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
「到那時,學生們不用去學校,在家就能上課。」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20年前一位不知名的學子在稿紙上寫的這句話成為了現實。受疫情之下「全民網課」的影響,在線教育一路高歌猛進,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模式成為教育新常態,但隨著產業快速發展,規模快速擴大,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規則的缺失、經驗的不足、發展階段的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在線教育的「野蠻生長」。
前段時間,網信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開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工作,集中查處了一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課平臺。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的通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整治成果,為推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長遠規範發展指明了方向。
查「死角」,補「漏洞」,要加強備案管理。無規矩不成方圓,《通知》提出,要完善備案管理,全面提升網課平臺管理工作水平,對已備案的網課平臺的相關信息實現動態更新,對應備案未備案的網課平臺按規定督促整改,將其他面向中小學的非學科類網課平臺納入網絡生態巡查監看範圍,給網課平臺「定規矩」,堅決防止其「鑽空子」。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要強化日常監管。有一些網課平臺把學生群體當做「流量池」,無底線收割流量,「學而思網校」APP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內容,「小肚皮家教」APP出現色情低俗內容,甚至虎牙、鬥魚等非教育類的直播平臺也藉機進入在線教育領域,出現「網課旁邊是香豔主播」的奇葩現象。經過此前的專項整治,這些平臺均已完成相關內容整改或下架,《通知》提出,要把好價值導向,抓好內容審核,管好頁面生態,把日常監管落到實處,要做到防微杜漸,而不是亡羊補牢,嚴防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根深葉茂,本固枝榮,要提升人員素質。此前,樂評人鄧柯在微博上發布了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張一方老師」網課講解的諸多錯誤。經調查,所謂的「張一方老師」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三無人員,無中央音樂學院編制、無作為教師應有的學識知識、無相關的上崗授課資格,然而這樣一個所謂的「教師」還公然在網絡上授課,影響極其惡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教育中的主導者,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通知》提出,要加強授課教師資質審核,將遵紀守法情況、思想政治素質作為教師入職考察的重要因素,絕不給「假教師」濫竽充數的機會。此外,還要增強網課產品設計和運營人員未成年人保護意識,端正產品設計和運營理念。
通力合作,群策群力,要注重協同治理。對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的管理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去病」更要「去根」,各部門「單打獨鬥」「各自為戰」,不形成協同治理長效機制,網課平臺亂象便會「死灰復燃」,必須把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好抓實。《通知》提出,要建立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跨部門巡查機制,適時開展專項整治,運用暫停更新、關閉下架等多重手段,對違法違規平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打好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組合拳」,給在線教育上一把「安全鎖」。
維護良好的網課生態,不僅需要自上而下加強規範管理,還需要平臺方發揮主體作用,強化行業自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把好信息內容「第一道關口」,真正為未成年人打造一片清朗的網絡學習空間。
文字:樊小冬
原標題:《【碣石網評】給在線教育上一把「安全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