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在目前學前教育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素材,由於繪本主要是通過圖畫和文字來講述故事,繪本中的內容很多是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語言文字簡潔,故事情節蘊含哲理,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繪本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並且廣泛的運用到語言領域中,但是在繪本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的問題如下:
一、教學目標設計欠妥當
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一)教學目標內容缺失
教學設計有三個目標: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與技能目標,
現在以「小班繪本教學《我喜歡我自己》」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喜歡自己。
2.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從這個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目標一體現了情感的目標,目標二體現了動作與技能目標,想表達幼兒繪本中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缺乏認知的目標,要認真觀察圖片、感知故事的具體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超出了幼兒發展的水平,難度大
教學目標設計中應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在現階段,幼兒常常出現教師設計目標在掌握字詞和句子上。
現以「小班繪本教學《去哪兒了》」為例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內容。
2.了解故事情節,感受閱讀的快樂。
3.理解文本內容,掌握「飛呀、飛呀,落到__上」的句式,並嘗試仿編。
在目標3中,要求小班幼兒掌握句式,並嘗試仿編。
在《指南》《綱要》中,針對小班幼兒的目標是:
願意和別人交談,能用簡短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請求和願望,學會禮貌用語;
喜歡聽教師講述故事和朗誦兒歌,能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
可見,目標3不符合幼兒語言階段的目標的要求,教師應根據要求降低難度。
(三)教學目標行為主體表述不當,角色倒置
教育目標行為主體的表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寫,分別是教師方面、幼兒方面。
現以「大班繪本教學《當狐狸與兔子互道晚安》」為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體驗兔子的機智、勇敢和孤狸的兇惡、愚蠢。
2.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感受繪本畫面的幽默與風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畫面內容。
目標2和目標3中的「引導」、「激發」、「鼓勵」等詞明顯是從教育者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標。這一教學目標表述中,行為動詞的主體基本上是教師,過分強調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育、引導和幫助的作用,沒有突出幼兒的主體性。
因此,現階段常見的教育目標設計基本會從幼兒的角度來寫。
二、在繪本的選擇上,中國原創繪本明顯比例小
現階段,由於「二胎政策」的影響,國家、社會對學校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有些幼兒園教師在繪本的選擇上問題不大,但是有些幼兒園對繪本的選擇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即便是很多優秀的教師在推廣繪本時,依然會帶著個人情感色彩和偏好,無法保證他們對國內孩子能有很好的幫助,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孩子,而且,他們也不能夠保證國外繪本是優秀的,因此,國外繪本依然佔很大比例。儘管國內有為孩子編寫的很多繪本,有的作品存在思想性、知識性,不適合孩子,然而在選擇繪本時,應該有意識的選擇一些國內優秀的原創繪本。
三、幼兒在學習上不夠重視幼兒的主體性
我國教育提倡在學校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主,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繪本的教學中會出現不夠重視幼兒的主體性的具體的原因是:
其一,教師缺乏系統的繪本閱讀理論知識,指導幼兒閱讀的方式太過單一。
幼兒園繪本的教學中普遍都是注重幼兒的文字閱讀,忽略幼兒的自主閱讀的環節,教師並沒有及時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
其二,教學過程模式化,形式單一。
在目前大部分幼兒繪本教學活動中都會採用「導入--講述故事--提出問題--與幼兒討論--幼兒複述故事」的模式,幼兒繪本活動演變成如何講故事。
其三,教師缺乏對繪本教學的反思。
反思對每一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在教學活動反思教學目標有沒有達到,有什麼成功之處、有哪些需要做出改變的,很多教師在反思中只寫幾行,草草了事,沒有深刻去反思,會對幼兒的教育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