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AI應用在2018年的進擊方向——企業能否透過AI來解決實際剛需

2020-11-24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4月17日報導(文/鮑伯君)

4月17日,以「進擊•融合」為主題的《獵雲網&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慧產業峰會》在深圳大中華希爾頓酒店隆重召開。此次峰會由獵雲網&AI星球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財經、創頭條、蜂巢協辦。上百位人工智慧行業頂級專家、知名投資人和精英創業者到場,與會共同交流現今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的創新變革與機遇,旨在促進行業整體向前發展。峰會現場乾貨滿滿,座無虛席。

在活動上,零秒科技CEO黃麗輝、十方創投管理合伙人何紹鈞、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寬帶資本董事練叔凡,以及小i機器人華南技術中心總經理黃遷就「2018,行業AI應用的進擊方向」進行了圓桌討論。

圖:主持人 深睿醫療CEO 喬昕

首先,主持人與五位嘉賓都認為,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內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個新技術成為了企業深化服務,同時拓寬潛在用戶群體的一個積極工具;但是從反面來說,這項新技術也在逼迫著企業往前跑,避免遭到市場淘汰。對於投資人來說,AI細分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僅是其中的一個參考因素。更多的是,相關的企業能否透過AI來解決實際剛需。

圖:零秒科技CEO黃麗輝

黃麗輝認為,AI是大勢所趨,不管是在醫療行業還是教育行業,在人們滿足了基礎的需求之後,AI能夠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零秒科技給早教機器人提供核心技術。

黃麗輝表示,兒童教育本身是剛需點,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大家對這塊的需求只增不減。在這個市場之前,交互式早教機器人替代了之前的點讀學習機,而且傳統的早教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家長或者小朋友的需求。

圖:十方創投管理合伙人何紹鈞

何紹鈞表示,每個事物都擁有一個生命周期,而現在AI的風正吹起來。因為每個行業都有一個時間段,所以看不同的項目也會有不同的方法。

對於AI行業,有一句英文叫做「solution looking for problems」,意思是有解決方案,但是沒有對應的痛點。這句話在很多場景裡顯而易見,趕風口的當下,應用落地屬於「AI+」還是「+AI」,這兩個區別是很大的。

何紹鈞認為,AI是技術,不是解決方案,消費者買單一定是為解決方案買單。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自己首先只會關注有沒有一種產品讓我哭著想買單時,產生剛需,而不是錦上添花。然後,資本市場才會看這家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團隊管理是否合格,等等。

圖:寬帶資本執行董事練叔凡

練叔凡表示,各個企業在AI需求方面有很多細分的需求,AI公司、AI平臺有這個能力,但是現在不一定做這個市場。對於傳統服務企業的集成商、服務商來說,它自己的IT部門沒有這個能力,對於創業者,這就是比較新的市場。

此外,大部分投資機構看AI的項目,主要關注的點有三個,一是行業,二是人才,三是數據。

首先,行業場景說明企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其次,要看數據獲得的成本和合規性;再次,人才對於比較成熟的公司,不管是技術團隊還是市場、渠道、銷售團隊都需要足夠強,而對於早期公司則更加偏重團隊。

圖:小i機器人華南技術中心總經理黃遷

據黃遷介紹,AI一定會在未來有巨大的應用場景,在各行各業都將有非常多的落地。同時,他認為,未來AI技術的產業落地不是單個技術的落地,而是綜合性的AI技術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的落地。以小i機器人為例,在自身擅長的自然語言處理、交通規劃技術外,小i也整合了視覺、語音等技術,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不過,AI產業的發展並不都是一片光明。黃遷認為,未來幾年,很多重疊的技術會出現整合,很多公司也將面臨整合。

圖: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

伍楚芸提到,中國在技術落地上做得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好,因為中國有數據資源、技術資源、國家政策的扶持等。她表示,雲從科技需要把技術和業務做更深入的結合,從而創造出引領行業改革的更尖端、更新的業務場景,這樣才能使AI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下去。

對於AI初創企業來說,2018年和2019年是生死存亡最關鍵的兩年,這兩年也是危機和機遇並存的兩年。AI初創企業必須在這兩年裡,在某些領域、某些行業紮下根來,才有可能往上走一個臺階。

伍楚芸預計,AI是第四次工業革命,2020年中國會湧現出一大批非常優秀的AI企業。如果大家能用兩年時間快速的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包括雲從科技自己,將會往上走一個臺階。

以下為圓桌分享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喬昕: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在過去兩年是一個巨大的話題,咱們國家甚至上升其為科技興國的國策。全社會的各個資源,包括技術、政策、資本,在各個地區、領域,所有人都非常關注。我們在下面遇到很多的所謂科技部各種各樣的項目,經常找我們,不是找我們做生意,而是找我們在裡面加一些文字,加上AI以後,他們申報項目,就可以拿到經費,熱情無比高漲。

今天一起參加我們討論的有做教育的,有做安防的,有做銀行的,我們還有做客服的這些方面的企業家。我們也有兩個投資人。首先想請三位企業家聊聊你們自己的公司,聊聊咱們的技術實力、業務情況和去年取得的成績。

黃麗輝:我是零秒科技的創始人黃麗輝,零秒科技是做自然語義理解的公司,我們主要是做早教機器人,提供核心的技術服務。我們過去在兒童的智能教育應用領域做出了很多嘗試,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取得一些成績。我們在技術上,語義理解兩大核心指標上,比如端對端的響應速度,業內平均速度在2秒的時候,我們達到1秒以內。目前,我們的日均交付數據達到百萬量級。

伍楚芸:我是來自雲從科技的伍楚芸。事實上,我們還是大概3年多的創業公司。我們2015年從中科院的團隊這邊創立出來,主要是做人臉識別相關的工作。我們現在做的第二個比較大的行業是機場,全國80%以上的核心樞紐機場,大家看到的所有人臉識別相關的技術都來自雲從科技,第三個比較重點的行業是安防。其實從雲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看,基本上是飛躍級的發展。

黃遷:大家好,我是小i機器人的黃遷。小i機器人到現在有十幾年的歷史,我們主要的客戶是銀行、證券、運營商這些金融類,還包括很多大的企業客戶。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做智能客服機器人,這塊我們是2B的,幫助企業在智能客服上代替人工客服,在這方面我們取得了更大的市場。我們現在在其他領域,包括智慧城市等都取得很大的進步。目前來說,我們在人工智慧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相關的語音技術,還有語音產業的發展,智能外呼方面,現在在市場上獲得大部分客戶的認可。

喬昕:下面也請兩位投資人聊一聊咱們的基金如何看待這次浪潮,在產業上或者戰略上有什麼樣的布局。

何紹鈞:我叫何紹鈞,從事工程行業已經有十多年的背景。特別高興回到深圳,因為九六年參與骨幹網的建設,我參與了整個網絡的設計,後來在不同的公司裡面工作。從投資人的角色來講,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我的投資公司叫十方創投。

練叔凡:我是來自寬帶資本的練叔凡,過去三年在雲計算、大數據和AI這邊是一條線。AI這邊投資的包括小i機器人等,有一家AI晶片和AI晶片加速的公司。之前在AI這邊的投資,像姚總介紹的非常大的方向,採取了高舉高打的打法。安防領域、無人駕駛等都是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參與者非常多的領域。我這邊想分享一下我們對AI投資另一方面的思考。

我們過去在創投企業服務比較多,其實各個企業在它的AI需求方面,還有很多細分的需求,AI公司、AI平臺有這個能力,但是現在不一定做這個市場,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市場太小。

對於企業來說,它自己的IT部門沒有這個能力,傳統服務企業的集成商、服務商也沒有這個能力;對我們創業者而言,這邊就是比較新的市場。

喬昕: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醫療AI,這是非常熱的話題,醫療行業非常依賴於經驗和知識積累,恰恰這些是人工智慧很好的結合點。人工智慧醫療從診斷、決策,甚至到治療前的計劃、治療中的導航,到治療後的評估,整個臨床的路徑都有很多的應用。

人工智慧逐漸變成底層的技術,至少醫療行業可以看到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大家談論技術的同時,更關注技術如何落地以及應用的場景、商業化的程度、市場的潛力。

各個行業遇到的問題可能都非常類似,下面的話題我們聊一聊咱們各自的行業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咱們企業遇到這些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先從企業家朋友開始。

黃麗輝:AI這塊是大勢所趨,不僅是醫療行業,在滿足了人們基礎的需求之後,AI算是提高人們生活必須要經過的技術變革。不管是醫療行業還是教育行業,也是同樣存在這塊東西。

兒童教育本身是剛需點,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大家對這塊的需求是只增不減,除此之外,在這塊市場之前,交互式早教機器人產生之前,就有點讀學習機這些東西,但是傳統早教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家長或者小朋友的需求。從醫療行業的導診開始的整個流程,早教機器人也是從語義技術服務到往上層做內容,往下和業內比較知名的晶片廠商合作,做出軟硬體打包方案,讓下遊可以更好的應用。我們還可以配置一些具有基礎知識的人員,讓他們更好、更快的應用服務。

伍楚芸:技術有紅利期。我們必須在技術紅利期找到技術落地的場景或者行業,才有可能觸及這個行業的壁壘,才能夠使這個技術繼續往前發展。

雲從現在有很多重點行業,比如銀行金融,一開始我們做+AI,+AI是在現有的業務場景或者流程上加上我們的AI技術,對現有流程或者場景做出補充。我們現在和銀行要往AI+上做改變,AI+是要用AI技術重新打造一個行業、引領一個行業,創造更多的業務場景。

我認為,中國在技術落地上,做得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做得好,因為我們有非常好的資源,包括數據資源、技術資源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我覺得,人工智慧以及技術健康必然要走的路是需要把技術和業務做更深入的結合,從而引領行業,改革更尖端、更新的業務場景。只有這樣,才能使AI的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下去。

黃遷: AI技術不會讓人失業,讓人轉崗。因為從我們經歷的行業和客戶來看,這個過程非常明顯,因為我們之前做機器人出身,在幾個大型機構裡面,有大量的客服人員每天接電話,在各種各樣的微信、簡訊上進行對話。其實很多工作是重複性的內容,通過使用我們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大部分轉變為與機器的對話和交流之後,大大降低人力,降低運營成本和客服成本。

在產業結合上,我們認為AI一定是在未來有巨大的應用場景,在各行各業都有非常、非常多的落地。這個市場是巨大的,也是值得每個人參與其中的。

喬昕:同樣的話題,我們問問兩位投資人。你們選擇企業的時候比較看重哪些地方。

何紹鈞:今天的主要話題是AI,我自己一直在想應該怎樣講。我不是想潑一下冷水,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每個技術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對於AI來講我自己有一點感覺,現在風起了,但是風口來了沒有?那是要談的。我們看BP的時候,發現有很多一直過來談應用場景,我問他們,你們和行業的人談過沒有?

行業本身有自己的規律,有自己的做法,我是同意+AI,我們是輔助的工具,AI自己本身是一個技術,它不是解決方案。從AI新的方面來講,這個東西很酷。作為公司領導人的角度,我怎麼看技術?技術本身,不管是IOT還是AI,你能否為我企業解決問題?還是新的技術有沒有機會把我邊緣化,那是我作為一個行業的CEO角度看。最後我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對這家公司本身有什麼酷的技術、有這麼酷的團隊,它有實在落地的方案,我值不值得投這家公司,然後你才去看它的估值是否合理,他們的認識是否合理,最後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家獨角獸?

練叔凡:我相信大部分投資機構看AI的項目,我估計主要關注的點都差不多,首先是行業,二是人才,三是數據。行業場景說明你做的事情市場空間有多大,你做的空間越大,它可以影響後面的因素。關於數據,看數據獲得的成本和合規性,相對來說中國的創業環境還是比較好的。講到人才團隊,這對於不同階段的公司不一樣,比如成熟的有些業務或者比較成熟的公司在進入一些行業,不管是技術團隊還是市場、渠道、銷售團隊都需要足夠強。對於早期公司更加偏重團隊。

剛才講的關於AI創業企業的產業落地,投資人怎麼看這個事?我們希望,在某個細分領域比較密集的投資,這些公司之間形成協同,希望幫助到一些新興創業公司來相互介紹、相互鼓勁,能帶進去。這是我們投資機構能做的第一件事。

喬昕:看樣子每個投資人對投資都是非常謹慎的,所有的錢也不會輕易投出去。醫療行業落地,我今天和各位企業家一聊,發現各個行業都很難。

我原來一直以為醫療行業最複雜,因為每個科室、每種疾病,醫院裡面用不同的信息系統。醫院的信息系統是最複雜的信息系統。現在人工智慧在醫院的落地,剛才我提到十個應用,在醫院可能十個都不止,可能上萬,各種各樣的應用。所以,它是非常、非常細分的技術的解決方案的場景。落地、商業化對人工智慧下一步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買單,投資人能承受的也是有限的。

大家都說,2016年是人工智慧的元年,我們經過了2017年的高速發展,到了2018年,大家有什麼期望?

黃麗輝:兩點。一是不斷做一些技術棧,這是保證公司立足的前提;二是跟行業要做垂直,要做得足夠深入,才能有機會突出,才有機會勝出。

何紹鈞:對深圳,特別是廣東省、珠三角,我自己覺得AI+IOT等,是為所有的製造業有很好的機會。某些領域真正能解決問題,比方基建方面,我們怎麼樣改進,然後減輕公司的負擔,我們是非常看好這個行業的,真正落地。離開大數據之外,當一個公司裡面,不是以技術為核心,越往傳統行業發展,我們發現越來越困難。

伍楚芸:去年開始,我們就在談在2018年、2019年是什麼年,我們認為2018年、2019年是生死存亡最關鍵的兩年,尤其對AI初創企業來說,我們認為這是危機和機遇並存的兩年。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們認為行業AI的進步是有差異的。從目前角度來看,從去年開始,包括今年,其實安防行業是非常大爆發的一年。我們做計算機視覺,在視覺領域絕對是會有大飛躍的領域。我們認為,2018年、2019年非常好,至少我覺得在2020年的時候,我相信中國會湧現出一大批非常優秀的AI的企業,如果大家能用兩年時間快速的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包括雲從(指雲從科技)自己,我們有非常大的戰略,所以我們也希望這兩年能夠往上帶一個臺階。我們認為,AI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希望接下來的中國湧現出一批大量級的AI公司。

練叔凡:看未來三年,我認為兩條線,一是對剛才說的三個領域,安防、醫療和無人駕駛,時間順序差不多就是這樣,一次做實的階段。現在這個行業有非常多的獨角獸,現在根據自己的業務來經營他們企業的業務,一些安防行業在證明他們的價值,接下來是醫療的落地,後面是無人駕駛。

我認為,2018年、2019年是AI全面落地、全面鋪開的兩年。除了這些獨角獸覆蓋的領域,在行業,不管是企業服務還是那些2C的新零售、教育、文娛,各個領域有非常多用AI提高效率的領域。我相信隨著大的AI平臺的發展,隨著中國整體AI人才的團隊的越來越溢出,接下來會有很多小而美的領域被創業者發現,去創造價值。

黃遷:我認為,未來幾年行業裡面會出現很多公司出現整合的情況,在AI創新的領域,很多重疊的技術會出現整合。第二個觀點,未來產業落地不是單個技術的落地,而是綜合性AI技術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的落地。這在我們的體驗中非常深刻,現在除了最擅長的自然語言處理、規劃交通技術以外,也整合了很多視覺、語音這些技術在內,提供給客戶整體解決方案,這是我認為未來的方向。

喬昕:感謝各位企業家、各位投資人跟大家分享了很多乾貨,估計大家聽完座談回去就知道該做什麼。我們也祝臺上的,包括我自己,我們五位朋友能夠在今後兩年在今後變成獨角獸,能夠異軍突起。也祝二位投資人投資更成功。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相關焦點

  • 2018 公開課盤點企業篇:十家企業帶你看 AI 的實際應用成果及人才...
    而在今年,為了幫廣大學術青年看到技術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成果,並同時保持學術性科研職業路徑的可能性,我們增設了「職播間」這個公開課類目,依託於 AI 研習社社群和雷鋒網在 AI 行業的影響力,邀請了數十家中國 AI 企業的工程師、 管理者們來分享自己企業的研發成果、技術追求以及人才招聘需求。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工業界經驗:2017 年創立醫療 AI 公司——宜遠智能,該公司集結了 20 多名人工智慧博士以及眾多海內外醫學顧問,為醫療健康領域提供 AI 增強解決方案,並與多家知名醫院達成合作,並推出成型產品。創立宜遠智能之前,吳博曾在愛立信大數據研究院任職,還曾主導過百億級虛擬品電商、數字貨幣系統的業務及數據架構建設與運營。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ClarifaiClarifai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擅長視覺識別,為企業和開發人員解決現實問題。Clarifai 做「教學」AI,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技術是市場上最定製化和最準確的解決方案。22. CloudMedx Inc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臨床AI平臺,規模化並簡單化大腦啟發的臨床算法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23.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機器之心根據研究實力、技術與產品、市場與行業潛力、運營能力、資本與財務狀況、創新性與實用性等多項標準,評選出四項大獎: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三十大最佳 AI 應用案例。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
  • AI 遇冷?斯坦福年度 AI 報告來揭秘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福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 arXiv 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 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 34 個指標比較 28 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企業服務領域方案 乘風平臺(人臉通行考勤平臺)正式上線依託百度大腦人臉識別能力,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通行考勤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企業對智慧通行、無感考勤等場景的管理需求,實現跨地域、跨環境的人臉設備在線管理,適配多模態設備接入,實現端雲數據同步。
  • Facebook AI 年度總結來啦
    2018 年,我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們提出了新的研究,除了圖像識別上的進展,在NLP領域,我們現在可以用較少的監督數據翻譯更多的語言。我們發布了許多平臺和工具來幫助其他人將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轉化為生產應用程式,包括我們將目前流行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 PyTorch 升級成新的、更通用的 1.0 版本。
  • 為增強AI晶片實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個7個人的初創公司Vertex.ai
    雷鋒網消息,為了進一步增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家AI初創公司Vertex.ai,不過交易的金額並未透露,但英特爾確認了此項交易,整個團隊包括創始人都將加入英特爾的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
  • Roadstar.ai又添砝碼:自建模擬器,邁向運營深水區
    整個2016年,Waymo 總共在虛擬世界中行駛了25億英裡,相較於在公共道路上測試的300萬英裡,超出了幾個數量級。從Waymo 的例子可以看出,所有有志於以自動駕駛顛覆未來出行方式的企業,都會看到自動駕駛模擬器的重要性。此前在深圳、矽谷等等地進行了多次路測的Roadstar.ai,在攻克了現實路測的難題後,又往前邁進一步——自建模擬模擬器。
  • 鄒炎炎:語義分析介紹及跨語言信息在語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社...
    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44?=aitechtalkzouyanyan鄒炎炎:新加坡科學設計大學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實驗分析雷鋒網 AI 研習社將其分享內容整理如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語義分析介紹,考慮參與分享的大多數朋友並不是從事 semantic parsing 的相關工作,所以我會從通俗易懂的角度為大家做一個普及;二是講一下我們在 ACL 2018 會議中的一篇短文——《跨語言信息在語義分析中的應用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264 INSIDESALES.comInsideSales.com開發了一個強大的平臺,使用由真實AI(大數據,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等)的核心成分驅動的技術來解決商業交易上的問題,包括交易人、物品、時間、方式等。
  • AI是如何檢測色情片的?
    它本來就是在解決網際網路上的「尺度問題」。一個婚禮博客Clarifai使用其產品來進行自動化的內容審核,而以前負責審批圖像的編輯則轉向從事定性標記的任務。這並不是要降低自動化下真正的人力成本。人們必須對AI進行訓練,並對內容進行分類然後進行標記,以便AI能夠識別哪些不能或可能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盤點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
    目前,基於大數據、雲計算和深度學習等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智能客服已經可以實現自主問答、業務辦理、故障診斷等一系列複雜操作,實現客服行業中大部分的應答需求,快速高效的解決用戶問題。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的強大功能優勢讓很多企業都讚不絕口,那麼相必很多人都對智能ai電銷機器的排名榜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這裡就由我來和大家分享下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供大家參考!
  • Roadstar.ai 自動駕駛樣車上路,深度融合技術路線能否超越Waymo?
    Roadstar.ai解決自動駕駛技術瓶頸的方案是多傳感器深度融合。衡量表示,它不以某一種傳感器為主,而是包括了多個雷射雷達之間的融合,多個攝像頭之間的融合,以及雷射雷達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融合。*Roadstar.ai原型車上的「車頂盒」新智駕見到那款MKZ原型車上,頂部有一個被稱為「車頂盒」的方形架子,有車身寬,約30多釐米高。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深度學習的應用不僅於此,王斐、魏培蓮、潘軍、武清、於觀貞共同著作的《人工智慧技術在組織和細胞形態學評估中的應用》詳細介紹了現有研究成果下的應用場景。而在產業之中,許多企業正是以這些研究為導向開始了基因、藥物研發方向的開拓。
  • AI和ML(NLP、計算機視覺、強化學習)技術總結和19年趨勢(上)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一直是我們尋找方向的最佳方法。這也是我為什麼想從數據科學從業者的角度退一步看一下人工智慧的一些關鍵領域的發展,它們突破了什麼?2018年發生了什麼?2019年會發生什麼?你可以閱讀Prateek Joshi關於如何開始使用ULMFiT以解決任何文本分類問題的優秀教程。ELMO猜一下ELMo代表著什麼嗎?它是語言模型嵌入的簡稱,是不是很有創意? ELMo一發布就引起了ML社區的關注。ELMo使用語言模型來獲取每個單詞的嵌入,同時還考慮其中單詞是否適合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
  • 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
  • AI每日精選:北京地鐵研究刷臉安檢;LG電子波士頓開設機器人實驗室
    KeyMe 是一家提供配鎖服務的公司,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雙方將共同探索如何通過基於 FPGA、ACAP 晶片平臺的 AI 技術推動智能駕駛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加速車規級安全、可靠的超星未來智能駕駛感控平臺解決方案在主機廠(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 1)中的應用落地。
  • 是人類社會真正的競爭核心,引發一系列行業進入全面的市場競爭
    2016年3月9日,《2016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其中《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中國2030年人工智慧發展觀察報告》分析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情況,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讀這份報告。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年報對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產生了重要意義,經統計,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ai)產業規模將超過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