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發射系統(SLS)-土星五號的繼任者,液體燃料發動機如野獸
五十多年前,美國先後6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靠的就是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美國在1967年到1973年這個期間共計發射土星五號13枚,其中有9枚土星五號負責將載有美國太空人的阿波羅宇宙飛船送上月球軌道。
不過,這個在當時不可一世、推力最大、且體積也最大的火箭(創造了3408噸推力的金氏世界紀錄),早在1970年的時候就全線關停了生產線,並且美國航天局也表示不會再恢復土星五號的生產製造。
為什麼不重建土星五號?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在美國宇航局官方闢謠土星五號火箭圖紙的時候就說了,火箭藍圖至今依然保存在太空中心的微縮膠片上,並沒有被銷毀或者遺失。重建土星五號會有巨大的資源浪費,成千上萬的零部件早就沒有生產,很難找齊當年的硬體設備老廠商,就連發射場地都已經被修建為太空梭的用地。
當然,這些理由在很多人看來可能都不過是藉口,畢竟當年都能生產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如今會因為無法集齊廠商而被難住,廠子可以重新搭建,發射場地可以另外選址,成本再高總比研發一個新的火箭成本低。其實,土星五號藍圖被封存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它有了自己的繼任者,也就是今天要說到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將會用相對更少的生產線成本,運用到更先進的航天技術,預計它的運載力最終可以達到143到165噸。
僅攜帶27噸重量進入太空,也能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
美國宇航局官方表示,新的空發射系統一旦發射成功,便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其液體燃料發動機堪稱野獸,而具體的發射時間暫定於1月17號。可能大家有所不知,這個太空發射系統其實就是從普通太空梭衍生出來的一種超重型運載火箭,並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需求制定了幾個極端,其中就包括載人任務,整體上與之前的土星五號比較接近。
我國嫦娥五號前陣子剛從月球收集回月球土壤,而美國這個太空發射系統的首要任務就是將第一個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不過,美國第一次點火過程中只是對發動機進行測試,並且,太空發射系統(98米高)會比以前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110米)短一些,但它的推力反而會在上升的過程中增加15%的樣子。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表示,一旦太空發射系統測試順利,這便意味著它至少可以寫道27噸質量進入到太空,因為這個太空發射系統的承載能力與火箭及和燃料自身密切相關。太空發射系統的點火地點選在NASA斯坦尼斯太空中心,到目前為止,發射準備工作暫未遇到任何意外,美國宇航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很有信心可以成功完成這次測試。
美國太空發射系統,它與我國長徵五號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一樣的地方?
長徵五號本質上是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總長度不到57米,要比美國太空發射系統短不少,運載能力的話要看是近地軌道、還是地球同步移動軌道,這兩者分別是25噸和14噸,不可否認,這個即將發射的美國太空發射系統運載能力相對強一些,至於能不能發射成功就要等到1月17號才知道答案了,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美國太空發射系統有連兩個重要目的地,分別是月球和火星,它具有更強動力的同時,也具有更龐大的體積。我國長徵五號需要做的事就多了,包括各種軌道衛星發射任務、空間站發射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和月球探測器任務等。
美國早在2011年的時候就開始設計空間發射系統,而我們的長徵五號則是2006年立項研製,並於2016年11月首次將實踐十七號衛星成功發射到預定軌道,而前陣子成功發射的嫦娥五號也是由長徵不好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我們可以從研發時間看出,美國太空發射系統和我國長徵五號中間間隔了不少的年限,儘管我國暫時還沒有進行載人登月任務,但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