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生命的奧秘——DNA 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28 日

2020-12-06 騰訊網

生命的奧秘是什麼?為了揭開這個奧秘,科學家們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艱難而曲折的探索過程。

1869 年,瑞士生物學家約翰·弗萊德裡奇·米希爾首先通過顯微鏡從粘著膿血的繃帶上發現「核酸」。它是開啟生命奧秘的第一把鑰匙。

1902 年,科學家確定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由核酸及蛋白質組成。

到了1910 年,德國生理學家柯塞爾和他的學生一起,發現核酸是一個生物大分子,後來又發現核酸有兩種,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生命延續中,核酸遺傳著生命的信息。後來的研究證明,人的遺傳信息也是通過 DNA 進行的。

然而,究竟為什麼核酸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及與他合作的詹姆斯·沃森給出了答案。沃森和克裡克的發現有前人給出的關鍵性的啟示。一個是奧地利裔美籍生物學家埃文·查伽夫,他測定出 DNA 中的 4 種鹼基成分,使克裡克和沃森產生了關鍵的「成對」思想。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英國物理化學家羅薩林·弗蘭克琳。

早在 1953 年的 2 月,克裡克和沃森正在苦苦思索著 DNA 的分子結構,弗蘭克琳的同事威爾金斯私下裡給克裡克看了她所拍攝的 DNA 分子的 X 射線衍射照片,激起了兩人的靈感。

在1953 年 2 月 28 日,他們成功地用鐵皮和鐵絲搭起一個雙螺旋結構的DNA 大分子模型。關於這個模型的論文於 1953 年 4 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DNA 雙螺旋結構揭示了基因複製的功能。由此,人們認識到了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它也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使遺傳學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層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DNA雙螺旋:解讀生命的奧秘
    2001年7月9日,他攜妻帶女一同到北京做DNA親子關係鑑定。50年來,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秘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有趣的是,在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時,沃森是一個剛剛邁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而克裡克則是一個不懂遺傳學的、一個不得志的物理學家。然而就是這兩個人,改寫了生物學的歷史。
  • 科學網—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說到20世紀最偉大的3個科學發現,非相對論、量子力學和DNA雙螺旋結構莫屬。
  • 歷史上的今天1953年4月25日科學家指出脫氧核糖核酸是雙螺旋結構
    歷史上的今天1953年4月25日科學家指出脫氧核糖核酸是雙螺旋結構 2013-09-04 14:4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2004年7月28日,「DNA之父」、英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在家中逝世,享年88歲。弗朗西斯·克裡克最重要的成就,無疑是1962年與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二人也因此與維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記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
    圖片:1953年4月25日《Nature》發表沃森與克裡克的論文 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裡克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並於4月25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文章「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一個結構模型」。
  • 圖文:DNA雙螺旋鏈結構發現50周年
    圖表:DNA雙螺旋鏈結構發現50周年新華社發  1953年2月28日中午,劍橋大學的兩位年輕的科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沃森步入老鷹酒吧,宣布他們的發現:DNA是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的雙螺旋結構。沃森和克裡克成名後,他們出場做報告都受到隆重接待,只不過他們講解和宣布的內容再沒有像發現DNA雙螺旋結構這麼重大。  物理學家的小冊子《生命是什麼》開拓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廣闊領域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得益於一本科普小冊子《生命是什麼》,它的作者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1887年-1961年)。
  •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Evelyn Zhang • 2019-07-28
  • 科技史上的4月25日DNA被證實雙螺旋結構
    1953年4月25日,科學家指出脫氧核糖核酸是雙螺旋結構。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詹姆斯·沃森博士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博士提出提出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新結構。脫氧核糖核酸是遺傳的基本分子結構。這篇文章否定了林納斯·泡令的觀點。泡令認為脫氧核糖核酸是a螺旋。
  •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DNA雙螺旋結構的闡明,是上世紀最重大的自然科學成果之一。沃森和克裡克雙螺旋模型的建立,揭開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序幕。這一重大發現的誕生,是曲折複雜的。正如沃森所說「科學很少像外行想像的那樣,完全按合乎邏輯的方式進行」。1868年,24歲的瑞士醫生米歇爾首先發現核酸,但因為不同生物的核酸性質過於接近,無法解釋生物遺傳的多樣性而與遺傳物質的發現失之交臂。
  •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克裡克辭世 享年88歲(圖)
    圖文:DNA雙螺旋鏈結構發現50周年  DNA分子:20世紀科學界的「蒙娜-麗莎」>  據法新社洛杉磯7月29日消息,英國人弗蘭西斯·克裡克曾和美國人詹姆士·沃森一道,發現了DNA(膠氧核糖核酸,攜帶遺傳信息)的雙螺旋結構,從而帶來了遺傳學的徹底變革,並催生了無所不在的生物工藝學的全新領域。
  • 【DNA結構】追尋生命的「雙螺旋」
    只有清楚了DNA的結構,才能知道遺傳物質是怎樣傳遞的,才能解釋一個個「為什麼」,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三支向DNA神秘王國進軍的隊伍。第一支隊伍是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的生物物理學家威爾金斯和生物化學家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用X射線拍攝到了清晰而優美的51號X射線照片,由此認定DNA具有雙螺旋結構。威爾金斯還計算出了DNA分子螺旋的直徑與長度。
  •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史
    1953年4月2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由沃森及克裡克合著的論文,這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介紹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現在看上去好像很簡單的一篇文章,在當時卻像一隻金手指,捅開了那層迷糊了科學界幾十年的窗戶紙,向人們描繪了DNA大體是什麼樣和怎麼工作的,揭示了生命繁衍的秘密。
  •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與DNA雙螺旋結構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目為《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的論文。這一發現成為了生物學發展的一座裡程碑,是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然而他們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拍攝的DNA晶體的X射線衍射照片。當時,富蘭克林與她的合作夥伴威爾金斯也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1962年,沃森、克裡克和威爾金斯因為這項發現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DNA雙螺旋結構背後的悽美故事
    月4日下午1時,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開始拍賣其諾貝爾獎章,此前各大媒體預估拍賣價將高達3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48.8萬元),其最終以475.7萬美元被買下,其中手稿以36.5萬美元、1962年12月11日發表的關於DNA雙螺旋的論文被拍賣為24.5萬美元,總合計536.7萬美金被拍賣。
  • DNA雙螺旋結構的複雜歷史
    2018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自從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Nature期刊上發表標題為「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的論文以來,時間已過去了65年。
  • 科技史上的4月6日 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
    美國北極探險家皮裡成功地到達北極點    1924年4月6日,由美國飛機設計家道格拉斯設計與製造的道格拉斯式雙翼機第一次環球飛行成功,同年9月28日用同型號飛機的環球飛行亦獲成功,道格拉斯及其創辦的道格拉斯公司因此名聲大振。
  • DNA結構不止雙螺旋一種,你可能上了個「假學」
    每次撰寫有關DNA的文章時,總會有莫名的喜感,愉悅之情源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不亞於一場「清宮大戲」。眾所周知,揭示DNA雙螺旋結構的是沃森和克裡克兩人,沃森和克裡克也因此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而事實是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要再加上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和葛斯林三人。
  • 中國科學家率先揭開生命信息載體結構奧秘
    61年前的今天(1953年4月25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向世界宣告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揭開了遺傳信息如何傳遞這個「生命之謎」。這個發現使生命科學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開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時代,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 RNA也有雙螺旋結構
    原標題:RNA也有雙螺旋結構 poly(rA)雙螺旋結構  本報駐加拿大記者 馮衛東  今日視點  1953年,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沃森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要將DNA中編碼的信息製成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質和酶,核糖核酸(RNA)發揮著中介作用。RNA是一種可在細胞核糖體內發現的單鏈遺傳物質。雖然其在通常情況下是單鏈的,但是某些RNA序列也能像DNA一樣形成雙螺旋結構。  1961年,亞歷山大·裡奇、大衛·戴維斯、沃森以及克裡克提出假說,被稱為poly(rA)的RNA可形成一種平行鏈的雙螺旋結構。
  • 富蘭克林與DNA雙螺旋結構
    南方網訊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故事,更進一步,有人還可能知道他們與莫裡斯。威爾金斯因此分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然而,有多少人記得羅莎琳德。富蘭克林,以及她在這一歷史性的發現中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