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進化中,哺乳動物戰勝了自然界的演變,成為了地球存量最多的生物。在哺乳動物的世界中,雌性似乎擁有著對雄性更多的選擇權,為了保證優良的後代,雌性在選擇雄性動物的過程中會有更高的要求。強健的體魄,充足的食源和不被搶佔的棲息地,這些都是雌性動物選擇雄性的條件。
人類同哺乳動物一樣,在選擇配偶方面也有著極高的要求。人類選擇配偶,並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兩個自己,兩個人的背後還有兩個家庭以及他們孕育的後代,為了保證後代優良的基因,男女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會多方考慮。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聲稱女性在選擇配偶之後,卵細胞會進行二次把關,只有接受了卵細胞的「考核」,才有機會孕育後代,這是什麼意思呢?
卵細胞對精子進行二次把關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胚胎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當精子進入到了女性體內,找到卵細胞與卵細胞進行結合,才有可能形成受精卵,進而發育成胚胎。在這個過程中卵細胞也表現出了對精子的選擇。如果卵細胞有非常鍾愛的精子,便會誘導它們快速找到自己進行融合。如果遇上了不喜歡的精子便會對它們進行阻撓,讓精子無法找到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夫妻明明很正常,卻受孕困難的原因。
精子所接受的各種「考核」
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在進行結合的時候,總會優先考慮後代基因。雌性動物選擇了優秀的雄性後,雄性所接受的考核就完成了,接下來便是對精子的第二道考核。生殖系統對數以萬計的精子進行篩選,最終只有極少數的精子可以順利到達卵細胞附近。這個時候精子便會面臨第三道考核,卵細胞會根據卵泡液來選擇合適的精子,只有保證後代基因優良的精子,才會成為卵細胞的最終選擇。
卵細胞有選擇精子的權利
這項結果的發現也是十分偶然的,科學家曾經對16對夫妻進行了實驗,他們分別提取了16對夫妻的卵泡液和精子的樣本,使它們混合搭配。科學家竟然發現在融合的過程中,有的卵細胞吸取的精子並非是自己伴侶的。這個發現令科學家非常驚喜,原來卵細胞有選擇精子的權利,受孕機率或許與卵細胞有很大關係。
當然這個實驗結果也是相對的。小編身邊就有這樣一對夫妻朋友,兩人檢查正常但沒有孩子,離婚之後各自有了孩子,這其實就是因為卵細胞選擇的原因。有的夫妻或許是其他的原因,這都需要先進的醫學技術來驗證。關於科學家的這個發現,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