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分類
腫瘤是一個大的概念,其中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我們最害怕的就是癌症,即惡性腫瘤。從專業角度講,癌症來源於上皮細胞的癌變,這是病理科給患者診斷時的分類。
任何一個機體組織一般分為兩大類,一個是上皮,一個是間葉,間葉組織加上上皮細胞,它會形成一個局部的單元,就是一個生命機體的一個單元。
癌細胞起源於上皮細胞來源,就叫癌。腫瘤細胞起源於間葉組織來源,就叫做肉瘤,這兩個加起來目前構成了主要的癌症。當然,還有很多癌症,比如說血液系統來源的淋巴瘤以及血癌,這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我們一般將這三大類的惡性腫瘤統稱為癌。
sdfd
腫瘤的轉化
隨著機體的變化或良性腫瘤的一些高危因素的幹擾,良性腫瘤也有可能變為癌。
很多的惡性腫瘤都是從良性腫瘤演變而來的。比如有許多胰腺腫瘤,在若干年前可能就是一個胰腺的囊腺瘤,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隨著一些高危因素的影響,在若干年之後就可能變成胰腺的囊腺癌。
腫瘤有一種發病機制叫做EMT,就是從間葉組織到上皮組織的轉化,這個轉化是腫瘤抵禦環境抵禦外來因素侵擾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間葉組織中,最常見就是纖維組織,如果纖維組織在腫瘤周圍形成一個籬笆或城牆的話,它就會保護在城牆內部的腫瘤細胞。腫瘤細胞一部分細胞會變成纖維細胞,原因就是在它周圍形成一層保護層,這樣很多的化療放療藥物進不去,這是它進化的一個特點。
也有很多間葉細胞可能會轉變成腫瘤細胞,關於間葉細胞現在有一些先進的研究,就是把間葉細胞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轉化成一個有各種全能分化潛能的一個幹細胞。
腫瘤細胞同樣可能存在這個過程,它將一部分間葉細胞先轉化成幹細胞,然後再變成腫瘤細胞,這是腫瘤細胞生存的一個特點。還有一種可能,腫瘤的核心的細胞壞死或被藥物殺死了,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腫瘤細胞會把其他的一些細胞再變成腫瘤細胞。
sdfd
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之間的平衡
在細胞癌變之後,免疫系統有一個從失衡狀態到平衡狀態。
所謂免疫失衡,即癌細胞的繁殖能力或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越高,相應的免疫系統的功能就下降。這是一個差值,並不是說免疫系統就會不斷下降,而是如果癌細胞的惡性程度高,免疫系統就會相對來說差一些。
現在臨床也會遇到一些現象,在通過有效的化放療之後,把腫瘤細胞打壓下去,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回升,所以說腫瘤和免疫之間是一個蹺蹺板的關係。
腫瘤治療並不要求一定要把腫瘤趕盡殺絕,腫瘤治療的目的,在於讓它形成一種體內平衡的狀態。我們可以將其叫做長期的「帶瘤生存」,或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與狼共舞」,其核心問題是要讓免疫系統和腫瘤的發生發展形成一致,使得腫瘤不再無限制地進展。雖然腫瘤還在身體裡面存留,但是以現有的治療手段聯合自身免疫系統的機能,已經足以控制腫瘤了。
目前的治療腫瘤理念已經不再是一定要把腫瘤全部切乾淨,而是給它設一個圍欄,就是把腫瘤圈在裡面,可以生長,可以形成自己的小環境,但是不能越界,不能到處轉移,突破圍欄,這個圍欄就是我們通過治療手段和免疫系統來設定的。
這個圍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在某一個物理和空間區域裡的具體形象,而是在功能上的一種平衡狀態。無論是恢復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是通過外源性的補充免疫系統,抑或是通過外緣的手段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免疫系統加強之後能夠繼續對腫瘤進行有效的控制,而並不是把腫瘤斬盡殺絕,因為腫瘤不可能斬盡殺絕的。
sdfd
古人如何治療癌症?
癌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自古以來就有,可以說,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對腫瘤的描述,甲骨文就有「瘤」字,一些中國的古書文獻很早就有關於腫瘤的記載,而明確用「癌」這個字則最早見於宋朝。
實際上在中國,早在東漢時期,華佗就做過胃癌與脾癌的切除手術。正史傳中寫道:「……有一人腹中切痛,十日鬢眉墮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剖腹養治。使飲藥令臥,剖腹就視,以刀斷之,脾果半腐刮去腐肉,以膏敷之,飲之以藥,平復以百日果愈」。這就像今天的脾癌切除。
拓展
閱讀
現存中醫文獻裡,最早出現「癌」字的,是12世紀時宋代的《衛濟寶書》,和公元1264年的《仁齋直指附遺方論》。而最早描述癌症的,則是後者,書中說:「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裡」。意思是說癌象巖石狀,有毒根深藏於體內。
從造字分析看,癌原作「巖」,讀yán。古代中醫將表面凹凸不平、質地堅硬如石的腫物(即較明確的惡性腫瘤)稱為「巖」,例如「乳巖」(乳腺癌)。而古時「巖」字與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塊)相通,後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為「癌」了。象形字嵒加病字頭疒(疒讀nè),說明癌是一種病,且是惡病。
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醫學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把人體危險性腫瘤稱為「Karkinoma」,也就是如今所說的癌症。癌症英文Cancer一詞出現時間較晚,它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形容癌腫的形態和生長方式如同張鉗伸爪的螃蟹。
有趣的是,中西醫學都從形態上把惡性腫瘤看作面目猙獰的病魔,這實在不能不佩服東西文化的溝通之處。
編輯:陳雯 實習生:尹扉俊
監製:袁林輝、龍敏
上海新聞廣播FM93.4/AM990
《十萬個為什麼》
首播:周一到周日18:30 -- 19:00
重播:周一到周日21:30 -- 22:00
探索科學,發現真知
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