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揭示卵細胞重組編程的「奧秘」

2020-12-05 網易新聞

新華網上海9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5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課題組和李勁松課題組關於卵細胞重編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自然受精和克隆過程中卵細胞重編程的機制,使人們對早期胚胎如何獲得正常的發育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精子和卵細胞融合為一個受精卵的過程,是動物個體發育的起點。為了形成一個具有發育全能型的早期胚胎,卵細胞需要對精子基因組進行一系列的重編。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基因組DNA上胞嘧啶鹼基的去甲基化。人們並不清楚這種化學修飾的改變是如何實現的,也不知道它為什麼要發生。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該研究工作發現,來自卵細胞的一個叫做「Tet3」的母源蛋白可以氧化精子基因組DNA,並進一步調控父源基因的表達,以支持早期胚胎的正常發育。卵細胞去除「Tet3」氧化酶的母鼠生育力顯著下降,大部分胚胎在妊娠期發生了退化,被母體吸收。此外,在動物克隆過程中,「Tet3」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項研究為開發女性不孕不育症的治療手段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參考,也為提高動物克隆效率帶來了新的希望。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卵細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2017年頡偉和劉江團隊背靠背報導了從小鼠受精後到著床前發育各個階段的胚胎染色質高級結構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結構重組【1,2】。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video:20200814我國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飛蝗至今仍然是非洲、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的重要農業害蟲。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雌雄識別的分子機制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雌雄識別的分子機制時間:2016-02-19 18:17:35來源:新華社作者:編輯: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楊維才領導的研究組,近日揭開了這一植物生殖的奧秘,首次發現植物雌雄識別的分子機制,這也為雜交育種開闢了新天地。該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雜誌《自然》。  據介紹,被子植物的精子是通過花粉管來傳遞的,但花粉管是如何將精子傳遞到卵子的?這是植物生殖生物學幾十年來關注的主要問題,也是雜交育種的技術瓶頸之一。
  • 解析人類卵細胞成熟機制 或有望幫助預防不孕和胎兒出生缺陷等疾病
    生育問題是如今世界範圍內日益嚴重的問題,據WHO數據顯示,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夫妻都存在生育問題,而隨著女性延遲生育的趨勢繼續發展,一些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通過深入研究解決人類不孕不育背後的生物學機制問題。圖片來源:mrgscience.com黏連蛋白黏連蛋白是細胞中的另外一種組分,科學家們推測其或許與老化卵細胞中染色體錯誤發生直接相關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飛蝗至今仍然是非洲、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的重要農業害蟲。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和南亞地區,但危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這兩種蝗蟲災害一直被認為是人類主要的瘟疫之一。
  • ...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
  • 揭示B肝感染奧秘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趙永新攝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
  • 科學家揭示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作用
    該文章首次揭示了RNA結合蛋白(RBP)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重要作用和調節機制,這將加深人們對RBP介導細胞命運決定的認識。 RBPs不僅在維持細胞內穩態有重要的功能,在分化和維持細胞特性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RBPs功能的多樣性和必要性幾乎涉及了RNA代謝的所有過程,但RBPs在細胞命運轉變中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 Science:細胞重編程的關鍵組蛋白伴侶分子
    實際上ASF1A基因並不是本文的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該基因主要負責細胞的重編程,細胞的重編程即轉變細胞的類型,這對於幹細胞的分化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卵母細胞中5000個基因,發現基因ASF1A、OCT4以及一種可溶性助手分子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重要組分。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2019-02-28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徐明睿 上海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上海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中科院 供圖 攝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英科學家揭示海馬繁殖的奧秘
    ( 生物谷配圖)更多生物圖片請進入        英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揭示了黃海馬繁衍後代的奧秘,這可能對保護海馬這一瀕危海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科學家普遍猜測雄海馬直接將精子排入育兒袋,在那裡與雌海馬排入的卵子結合,完成卵子的受精過程。           然而,英國研究人員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經過觀察,並通過拍攝黃海馬交配過程後驚奇地發現,雄性黃海馬在未受精的卵子進入育兒袋前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並將這些精子排入海水中,待雌海馬將卵子排入育兒袋時,精子會自行遊回育兒袋內與卵子結合。
  • 科學家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
    科學家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 22:15:56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Oded Rechavi、Noam Mizrahi、瑞典烏普薩拉大學Mattias Jakobsson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
  • 中國科學家揭示蝗災的奧秘
    【背景:】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經過50多年幾代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有幾種化合物被認為可能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信息素被命名為蝗醇、蝗酚等。
  • 掌控神經「編程」 揭開情緒奧秘
    原標題:掌控神經「編程」 揭開情緒奧秘  如果長期沉浸於負面情緒和壓力應激,在一定時間內得不到調節,本來只是短暫的情緒變化經過長期積累,就有很可能導致腦功能持久性的變化,引起抑鬱症。   ■本報記者 黃蔚   為什麼人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愁」?
  • 「科研資訊」揭示DNA重組驅動精子和卵子分裂的分子機制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然,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人類遺傳學,當機體通過一種稱之為減數分裂的特殊細胞分裂方式產生精子或卵子時,我們的DNA就會已一種無限、不可預測的組合進行混合匹配;隨後,只要兩種不同的精子和卵細胞相遇,其就會結合最後孕育出胚胎,如果沒有重組(crossovers)的話,減數分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即在一對緊密排列的染色體之間交換
  • 中國科學家率先揭開人類胚胎發育激活機制奧秘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北京基因組所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人類胚胎進行有序基因表達、發育進化的奧秘。就像電腦程式的運行需要使用計算機語言來編程一樣,人體設定基因表達程序的一種『程式語言』被稱為『染色體開放狀態』。我們的此次發現,就解讀了這種『程式語言』如何指揮人類胚胎的基因表達。」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體內的各種細胞幾乎都有大量基因的表達。然而,人受精之後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間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
  • 我國科學家發現「蝗蟲群聚成災」奧秘,「特效藥」開啟防控新思路
    揭秘蝗蟲聚群成災的原因,是各國科學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課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首次發現和確立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該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蝗蟲為何聚群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