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

2020-12-06 科學網

科學家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 22:15:56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Oded Rechavi、Noam Mizrahi、瑞典烏普薩拉大學Mattias Jakobsson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死海古卷的遺傳奧秘。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6月2日在線發表於《細胞》雜誌。

由於大多數捲軸都是由動物的皮膚製成的,研究人員基於DNA序列對這些古卷碎片進行了鑑定。捲軸的遺傳排序闡明了它們的文字關係和歷史意義。這些發現消除了耶利米碎片之間爭議關係,並表明一些古卷從其他地方被帶到了昆蘭洞穴。

 

重要的是,它們表明耶利米的不同版本在整個以色列(古猶太)同時傳播。同樣,在非聖經捲軸中發現的模式(特別是《安息日犧牲之歌》)表明,昆蘭捲軸代表了該時期更廣泛的文化環境。最後,遺傳分析解決了古蘭經書卷中有爭議的片段。這些研究表明,多學科手段可增強相關研究。

 

據悉,擁有2000年歷史的死海古卷的發現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歷史理解產生了重要影響。「拼湊在一起」的古卷碎片就像解決拼圖,缺少了未知數量的零部件。

 

附:英文原文

Title: Illuminating Genetic Mysteries of the Dead Sea Scrolls

Author: Sarit Anava, Moran Neuhof, Hila Gingold, Or Sagy, Arielle Munters, Emma M. Svensson, Ebrahim Afshinnekoo, David Danko, Jonathan Foox, Pnina Shor, Beatriz Riestra, Dorothée Huchon, Christopher E. Mason, Noam Mizrahi, Mattias Jakobsson, Oded Rechavi

Issue&Volume: 2020-06-02 

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the 2,000-year-old Dead Sea Scrolls had an incomparable impact on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Piecing together」 scroll fragments is like solving jigsaw puzzles with an unknown number of missing parts. We used the fact that most scrolls are made from animal skins to 「fingerprint」 pieces based on DNA sequences. Genetic sorting of the scrolls illuminates their textual relationship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Disambiguating the conte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Jeremiah fragments supplies evidence that some scrolls were brought to the Qumran caves from elsewhere; significantly, they demonstrate that divergent versions of Jeremiah circulated in parallel throughout Israel (ancient Judea). Similarly, patterns discovered in non-biblical scrolls, particularly the Songs of the Sabbath Sacrifice, suggest that the Qumran scrolls represent the broader cultural milieu of the period. Finally, genetic analysis divorces debated fragments from the Qumran scroll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enrich the scholar’s toolkit.

DOI: 10.1016/j.cell.2020.04.04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552-3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死海古卷—下一代版本
    計算機科學家和死海古卷的學者正在建設一個數位化的工作環境,以研究死海古卷這一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誰在偽造死海古卷?
    مرحباخوش آمديدHoş geldiniz ברוכים הבאים陪你一起 走遍最真實的中東微信公眾號:中東流浪站星期四-巴以日聯繫郵箱:liulangzhongdong@qq.com誰在偽造死海古卷?
  • 全世界只有她被允許觸摸死海古卷
    1991年,以色列古物管理局開始關注死海古卷的保護,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死海古卷的部門,籌建了一個特別的實驗室。1992年,坦尼婭·比特勒被聘為死海古卷項目保管人,這個小組共有四名保管人。坦尼婭·比特勒於1990年年底從俄羅斯移民至以色列,具有豐富的歷史和考古學背景,曾擔任俄羅斯彼爾姆市建築和民族博物館館長十年。
  • 死海古卷之謎:聖經的神跡
    雷探長走進猶太山地,在以色列的歷史遺蹟和現代文明中穿行,展開死海古卷的神秘篇章!1946 年11 月,一名貝都因牧人在死海西北邊緣的峭壁上尋找走失的羊只。他途徑一處山巖時。發現一個漆黑的洞穴,帶著好奇的牧童,向洞內投擲石子,卻驚奇的聽到了裡面傳出黏土陶器破裂的聲音。
  • 「死海古卷」已被修復,並成功解密!
    以色列古物研究權威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拼接存放於以色列博物館的死海古卷碎片一位以色列的大學學者說:「研究者們為了修復和破譯死海古卷的倒數第二卷未解密手稿,自其被發掘以來就花了將近大半個世紀的時間」以色列古物研究權威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拼接存放於以色列博物館的死海古卷碎片死海古卷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手稿,記錄了部分《希伯來聖經》,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後二世紀。
  • 死海古卷有隱形文字考古學家用多光譜成像,發現2300年前短語
    經過70多年研究,死海古卷的秘密不斷被揭開,然而今年英國的一位考古學家,在空白的死海古卷上,又發現了一些隱形文字,似乎預示著過去的很多研究需要推倒重來。倫敦國王學院的瓊·泰勒(Joan Taylor)教授在曼徹斯特大學研究死海古卷時,用放大鏡檢查幾片被當做白紙的手稿,然後她隱隱約約發現了一個希伯來字母「L」。
  • 死海古卷與兩千年前的末日之戰,歷史的循環從未改變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olls)這個名字,如果痴迷於丹•布朗,或許還會去搜集一些相關的歷史背景,不過真正見過古卷樣子的,怕是很少。儘管以色列早就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很漂亮的「死海古卷館」,但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地方,去過的國人本就不多,去了還專程跑進博物館看那些寫滿完全看不懂的文字的羊皮紙卷的,就更少了。
  • 死海古卷、伏尼契手稿、山海經等
    死海古卷、伏尼契手稿、山海經等書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世界各地的文化記錄在書中,人們通過閱讀去了解整個世界。然而,世界上卻有很多「奇書」,從它們被發現迄今,無人破解!三、《死海古卷》死海古卷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現於死海西北基伯昆蘭曠野的山洞內的古代書卷,書卷歷史課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期間,從耶穌誕生前一百七十年到耶穌出生後的五十八年之間,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 1947年,死海發現古卷,揭開金字塔建造之謎,網友嘆服:古人真牛
    1947年,科學家在死海附近的基伯昆蘭礦野的山洞中發現了許多古代文獻,其中有一卷詳細記載了金字塔的建造過程和方法,揭開了困擾人們多年的金字塔之謎。了解到古卷中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過程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video:20200814我國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經過50多年幾代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有幾種化合物被認為可能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信息素被命名為蝗醇、蝗酚等。
  • 2020年帶你去漫遊以色列三章(死海一帶6)
    經文是抄在羊皮卷上的, 所以經過日積月累的耗損,便需要重新抄寫,而各個時代和地方都有不同的抄本和譯本。在發現死海古卷之前,最古老的抄本是《馬所拉抄本》,這抄本可追溯到公元九百年,而死海古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百年。    抄本的時間性對以色列人來說很重要,這也是以巴衝突的關鍵。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經過50多年幾代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有幾種化合物被認為可能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信息素被命名為蝗醇、蝗酚等。
  • 旅行裡的世界之最|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
    浸泡理療科學家已經證實死海所含的礦物質成分是鉀、鎂、溴化物、鈉、鋅、硫磺,氯化物和微量元素,對風溼關節炎、皮膚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顯著的理療作用。美顏護膚古羅馬曾有記載,埃及女皇克利·佩特拉以死海礦物泥和礦物鹽作美顏護膚之用,古羅馬帝國鬥獸場上的勇士也用死海礦物泥和礦物鹽來療傷。傳說中,死海黑泥更是埃及豔后保持青春不老的秘笈。
  • 科學家發現死海古卷碎片刻有隱藏文字
    據2020年5月19日的一則報導,科學家在1940年代發現了一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前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碎片。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死海古卷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看起來就像空白的。不過,現在科學家在藉助多光譜成像等技術的情況下,可以看到這些「死海古卷」碎片上隱藏了一些文字。
  • 幻書啟世錄死海文書角色立繪 書靈伊芙背景介紹
    事實上,伊芙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死海文書》。就讓我們來看看在遊戲中伊芙有怎樣的故事吧。點擊進入幻書啟世錄攻略大全>>>幻書啟世錄攻略大全(40407小編持續實時更新中)<<<《幻書啟世錄》死海文書伊芙介紹迷途的小羊,你終於回來了呢!」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2019-02-28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徐明睿 上海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 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上海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中科院 供圖 攝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Science:極端環境下嗜熱古細菌的奧秘
    2015年9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嗜熱微生物如何將自身硫化葉菌是古細菌王國的一名成員,其個細菌相似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可以在日本北海道的溫泉中分離得到;一些古細菌往往在平凡的環境中過著普通的生活,比如在湖泊中、大海中以及昆蟲和哺乳動物的腸道中;而其它古細菌則會在非常嚴酷的環境中生存,比如深海火山口熱水中、火山泥和死海中等。
  • 英科學家揭示海馬繁殖的奧秘
    ( 生物谷配圖)更多生物圖片請進入        英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揭示了黃海馬繁衍後代的奧秘,這可能對保護海馬這一瀕危海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科學家普遍猜測雄海馬直接將精子排入育兒袋,在那裡與雌海馬排入的卵子結合,完成卵子的受精過程。           然而,英國研究人員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經過觀察,並通過拍攝黃海馬交配過程後驚奇地發現,雄性黃海馬在未受精的卵子進入育兒袋前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並將這些精子排入海水中,待雌海馬將卵子排入育兒袋時,精子會自行遊回育兒袋內與卵子結合。
  • 揭示生命的奧秘——DNA 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28 日
    生命的奧秘是什麼?為了揭開這個奧秘,科學家們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1869 年,瑞士生物學家約翰·弗萊德裡奇·米希爾首先通過顯微鏡從粘著膿血的繃帶上發現「核酸」。它是開啟生命奧秘的第一把鑰匙。1902 年,科學家確定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由核酸及蛋白質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