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如何突破瓶頸,獲得長足發展?這些問題,必須要探尋科技的答案。2016年3月9日,《2016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其中《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中國2030年人工智慧發展觀察報告》分析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情況,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讀這份報告。
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年報對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產生了重要意義,經統計,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ai)產業規模將超過7萬億元。多項政策加速導向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時間回到2015年,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元年。
儘管在當時人工智慧本身還不夠成熟,我國人工智慧創新市場規模還不大,但相比於美國和日本擁有超過50年的經驗,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落後的時間進入平緩期。如今,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已經邁入新的快車道,如人工智慧通信系統標準化、數據標準化、智能交通與物流、移動醫療、智能語音等領域,湧現出千餘家企業。
截至2018年6月,我國人工智慧初創企業達到200餘家,其中超過100家獲得百萬級融資,累計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近萬億元。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7萬億元,產業布局將近百萬,產業規模較2015年增長300%。重磅的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一經發布,就引發了業內的廣泛討論。
有學者認為這份報告簡直是人工智慧行業的「超級「武器,之前沒有一份報告如此重磅,並認為讀完這份報告將影響自己未來從業的方向,還有學者認為,這份報告在提醒著中國的科研機構,研究工作者和企業機構。
然而,《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的兩年之後,雖然公眾對人工智慧的熱情沒有明顯提升,但產業已經正在全面向人工智慧轉型。有人認為,人工智慧發展是近幾年網際網路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投資人的關注點也基本在此,人工智慧企業非常依賴大數據和算法的提升,人工智慧發展之路依舊難行。
也有人認為,人工智慧發展實際就是「等於沒有發展」,這種觀點無疑體現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舊和人工智慧產業脫節。企業領域圍繞著產業發展展開多方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商業行為,但也體現了人工智慧不僅是企業競爭的領域,更是人類社會真正的競爭核心,引發一系列行業進入全面的市場競爭。
針對報告發布時人工智慧是否離我們還遠,企業該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發展的問題,killupone發起了一場調查,參與調查的公司、組織機構、機構ceo等超過300名。調查顯示,中國企業採用人工智慧將有別於早期發展階段。值得一提的是,12%的受訪企業仍堅持要求ai發展到產業發展,而34%的受訪企業對此均持中立態度。其中,有35%的企業認為ai技術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