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把子》成功摘得第十八屆群星獎 一條銅梁龍背後的脊梁精神

2020-11-25 騰訊大渝網

群眾文藝領域的政府最高獎——第十八屆群星獎昨日公布獲獎名單。由銅梁區文化館、銅梁二中擔綱演出的群舞《龍把子》作為重慶唯一代表,成功摘得群星獎。

一臺演出的「水到渠成」背後,是「龍鄉」銅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深刻提煉文化精神,深度繼承文化傳統,將獨特的精神標識轉化為「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以文化滋養提升城市形象的生動實踐。

銅梁區團拜會文藝演出

沒有道具的舞龍表演

「摸到起,摸到起,摸到起。」「跟到起,跟到起,跟到起」……

隨著起伏的節奏,未經任何修飾的重慶方言在舞臺四周響起,舞龍人的一天,由此開始。

「穩到,穩到,穩到……」激昂的旋律下,24名小夥子不藉助任何道具,在團結協作中或翻滾、或跳躍,愣是用身體的變換組合,將「直躺」「掛腰」「搭橋」等舞龍的形態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終,在不斷的磨礪和傳承下,「門外漢」成長為靠得住、頂得起的「龍把子」……

5月16日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現場。當來自重慶銅梁的這齣舞蹈《龍把子》完成演出後,全場掌聲雷動。

「印象中,舞龍應該是非常大場景的,比如在廣場上出現,沒想到這樣搬上舞臺,且不藉助任何道具,都能把舞龍的神韻表現出來,十分震撼!」一位現場觀眾對這一新穎的表現形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而在賽後的專家點評上,國家一級編導餘大鳴更是不吝讚美之詞。她表示,《龍把子》這個作品從舞蹈的動作、語言、造型、調度,始終都圍繞龍的形象在塑造,用舞蹈的本體,將龍的傳人之精神神奇再現,極具藝術感染力。

更可貴的是,作品表現出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來源於群眾,傳承於生活,真正體現了叫得響、留得住、傳得開的品牌價值。

果然,不負眾望。在5月31日的第十八屆群星獎頒獎晚會上,《龍把子》作為重慶代表,成功摘得群星獎。

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龍把子》表演現場 攝/鄒春常

從市級比賽走向全國舞臺

群星獎是文化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而設立的全國群眾文化藝術政府獎,現為每3年舉辦一屆。

能夠摘得這一全國群眾文化藝術領域的至高榮譽,在銅梁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看來,有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的是,這齣《龍把子》的表演,原本並非是衝著群星獎去的。去年5月,我市啟動第八屆鄉村文藝匯演,按要求,各區縣都必須選送節目。

如何在這一市級舞臺上秀出銅梁特色?在國家級舞蹈編導、市舞蹈家協會顧問高興以及銅梁本土文藝工作者的幾番交流下,《龍把子》的故事漸漸浮出水面——

一群銅梁舞龍人在老一輩「龍把子」的帶領下,刻苦而快樂地學習舞龍技藝,歷經歲歲年年,最後都成了一等一的舞龍高手,成為新一代的「龍把子」。

故事框架有了,如何把舞龍這個「大架勢」搬上小舞臺?形式上的創新於是成為第二個「坎」。

專家們幾經討論合計,敲定了一個大膽創意:拋去傳統的舞龍道具,完全依靠人的肢體、神態,呈現出「龍」的精美動感和氣勢,做到手中無龍心中有龍,真正達成「人龍合一」的至高舞龍境界。

按照這一思路,銅梁區文化館等單位立即投入緊張的編創工作,並在銅梁二中遴選出24名身體素質較好的高中生擔綱演出。一臺極富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的男子群舞《龍把子》,終於出爐。

2018年7月3日,第八屆重慶鄉村文藝匯演決賽中,《龍把子》精彩亮相併完美演繹,以全場最高分奪得一等獎。

市級比賽的脫穎而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龍把子》的價值。盛譽之下,銅梁人於是將目光投向更大的舞臺——群星獎。他們有了勇氣,更有了底氣。

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龍把子》表演現場 攝/鄒春常

做好文章推動文化繁榮

這一過程看似偶然,實則是銅梁大力做好龍文章,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

銅梁龍文化源遠流長,銅梁龍舞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慶十大文化符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銅梁的舞龍習俗沿襲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湧現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技藝高超的舞龍人,就是人稱的「龍把子」。

而普通的銅梁人也都有著深厚的舞龍情結,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會參加到舞龍活動中去。

在此次擔綱《龍把子》演出的銅梁二中,每個班、每個年級都有一支舞龍隊。學校還編寫了《龍舞教學校本教材》,將龍舞教學納入每一個班的體育課,讓每一位學生都會舞龍。

以銅梁二中為代表,銅梁的各個學校每周都至少安排有1節舞龍訓練課,全區每所中小學校均組建有舞龍隊,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龍舞展演活動和龍舞藝術節活動。

深厚的群眾基礎推動龍文化在銅梁能夠廣泛、深入、長遠地傳承。即便是舞蹈零基礎的高中學生,也能在舞龍基礎上,在短時間內練出《龍把子》的精彩。

不僅是在學校,在銅梁各鎮街鄉村也廣泛組建有舞龍隊、壩壩舞隊等文藝團隊,全區共培育有扎龍村、舞龍村62個,龍文化特色精品項目傳承發展隊伍蓬勃興起。

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龍把子》表演現場 攝/鄒春常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年來,銅梁充分發揮作為「中華龍鄉」的特色傳統文化資源優勢,立足「共識、共享、共創、共建、共傳」,努力做優龍文化的精神弘揚、傳播交流、精品創作、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五篇文章,推動了銅梁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比如該區做足「共享」,做優龍舞傳播交流文章。每年春節期間,銅梁都會在城區組織火龍表演、龍燈會;元宵節舉辦「一鎮一品」龍文化特色文藝精品創作展演。

在安居古城、奇彩夢園、中華龍等景區,常年開展有龍舞民俗文化表演,形成了春天舞竹邦龍、夏天舞荷花龍、秋天舞稻草龍、冬天舞火龍的濃厚龍文化氛圍。

2018年,全區開展「一鎮一品」非遺展演200餘場次、流動文化服務進村1224場;成功舉辦首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龍燈展示、民俗活動、火龍表演,給遊客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擦亮了「原鄉風情·大美銅梁」城市品牌。

以舉辦龍燈藝術節為契機,銅梁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吸引遊客40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2億元,文化助推旅遊商貿發展的倍增效應不斷凸顯,取得了辦好一個節會、傳承一批技藝、發展一類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成效。

銅梁還大力實施龍文化走出去,先後到美、英、法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向全世界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廣泛讚譽。2018年元旦,銅梁龍舞首次登上著名的紐約時報廣場,代表中國向世界傳遞新年的祝福。

以龍為主題的精品文藝創作,近年來在銅梁也是層出不窮。《龍把子》之前,銅梁已經推出了歌曲《舞龍的人》、專題片《中華龍鄉》等。

這些都為銅梁積澱出深厚的文化養分,也使得《龍把子》的成功顯得「水到渠成」。

《龍把子》表演決賽現場

脊梁精神支撐城市發展

於銅梁而言,這絕不只是一臺節目的「水到渠成」,更是一種城市精神的「自然功成」。

在銅梁一代又一代舞龍人心目中,舞龍是一件充滿活力、充滿向上精神,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在一次次舞龍的儀式中,他們從青春到暮年,漸漸學會了積極向上、勇於創新,學會了拼搏、奮鬥、不畏挑戰。

舞龍之鄉,龍的精神讓銅梁人昂起了頭顱,挺起了脊梁,湧現出陳達三、郭汝瑰、劉雪庵、邱少雲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如何深入挖掘這些優秀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並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銅梁將提煉弘揚龍文化精神,作為培育城市精神的核心內容。

通過廣泛收集整理散落的文化碎片,理清區域文化發展脈絡,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及人文精神,最終形成了銅梁城市精神的明確表述——「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

「靠得住」即忠誠和誠信,「頂得起」即擔當和作為,「過得硬」即乾淨和自律,「容得下」即包容和團結。

這幾個字也反覆出現在《龍把子》的演出臺詞中。實際上,24個毫無舞蹈基礎的學生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從零開始,經歷了無數的摸爬滾打,從膽怯退縮到堅毅執著,也都無不體現著這種脊梁精神的滋養、浸潤。

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作為《龍把子》的演員之一,17歲的魏小淋在初入表演團隊時,成績僅排在全年級的200多名。一年的磨礪之後,他不僅從「不想跳了」,到愛上舞蹈,學習成績也一躍進入了年級前十。

「從《龍把子》的演出中學到了一種精神,我覺得自己長『醒』了。」魏小淋說。

以小而見大。銅梁區通過大力弘揚龍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推動了文化繁榮發展,提升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近年來,銅梁工業發展迅猛,農業發展特色鮮明,城市人氣不斷聚集,生態環境日趨向好,民生得到極大改善,人民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攀升。先後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衛生城區、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城市等榮譽稱號,被確定為國家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未來,銅梁將進一步擔負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激發銅梁龍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實踐創造中不斷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銅梁區相關負責人說。

王萃 張亞飛 王琳琳 圖片除署名外由銅梁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重慶銅梁:把全會精神化為工作動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銅梁平灘鎮黨委、政府組織黨員、幹部進行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大家在學習討論中認識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社會新徵程的宏偉目標,我們平灘鎮作為銅梁三大鎮和農業大鎮,要以快馬加鞭的緊迫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做好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工作,在新時代譜寫出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作為十二藝節的重要板塊之一 七件上海作品入圍群星獎
    作為十二藝節的重要板塊之一,第十八屆群星獎進入衝刺階段。不論是入圍群星獎的小品《價值》《看見自己》,還是民樂重奏《和·鳴》、情景小合唱《種子》,「上海出品」交出的亮眼成績單,都在表明,從身邊人、身邊事所汲取的創作力量,將永遠是舞臺上的「群星」。  展評展演促群文創作  隨著第十八屆群星獎的到來,上海近三年來的群文創作精品登上舞臺,接受全國觀眾的檢驗。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下午,由航空工業集團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電子科技集團等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晨興音樂廳成功舉辦。
  • 《海豚幫幫號》喜獲「中國龍獎」科普動畫類銅獎,多元發展助力科教...
    2020年11月20日晚7時,第五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製作人年會閉幕式「2020中國龍獎」頒獎盛典在深圳中學召開。經年會評定,南寧峰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峰值傳播」)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海豚幫幫號》系列動畫片榮獲「中國龍獎」科普動畫類銅獎,這同時也是本屆年會獲該類獎項的兩個國內作品之一。
  • 養龍鬚知:揭秘紅龍魚價格昂貴背後的故事
    重點是,這條紅龍標價高達268萬元,引起來往市民驚嘆:「一條魚抵得上一輛保時捷了!」為什麼紅龍魚價格居高不下?現在就來一起看看紅龍魚背後的故事。先來聊一聊那條堪比保時捷的天價紅龍魚。據它當時的所有者—美亞特水族館老闆林通法所說,這條龍魚的獨特魅力在於它的拱背和翹頭,是難得一見的稀有品種,彩頭也好,所以價格昂貴。這條龍魚兩年前從印尼引進,當時只有20釐米左右,一斤多重。精心調養了兩年後,龍魚就成了現在狀態。至於標價為什麼這麼昂貴?進價80多萬元,加上盤魚的風險,以及成本、養育費用等,標價200多萬元是合理的。
  • 西遊記:大鵬鳥一天吃掉五百條龍為何沒人管?他吃的到底是啥龍
    大鵬吃龍傳說的由來西遊記中大鵬吃龍的傳說,是觀音菩薩提出來的,當時她在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親自向唐王李世民說了錦瀾袈裟的神奇之處:「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其實大鵬鳥一年要吃掉十八萬條龍的故事,傳說來自於《妙法蓮華經》,裡面提到天龍八部裡的迦樓羅每天要吞食一條納迦王和五百條納迦。後人把迦樓羅翻譯成了大鵬金翅鳥,而納迦則翻譯成了龍,一天五百條,一年正好十八萬條。龍肝鳳髓是西遊記中宴會中的主打菜王母娘娘舉辦的蟠桃盛會,孫悟空跑到現場搗亂,看到的主打菜就是「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
  • 重慶銅梁:建好用好「人才三寶」
    人才政策有顯示度「銅梁愛人才、龍鄉歡迎您」這不是口號,而是實打實的舉措。近年來,我區圍繞集聚創新創業人才,從完善人才政策體系著手,突出政策導向性、吸引力、顯示度,制定出臺《龍鄉人才政策十條》,以及教育、衛生、「三農」領域人才激勵等一攬子政策,在人才引進、培育、扶持、保障等各個環節,在股權投資、科技研發、創業資金、科研站所建設等諸多方面,以真金白銀有力支持各領域人才優先發展,慢慢形成聚集人才的「引力波」。
  • 群星獎本月16日在滬展開決賽 7件上海作品入圍
    原標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啟「文化惠民」  作為第12屆中國藝術節的一項重要環節,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第十八屆群星獎將於5月16日至19日在滬展開決賽。昨天,決賽入圍作品名單在滬公布,經層層選拔,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藝術門類各有21個作品入圍,共計84個,其中上海有7個作品入圍。
  • 龍魚傳奇:被奉為「龍」後,一條魚的一生
    「既然來了,死也要戰死沙場」11月20日,第23屆中國國際寵物水族展在上海開幕,展會面積13萬平米,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家企業參展。最引人注目是會場二層正對著大門口的位置——龍魚賽區。這是一場獎金總額接近90萬元的比賽,總冠軍能現場領走18.88萬元現金。
  • 鬥羅大陸4終極鬥羅:鬥羅超神級與十八龍騎士比較
    大家好,小翔又來了,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鬥羅最強者和十八龍騎士比較孰強孰弱。看過終極鬥羅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天龍星十八龍騎士都是超神級強者,剛開始看的時候,本以為十八龍騎士只有前幾,才是超神級,因為目前為止鬥羅星也就只有兩名新晉的超神級強者,可是這天龍星的超神級強者卻有點爛大街的感覺,其實仔細的細品一下也是對的,天龍星的生命成次本來就比鬥羅星要高,再加上龍族墓地在天龍星,這給天龍星帶來巨大的好處,但估計要不了多久,天龍星的超神級強者們都得哭了,藍軒宇遲早會拿走屬於自己的東西
  • 第十五期:沉睡的「龍」
    文/何辛說起從2014年開始的電動方程式賽車,我們繞不開一支從創立之初就加盟其中的美國車隊「龍車隊」(DragonRacing)。儘管剛過去的第6個賽季他們車隊只拿到2分,成績倒數第二。△龍車隊第6賽季賽車但請千萬別忽視他們。因為這支車隊背後是厚重的賽車底蘊和非同一般的潛在資源。只能說,目前他們是一支「沉睡的龍」。
  • 龍魚傳奇:被奉為「龍」後 一條魚如何度過一生
    「既然來了,死也要戰死沙場」11月20日,第23屆中國國際寵物水族展在上海開幕,展會面積13萬平米,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家企業參展。最引人注目是會場二層正對著大門口的位置——龍魚賽區。這是一場獎金總額接近90萬元的比賽,總冠軍能現場領走18.88萬元現金。
  • 2020信隆健康杯慢投壘球邀請賽 石灣龍隊勇奪冠軍
    12月27日,「信隆健康杯」首屆慢投壘球邀請賽圓滿落幕,石灣龍隊在冠軍爭奪戰中以8-4勝出勇摘桂冠! 冠亞軍之戰中,成立還未滿月的信隆A隊首局投手表現失常連失8分,石灣龍隊以投手優勢抑制信隆打擊,信隆A隊全力追趕,礙於殘壘數多,打擊無法連貫而終場,石灣龍隊以8-4獲勝摘得冠軍,信隆A隊獲得亞軍;季軍爭奪戰中阿元獅隊調度靈活完封神奇蛙,以8-0奪得季軍。
  • 以訛傳訛,「狗婆蛇」忽悠是條龍
    湖南邵陽有句俗話叫「狗婆蛇(四腳蛇)忽悠是條龍」,意思是說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經過傳播者的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將原本很小的一件事無限放大,四腳蛇都會被忽悠成一條龍。一個靠賣彩票發家的朋友在無意中講起了他的發家「秘籍」,他的彩票所以賣得比別人好,是因為他會編故事。他經常對他的「鐵桿彩民」和親戚朋友講一些他精心編造的彩民中大獎、特獎的故事。他編的故事中,中大獎、特獎的都是投「複式」注的(投「複試」注可以使彩民多掏錢),為此他還特意編撰了一套投「複式」注比投單注中大獎機率大N倍的理論,彩民在他的「理論」輔導下,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幾千地買彩票。
  •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棒球隊榮獲2019年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棒壘球...
    中國高校之窗8月2日至18日,2019年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棒壘球聯賽總決賽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棒球隊摘得總決賽乙B組冠軍。2019年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棒壘球聯賽總決賽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國棒球協會、中國壘球協會主辦
  • 銅梁:建好用好「人才三寶」 逐步形成「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來銅梁工作兩年了,我感覺非常順心、暖心。」在銅梁高新區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博士彭娟說。作為銅梁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彭娟享受到一次性人才補貼20萬元。按照相關人才政策,她還可以享受優先配租人才公寓、租房補貼、購房補貼及其他系列政策。人才政策有顯示度「銅梁愛人才、龍鄉歡迎您」這不是口號,而是實打實的舉措。
  • 108米彩龍亮相銅梁人民公園湖面
    華龍網1月7日6時5分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在重慶市銅梁區人民公園人工湖上,一條長達108米的彩龍吸引了萬千市民的目光。這條彩龍是銅梁今年即將舉辦的中華龍燈會150組龍燈燈組之一。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銅梁是國家命名的龍燈藝術之鄉,銅梁龍燈扎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扎龍工匠和民間藝人在長期的傳承中不斷創新,扎制的龍和龍燈燈組生動形象,外觀金碧輝煌,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頒發!榮耀屬於他們
    2020年11月18日下午,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晨興音樂廳成功舉辦。他表示,第14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北航舉辦,既是對近兩年來航空航天領域所取得成績的回顧與表彰,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發展實踐,彰顯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航空航天強國的生動實踐。航空工業集團高度重視月桂獎對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激勵作用,將繼續與各方一道努力將月桂獎推向新的高度。
  • 第十八屆小青蛙講故事活動圓滿成功
    5月27日,「故事潤童聲,唱響新時代」——第18屆小青蛙講故事活動頒獎典禮,作為送給少年兒童的六一兒童節禮物在朵雲軒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自今年3月份啟動,經過7個賽點、23場初賽,在評委老師的層層選拔和嚴格甄選之後,共有313位小朋友獲得了獎項,其中特等獎10名,一等獎32名,二等獎100名,三等獎171名,116位輔導老師獲得了園丁獎。
  •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山東青島 266106)摘 要: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的龍文化在孔子、荀子那裡實現了重大理論躍遷,充分展現出了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