一樣,有時還有天文大潮和低潮,一直在變化,所以需要驗潮。
  • 每個地方都有坐標 數字地址碼能把地圖變聰明
    他用經緯兩條線,把城市地圖上每個點編上一個專屬的永久性坐標代碼。要找某個地方時,找到坐標,自然就知道了它的所在之處,甚至還能知道它距離市中心有多遠。  電影裡的阿發除了博得妻子的欣賞和愛慕,一腔才情無人能懂;而老謝的這個發明,已經被用在了2006年10月27日發布的最新版嵊州市商務交通旅遊圖上。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珠峰身高水準原點「藏」神秘石屋旱井裡!就在青島觀象山!
    「水準原點由一個原點、兩個附點、三個參考點和一個驗潮站共同組成,它不僅是珠峰起測點,也是中國大地山川身高測量的起點。」所謂水準原點,即水準測量傳遞海拔高程的基準點。通俗來說,就如孩童測量身高時,需要在牆上刻畫橫線,而最初劃定的那條橫線,就是以後再次測量身高的起算點,成為一個測量標誌,水準原點就相當於那條作為起算點的參考線。
  • 每個藝術家內心都有一個像「木星」一樣的藝術殿堂
    她大學考上廣州美院,後來因為喜歡服飾而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這麼多年她輾轉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看展,既參與博物館的策展工作,也自己淘藏品。美術館裡的書法教室一開始她說想開個美術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就數據上來說,運營一個美術館一年大概需要投入三到四千萬。
  • 原點水霜是幹什麼的?LIROSA原點水霜對皮膚真的有用嗎?
    原點水霜是幹什麼的?LIROSA原點水霜對皮膚真的有用嗎?每個人化妝檯上都會有一些核心愛用,是我們會反覆回購、利用率特別高的。在各種種草的產品中流連忘返,不如將一件愛用好物,一次性用夠量,用足天數,讓它發揮最大的護膚效果,以一敵多。LIROSA水霜就是其中一個被大多數愛美女性共同推薦的極簡單品。然而很多女性朋友對水霜不太了解,那麼LIROSA原點水霜是幹什麼的?LIROSA原點水霜對皮膚真的有用嗎? LIROSA原點水霜是幹什麼的?
  • LIROSA原點水霜是真是假日本原點水霜價格多少錢
    要了解自己的膚質,要做功課選擇產品,還要小心翼翼挑選正品以防被騙,最後還需要用時間精力用心護理自己的美麗,所以說這份『美麗』真的不簡單。LIROSA日本原點水霜官方微信(30047533),一款正品保證的純天然全效水霜,讓你的美麗變得簡單,助力你的美,就選LIROSA日本原點水霜。
  • 《奇蹟男孩》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情感太戳人了
    即使對其他小朋友而言,初次上學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對天生臉部畸形的小奧吉而言,去適應學校生活顯然需要更大的勇氣,因此也更可見他堅韌強大的內心。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使得影片免於流俗,這種隱忍、克制、恰到好處的情感太戳人了」「從第10分鐘就開始淚目,不做作反而更加打動人心」等真摯讚譽不絕於耳。
  • 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觀象山 半島記者採訪解密四大原因
    張志華院長給半島記者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小朋友量身高需要一面牆,上面有刻畫的橫線,最初設定的那個橫線比如50釐米,就是以後身高的起算點,成為一個測量標誌,也就是水準原點。這個水準原點是怎麼來的?張志華院長解釋說,國家規定以黃海海平面作為高度起算標準,也就是說零是從黃海海平面取的,「咱們住在海邊的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潮落,青島有典型的半日潮,每天、每個月都不一樣,有時還有天文大潮和低潮,一直在變化,所以需要驗潮。
  • 老藝術家畫自己,結果把專家都騙過去了,這樣的繪畫水平真強
    同樣如果換成別的藝術家呢,隨著對於油畫的解理不同,對於創作的出發角度與體現手法更不一樣。國外就有一個老藝術家,用比較有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於自己作品的一種肯定。這可以理解成他是對於自己作品的一種自信,更可以解讀成他通過藝術繪畫的創作,把自己的興趣提升到了另一個層面。畫面中一位老者拿畫筆坐在畫中間認真的畫畫,他非常的普通,而且牆上的作品屬於寫實風格創作。可畫面一轉,鏡頭之中出現了另外一個相同的人,穿著衣服和褲子還有連頭髮都一樣。
  •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內心的「北極星」
    秉承著「沒有壞學生,只有差老師」的理念,奈娜包容了孩子們的頑劣叛逆,引導每個人發現自己的長處所在,努力重燃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她用一碗很有料的「雞湯」,使他們懂得寒門出身不是墮落的藉口,只有出色的成績才是對上流社會最有力的反擊。最終,師生協力譜寫逆襲奇蹟。老師奈娜和9F班都是天生被有色目光看待的弱勢群體,生活中遭遇著種種不公平對待。
  • 大地原點---鹹陽涇陽
    進入大廳,正中一直徑近兩米的朱紅色花崗巖圓柱上鑲嵌著一長方形大理石,蒼勁有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11個金色大字輝煌、耀眼,給人以莊重神秘之感,環繞圓柱周圍的8根紅色大理石貼面方形立柱,牢固而堅實。    原點在主體建築的地下室。工作人員打開照明燈,室內圓柱狀的空間便呈現眼前,居中約半米高的基座中形如正方形的紅色大理石面上,就是我國絕無僅有的原點標誌。
  • 《忽而今夏》一部關於成長的故事,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河洛和章遠在超市嬉鬧,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這樣一個男孩的存在,不需要多帥,正好喜歡。上了最好的大學的何洛變得越來越優秀耀眼,而留在本地大學又急於證明自己的章遠,卻在創業過程中一再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