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 一個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在吉林省成立

2020-11-22 吉林廣播網

我國唯一 一個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在吉林省成立

作者:林彥餘    編輯:王佳堯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1-21 07:41 校對:趙雲舟    審核:張亮

  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吉林省長春市揭牌成立。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是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所長盤曉東:

  「咱們吉林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因為長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國最具潛在噴發性危險的活火山,千年前的大噴發是全球近2000年以來規模最大噴發之一。全國14座活火山中,他的地位比較突出。」

  研究所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火山監測研究領域步入了新時代,火山科技支撐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今後,研究所將結合火山研究與火山災害防治需求,推動我國火山科學技術創新,提升火山災害風險防治科技能力。盤曉東:

  「吉林省地震局從1985年以來,就開始對長白山天池火山進行監測,積累了大量的火山監測數據,培養了一批火山學人才,目前我們火山所有國內外50多位專家作為我們流動崗位的專家。我們火山局的成立,本著聚焦國內,火山監測預測預警,國外火山跟蹤及信息服務,開展火山活動,火山災害研究及火山科學觀測。「

相關焦點

  • 國內唯一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揭牌
    近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春市揭牌成立。該研究所是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2018年12月,吉林省地震局開始推動組建火山研究所。
  •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吉林省長春市揭牌成立
    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吉林省長春市揭牌成立。該研究所是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的,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
  •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春揭牌成立
    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吉林省長春市揭牌成立。該機構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標誌著中國火山監測研究領域步入了新時代,火山科技支撐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將緊密結合火山研究與災害防治需求,面向火山學科技前沿,面向火山災害防治,強化資源整合與合作共建,大力推動我國火山科學技術創新,提升火山災害風險防治科技支撐能力。在火山監測、火山研究、火山災害風險防治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春成立
    新華社長春12月1日電(記者段續)記者從吉林省地震局了解到,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近日在長春市成立。據介紹,該研究所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是全國首家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
  • 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春揭牌
    近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長春市揭牌成立。該研究所是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  「2018年12月,吉林省地震局開始推動組建火山研究所。
  • 吉林汪清7.2級深震18周年:中國持續加強地震與火山監測研究
    針對深源地震與火山活動的關聯影響,中國近些年來持續加強地震與火山監測研究能力建設,努力提升地震與火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一張長圖了解18年前的汪清7.2級深震。中國地震局 供圖  汪清7.2級深震成因仍待探索研究  2002年6月29日1時19分,吉林省汪清縣發生7.2級深震,震源深度540千米。
  • 歡迎入駐長春 國內唯一!
    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在吉林省長春市揭牌成立。該研究所是經中國地震局批准設立,由吉林省地震局直接管理的,我國目前唯一的綜合性火山監測研究機構。「2018年12月吉林省地震局開始推動組建火山研究所。
  • 加強能力建設 努力提升地震與火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寫在汪清7...
    加強深源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監測,研究成災機理,探索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降低災害風險,是吉林防震減災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吉林省地震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震減災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動融入「全災種、大應急」格局,緊密結合吉林省地震與火山實際,著力加強「五種能力」建設,努力提升地震與火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
  • 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的公平性研究
    [3]這對我們的啟發是,對於教育測驗的公平性,應該從兩個維度來綜合考慮。第一個維度是測驗公平性的對象,即應當全面地分析對象的特徵,考慮到考生群體所具有的不同民族、性別、種族、語言背景及身體殘障與否等。特別是對於一些較為敏感的群體,應當保證測驗分數對於所有的子群體都是公正有效的。例如,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化。
  • 青海省舉辦體能訓練強化提升研討會 吉林省籃球協會成立
    2、吉林省籃球協會成立綜合影響力:★★★★★關鍵詞:籃球協會9月8日,吉林省籃球協會成立儀式在長春農博國際宴會中心舉行,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和吉林省體育局局長張瑞林共同為吉林省籃球協會揭牌。吉林省體育局副局長宋海友向孫軍頒發聘書,孫軍受聘擔任主席。
  • 專家解讀阿貢火山噴發:不會對峇里島南部造成毀滅性破壞
    :何路曼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專家解讀阿貢火山噴發:不會對峇里島南部造成毀滅性破壞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位於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東部的阿貢火山(Mount Agung)持續噴發,引起廣泛關注,記者1日採訪相關專家予以解讀
  • 研究| 如何建立我國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有效提高醫保基金的安全,確保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健康、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因此,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系統的概念,並不僅僅針對某一或者幾個主體,而是包含了圍繞醫保制度所涵蓋的各個管理服務和行為主體,既包括法人組織,也包括家庭和個體。這體現了醫保信用綜合評價的公平公正性。
  • 探訪我國最大的活火山——長白山天池火山
    探訪我國最大的活火山——長白山天池火山 2018-07-25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卡防災減災教育基地|火山上的觀測站和中山陵景區內的科學館
    (長白山火山科普園)長白山火山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座落在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區池北區的長白山天池火山監測站,是全國地震系統第一個開放式火山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基地配有火山噴發演示系統、地球構造模型、地震演示模型、微型地震體驗儀;科普展廊環形棧道;火山巖石本展示區;科普研學教室;此外,開放展示的火山監測設施有中國大陸動態觀測網絡GNSS長白山基準站、氣象三要素。2008年以來,火山監測站(長白山管委會地震局)累計為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和研學活動達20000餘人次。
  • 它是我國唯一一座超級火山,不在長白山,也不在內蒙古高原!
    提起世界上著名的超級火山,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國的黃石火山了,沒錯,美國黃石超級火山的確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火山,據說其一旦爆發可以毀滅地球。其實中國也有一座超級火山,那麼它在哪裡呢,就讓筆者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 吉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截至5月14日 共25家)
    原標題:吉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截至5月14日 共25家)  各地可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檢測能力,進行科學評估,對密切接觸者、境外入境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
  • 甘肅省種植中藥材外源性汙染物監測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甘肅網8月25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8月24日,龐國芳院士「農藥殘留高通量非靶向偵測技術」啟用暨甘肅省種植中藥材外源性汙染物監測工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舉行。龐國芳院士是我國食品檢驗領域唯一的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美國國際分析化學家協會資深專家,一直致力於農藥化學汙染物研究,其科研團隊研發的「農藥殘留高通量非靶向偵測技術」是我國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該團隊首創三元融合信息技術,可將全國農藥殘留大數據進行及時匯聚分析和動態監控,真正實現了對全國農藥殘留情況的智慧監管。
  • 中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中國本土火山噴發
    中國大陸地區位於亞歐板塊內部,歷史地震非常活躍,火山活動則不算特別活動,中國大陸地區目前存在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雲南,新疆等省份,中國目前最大的活火山是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火山
  • 吉林省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徵。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衝洪積地貌和衝積平原地貌構成。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牡丹嶺等。主要平原以松遼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嫩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應力以冰川、流水、風和其他氣候氣象因素的作用為主。第四紀冰川在長白山的冰川剝蝕遺蹟至今仍然可見。
  • ...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掛牌成立 將跟蹤近2萬塊「太空垃圾」
    本月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成立,該機構將為保障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中,避免和「太空垃圾」發生碰撞,保障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這標誌著我國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合作從此有了實體依託單位。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合作有了實體依託單位,有利於推進我國空間碎片技術發展,提升空間碎片管理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