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細胞主動選擇精子機制大揭秘

2020-11-29 每日生物評論

近期有試驗表明受精遠非隨機,卵細胞有可能會主動選擇精子,以獲取其遺傳物質的可能性。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主任研究員Joe Nadeau說:「這等同於配子在選擇它的伴侶」。

他提出假設:卵細胞可以用特定的基因吸引精子,反之亦然。生物學家們漸漸認識到,卵細胞並不是長久以來大家認為的順從、被動的細胞,相反,研究人員認為卵細胞在生殖過程中是與精子平等的、活躍的參與者,它在生命最重要的過程中增加了演化控制和選擇的程度。那麼這個現象和假設是否已經有其他證據支持呢?

圖片來源:360圖片

最近,這個有趣的話題貌似又有了新的進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即使情侶雙方已經認同對方並有了親密接觸,但人類選擇伴侶的行為仍在繼續,沒錯,卵子會繼續對精子精挑細選。然鵝,人類卵子似乎不用通過特定的基因,只是簡單通過釋放一些特定化學信號就可以「選擇」哪個精子將成為最終的大贏家。

此外,最令人驚訝的是,卵細胞或許並不總是會與女性對伴侶的選擇一致,研究人員就發現,與其他男性相比,女性機體的卵細胞或許並不總是會從自己的伴侶那裡吸引更多的精子,有些卵子反而會吸引更多陌生男子的精子。額,聽著很令男同胞們擔憂啊。另外,卵子這種選擇行為或也將解釋為什麼有些夫婦會不孕不育。

原始出處:

研究通訊作者、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動物學系助理教授John Fitzpatrick說:「這是首次在人類或其他體內受精的物種中發現的現象。人類卵子釋放出一種叫做化學引誘劑(chemoattractants)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留下類似『麵包屑』的路徑,來吸引更多的精子並最終進入卵子。我們想知道卵子是否會利用這些化學物質來選擇精子。到底是精子選擇了卵子,還是卵子選擇了精子?很明顯,是卵子選擇了精子,精子的工作只是往前衝,而卵子則可以通過該行為來選擇高質量或遺傳相容的精子而受益。」John Fitzpatrick又說:「直到這項研究,我們才知道這些化學『麵包屑』對不同雄性精子的作用是不同的,它們實際上是在選擇哪個精子能成功。

卵泡液是在發育和釋放過程中包圍卵細胞的營養豐富的液體,精子遊過卵泡液到達未受精的卵子。卵子就是利用卵泡液包含的化學「麵包屑」吸引並指引精子到達目標。Fitzgerald說:「而且,在精子和卵子之間的最後兩釐米,這些化學信號才起作用,因為這是這段漫長旅程的最後階段,雌性仍在繼續清除不可接受的精子。」這意味著,這些液體給了女性一個額外的機會,使她們在選擇伴侶後能夠控制遊向卵細胞的精子數量。」

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發現:女性的卵子並不總是與她選擇的伴侶「合拍」。Fitzpatrick說:「我們原本希望能看到某種伴侶效應,但在一半的情況下,卵子吸引來自隨機雄性的精子更多。對此最可能的解釋是,這些化學信號使雌性能夠選擇遺傳相容性更高的雄性。」

追尋多樣化的基因影響遺傳相容性的因素是什麼?Fitzpatrick說,遺傳相容性的驅動因素之一是一組名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的複雜基因,簡稱MHC。他說:「基本上,這些基因與對抗感染、應對疾病和提升免疫力有關。這些基因越多樣化,你能抵抗的感染種類就越多樣化。如果伴侶的這些基因組合與你的略有不同,那麼你的後代將能抵抗更廣泛的病原體和疾病。」而且,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會盡力為後代提供更好的生存機會。我們的身體已經進化出各種方式來選擇最強最多樣最相容的配偶。

該研究共同通訊作者、聖瑪麗醫院生殖醫學系科學主任Daniel Brison 表示卵子選擇精子的機制在人類生育研究方面是非常新穎的,Brison在一份聲明中說:「對卵子與精子相互作用方式的研究將促進生育治療,並可能最終幫助我們解釋目前導致一些夫婦『無法解釋的』不孕不育的原因。」Fitzgerald說:「在所有臨床不孕病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無法解釋原因的,既然我們知道卵子對精子施加某種控制,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以減少不育不孕病例的數量。」這些結果很可能使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人類的精子和卵子如何相遇,以及為什麼有時會出錯。」

後期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研究揭示卵細胞對精子進行精挑細選的機制,同時幫助開發治療人類生育問題的相關療法。

是不是打開眼界?我們能來到這個世界是何等神奇!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

相關焦點

  • 人類卵細胞對精子的主動選擇
    但最新研究顯示,卵細胞可能會主動選擇精子。卵細胞的選擇達爾文在解釋生物進化時,除了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之外,還提出了生物的性選擇。既雌性挑選特定的雄性,導致雄性演化出和雌性不同的第二特徵。這一研究內容《卵子的化學信號促進了人類神秘的雌性選擇》發布在著名的期刊《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上。在我們的常識中,精子進入人體之後,會在人體內部經過多重競爭,其中宮腔之中會有黏液,這些黏液會粘住一些精子;還有一些運動能力弱的精子也會被淘汰;再加上人體內有細菌、微生物等,也會造成大量精子死亡。所以能夠順利到達卵細胞周圍的精子,一般都是經過重重選拔的相對優質精子。
  • 顛覆孟德爾定律:卵細胞也會主動選擇精子?
    經典的遺傳學理論說配子是隨機結合的,但有試驗顯示,卵細胞有時會主動選擇精子,以獲取其遺傳物質。在受精這個「贏家通吃」的遊戲中,數百萬計的精子遊向在終點線等待的卵細胞。很多精子由於缺少尾部或尾部畸形等缺陷甚至直接輸在了起跑線。
  • 卵細胞的選擇權:科學家進行實驗,卵子對精子進行二次「把關」!
    人類選擇配偶,並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兩個自己,兩個人的背後還有兩個家庭以及他們孕育的後代,為了保證後代優良的基因,男女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會多方考慮。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聲稱女性在選擇配偶之後,卵細胞會進行二次把關,只有接受了卵細胞的「考核」,才有機會孕育後代,這是什麼意思呢?
  • 研究發現卵細胞減數分裂新機制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和Ludwig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發現了有性生殖生物細胞減數分裂生成生殖細胞的一種新的特殊機制。
  • 一個卵細胞和兩個精子的「三角戀」:結局意想不到
    同卵雙胞胎為1個卵細胞和1個精子結合生成的受精卵分裂並獨立發育而來,雙胞胎的基因幾乎完全相同,因此他們性別一致,外表看起來也一模一樣。第一種可能性是,卵細胞在受精之前分裂為兩個卵細胞,但並未完全分開,隨後分別和不同的精子完成受精過程。卵細胞發生分裂的情況——卵細胞孤雌生殖激活——確實存在,但要麼不受精發展為胚胎樣畸胎瘤,要麼失去重塑精子染色質的能力而停止妊娠。
  • 我國科學家揭示卵細胞重組編程的「奧秘」
    新華網上海9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5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課題組和李勁松課題組關於卵細胞重編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自然受精和克隆過程中卵細胞重編程的機制
  • 「科研資訊」揭示DNA重組驅動精子和卵子分裂的分子機制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然,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人類遺傳學,當機體通過一種稱之為減數分裂的特殊細胞分裂方式產生精子或卵子時,我們的DNA就會已一種無限、不可預測的組合進行混合匹配;隨後,只要兩種不同的精子和卵細胞相遇,其就會結合最後孕育出胚胎,如果沒有重組(crossovers)的話,減數分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即在一對緊密排列的染色體之間交換
  • PRSB:女性的卵子或更偏愛某些男性的精子 有望揭示人類不明原因的...
    2020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的卵細胞會利用化學信號來吸引精子,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卵細胞或能利用這些特殊的化學信號來選擇精子,不同女性的卵細胞會吸引不同男性的精子,而這並不一定是其伴侶
  • 解析人類卵細胞成熟機制 或有望幫助預防不孕和胎兒出生缺陷等疾病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二倍體細胞會將其染色體分為兩半,從而形成攜帶一半染色體的新細胞,在成功受精的過程中,分裂的卵細胞會與攜帶一半染色體的精子結合,而分裂細胞DNA的任務是由一種稱之為紡錘體的結構來完成的,紡錘體會與著絲粒相結合,通過拉動著絲粒向相反的兩個方向拉動DNA(染色體)。
  • 英國科學家:人類的卵細胞,也會挑三揀四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NHS基金會的最新研究表明,人類的卵細胞還會利用這些化學信號來選擇精子。這些卵細胞對不同男人的精子有不同程度的「喜好」,而最受卵細胞歡迎的,不一定是她們的伴侶的精子。人類在選擇伴侶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夠多了,沒想到的是,卵細胞還這麼的「挑三揀四」。
  • 英國科學家稱,人類的卵細胞,也會挑三揀四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NHS基金會的最新研究表明,人類的卵細胞還會利用這些化學信號來選擇精子。這些卵細胞對不同男人的精子有不同程度的「喜好」,而最受卵細胞歡迎的,不一定是她們的伴侶的精子。人類在選擇伴侶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夠多了,沒想到的是,卵細胞還這麼的「挑三揀四」。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NHS基金會(MFT)的研究人員指出,即使是面對同一個男人的精子,卵子選擇Mr.right的行為仍在繼續。研究人員認為,卵細胞只有經過嚴格的千挑萬選,才能與最優秀的精子結合,才能最終發育成一個健康的胚胎。
  • 新研究:人類卵子會特別中意某些精子,甚至為其「開後門」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認為卵子是被動的等待,等待著與精子的相遇,然後形成受精卵。但最新研究顯示,卵細胞可能會主動選擇精子。所以能夠順利到達卵細胞周圍的精子,一般都是經過重重選拔的相對優質精子。然而卵細胞似乎對這些精子仍不滿意,它們也有自己的選擇標準。
  • Cell:揭示精卵結合後精子DNA起始解壓縮及染色質重構的重要機制
    而在受精之後,合子染色質重構的首要任務便是對精子攜帶入卵細胞的父源基因組進行快速、高效的解壓縮,即用母源組蛋白替換包裹精子DNA的魚精蛋白(「魚精蛋白- 組蛋白置換」)。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中,付向東實驗室苟蘭濤博士發現雌性小鼠MII 卵細胞中富含大量的SRPK1蛋白,且體外磷酸化實驗證明SRPK1激酶可高效催化化學合成的小鼠魚精蛋白1(Protamine 1, P1),提示卵細胞內廣泛分布的母源SRPK1激酶可能通過催化進入卵細胞內的精子染色質中的魚精蛋白來調控啟動受精卵早期染色質重構。
  • 你們可能不知道,卵子居然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精子
    近日,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不同女性的卵細胞會「喜歡」不同男性的精子,而這個男性並不一定是她們的伴侶。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通過對不同男性的精子和不同女性的卵子進行研究發現,卵細胞可以通過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來吸引精子受精,但不同的卵細胞會誘導不同的精子前來受精,這些卵子最多可以多吸引 40% 自己「喜歡「的精子。這一研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
  • 果蠅精子竟然比人類大3萬倍
    為什麼老鼠的精子比大象的大?研究人員提出,根據繁殖器官的尺寸,動物精子為贏得繁殖競賽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據法新社11月19日報導,性選擇或者繁殖之戰促成了動物精子不同尋常的多樣性,存在著大、小、長、短、厚、薄等等各式各樣的精子。
  • 不是卵細胞也能變成卵細胞?這項技術很可以
    大有全真教一代不如一代的勢頭:一個王重陽≈全真七子+北鬥陣≈14個北鬥陣……全真教北鬥大陣俯視圖這就大打折扣了,科學家也要找絕世武功。泡了澡就變身了那為什麼要變成卵細胞?因為卵細胞太難了。儘管新生女嬰有幾十萬顆原始卵泡(卵泡裡有卵母細胞,後者是卵細胞的前身),但到青春期時就降至約4萬顆,而在整個生育年齡也就大約排卵400次,基本都是一次一顆。相比而言,精子的數量卻可以不斷得到補充。
  • 外媒:果蠅精子平均尺寸系人類精子3萬倍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為什麼老鼠的精子比大象的大?研究人員提出,根據繁殖器官的尺寸,動物精子為贏得繁殖競賽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據法新社11月19日報導,性選擇或者繁殖之戰促成了動物精子不同尋常的多樣性,存在著大、小、長、短、厚、薄等等各式各樣的精子。  本項研究的作者之一、瑞士蘇黎世-伊爾謝勒大學的斯特凡·呂波爾德對法新社說:「很多研究者試圖理解均以受孕卵細胞為唯一目的的動物精子為何會如此多樣化。」  按常識來說,大型動物應該能產生大個的動物精子。但事實上正相反。
  • 攝影師用顯微鏡拍攝孵化階段的蝴蝶卵細胞
    朱莉亞蝶的卵細胞藍色大閃蝶卵細胞,其表面的紅色帶狀結構暗示著正在進行受精這些蝴蝶卵此時它們仍在母體之內,精子細胞必須尋找卵子細胞,並在卵細胞末端的卵孔尋找入口。精子細胞有時會長期在母體內等待結合機會,有時會等待數年時間。每一個成功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必須經歷這一過程。這些卵細胞的直徑僅為0.7-2微米,它們主要是一些蝴蝶的卵細胞。在卵細胞發育過程中,它們能夠抵禦掠食者的攻擊,有時會對棲息的植物產生排斥。
  • 新發現:人類卵子會對精子進行隱蔽選擇,給自己喜歡的精子開後門
    自那之後,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這些「小蝌蚪」,同時還有女性人類的卵細胞,卵子可以為偏愛的精子「開後門」。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某些化學物質吸引了精子。卵子釋放出了特殊的化學引誘劑,這使得卵子可以在遊向它們的精子中進行選擇。此前,科學家在其他動物中發現了卵子選擇精子的現象。
  • 新研究:卵子會對某些人的精子更加喜愛,甚至為其「開後門」
    無論是哺乳動物還是非哺乳動物,他們都會選擇一些看似更強壯的動物,這是一個基因的定律,因為在地球的大環境下,只有更強壯的人才能攜帶更優良的基因。自然界中動物雌雄求偶是這樣,而在人類社會中,雄性更強大也能吸引更多雌性的目光,所以說我們更喜歡型男,喜歡那些高高帥帥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