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諾蘭在電影《信條》中描繪了一個「逆轉時間」的世界,雖然聽上去很荒誕,但在現實中並非不可能。
今年4月,知名海外科技媒體《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發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我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時間倒退的平行宇宙」,一時間輿論譁然,難道傳說中的平行宇宙是真的?
要想知道真相,我們需要了解為什麼科學家會這麼說。
2014年,大名鼎鼎的美國宇航局(NASA)搞了一項實驗,叫南極脈衝瞬態天線,英文簡稱ANITA,這是個什麼實驗呢?簡單來說就是探索宇宙高能中微子,方式為探測它們與南極冰層的交互作用發射出的無線電脈衝。
宇宙高能中微子就像來去無蹤的幽靈,即便是再精密的儀器也很難探測到它們,因此必須從很多噪音中過濾數據,然後找到它們。
NASA預計這些中微子將從太空衝向地面(畢竟來自太空),所以他們對數據進行了過濾,蹊蹺的是,有幾個粒子似乎以相反的方向運動——從地面衝向太空。
物理學目前還不能解釋這種現象,顯然這超出了現有認知,因此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宇宙大爆炸時產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且這個宇宙的時間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些中微子時,它們實際上來自那個平行宇宙。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了,所謂的平行宇宙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結論,即根據反常的物理現象——粒子錯誤的方向,去假設適合它的物理環境,也就是平行宇宙的存在。
這個結論是基於我們對粒子的標準模型和CPT對稱性(物理定律中一種對稱性質)的理解,遺憾的是,無論是標準模型還是CPT對稱性都不足以解釋為何中微子從地面衝向太空,因此科學家使用了一個未經證實的關於暗物質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假設。
即便科學家通過一系列模型來解釋這些粒子的反常行為,但這只是解釋結果的一種可能方式,很可能還存在除了「平行宇宙」的其他合理解釋,只不過暫時沒有被找到罷了。
當然,還有一大堆解釋可能導致這種現象,比如數據被誤讀,中微子與冰的相互作用方式我們尚不了解,只不過這些解釋聽上去並不"合理",也就不值一提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某科學家曾通過另一個探測器找到類似的反向中微子,結果表明這些中微子可能有幾個不同的來源,需要進一步研究。換句話說,這些實驗還不夠精確,無法準確定位這些中微子的確切性質。
中微子是一種電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數為½,以希臘字母ν標記。現在已有證據表明其具有質量,但其質量非常微小,它可能是現在唯一一種已探測到的暗物質。
中微子可以通過放射性衰變和核反應等多種方式產生,由於太陽內部隨時都在發生核反應,而超新星產生等過程也會伴隨著劇烈的核反應,因而在宇宙射線中可以檢測到中微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