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進化的人工智慧成為下一個「風口」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在與人工智慧的PK中,人類終於挽回了一點「尊嚴」。

  1月13日晚,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四季「人機大戰」進入第二輪,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挑戰名人堂選手——11歲的「聽音神童」孫亦廷,雙方1∶1打成平手。擁有超常聽力的孫亦廷對此結果表示滿意,因為「戰平了總比輸了好」。

  此前,「小度」憑藉在人工智慧和人臉識別領域的深厚積累,以3:2戰勝「世界記憶大師」王峰。而在更早之前,Alpha Go的升級版Master也在網上橫掃中日韓頂尖圍棋高手,取得60局連勝。從Alpha Go到Master,從戰勝李世石到連勝60局,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人工智慧的進化速度竟然會這麼快。

  依託深度學習的強化、計算能力的提高以及大數據的訓練,人工智慧在2016年迎來爆發式發展「元年」,並在2017年的第一個月繼續帶來驚喜。各行各業都在嘗試嫁接人工智慧技術,希望藉助這個新的「風口」插上翅膀。

  與此同時,也有資深研究者警示,目前的人工智慧還遠遠沒有達到「能理解會思考」的水平,仍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在涉及人工智慧的投資和論壇逐漸增多的當下,有必要反思:人工智慧究竟是如何自我進化的?這樣的進化方向和速度,與全民關注、「風口」化的投資熱情是否相適應?

  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認為,對人工智慧的研究,中國在應用和數據等方面已經做得比美國和歐洲還要好,這樣的好處是,中國的人工智慧研究在應用端可以獲取大量數據以不斷訓練和進化。「有好幾個技術都先在中國落地,比如說深度學習變得越來越多,使用語音智能、圖像識別來做搜索。」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也認為,2012年以來,大數據和GPU的運用確實極大地幫助了深度神經網絡的發展,大數據則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原料」。這一輪的人工智慧熱潮極大地受益於深度學習的進步,但數據仍起著核心作用,「如果沒有大數據的話,這次人工智慧熱潮不太可能出現」。但他也提醒,當前被廣泛使用的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學習技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還需要點兒其他東西」。

  人工智慧門檻高,創新容易創業難

  相比於科研人員對人工智慧的謹慎考慮,資本對人工智慧的嗅覺顯然更加敏銳,而且採取行動的速度也非常快。

  網易科技聯合烏鎮智庫共同製作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投資與融資篇)》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規模大約為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總共發生202次投資,新增企業數量和投資金額依然維持在高位水平。雖然人工智慧已經成為近年來一個新的創業領域,並且獲得資本的大力追捧,但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採訪時,許多業內資深人士仍然提醒創業者,人工智慧屬於高技術門檻的領域,科技創新的空間還很大,創業難度比其他領域大得多。

  1月14日,在GIF2017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提醒,從以往經驗來看,技術、產品、用戶和商業價值,是人工智慧創業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幾大問題。「如果一開始沒有技術含量,就很難變成產品;進一步說,即使有技術也不一定有產品,不一定有用戶的規模;再進一步說的話,就算是有技術、有用戶規模,也不一定就能帶來大的商業價值。」王小川以谷歌公司的Alpha Go為例分析稱,雖然目前技術已經面世,而且讓很多人都感到很酷,但還沒有足夠的用戶規模和商業價值。

  一些已經開始形成用戶規模的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例如語音識別與合成、人臉識別等,王小川認為雖然已經展現出商業價值,但給用戶帶來的實際影響還不夠大。「既是黑科技,又有很大的用戶規模,並且有很大商業價值的產品,目前還沒有面世。」

  山世光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科視拓的董事長。身處人工智慧創業的浪潮中,他認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者不能單獨作為一項技術的實踐者,因為技術本身只是產品或系統中的一個環節。

  「從創業角度來看,如何把自己放進產業中,如何打通上下遊產業鏈都是很難的。不應該把自己局限於技術提供商,否則很容易受到上下遊(企業)的影響。」山世光提醒創業者,「AI科技創新機會多多,但是創業難度很大,所以要謹慎進入,創業公司可以關注大公司暫時沒有觸及的方向,做一些垂直化的細分產品。」

  從國際經驗來看,引領人工智慧浪潮的多是谷歌、百度等大公司,無論是技術、數據、人才還是資金,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要面臨的門檻都非常高。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曾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根據他的觀察,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機會和空間非常巨大,但商業上成功的周期比較長,至少要5年。「雖然這對於創業型公司而言會有比較大的壓力,但也有不少創業公司自己做得很好然後被巨頭收購了,比如Deepmind,所以說成功不能只看眼前。」

  「風口論」對人工智慧一定是好事嗎

  中國對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視和投入引發了國外科技界和媒體的關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預言,2017年可能是中國開始演變成人工智慧產業主力軍的一年,中國的科技企業正積極向人工智慧自主研發大踏步邁進。

  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文章也提醒,2016年人工智慧在中國也經歷了一些「被風口化」的炒作。如果人工智慧在科技上的突破沒有想像中來得那麼快,那之前所謂的「風口論」會將人們引向失望的邊緣,之後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會大量死亡,投資源頭走向枯竭。

  在學術研究界看來,「風口化」的炒作需要警惕。NIPS (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的學術研討會開場就為一個名為Rocket AI 的假公司舉行發布會,意在諷刺很多在學界圍繞AI不務實、盲目誇大的現象。雖然這個活動本身的有效性有待商榷,但是它所反映的問題是真實的。

  在投資界,對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也頗為微妙。

  順為資本副總裁孟醒認為,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泡沫肯定存在,但泡沫帶來的不全是壞處。「風口論」給人工智慧帶來的有利影響是,為這個領域吸引了資本、研發人才和創業者進入,並且推動人工智慧進入醫療、工業等傳統產業並產生深度融合。壞處是可能帶來過高的期望值,如果出現低於預期的體驗,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波動。

  洪泰創新空間投資總監楊鈐認為,人工智慧現在還處於泡沫曲線的上升期,還沒有達到頂峰,「這對於一個需要很長周期實現技術突破的領域來說還不夠」。楊鈐說,由於人工智慧仍面臨很高的技術門檻,因此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和資源都參與,首先要有一定的技術和對行業的理解。

  在60年的發展進程中,人工智慧經歷過兩次退潮的「寒冬」,山世光認為,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技術發展存在不確定性,有時技術發展的速度沒有公眾想像得那麼快,導致一些過度承諾沒兌現,造成政府、公眾、媒體對人工智慧失望。

  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將門創投CTO沈強認為無論是研究界還是資本界都要保持清醒的態度,應該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這個市場熱了就去創業,也不要因為市場退潮就不投資。

  「它不是突然熱一下然後過去,人們往往高估了短時間內人工智慧帶來的影響,又低估了它在長期中產生的影響,這個事情需要冷靜客觀地看待。」沈強說。

相關焦點

  • 智慧型手機之後,下一個風口在哪?
    在每個風口,都會製造一批公司,在大型機時代,火了IBM,在小型機年代,火了DEC,在PC時代,火了Wintel,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火了蘋果、谷歌,那麼下一個時代會出現什麼大事物,誰是下一個風口呢?計算機行業的第一個風口計算機行業最早的需求是軍事需求,計算密碼,計算彈道,科學計算,限於軍事和高科技的專業領域。計算機很貴,用得起的人很少。
  • 5G讓網絡安全行業成為「風口的平方」
    「如果說5G帶來了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風口,那麼網絡安全行業就是風口的平方——風口的風口。」2019北京網絡安全大會(簡稱「BCS 2019」)上,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的「平方論」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當前網絡安全行業的火爆場景。風口之上,網絡安全企業價值幾何?如何識別哪些是豬哪些是獨角獸?風口過後誰在裸奔?網絡安全市場增長前景如何,最具價值增長潛力方向是什麼?
  • 「三元九運」洩露未來二十年下一個「風口」!
    從三元九運我們非常容易就可以看出,八運在2023年就要結束,下一個——九紫運於2024年即將到來。那么九運所代表的信息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從時代和風水的角度,和大家談談對這個世紀大問題的看法。下元九運在南方最旺,坐南向北是旺山萬象,因為洛書的九在南一宮。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第八運:左輔,從時間上來說是:2004—2023年(共計20年)。
  •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未來進化
    未來人類進化的方向是什麼?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它會和人類和諧共處還是會取代人類?智能和意識如果可以分離,他們孰輕孰重?假使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大規模失業,我們到時該如何自處?在新技術的衝擊下,未來商業形態又會向何處演化?
  • 對話新經濟人物|國星宇航董事長陸川:網際網路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將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實習生 李圓圓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站在新經濟的風口之下,成立不到兩年的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成長為成都準獨角獸企業。
  • 「網際網路風口已過,現在是人工智慧的天下」,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而且這個想法很有問題雖然,每日心思一直在寫關於人工智慧的文章,但不是說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到來。網際網路的風口依然還在,如果你有想法能執行有資金依然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成為獨角獸。,以此為基礎才能迎來人工智慧時代的開花結果。
  • 中英文翻譯機器人震撼亮相 人工智慧成科技創新風口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是另一個科技創新的風口 就在這次大會舉辦的前一周,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在中國開幕。一個智慧機器人以準確的中英文翻譯,震撼了這個國際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機器人大賽。 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技術被用在這個機器人身上。
  • MIT TR : 2017 可能是中國成為人工智慧產業主力軍的一年
    【新智元導讀】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大放異彩的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表對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預測,技術上看好強化學習、生成對抗網絡,應用上強調語音識別,說到中國今年也許會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的主力軍,但「風口化」的炒作需要警惕。
  • 人工智慧專業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天坑專業
    首先,從大的發展趨勢來說,當前人工智慧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基礎設施不斷成熟和發展,比如在5G通信和物聯網的支持下,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場景會越來越成熟,這個過程必然會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應用,另一方面當前國內正處在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此時產業領域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呼聲也非常高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載人飛船飛天與人工智慧進化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長達33天的總飛行時間,使得這次載人飛行任務創下了持續時間最長的新紀錄。 巧合的是,就在神舟十一號成功飛天的前夕,一場以「飛天·進化」為主題的雲棲大會剛剛在杭州落下帷幕。
  • 行業分析 | 加熱非燃燒電子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核心產品IQOS研發投入約20億美元,研發團隊多達400人,歷時10餘年,於2016年初最先投放市場,已成為世界範圍內佔有份額最大的新型菸草製品品牌。截止2018年底,日本的IQOS用戶已經超過500萬人,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 【芯版圖】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我國第四代半導體布局初現
    集微網消息,隨著市場對半導體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之各種利好政策不斷出臺,第三代半導體等新型化合物材料憑藉其性能優勢開始嶄露頭角,第三代半導體迎來了爆發風口。在這第三代半導體萬眾矚目的時刻,第四代半導體也正逐漸進入我們的視線。
  • ...下一個成為地球霸主的會是哪個物種?會不會再次有新物種進化...
    我媽在看動物世界的過程中突然問我,假如人類忽然滅絕了,下一個成為地球霸主的會是哪個物種?會不會再次有新物種進化智慧物種(非人種)統治地球呢?
  • 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終結者?
    藉助人工智慧「改變人生」的霍金,卻對這一技術的未來前景表示擔憂。   霍金認為,初級人工智慧的發展迄今已被證明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他對創造出能夠與人類相提並論甚至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的後果十分憂慮。   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霍金表示,人工智慧可能會自發地開始進化,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
  • 沈文忠:晶矽太陽電池技術下一個風口
    打開APP 沈文忠:晶矽太陽電池技術下一個風口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發表於 2020-11-22 12:00:45 繼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演講後,第二位演講的嘉賓是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沈所長帶來的是《變革中的光伏產業鏈——晶矽太陽電池技術下一個風口》。 對於光伏產業的發展,沈所長也是非常看好,並認為未來三年,光伏新增裝機將分別為40GW、59GW和64GW,「十四五」期間每年需新增裝機量60GW-90GW,才能保障長期需求。
  • 人工智慧下的人機關係……
    他認為,人們可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完全相同的意思,但是機器未必能夠準確判斷哪一個用詞更為恰當,正是複雜性讓機器翻譯成為一個極有挑戰性的問題。2人機互動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優質半導體設計企業,其低容量 Nor Flash 業務排全球第三。
  • 培養下一個埃隆馬斯克?AI+教育可以成為好起點
    這意味著,AI+教育雖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風口已極速升溫,解決了部分教育中的難題,但仍然還有很多更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認為,至少有下面三個問題很難落地:首先,AI+教育只針對有標準答案的知識,無法針對沒有標準答案的知識。AI雖然能幫助建立題庫,但題目的類型必須是可以通過機器識別對錯的,也就是那些有標準答案的知識。
  • 終極進化,下一場革命:深度起底人工智慧,兩萬字重磅分析
    Sentient認為它也有別於一般的AI技術,並將其稱為「進化智能」(Evolutionary Intelligence)。  Sentient利用歷史數據,讓這些「基因」各自進行虛擬交易。那些表現糟糕的「基因」將被剔除,而能夠賺錢的「基因」則被留下,並進化到下一代,正如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過程。
  • MPV會是下一個風口?瑞風L6 MAX:這真不是偽命題!
    類似於「MPV會是下一個風口」的論調,你一定不感陌生,只是不曾想,市場對於這一論調的回應會是MPV銷量的連年下滑,但卻少有人意識到MPV市場並非真正遭遇「寒冬」,只不過是進入了級別與價位結構調整的全新階段。數據分析,時下的MPV市場其實是跌中有漲的,低端產品銷量明顯下滑,而20萬級中高端產品銷量卻是上漲的。
  • ACR深入解讀:AS治療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靶向細胞因子的生物製劑成為AS的可行性治療方案。過去20年間,多種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的出現和開發為AS的治療帶來了許多突破性進展,被證明有明確療效(圖1)。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對此作出有效應答,其延緩影像學進展的作用仍存在爭議,這表明單一種類的生物療法並不能滿足多樣化的治療需求,對於靶向細胞因子治療的探索,我們仍需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