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寧鄉劉先生,今年52歲,今年7月感覺自己的上腹部老是隱隱作痛,8月無意中又摸到自己的右頸部有一個桂圓大小的無痛性腫塊。
他立馬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胃鏡病檢提示胃癌,CT提示右頸淋巴結轉移。
一聽到這個結果,向來身體還算健朗的劉先生嚇得一晚沒睡著,他不敢相信眼前的檢查結果,第二天清早就趕到湖南省腫瘤醫院。
為求進一步確診,醫院建議劉先生進行PET/CT全身掃描。
結果檢查報告讓人大吃一驚:顯示胃竇壁不規則增厚,伴右頸、右鎖骨上、腹膜後區及腹盆腔內多發淋巴結腫大,PET於相應部位均可見18F-FDG異常高攝取,高度懷疑惡性淋巴瘤。
於是立馬又給劉先生重新進行胃鏡活檢,病理結合免疫組化結果為胃瀰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
一個原本疑似胃癌晚期的患者,經過湖南省腫瘤醫院PET/CT精確的檢查和醫學診斷,改變了原有的胃癌治療方案而轉入淋巴瘤血液內科,經過化療結束後再次行進行PET/CT複查,原有淋巴瘤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臨床達到完全緩解,從而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周期。
2019年9月,湖南省腫瘤醫院率先引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PET/CT,它是美國GE公司的最新發布的「全息數位化」PET/CT產品——Discovery MI(以下簡稱DMI)。
據了解,該型號暫時是湖南省的唯一一臺。
PET/CT中心主任莫逸主任醫師介紹:DMI是GE醫療全新研發的數字平臺分子影像設備,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分子影像系統。
這款新品的突破性創新在於:硬體層面採用最新一代數位化的SiPM探測器,整合獨有的拓撲結構設計以及CR(Compton Recovery,康普頓信號恢復)全息技術,讓GE的DMI實現了「全息數位化」。
克服了以往成像過程中由於散射產生的信號損失,實現全信號採集,達到更好的示蹤劑注射量和信號採集量之間的平衡,進而實現更高的靈敏度,更敏銳地發現毫米級微小病灶。
此外,DMI在算法上實現超級迭代「Ultra TOF」技術,不僅突破了傳統PET/CT在信噪比提升方面的技術瓶頸,更是實現了正則化25次迭代的同時,去除圖像噪聲,引領核醫學影像平臺走向精準、定量成像的新紀元。
同時,全息數位化的實現,更是讓PET掃描時間大大縮短。
以前,該中心的老PET/CT做全身常規掃描需要15分鐘,日檢查人數最多20幾人,如今,做全身常規掃描僅需6分鐘,日檢查人數直接翻番。
不僅節省了檢查患者的等待時間,更是讓患者的診斷結果更加精準。
科普小貼士:PET/CT可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嗎?
近幾年,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體檢,那麼,PET/CT可以用來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嗎?
湖南省腫瘤醫院PET/CT中心主任莫逸主任醫師提出了以下建議:從專業角度來看,PET/CT檢查更適合癌症患者以及腫瘤標誌物指數偏高而其他檢查又未檢出的患者,無症狀的健康人群沒必要將其作為常規篩查手段。
各醫療機構通過PET/CT體檢篩查出癌症的比例不超過2%。
當然,針對一部分高危因素人群,比如有長期抽菸或家族腫瘤病史等情況,可以選擇PET/CT來進行進一步的排查。
(編輯Rainbow。)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腫瘤醫院 彭璐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