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蘇聯的暴風雪號今何在?被遺棄20多年現狀悽慘

2021-02-15 軍武次位面

暴風雪號作為蘇聯的第一艘太空梭,也代表著蘇聯追求星辰大海的頂端,不過最終卻隨著資金緊缺停工到蘇聯解體後荒廢,曾經偉大的暴風雪計劃漸漸被埋沒在塵埃之中。

2015年6月2日是世界航天事業的搖籃和俄羅斯最大航天港—— 拜科努爾發射基地建成60周年的日子。多年來拜科努爾已發射了多種太空飛行器,其中的頂峰是搭載在能源號火箭上的暴風雪號太空梭。但不幸的是,蘇聯的這種太空梭還在襁褓中時就夭折了.


在20多年前,拜科努爾MKS太空梭裝配維護綜合體的重型推拉門被最後一次合上,從此切斷了兩架暴風雪號太空梭通向浩瀚星空之路。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MKS作為太空梭遨遊宇宙浩瀚的出發點,如今卻變成了埋葬暴風雪號的鋼鐵墳墓。

MKS應該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內的最大建築,由伊熱夫斯克研究所設計,長132米,高62米,安裝了劇的滑動推拉門,最大的那扇尺寸有42x36米,足以讓能源火箭綜合體和駝在背上的太空梭通過。

MKS使用特種高強度鋼製造,其結構強度足以抵禦附近重型火箭發射失敗時的爆炸衝擊波。車間頂部有三臺可移動的梁式起重機,每臺的起重能力都是400噸。起重機上方還有複雜的橋梁系統,維護天花板的照明燈管。

主體建築兩則都有一座四層附屬建築中,裡面有各種檢測、通風和供電設備。

太空梭操作車間對空氣潔淨度有很高要求,所以內部氣壓要高於外部,所有通向車間的走廊門都是氣密門。

如今MKS內部保存有兩架太空梭,一架是暴風雪2號機,另一架是用於發射測試的OK-MT全尺寸模型。

雖然其中一架是模型,但裡裡外外和真正的太空梭沒什麼區別。兩架太空梭狀況都不是很好。

MKS的側壁上安裝了幾十臺液壓驅動工作平臺,能圍繞著太空梭在不懂高度上展開工作,同時不會觸及機身表面的隔熱板。

這個就是能源號火箭的支架。

我們下到地面來觀察一下太空梭。飛機並沒有放下起落架,而是被架在了支架上。支架能沿軌道前後移動。

暴風雪號太空梭下表面黑色的隔熱瓦,由於年代久遠,一些隔熱瓦已經脫落。

在時間的摧殘下,暴風雪號的狀態很差,隔熱瓦脫落,風擋玻璃爆裂,機身上堆積著20多年的鳥糞。

在製造終止時,暴風雪2號機已經完成了95%。

OK-MT模型,風擋保存完整。

OK-MT模型的內部和真正的太空梭一模一樣,只是很多設備是木頭製作的。

我們也無從得知這些失蹤的設備是從未安裝還是已被拆卸。模型的氣閘模塊和駕駛艙很雜亂,載荷艙和發動機艙則相對整潔。

歷史是周期性的,是一次又一次重複的客觀過程。我們可以為已經失去的時間遺憾,可以為昔日的偉大悲痛,但現實是俄羅斯正迅速喪失航天大國的地位。

20多年來,俄羅斯並沒有製造出什麼新東西,還在吃蘇聯的遺產,一味進行著老舊產品的改進,新項目都是紙上空談。

顯赫的過去還能讓俄羅斯航天產業再維持上十年,到那時,中國的運載火箭將會大大提高可靠性並降低發射成本。

蘇聯時代的宇宙浪漫情懷消失了,只留下枯燥的財務統計數字。我們為什麼要花費上萬億盧布進行這種無利可圖的事業呢?

在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的競爭極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所以不能光看花費的費用,也要看到背後的意義。

上升吧,我的神!浴火重生吧!

▲蘇聯曾經的閃耀點

原文來源:今日頭條 空軍之翼

相關焦點

  • 蘇聯航天事業的最後的輝煌,暴風雪號太空梭
    不過蘇聯也曾製造出太空梭—暴風雪號太空梭。雖然是美國先研製出的太空梭,但是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蘇聯的米高揚設計局就設計出一種小型的可重複使用的飛行器螺旋號。在70年代初,美國制定了研製太空梭的計劃。蘇聯在得知後,覺得太空梭是一種搭載核武器的工具,於是在1976年蘇聯也開始發展類似的飛行器,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暴風雪號。
  • 蘇聯航天事業的最後的輝煌,暴風雪號太空梭
    不過蘇聯也曾製造出太空梭—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在得知後,覺得太空梭是一種搭載核武器的工具,於是在1976年蘇聯也開始發展類似的飛行器,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暴風雪號。 蘇聯的暴風雪號,它在外形上和美國太空梭很相似,它機長
  • 真實的「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為何夢碎蘇聯
    為此蘇聯考慮利用暴風雪號太空梭研發一系列針對「星球大戰」的軍事實驗。如利用太空梭在外太空布雷,製造軌道高爆雲,搭載軌道光電偵查系統等。整個暴風雪太空梭計劃就是蘇聯21世紀太空作戰的核心,可以說成是蘇聯版的「星球大戰」計劃。
  • 蘇聯航天的輝煌,暴風雪號太空梭???
    蘇聯航天的輝煌,暴風雪號太空梭????
  • 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
    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罕見!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罕見!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罕見!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罕見!前蘇聯航天局珍貴照片,火箭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罕見!
  • 暴風雪號太空梭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暴風雪號發射瞬間照片作者不詳暴風雪號(Буран)是前蘇聯暴風雪計劃中,唯一一架發射升空的太空梭,這架飛機的代號貌似是「11F35 K1」~而這架太空梭也只進行過這唯一的一次發射~1988年11月15日發射升空之後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的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從一般意義上說,美國是太空梭的首創國,不過蘇聯方面卻在美國人之前就搞出過一款名叫螺旋號的飛行器,據說可以持續來回使用。,立即於1976年投入資金開始相關設備的研製工作,這就為此後暴風雪號的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的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從一般意義上說,美國是太空梭的首創國,不過蘇聯方面卻在美國人之前就搞出過一款名叫螺旋號的飛行器,據說可以持續來回使用。 隨著美國開始部署太空梭研製項目,蘇聯人因預感到了危險而坐不住了,立即於1976年投入資金開始相關設備的研製工作,這就為此後暴風雪號的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的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從一般意義上說,美國是太空梭的首創國,不過蘇聯方面卻在美國人之前就搞出過一款名叫螺旋號的飛行器,據說可以持續來回使用。隨著美國開始部署太空梭研製項目,蘇聯人因預感到了危險而坐不住了,立即於1976年投入資金開始相關設備的研製工作,這就為此後暴風雪號的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可以說是現在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即使是美國性能最好的飛行器,也無法與蘇聯的航空航天專業相媲美,因為蘇聯當時為了與美國進行較量,將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航空航天研究裡,雖然這種盲目的投資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是現在,在同類型太空梭中位列第一名的,仍然是蘇聯當時生產的暴風雪。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可以說是現在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即使是美國性能最好的飛行器,也無法與蘇聯的航空航天專業相媲美,因為蘇聯當時為了與美國進行較量,將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航空航天研究裡,雖然這種盲目的投資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 為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生,安-225「夢幻」運輸機
    ,並將其命名為「Buran(暴風雪)」。 暴風雪號太空梭 和蘇聯太空梭一起研製的還有兩位大傢伙,一個是能源號重型運載火箭,它主要用於將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入軌道
  • 拖垮蘇聯?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真的只是一場陰謀論嗎?
    2019年7月23日,印度10多年以來首枚探月火箭正式升空,印度總理莫迪自豪地表示,印度將會在2022年正式登陸月球。自從登月後數年,美國就有很多個人或團體指出NASA和一些內幕知情者通過篡改、偽造、銷毀某些關鍵性證據(如照片、錄音帶和所謂的"月巖標本"),企圖誤導社會大眾去相信登月計劃是真實的,但其最大目的還是為了讓當時的美國的敵人蘇聯將大筆錢砸入太空事業,從而將其拖垮。事實上,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麼這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沒有之一。
  • 北極暴風雪中的蘇聯遺蹟
    北極暴風雪中的蘇聯遺蹟
  • 蘇聯「超深鑽孔」為何突然停止?這段神秘的錄音科學家不願解釋
    47年前,由於當時世界各國都對科學研究進入了一個白熱化的階段,前蘇聯就啟動了一項「超深鑽孔」計劃,打算用鑽頭給地球開一個眼,用這種直接的暴力的方式來探索未知的地底。雖然地球表面被鑽孔開了一個一萬多米深的大洞,但是這項計劃卻因為一個神秘的事件而突然停止。
  • 【兵器說】俄空天大力士"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
    中國網新聞9月22日訊 日前,俄羅斯國家航天事務集團正式確認,為進一步提升俄羅斯探索太空實力,俄將開發一款類似蘇聯時期「能源」號的超重型運載火箭。此次俄新型運載火箭重出江湖,將利用「暴風雪」號太空梭所採用的火箭技術,預計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60噸,可進一步提升俄羅斯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月球考察等航天任務做好準備。
  •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是誰,錢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在中國科研事業上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可謂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啊,也被譽為是中國的「航天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的「導(dao)彈之父」。他當時去世的時候有我國「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是有多麼的重要,國家對他是多麼的重視,而他去世後,他的子女後代,今何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中國能造航母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原因只有三個字
    日前,俄羅斯網友曝光了前蘇聯末期製造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現狀,這艘象徵著當時蘇聯最高科技的「飛天巨獸」在俄羅斯博物館中「重生」:為了紀念蘇聯探索宇宙的努力,俄羅斯方面日前復原了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舊貌,讓遊客能一睹當年蘇聯太空梭的風採,實際上真正的暴風雪號早已在2002年在一次廠方倒坍事故中被砸壞
  • 霍金:子女今何在?長子在微軟,次子高管,女兒作家
    聲明稱,霍金「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的研究和成就的影響將持續多年」。「我們將永遠懷念他」。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子女今何在?霍金簡通過朋友認識了霍金,後來又發生了幾次偶遇。於是,他們產生了愛情。第二年,簡和霍金結了婚。霍金的三個孩子都是他與簡所生。
  • 沒有海運,蘇聯如何把太空梭和火箭運到中亞發射場?
    早在1976年,蘇聯開始研製「暴風雪」號可重複使用的軌道飛行器和「能源」號助推火箭,它們分別相當於美國的太空梭和固體火箭助推器。然而,與美國相比,蘇聯存在一個劣勢:地理-它沒有美國那樣令人羨慕的海岸線。工程師們意識到,如果沒有海運的優勢,巨大的火箭和太空梭將不能像美國那樣用鐵路來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