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
中國網新聞9月22日訊 日前,俄羅斯國家航天事務集團正式確認,為進一步提升俄羅斯探索太空實力,俄將開發一款類似蘇聯時期「能源」號的超重型運載火箭。此次俄新型運載火箭重出江湖,將利用「暴風雪」號太空梭所採用的火箭技術,預計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60噸,可進一步提升俄羅斯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月球考察等航天任務做好準備。
蘇聯時期建造的「能源」號運載火箭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是曾經的「空天大力士」。
以重型運載火箭為代表的航空航天運載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根據《2025年前俄聯邦航天發展規劃》,目前俄羅斯正進一步加大航天領域資金和技術投入,加緊恢復和提升航空航天實力。本期【兵器說】帶您詳細了解「能源」號超級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展歷程。看一看,它對俄羅斯航天復甦具有怎樣的影響。
曾經輝煌,空天力士展神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蘇聯時期建造的「能源」號,基本型發射質量達到2400噸,近地軌道有效載荷高達150噸,與美國「土星V」型運載火箭在空天發射領域「並駕齊驅」,堪稱「空天大力士」。「能源」號是蘇聯在超重型N1火箭下馬後,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研製的超重型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向空間發射大型有效載荷、多次使用的軌道飛行器、大型空間站基本艙、大型太陽能裝置和地球同步軌道重型軍民兩用衛星等任務。
1987年,「能源」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1988年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軌道。在此基礎上設計的「能源-M」運載火箭可作為「質子」運載火箭的替代品,可將35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質子」火箭的1.5倍。然而,「能源」號火箭生不逢時,在僅僅進行過兩次發射後,就因為蘇聯解體而被遺棄,目前世界上已經沒有這一量級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把各種太空飛行器送入空間預定軌道的運載工具。其中,重型運載火箭因涉及技術複雜、研製難度高等問題,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能源」號運載火箭採用積木式系統設計,火箭採用標準的液體火箭助推器,可在芯級周圍捆綁2個、4個、6個或8個助推器,並增加不同的上面級,進一步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
在此基礎上研製的俄羅斯新型運載火箭運力驚人,預計將超過載荷40噸的「安加拉」型運載火箭和25噸級「質子」型運載火箭,達到100噸級至150噸級。俄新型超重型運載火箭將借鑑蘇聯時期「暴風雪」號太空梭火箭技術,首批運載能力將達到120噸,之後將進一步增強推力達到近地軌道160噸運載能力,成為俄羅斯未來空天運輸「明日之星」。此外,俄羅斯將利用「能源」號運載火箭中轉移出來的相關技術,進一步改進「格魯什科」公司RD-171型火箭發動機,從而使其能夠驅動新型超重型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