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下一個埃隆馬斯克?AI+教育可以成為好起點

2020-12-05 砍柴網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20世紀上半葉,「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寫下了第一個下棋程序,這是人類探索「機器思維」的開端,而機器思維,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人工智慧(AI)」。

到了21世紀初,人工智慧得到了迅猛發展,語音控制、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等都在應用AI技術。在萬物皆可AI之下,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然而,AI+教育真的是萬能藥嗎?它該怎麼做到既有形而上的概念,又能真正落地實行呢?

AI+教育是萬能藥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然而教育的難點正在於,老師如何知道學生的「不知」,學生如何自查自己的「不知」,然後通過學習,將「不知」變成「知」。

老師們通常的方法是通過做題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但考試的範圍能否覆蓋知識的範圍首先就是一個問題,再者說,考試答對了,未必知識就真的掌握了。

AI+教育能一夜風靡,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夠解答這個普通教育很難解決的難題。

首先,在AI的幫助下,用系統就可以將知識點相關的題庫建起來,還可以跟蹤和分析學生的錯題,再讓學生通過多次重複練習相關知識點的題目來加強和鞏固學習。

其次,在傳統的大課堂上,老師一樣的教,學生們一樣的學,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學習。但有了AI後,可以從千篇一律的教育,轉向因材施教,AI能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化數據反饋來調整授課內容。

第三,AI能夠實現跨地域教育,更大範圍地實現教育的普及。一二線城市通常有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一二線城市名校的教育更是優中選優。有了AI,學生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和名校老師實現聯結,和名校學生溝通交流。地域的屏障一旦被打破,接下來被打破的就是教育的屏障了。

然而,想法雖好,真正落地卻發現困難重重。

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的智慧教育專場,騰訊AI教育總經理關俊輝就曾指出:「人工智慧的數據處理整體上還處於比較簡單的階段。數據處理包括多模態的數據收集,比如課程音視頻數據、學習交互數據、日常練習數據;數據化處理,如圖像識別分析、語音分析;可挖掘的數據分析,譬如學情分析、綜合測評分析。」

這意味著,AI+教育雖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風口已極速升溫,解決了部分教育中的難題,但仍然還有很多更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認為,至少有下面三個問題很難落地:

首先,AI+教育只針對有標準答案的知識,無法針對沒有標準答案的知識。AI雖然能幫助建立題庫,但題目的類型必須是可以通過機器識別對錯的,也就是那些有標準答案的知識。至於問答題,以及發散性思維的題目,AI也愛莫能助。

其次,AI+教育的應用場景只局限於答題上,缺乏多維度、多場景的項目式教學,比如如何動手製作模型,如何發起一場討論等。

最後,教育很大一部分,不只在於學知識。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的作用更多是給學生們一種言傳身教式的潛移默化,是對學生言行的提點,對其思想的影響,而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遠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以學生為主導,讓AI+教育落地

要讓AI+教育真正落地,難的不止是技術,還有技術背後的資源。該如何搭建一個真正可用、好用的「資源庫」,而且這個「資源庫」是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和主導的呢?響鈴認為,可以從跨地域、跨學科、跨課堂方面考慮。

AI+教育的應用中,跨地域教育看起來最容易實現。但其實,要實現「跨」這個動作並不難,讓不同地區的老師學生通過視頻建立溝通就可以了,真正的難點在於如何實現地域的多樣性,以及地域教育的多樣性。

愛文世界學校在跨地域教育上,有多個校區同步,比如愛文紐約校區,愛文聖保羅校區,愛文深圳校區以及正在計劃籌備中的矽谷、邁阿密、上海校區等。地域的多樣性決定了溝通交流人群的多樣性,以及教育資源的多樣性。這就讓學生和老師的日常協作和深度討論更具碰撞效果。

然而,跨學科教育要難於跨地域教育。

語數外、政史地、生化物,這些學科聽起來涇渭分明。但我們都知道,其實知識並沒有所謂的分門別類。以知識為主題,而不是以學科為主體的跨學科教育,更能幫助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愛文世界學校以項目為主導,實現多學科融合,強調打破傳統學科界限的思考,讓學生們在多學科知識的聯繫與牽引下,自主進行問題的多角度觀察。

比如愛文的AR增強現實沙箱就是將地理知識、生物知識以及動手能力結合在一起的典型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AR增強現實沙箱是愛文高中生自主研發的項目,用於小學部的地理學習。在課上,老師會讓學生們自己在沙箱中「創造」一條河流。接著,讓水沿著河道流動,他們可以看到水是怎樣沿著各種路徑流動,最終注入大洋的。在河口處還會形成三角洲,因為沙粒開始在那裡沉積。就氣候和地形的關係,沙箱會投影出不同顏色,學生們能夠發現,海拔越低,氣溫越高的規律。在此基礎上,老師還會傳授在不同地形區域種植相應的耐寒植物和耐旱植物的知識。這樣,看似枯燥的知識點就變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有趣實驗。

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會在科學和藝術上有更多更深度的探索與嘗試: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的學生通過計算機技術編寫程序,讓機器人完成極簡主義藝術代表索爾·勒維特的一副作品,並通過數學、藝術等多維度對其作品和觀念進行深入研究。

不過,跨課堂教育相比於前兩者,難度則更進一層。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課堂內的教學是集中的、高效的、可控的。走出課堂之後,如何持續高效地達成目標,如何應對複雜的突發情況,需要老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有更明確的方案,和更靈活機動的預案。

愛文在跨課堂教育上做過成功的嘗試。這個嘗試是讓學生們在四周的時間內,嘗試自己做一個手機。第一階段是課堂內的學習,學生們要學習電流和電壓在手機製作當中的相關概念,探討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如何面對和智慧型手機的關係。第二階段,學生們走出課堂,去市場上採購零件,組裝一個可以互相打電話的設備。第三步則又回到課堂,學習繪製手機雛形的原理圖,學習蝕刻電路板印刷電路板的原理圖設計,印刷電路板完成列印,第四步則是再次走出課堂,去華強北接著採購零件,最後一步則是完成組裝。

決勝未來,以愛文為起點

發射火箭、投資電動車特斯拉,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說:「我喜歡把那些對於未來真正重要和有價值的技術,以某些方式變成現實。」

決勝未來,改變世界,幾乎是埃隆馬斯克身上的標籤。

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為下一個埃隆馬斯克呢?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專家託尼·華格納在他的著作《為孩子重塑教育》這本書中,提到了學生們決勝未來的十大能力。

這十大能力分別是:

第一,要學會如何主動學習知識,而不是等待老師被動灌輸知識;

第二,要學會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不僅包括口頭溝通,還包括正式的書面溝通和公開演講;

第三,與他人建立有效協作,成為團隊中的一分子;

第四,用創造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找標準答案;

第五,加強應對風險和壓力的能力,能夠坦然面對失敗;

第六,學會成為一名領導者和變革者,而不是一位盲聽盲從的追隨者;

第七,能夠正確取捨,做出好決策;

第八,學會制定目標,並按照進度完成目標;

第九,具有毅力和決心,學會自我驅動;

第十,不拘泥於個人得失,放開胸懷,用自己的激情和才華去影響整個世界。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人從個人學習能力、自我驅動能力,到與他人合作,如何成為一個領導者,最後在領導過程中解決問題、應對風險、達成目標的能力。

比起考試考99分,還是考100分,這些決勝未來的能力的培養,才是我們最應該給學生的教育。

愛文世界學校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上,和託尼·華格納決勝未來的十大能力有異曲同工之妙。像下圖這個酷似元素周期表的圖,就是愛文為學生做出的設計—愛文世界元素(Avenues World Elements,AWE),這是由愛文專屬研發團隊泰格工作室(The Tiger Works)歷經數年打造,是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每個階段核心教學成果的學習模塊體系。60種元素,自由融合入11種學習體驗,最大限度激發老師的創造力和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AWE的第一個元素為例,「同理心」,就給出了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愛文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比如「小小世界」這個階段是模仿同齡人和老師的情感,到了12年級,就需要區別認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間的差別了。

愛文的AWE也落實到日常的課程中,和中國國家課程相結合。比如愛文深圳小學部的語文課程將主要使用中國教育部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在部編版教材的基礎上做了主題式的劃分與整合,讓學生能夠在同一主題下學習課文,從中培養漢字認知、閱讀理解、表達與寫作能力等,並在愛文探索課程中讓所學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

所以,AWE不僅打破學科界限,注重激發學生相互間的聯繫。進一步暢想未來的學生需要解決未來的問題,決勝未來。在中國,愛文也已經逐步從幼兒園擴展到一貫教育,在全年齡段推行特色教育。

當然,決勝未來的標準是不好衡量的,但如果能夠進入到國際一流大學,並且能夠在學習中有所收穫,則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在愛文2020年畢業的學生中,將近20%的畢業生前往了常青藤及常青藤級別(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的高等院校,60%畢業生進入全美Top 30綜合大學或文理學院。

很多學生不僅以自己的優異表現進入了名校,在名校也能如魚得水,非常適應。在斯坦福的Andrew在愛文就讀高中期間,就和同學一起建立了非盈利食品攤位,帶領小組一起通過食品安全檢測、研究菜譜、尋找適合的售賣集市。在史丹福大學,Andrew曾擔任最大創業團體之一的聯合主席,領導60人的團隊進行活動。再比如在高中就喜愛法律的Olivia,創建了美國國內首個高中法律刊物《愛文法律評論》,獲得了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讚賞與肯定。

總結

毫無疑問,AI+教育已經成為了風口,至於是夯實基礎,讓它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真風口,還是誇大其詞,讓它只是風口上的泡沫,關鍵還是看其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否則所謂的AI+教育不過都是畫大餅而已。

而教育的本質始終是培養人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科技日益發達,在未來,人們可能不需要工作就能夠很好地活下去,有沒有內在驅動力都無關生活。然而,為人父母、為人老師,我們一定希望學生能夠有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動力,有夢想,有行動,有快樂,有熱愛。也許他去做技術,像賈伯斯一樣把一項技術做成藝術,也許他去外太空探索,像埃隆·馬斯克那樣嘗試自行發射火箭,總之去實現他的價值。

如何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這是一個教育界一直存在的難題,或許,從現在開始,嘗試著關心他們的同理心、自我認知、誠信、信心等等,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走向未來。

11月,【愛文「洞見」分享季】三場大咖對話與三場線下開放日,帶您與來自金融、網際網路、教育界的洞察者們面對面,一起走進愛文全年齡段教育體系!

1、11月19日OPEN.ed(愛文公開教育論壇) ,愛文全球四大校區的大學升學輔導主任與招生總監齊聚愛文深圳校區,與您面對面:

疫情下美國高校如何甄選有潛力的學生?

2、12月3日OPEN.ed(愛文公開教育論壇) ,中信資本直投團隊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合伙人信躍升、騰訊集團戰略發展部助理總經理Summer(愛文學生家長)、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及CEO彭琳琳現身說法:

為什麼「創業思維」對每個孩子都至關重要?

如果你也對愛文的課堂好奇,11月18日、11月28日愛文開放日將帶您深度了解愛文全年齡段教育體系。

您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愛文深圳校區的最新情況,還將與招生官和學校領導團隊面對面交流。本次開放日有四大亮點:

接受2021-2022學年的學位申請,包括小小世界2歲班和幼兒園的正式申請,及小學、中學的招生諮詢;

深入了解愛文「紮根本土、面向世界」的課程體系;

線下參觀愛文校舍設計與校園生活;

總校長、中學部執行校長、幼小執行校長、招生總監也將共同加入活動,向家長們解疑答惑。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相關焦點

  • 特斯拉背後的男人:埃隆馬斯克,玩火箭的狠人
    360周鴻禕曾說,他在跟埃隆馬斯克一起吃飯的時候,問:你的汽車會被黑嗎?因為你的汽車是有Wi-Fi和藍牙,你用手機接入的話,我一樣可以通過手機黑你的汽車;另外智能汽車要和雲端通信,所以如果有人下發了你的通信協議或者破解了你的雲端的網絡,我一樣可以控制你的汽車。
  • 天才,瘋子,夢想家,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下)
    2018年,埃隆馬斯克旗下勘探公司,打通了位於洛杉磯的首條隧道,同年12月第1條測試隧道揭幕,2019年在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一次特斯拉速度競賽,在1.14英裡(約1.83公裡)的路段進行,最後地下特斯拉輕鬆贏下,至2019年公司已融資1.2億美元,拿到一份4,860萬美元合同。
  • 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和特斯拉,到底有多厲害?
    這兩個美國歷史首次,是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創辦者,埃隆馬斯克實現的。在介紹本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埃隆馬斯克這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本科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
  • 埃隆馬斯克的漏勺計劃
    埃隆馬斯克的腦機互聯接口一公布,大家都很嗨,又是紛紛暢想未來,讓我覺得挺好玩的。首先說,這件事有意義麼?很有意義。再說這玩意兒有用麼?肯定的說,沒用。為什麼?人類迄今為止的科技應用就是這麼三個步驟:原理,模型,架構。現在對人腦下手,知道啥原理呢?除了神經元電信號外,其它一無所知!
  • 埃隆馬斯克:當其他人低頭走路時,他卻在仰望星空
    馬斯克其實沒有任何造車經驗,他對汽車行業知之甚少,當初要挑戰汽車巨頭,的確沒人相信。可惜那些大佬忘了,來自行業之外的競爭者最容易成為挑戰者。因為他們沒有歷史包袱,不會被過去的經驗和規律束縛。比如當年的賈伯斯,他被逐出蘋果,就是因為他對蘋果電腦的設計感過於執著,卻忘記了企業的實際經營。
  • 新晉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one men who can change the world
    1月7號美股收盤,特斯拉股價以每股816.04美元收盤,當日漲幅達到7.94%,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個人資產升至1850億美元,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成為新的世界首富。當全球都在討論他的身家時,他本人則淡定回復"well,back to work(好了,回去工作吧)"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馬在他twitter上,則寫到"The most entertaining outcome is the most likely(最有趣的結果是最可能的)"引發超過15.1萬人點讚,這句推文著實有點意思,似是而非,也不知道是具體指啥,玄之又玄,不虧是老哲學家了
  • 埃隆.馬斯克的「生化人」計劃
    最近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旗下太空服務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第七批60顆衛星發射成功已引發全球吃瓜群眾熱議,星鏈計劃看似是憑一之力無法完成的瘋狂項目,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說明了投資者對其未來的預期了。馬斯克的投資版圖裡還有一個可以挑戰上帝的項目,以融合人腦與電腦,打造「生化人」為終極目標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
  •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超越比爾蓋茨 埃隆馬斯克個人資料介紹
    11月24日消息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埃隆 · 馬斯克(Elon彭博億萬富翁指數 11 月 18 日顯示,馬斯克財富彼時達到 1097 億美元,超越扎克伯格,躋身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三。 IT之家了解到,隨著股價持續上漲,截至美股收盤,特斯拉市值已達 4946.62 億美元。同時,華爾街認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目前估值約為 1000 億美元。由此來看,馬斯克旗下的兩家公司的總價值已接近 6000 億美元。
  • 第一次詳細介紹,埃隆馬斯克的太空網際網路如何運作
    埃隆馬斯克幾乎沒有透露他從太空提供網際網路的計劃,但一個新的模擬展示了它如何運作以及誰能夠負擔得起。埃隆馬斯克想建立一個太空網際網路並不是什麼秘密。他的公司SpaceX已獲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許可,建立了由數千顆低地球軌道通信衛星組成的龐大網絡。
  •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打開APP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IT之家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24 09:31:18   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捧使得特斯拉利好不斷,先是被宣布將正式納入標普500指數,又被摩根史坦利三年多來首次給予增持評級。
  • 埃隆馬斯克太瘋狂,把特斯拉發到外太空,不讓5個兒子去常規學校
    除了是一位科技領袖,埃隆.馬斯克在娛樂八卦版面也常常佔有一席之地,視他為偶像的人數不勝數。1994年,23歲的馬斯克提出,要在外太空建立一個漂浮的太陽能電池板,向地球源源不斷輸送能量。2001年,他提出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城市,並在上面種植植物產生氧氣。2006年,他又開始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艘艘飛船將人類帶到火星上,在那裡繁衍生息。
  • 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那麼神奇嗎?你們想多了
    2013——2015年柏喬在紐約下州醫療中心做Research Scientist,研究內容是把微電極植入猴子的視覺大腦皮層,採集視覺刺激下,猴子視覺大腦皮層上面的腦電信號,其最終目的是用電信號直接刺激猴子的大腦皮層,讓它產生視覺形象。這個實驗基於一個簡化得不能再簡化的模型假設,即視覺形象是由處理形狀,邊沿,顏色,明暗等的不同細胞協同作用產生的。
  • 埃隆馬斯克為什麼執著要送人去火星?
    馬斯克認為,按照這個速度,每艘「星際飛船」火箭每年將進行約1,000次飛行,總共向軌道發射10萬噸貨物。馬斯克在推特上補充說,有1000艘飛船「可能每個地球與火星的軌道同步發送約10萬人」,指的是每26個月一次,即地球和火星的軌道最佳地進行行星際旅行的時期。「那是目標。」(據Ars Technica稱,目前,馬斯克讓SpaceX 工程師晝夜不停地建造他的星際飛船系統。)
  • 梅耶馬斯克、鄧文迪共讀《人生由我》 蜻蜓FM獨家音頻直播
    「21歲成為南非小姐選美比賽冠軍31歲破產離婚仍培養出了3個億萬富翁60歲闖蕩紐約,成為封面女王69歲獨佔時代廣場四塊廣告牌72歲成為網絡紅人…「這就是「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擁有傳奇般開掛人生的梅耶馬斯克。
  • 埃隆馬斯克要登陸火星?不,當人們討論這件事時,他就已經贏了
    近期,埃隆馬斯克的火星飛船實驗計劃,又一次在飛船的墜毀中失敗了,不過沒關係,對於馬斯克來說,製造能夠飛往火星的飛船實驗失敗是正常的事情,那麼馬斯克為何執著上火星?這其實就和賈躍亭執著於造車是一個道理,一切都是為了吸引投資的需要。
  • 埃隆-馬斯克計劃2030年前送第一批人類移民火星,這個現實嗎?
    文/科學年輪埃隆-馬斯克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的一個紅人,他憑藉智慧與能力在電動汽車和宇宙探索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說起特斯拉汽車,說起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相信知道的人不在少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是成功實現了火箭的回收,可謂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私人太空航天公司。
  • 埃隆·馬斯克創造了人類歷史,但養出馬斯克的媽媽更牛
    他是本世紀最傳奇最成功的天才,但他總是說:「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於,我母親的培養和她特立獨行的品性。」有其子必有其母,特立獨行的馬斯克的母親也絕非按常理出牌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埃隆的這位「硬核老媽」——梅耶·馬斯克,看看她的育兒密碼。
  • 埃隆.馬斯克的巨大星艦模型——星際飛船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拍攝:Loren Elliott(蓋蒂圖片社)SpaceX兼特斯拉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的博卡奇卡揭開了星際飛船MK1原型的神秘面紗,並宣稱這艘飛船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已經具備了飛行的能力。據《紐約時報》報導,馬斯克說在未來,這艘164英尺高、200噸重的原型飛船可以進行無人駕駛的飛行測試,人們將目睹它飛至距離地面12英裡的高空並完好無損地返回地面。馬斯克告訴記者:能夠讓這架飛船騰空並返回可以說是一個史詩般的壯舉。
  • 新首富埃隆少有人知的傳奇故事
    1971年6月28日,新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出生於南非。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埃隆總是陷入發呆的狀態。當人們跟他說話時,他經常沒有反應,眼睛呆滯地望著遠處。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令埃隆的父母和醫生以為他耳聾。「有時候,他就是聽不見你說話。」梅耶說。 醫生給埃隆做了一系列測試,並摘除了他的扁桃體,因為這樣可以增強聽力。「但這並不管用。」梅耶說。
  • 特拉斯股價持續上漲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美國當地時間周一,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淨資產暴增至新高,並超過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成為全球第二大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