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獎本月16日在滬展開決賽 7件上海作品入圍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啟「文化惠民」

  作為第12屆中國藝術節的一項重要環節,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第十八屆群星獎將於5月16日至19日在滬展開決賽。昨天,決賽入圍作品名單在滬公布,經層層選拔,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藝術門類各有21個作品入圍,共計84個,其中上海有7個作品入圍。目前,各劇組、演出團隊正進入緊張的賽前「衝刺」階段,不少群文隊伍利用五一小長假封閉式排練,爭取以最好狀態迎戰,向全國群文工作者展示上海群眾文藝的水準和成果。

  據了解,評獎期間,線上線下同步開啟「文化惠民」活動,84個決賽參演團隊將走進企業、社區、部隊、學校等,帶來包括決賽在內的33場惠民演出,助力實現十二藝節「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場,千萬觀眾在線上」的目標。

  7件上海作品入圍群星獎

  今年2月,群星獎評選完成複賽作品報送工作,全國各地共報送作品266個,其中音樂類作品69個,舞蹈類作品65個,戲劇類作品67個,曲藝類作品65個。經綜合評選,84個作品入圍決賽,最終將評出20個獲獎作品,並於5月31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儀式及獲獎作品展演。

  此次入圍群星獎決賽的上海作品,分別是民樂重奏《和·鳴》、情景小合唱《種子》、群舞《紅韻》、音樂劇小品《看見自己》、小品《價值》、浦東說書《養豬阿太》以及短篇蘇州評話《捍衛者》,代表了近年來上海在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各門類的最新創作成果。

  上世紀70年代,浦東說書《養豬阿奶》紅極一時,文本原作者曹剛強兩年前又寫下續篇《養豬阿太》,敘述了主人公「老早是阿奶,現在變太太」之後,陰差陽錯又重操養豬舊業的一樁奇事。頗有特點的是,《養豬阿太》中運用了許多活潑有趣的浦東鄉音俚語,比如「鞋有樣來襪有樣,先要自己腳有樣」,又或是「走路不歪叉,還在廣場上蓬嚓嚓」。「浦東說書是一種民間藝術,功夫要下在民間語言上,生動的俚語俗語中蘊藏著浦東的平民幽默,這是它獨特的語言藝術。」曹剛強年近古稀,他把《養豬阿太》視為「老來子」,「我不生產民俗俚語,我只是傳統文化的搬運工。」

  自2017年節目初創以來,至今已在浦東各地演了五六十場,邊演邊改,還請了上海評彈團的老師,專門輔導如何「利用」演員面前的書臺。5月中下旬,浦東說書傳承人康毅將帶著作品《養豬阿太》第一次參與群星獎的角逐。「我既高興,又覺得壓力很大。」他感慨,「這是國家級『非遺』,但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傳承人肩上擔子很重,我們也在不斷摸索如何傳承發展,讓更多人認識浦東說書。」

  入圍作品提前接受群眾「考驗」

  一路參評,一路打磨,這是所有群文團隊的共識。這個五一小長假,小品《價值》劇組全員不放假,吃住一起,全身心投入彩排,並抓緊時間「升級」舞美、道具。「從2017年到現在,已經改了10個版本,現在是全劇組最喜歡的一版。」導演、編劇楊迿說。《價值》的靈感來源於一條朋友圈,講述一對青年夫妻8年前賣房創業,但是面臨所賺的錢8年後只夠把原本賣出去的房子再買回來的故事。「在房價瘋漲的背景下,這個話題會引起很多與『價值』有關的討論。」

  情景小合唱《種子》根據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鍾揚的先進事跡創作而成,結合藏族、漢族音樂,歌頌了鍾揚援藏16年,行路50多萬公裡,採集4000萬顆種子,獻身科研、獻身教育、獻身理想的「種子精神」。在誕生之初,《種子》原是3人合唱,後經評委建議,演變成如今共16人參演的情景小合唱形式。演出團隊一直堅持每周排練兩次,自5月開始,還將加大排練力度,衝刺決賽。

  「直到現在,稿子上仍有不少改動的字。」短篇蘇州評話《捍衛者》主演濮建東形容,「不管是劇本還是表演方式,要一直排練到最後一刻,磨合到最後一刻,力爭實現最好的舞臺效果。」這部作品以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謳歌了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每件作品在入圍前,都已經提前接受了群眾的「考驗」。一年內的新創作品至少演出25場,誕生兩年多的作品,演出場次更不下於50場。「從排練廳到舞臺是有距離的,群眾文藝作品要充分聽取觀眾的建議與看法,不斷打磨與完善。」上海市群藝館創作部主任王曉寧認為,當下的群文創作更接地氣,更具有群眾性,也更關注市民的現實生活以及身邊人物,展現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的特點。

  緊扣時代脈搏,觀照人民生活

  劇場之外,更多精彩惠民活動將深入社區、學校等公益性場所,在全城閃耀「群星」光芒。實際上,「文化惠民」這一主題貫穿於評獎全過程。據初步統計,共有來自4159個演出單位的7905個作品參加本屆群星獎初選,全國各地共舉辦展演選拔12471場,觀眾達1282.8萬人次。這些緊扣時代脈搏,觀照人民生活,具有濃鬱生活氣息的群文作品,給觀眾帶來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入圍群星獎的84個作品,集納了各省市的創作精華與民間文藝精粹,更能讓觀眾大飽眼福。群星獎作為十二藝節重要內容,將在上海舉辦33場演出,包括7場決賽、2場獲獎作品展演和24場基層惠民演出,覆蓋上海16個區。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河南墜子、陝北說書、西河大鼓、常德絲弦、紹興攤簧等具有地方韻味的表演樣式。此外,上海的7個節目還將組成一臺正式演出,於5月11日、12日在市群藝館展演。

  隨著入圍名單發布,「雲上群星獎」同步拉開帷幕。「國家公共文化雲」和「文化上海雲」等線上平臺已開設群星獎專欄,十二藝節期間將對7場決賽、1場獲獎作品展演及12場基層惠民演出進行網絡直播,惠及更多不在現場的觀眾。另外,還將通過「群星獎主創說」、微視頻展示花絮等互動方式,打造在場、在線、在播的全域化群星獎。

相關焦點

  • 作為十二藝節的重要板塊之一 七件上海作品入圍群星獎
    這個周末,上海的入圍作品加緊打磨練兵,將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藝術門類的7個劇目組合成一臺演出,連續兩晚在市群藝館星舞臺進行惠民展演。「面向一千位觀眾,以演代練,尋找不足,力爭在決賽時呈現最好的狀態。」這是主創們共同的心聲。  今年,上海共有7件作品入圍,是群星獎評獎改革以後,入圍作品數量最多的一屆。
  • 「群星獎」優秀作品上海地區巡演走進中國商飛
    贏得觀眾掌聲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0月13日報導:「親!你在嗎?」一句網絡上常見的話,在小品《親!還在嗎?》中展現了母女之間溫暖的親情,有歡笑有淚水,贏得觀眾陣陣掌聲。今天下午,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報告廳,上海群文工作者為大飛機的研究工作者們帶來一場精彩演出。  此次演出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上海獲獎作品《親!還在嗎?》
  • 玉神三件獨山玉作品入圍本年度「天工獎」
    第十八屆中國玉雕「天工獎」南陽區域作品初選於10月12日在鎮平玉雕大師創意園進行,玉神公司的《晨曦初綻》、《別有天地》和《春風十裡》等三件獨山玉作品成功入圍2019中國玉雕「天工獎」終選。》獨山玉《晨曦初綻》局部獨山玉《晨曦初綻》局部獨山玉《晨曦初綻》是玉神公司首席設計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劉曉波的最新力作,精選優質獨山玉芙蓉紅,通過大面積疏密對比,對荷花造型進行重點刻畫,幾朵出水芙蓉在大面積墨色獨玉映襯下,宛若晨曦微露,一抹霞光鋪陳水面,映日荷花次第綻放
  • 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總決賽7日舉行 18支賽隊將展開角逐
    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總決賽7日舉行 18支賽隊將展開角逐 2019-05-06 16:30:19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邱陵
  • 國際招貼海報設計大賽初選結果出爐 123件作品入圍
    閩南網10月17日訊 五彩繽紛的海報設計將扮靚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昨日,海都記者獲悉,此前面向海內外公開徵集的國際招貼海報設計大賽,已甄選出入圍作品。另外,受關注的會歌徵集,目前也已截止,不久將公布結果。  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泉州市執委會於6月15日,啟動國際招貼海報設計作品大賽。
  • 群星MARS創業大賽2017年度收官,中科聞歌問鼎總冠軍
    12月8日,被網際網路業界譽為最權威、最專業的年度創業盛會「2017群星MARS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在北京德必WE"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完美收官。該賽事是由群星資本及多牛傳媒聯合主辦,從9月19日發布會開始,歷時81天。最終,中科聞歌一路披荊斬棘,從多牛傳媒董事長王樂和CEO姜楠手中拿過「2017群星MARS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冠軍獎盃。
  • 《龍把子》成功摘得第十八屆群星獎 一條銅梁龍背後的脊梁精神
    群眾文藝領域的政府最高獎——第十八屆群星獎昨日公布獲獎名單。由銅梁區文化館、銅梁二中擔綱演出的群舞《龍把子》作為重慶唯一代表,成功摘得群星獎。最終,在不斷的磨礪和傳承下,「門外漢」成長為靠得住、頂得起的「龍把子」……5月16日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現場。當來自重慶銅梁的這齣舞蹈《龍把子》完成演出後,全場掌聲雷動。「印象中,舞龍應該是非常大場景的,比如在廣場上出現,沒想到這樣搬上舞臺,且不藉助任何道具,都能把舞龍的神韻表現出來,十分震撼!」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兩年一屆的山形國際紀錄片節(YIDFF)將於明年10月7日-14日舉辦。主競賽單元(包括「國際競賽「單元以及專屬亞洲紀錄片人的「亞洲新浪潮」單元)作品徵集將於下月1日正式開始。 YIDFF 2021徵集作品海報由日本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圖像設計專業大三學生高山珠名設計,設計理念為「故事誕生於縱橫交織的時空」。
  • 「創客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將於8月決賽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創客中國」12場專題賽之一的2019-2020年度「創客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自2019年11月20日啟動至今,累計收到雙創項目411項。經初步篩選,225項高質量項目進入評審階段。
  • 第二屆「美的杯」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徵集作品
    (決賽評分權重:入圍作品手板70%;「成套家電」效果圖30%) 一等獎 2 獎金2萬元、獲獎證書、獎盃 二等獎七、大賽日程 1、作品提交(7月15日24:00截止)參賽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品,超過截止日期提交的作品不能參與評審。
  • 《亮花鞋》徵戰上海,衝刺「群星獎」
    張曉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5月17日晚七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燈火璀璨,由四川省文化旅遊廳報送,閬中市文旅局、文化館表演的表演唱《亮花鞋》從全國7900多個優秀作品過五關斬六將脫穎而出,闖入20強,成為四川省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
  • 【航天夢想家】決賽入圍名單及賽程通知
    複賽現場的比賽近乎白熱化,有趣的作品也會吸引對手的目光諶佳蕾、李宇暉、周煒傑長塘裡陽光小學:謝子欽、王薪幅【TIPS】1:請進入決賽的各位選手每人準備好2:演講成績按照高低積分,前二十名的選手進入第二輪的比賽,角逐冠亞季軍及各個單項獎。3:前二十名的選手進入第二輪比拼,四人為一組,進行航天知識搶答賽,按照個人積分的高低,角逐各項大獎。4:得體的談吐是選手們最基本的素質,落落大方、語言流暢將會讓你的表現加分,能夠偶爾幽默一把,那簡直是如虎添翼;5:請選手們抓緊時間在家惡補一些航空航天的小常識!
  • 精品薈萃評選設計「金點子」乳山文旅衍生品創意設計大賽決賽開啟
    10月30日,由中共乳山市委、乳山市人民政府、乳山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威海眾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中國乳山文旅衍生品創意設計大賽」決賽網絡投票階段正式啟動。本次創意設計大賽歷時2個多月,來自全國800多件作品參賽,489件作品被組委會甄選參加初賽,10月25日至10月28日,初賽網絡評選完美收官,經過大賽組委會的嚴格把關、重重篩選之後,共有150件作品脫穎而出,參加決賽競選。
  • 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亮相上海
    9月20日上午,全國大中學生第七屆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在上海市奉賢區圖書館開展,200餘件優秀作品以「透明海洋」為主題,用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海洋的美麗,反思人類對海洋的過度索取,描繪人類與海洋和諧共存的美好畫卷。
  • 2020攝影:「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入圍「天文圖片獎」
    由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舉辦的天體攝影比賽(是同類國際天體攝影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於2020年7月13日宣布了2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攝影作品,它們分別是:「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大家不妨看下這兩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照片到底長啥樣……1、「間歇泉」極光圖片描述:熾熱的北極光掃過漆黑的冰島天空;在遙遠的星雲裡,五顏六色的塵埃和氣體形成了一個光譜蝙蝠狀的形狀;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好像在「打哈欠」,「張牙舞爪」般的巖石質地的細節令人驚嘆。
  •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 北京青年科學家聯隊獲AI組冠軍
    [PConline資訊]12月16日消息,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競賽通知 |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天文創新作品競賽通知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天文創新作品競賽通知作品提交:2021年5月1日上旬2021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天文創新作品競賽(CAIC,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旨在通過天文創新作品競賽的形式,激發調動全國高校大學生愛天文、學天文、用天文的興趣與熱情,豐富天文科普資源,幫助高校天文社團的發展和天文通識教育課程的開展
  • 替代版「諾貝爾文學獎」已上線 村上春樹入圍決賽名單
    中新網8月3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因受性騷擾醜聞困擾,原定今年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將推遲一年。但之後,瑞典文學界組成名為「新學院」的組織,自行頒發文學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入圍決賽名單。
  • 浙江省第十二屆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決賽在浙工大圓滿落幕
    浙江省第十二屆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決賽,11月14日在浙江工業大學莫幹山校區落下帷幕。本次大賽決賽由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省生物工程一流學科(A類)、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省高校生命科學院(系)協作理事會承辦,得到省教育廳和全省各高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