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旗下太空服務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第七批60顆衛星發射成功已引發全球吃瓜群眾熱議,星鏈計劃看似是憑一之力無法完成的瘋狂項目,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說明了投資者對其未來的預期了。
馬斯克的投資版圖裡還有一個可以挑戰上帝的項目,以融合人腦與電腦,打造「生化人」為終極目標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
AI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馬斯克認為,人類的智力終有一天會被人工智慧超越,屆時我們將成為AI馴養的寵物。在這樣的未來裡,人類必須與機器融合才能取回主導權。如此前瞻的理念下,Neuralink誕生了。
植入上千枚電極,大腦連上電子產品將成真
在Neuralink的設想中,一根根直徑僅4至6μm(微米),比頭髮更纖細的絲線(threads)將串連癱瘓者大腦與處理器。這些絲線內部含有數十枚電極,可偵測腦部活動,並且比目前的腦機接口(BCI)材料更不容易對大腦造成傷害。一套系統共有3,072個電極,分布在96根絲線上。
電極偵測到的腦波活動,會透過頭部外側的處理器傳遞給電子設備,此舉將賦予行動不便的癱瘓者們,透過腦中想法操控手機或電腦的能力。
絲線中的上千枚電擊會偵測,將訊息傳遞到外部的處理器,再透過藍牙連結電子產品,圖為該系統示意圖。
為了達成這樣複雜的任務,Neuralink也開發出一臺負責將絲線植入大腦的機器人。這臺機器人外觀像是有著顯微鏡的縫紉機,能夠透過機器視覺避開血管,在植入細絲時將對大腦的傷害減至最低。
Neuralink表示,目前植入這項裝置需要醫師用鑽頭在頭顱上穿孔,但期望未來能以雷射燒穿頭骨,減少不適感,以一種微創手術的方式,為患者創造類似雷射視力矯正手術(LASIK)的無痛體驗。
不過,加州索爾克研究所生物學教授泰瑞.謝伊諾夫斯基(Terry Sejnowski)指出,這種絲線的靈活性令人讚賞,但大腦內的生理鹽水環境會讓許多塑膠製品變質,其耐用性如何仍是待Neuralink解答的問題。
超越當前技術,「腦絲線」最快今年進行人體實驗
根據研究報告,目前Neuralink已進行過19次動物實驗,從1,500個電極接收老鼠的大腦資訊。研究人員菲利浦.薩貝斯(Philip Sabes)聲稱,這套系統接收到的資訊,比目前最先進的傳感器還要多10倍。《紐約時報》指出,這也比當下醫療使用的腦機接口好15倍,具有相當的科學研究及醫療應用價值。
當然,即便動物實驗獲得成功,也不代表一定能在人體上奏效。不過,馬斯克在一次直播的問答過程中透露,他們已成功讓猴子用大腦控制電腦。若與人類同為靈長類的猴子能夠展現這套系統的價值,那麼在人類身上成功運作的可能性又更高了一點。
安裝Neuralink 系統的實驗老鼠。
Neuralink計劃與史丹佛大學合作進行初期實驗,馬斯克預計,最快明年第二季就可以與病患合作進行人體實驗。
雖然距離醫療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Neuralink總裁兼共同創辦人馬克斯.霍達克(Max Hodak)認為,這項技術將能讓人們透過思緒輸入信件內容,或者移動滑鼠瀏覽網頁,有朝一日,甚至可以藉此將新知識「下載」進大腦裡,或者與他人共享思緒。
馬斯克預言,雖然尚待一段時日,但未來可能會誕生出另類的「App Store」,包含一籮筐可透過這項技術應用的軟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