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奧秘是什麼?為了揭開這個奧秘,科學家們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
1869 年,瑞士生物學家約翰·弗萊德裡奇·米希爾首先通過顯微鏡從粘著膿血的繃帶上發現「核酸」。它是開啟生命奧秘的第一把鑰匙。
1902 年,科學家確定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由核酸及蛋白質組成。
到了1910 年,德國生理學家柯塞爾和他的學生一起,發現核酸是一個生物大分子,後來又發現核酸有兩種,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生命延續中,核酸遺傳著生命的信息。後來的研究證明,人的遺傳信息也是通過 DNA 進行的。
然而,究竟為什麼核酸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及與他合作的詹姆斯·沃森給出了答案。沃森和克裡克的發現有前人給出的關鍵性的啟示。一個是奧地利裔美籍生物學家埃文·查伽夫,他測定出 DNA 中的 4 種鹼基成分,使克裡克和沃森產生了關鍵的「成對」思想。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英國物理化學家羅薩林·弗蘭克琳。
早在 1953 年的 2 月,克裡克和沃森正在苦苦思索著 DNA 的分子結構,弗蘭克琳的同事威爾金斯私下裡給克裡克看了她所拍攝的 DNA 分子的 X 射線衍射照片,激起了兩人的靈感。
在1953 年 2 月 28 日,他們成功地用鐵皮和鐵絲搭起一個雙螺旋結構的DNA 大分子模型。關於這個模型的論文於 1953 年 4 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DNA 雙螺旋結構揭示了基因複製的功能。由此,人們認識到了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它也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使遺傳學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層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