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解鎖算啥?人臉識別都能判斷性取向了!

2020-12-02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基快跑。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今天凌晨的蘋果發布會上,iPhone X終於揭開面紗。

  64GB售價8388元,256GB售價9688元,將於10 月 27 日開始預購,11 月 3 日發售。而iPhone 8和8 plus將於9月22日正式發售。

  iPhone X創新之一,是它拋棄了傳統指紋解鎖,採用面部解鎖。

  網友調侃,iPhone X的男性用戶、網紅用戶將大幅減少

  本文不談蘋果(今天第二條推送有蘋果段子喲),畢竟售價近萬元、還能刷臉解鎖的東西,購買有風險。   今天,小通想說的是另一則「人臉識別」新聞。

  前幾日,史丹福大學一個科研小組公布了一篇論文《Deep neural networks are more accurate than humans at detecting sexual orientation from facial images》,通過一套神經網絡算法,AI(人工智慧)已經能夠通過面相,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

  簡單而言,就是給AI看一張照片,AI就能判斷,照片上的人是不是同性戀。

  這是從美國交友網絡上,選擇的35000照片驗證後得出的結論。

  當隨機挑選1名男子的1張照片時,AI對其性取向判斷的準確率為81%;提供5張照片時,準確率達91%。對於女性照片而言,兩項測試準確率分別為71%、83%。

  這貨是要逆天嗎?已經可以從面相上,看出人家的性取向了。

  不過,史丹福大學這一研究涉及到隱私,引發不少爭議。

  普通人 同性戀

綠線是普通人輪廓;紅色線是同性戀輪廓

  人臉識別也在國內頻頻出現:河南有機場刷臉登機、廈門有酒店刷臉入住、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廳刷臉支付、北師大全部宿舍樓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刷臉」時代離我們真不遠了。

  科技大佬重金投入

  人臉識別技術的突破,只是人工智慧領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期還有消息稱,「404公司」谷歌可能藉助人工智慧,「曲線回歸」中國。

  2010年,谷歌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大部分業務。

  最近谷歌打算在北京組建人工智慧團隊。據稱,這不僅是一個工程團隊,還兼具技術研發的任務。

  谷歌這一舉動,讓外界充滿猜想,這是要借AI回歸中國的節奏嗎?

  蘋果、亞馬遜、微軟、facebook等科技巨頭也沒閒著,無一例外投入資源,搶佔人工智慧市場。

  國內的"BAT」也在人工智慧領域,怒刷存在感。

  國內外科技巨頭進軍AI領域

來源,《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發展全面解讀》華創證券

  (點擊看大圖)「BAT」在AI領域的資本投入

來源:華創證券(點擊看大圖)

  A股上市公司也不甘示弱,近兩年加速擁抱AI:

  2015年7月,江南化工(002226,股吧)入股圖靈機器人,佔12.62%股份。

  2015年12月,長高集團(002452,股吧)公告收購人工智慧公司金惠科技。

  2016年2月,遠方光電(300306,股吧)收購生物識別公司維爾科技。

  2016年5月,漢邦高科(300449,股吧)聯合出資成立飛識科技,轉型人工智慧。

  2016年10月,浙大網新(600797,股吧)與浙大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AI 2.0。

  ......

  國家層面布局

  人工智慧不僅得到科技大佬、資本市場青睞,政策層面,也得到國家大力支持。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22處提到「人工智慧」,並列入重點工作: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慧進行戰略性布局。

  《規劃》具體戰略目標如下(全文參見國務院網站):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A股市場表現不俗

  指數表現不俗

  2012年6月29日,中證指數公司就推出「中證人工智慧主題指數」(930713),目前有100隻成分股。

  成分股主要是為人工智慧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公司,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臉識別、智能晶片等等細分領域。

  截止今年9月11日,在過去的5年多時間裡,中證人工智慧指數上漲203.32%,同期上證指數漲53.76%,創業板指漲166.67%。

  今年以來,中證人工智慧指數表現不俗。

  截止9月11日,中證人工智慧指數今年以來漲11%,跟主流指數比,處於中上水平:

  中證人工智慧指數vs主流指數

  20170104-20170911

  特別是「718」創業板重啟以來,中證人工智慧指數上漲18.83%,優於創業板指數表現,也明顯優於其他主流指數。

  中證人工智慧指數vs主流指數

  20170718-20170911

  與同期漲幅前10的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比,中證人工智慧指數也不遜色,只跑輸了

有色金屬

、鋼鐵,略遜於計算機:

  中證人工智慧指數 vs

  漲幅前10的申萬一級行業指數

  20170718-20170911

  人工智慧牛股多多

  過去一年中(20160912-20170911),表現最好的路暢科技、樂心醫療漲幅在300%左右。

  中證人工智慧指數近一年漲幅最大10隻成分股

  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業績表現,上述個股僅作列舉之用,不代表本基金的投資標的,也不代表本公司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投資標的。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小基快跑

(責任編輯:崔晨 HX015)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慎用!谷歌Pixel 4曝出安全問題:閉眼/睡著都能成功解鎖
    手機快測評?二十年專業老司機,等你上車,點擊右上角關注泡泡網即可前兩天,谷歌正式發布了Pixel 4,採用5.7英寸屏,90Hz刷新率, 後置1200萬索尼 IMX363 主攝 +1600 萬長焦 +200萬 TOF 鏡頭,支持兩倍光學變焦、OIS 光學防抖、實時 HDR+、夜景模式等。 電池容量為 2800mAh,採用 Type C 接口,支持 18W 快充和 10W 無線充電。
  • 五部旗艦測試人臉識別解鎖,逆光夜晚閉眼等環境iPhoneX勝出
    自從iPhoneX配備人臉識別解鎖操作之後,很多手機都跟風採用了人臉識別解鎖的設計。外媒將iPhone X、OnePlus 5T、華為榮耀V10、三星Note 8和LG V30+這幾部手機的面部識別解鎖進行測試,分別在逆光、關燈、室外等環境中進行測試,看看這些旗艦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是不是都能夠順利操作。在正常的的環境中,這5部旗艦手機均能夠正常並且順利進行面部識別解鎖操作,而且面部識別解鎖的速度也都非常快。
  • 蘋果手機的Face ID解鎖和小米MIX2S的AI人臉解鎖有什麼區別?
    目前包括小米MIX2S在內的所有國產手機的面部解鎖,都和iPhoneX的Face ID不可同日而語,是兩個不同時代和不同層次的東西。對比小米mix2s來說,蘋果的Face ID解鎖更安全,識別速度也更快。
  • 人臉解鎖照片能破?閉眼就廢?曠視(Face++):不存在的
    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廠商曠視(Face++)作為已為國產兩款不同機型提供人臉解鎖技術的企業,本著對技術應用一絲不苟的精神,馬上就出來闢謠了:薛之謙......啊不對,刷臉解鎖「正確」的體驗是這樣的。曠視(Face++)拿出了搭載他們家人臉解鎖技術的手機,找了他們的當家花旦演示了一番人臉解鎖遭受花式攻擊的過程,從最基本的正臉,到戴眼鏡、戴帽子、戴口罩的故意遮擋,接著升級到用美女事先拍好的照片和視頻進行攻擊,最後還特應景的真實上演「老婆」偷刷熟睡「老公」手機的段子。
  • 不是自己的手機也能解鎖!測試驚人
    不是自己的手機也能解鎖!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 Pixel 4 人臉識別有風險!閉眼解鎖安全嗎?
    Pixel 4 人臉識別有風險!閉眼解鎖安全嗎? 2019年10月18日 10:16作者:周思航編輯:陳浩天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本周二,英國BBC 測試了谷歌新品Pixel 4 的面部解鎖功能,發現即使閉著眼也能解鎖手機。
  • 實測小米8紅外人臉識別,A4列印的照片能輕鬆解鎖,打了誰的臉?
    眾所周知小米8系列手機發布會上發布了三款手機,其中的小米8探索版具備結構光3D人臉識別與屏下指紋識別,而小米8則採用後置指紋以及2D的紅外人臉識別功能!發布會上雷軍雷總表示:小米8的紅外人臉識別「照騙」解不開!
  • 指紋,人臉識別都使用過了,但是你聽說過指靜脈識別嗎
    現在很多的設備都使用了指紋或者是人臉識別的功能,免去了忘記密碼,輸入密碼時被盜的情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最常見的當然就是我們每天都使用的手機啦,而現在的手機都支持指紋解鎖和人臉解鎖了。使用手機時,拿出來手指一按,或者看一眼它就解鎖了,提高了不少的效率,當然還有一些電腦,或者時公司的打卡設備都安裝了指紋識別功能。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現在微博有個話題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面具可代替人臉解鎖手機。有一個科研人員進行了用面具代替人臉的測試,結果手機被成功解鎖。不用真人也可以解鎖手機,有人因此提出了對人臉識別安全問題的擔憂。,大大降低了識別系統把照片或面具當人臉的風險。
  • 難住庫克的 Face ID 到底與 Android 的人臉識別有什麼不同?
    從 S8 發布到 iPhone X 面世,「人臉識別」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嘗鮮功能逐漸地成熟並為大眾所熟知。很少有人知道,Android 早在 4.0 開始就已經在系統的解鎖方法裡面添加了人臉識別解鎖,在那個手機還沒有指紋識別的年代,能用上它的人,大多是抱著玩玩的心態。
  • 一張照片就能判斷性取向!人工智慧這算侵犯個人隱私嗎?
    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先是從美國約會網站當中,提取了3萬多的面部樣本,將這些圖片放在一個軟體當中,軟體會為人臉圖編號,研究人員再用每個人1-5照片,而用戶自己會報告性傾向和性行為。研究人員通過圖片提取特徵,來估計某種事的可能。再通過較多的數據進行學習,然後將結果應用在樣本的判斷當中。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網友發現,只要在手機屏幕上貼上一張比較厚的保護膜,然後進行指紋識別,任意人的指紋都可以識別解鎖成功。消息一出,引來一大堆網友的在線測試,多數人都發現了這個漏洞。在用戶曝光漏洞後,三星發布公告承認涉事型號手機的確存在該漏洞,並在官網發出通告,建議三星該系列手機用戶不要使用過厚的手機保護膜,並表示三星會通過後期系統軟體升級消除漏洞。
  •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
    每當您識別某人的臉部時,便會使用內部形式的人臉識別。在幾毫秒內,您的大腦就會分解出人臉的各個部分,將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然後將總和與已經存儲在內存中的那些人臉進行匹配。當流程無縫運行時,您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它的發生。
  • iPhoneX的人臉識別夠安全嗎?真的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嗎
    在iPhone X 取消指紋辨識,推出人臉識別之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對其安全性做出質疑:「會不會有人拿著我的iPhone 對我掃一下,就直接把手機解鎖了?」網路上更傳出許多搞笑的情境,像是女友趁你睡著時,拿著iPhone 晃過去就直接解鎖。
  • 為何我認為IphoneX人臉識別為何是安全的
    1,最近IPhone X的發布又引發了一輪段子手狂歡,主要焦點都集中在了Face ID的人臉解鎖上,由於IPhonex的人臉識別不僅可以解鎖手機,還能夠進行Apple Pay支付,因此也多少引發了大家的焦慮。
  • 身份識別之人臉活體檢測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技術越發的成熟,在金融、門禁、考勤、人證合一等領域中廣泛應用,而活體檢測是人臉識別中的重要環節,在近年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活體檢測的常用方法  1、普通攝像頭活體檢測  二、雖然沒有配合指令的動作響應,但真實的人臉也不是絕對靜止的,總有一些微表情的存在,比如眼皮和眼球的律動、眨眼、嘴唇及其周邊面頰的伸縮等。
  • 最近火爆的3D人臉識別,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
    fNUesmc由上圖可知,三種技術當中只有雙目視覺不適合昏暗環境使用,也就是說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在夜間無法實現人臉識別解鎖,首先就被排除了。fNUesmc下面再來看看TOF技術和結構光技術。fNUesmc不過就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上的人臉識別功能,結構光技術應該是要比TOF技術更有優勢。因為通過智慧型手機的前置3D系統來進行面部識別這種應用場景本身識別的距離就很近,所以不存在需要支持更遠的識別距離的問題。另外結構光相比TOF技術,短距離的精度更高,也更適合用在手機前置攝像頭上。
  •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圖/帕米科技提供)近日,國內幾大銀行陸續宣布上線「刷臉支付」、ATM機「刷臉取款」,我市部分農行ATM機也實現了「刷臉」取現;以蘋果iPhone X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實現了人臉解鎖、付款等功能;此外,人臉識別門禁、通過「刷臉」籤到也悄然普及至全市多家企業……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使市民的生活步入了「看臉時代」。
  • 首款登陸iOS的人臉識別應用FaceVault
    騰訊科技訊(琴島)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iOS商店中推出了一款人臉識別應用FaceVault。它和Ice Cream Sandwich(Android 4.0名稱)中的Facial Unlock(面部解鎖)功能類似,其中關鍵一點不同之處在於,Apple對其鎖鍵屏保有著更為嚴格的限制,因此FaceVault用戶並不能進行滑動解鎖。
  • 結構光、TOF、紅外雙攝,哪個才是手機上最安全的人臉識別技術?
    蘋果自iPhone X開始,引入了基於結構光的人臉識別技術,較高的安全性與識別率,標誌著手機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同一時間個安卓廠家也在紛紛跟進,不過近兩年似乎除了蘋果一家在堅持,其他廠家都把重心再次轉回到指紋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