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國家的探月任務吸引了全球人眼球,但在關注「嫦娥五號」奔月成果夫人同時,大家也應該關注下我國登月任務的幕後英雄,也就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畢竟沒有這個大推力火箭來助力,咱們就無法實現「嫦娥五號」的順利本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麼說吧,「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載荷,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這時候就到了長徵五號表演的時刻!作為中國目前為止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級,能完美勝任本次探月熱舞,而且也確實在此前的發射過程中,成功把「嫦娥五號」送上了天。
但在讚美我國航天實力進步的同時,咱們也得注意,那就是與美國相比呢,我國的運載火箭實力還是要落後不少的!但具體是落後多少?我國又將在什麼時候追上美國?本文將圍繞這些話題展開,希望各位小夥伴對此感興趣,並通過點讚來支持下我的創作!
咱們首先來看看,長徵五號與美國火箭的差距。這首先呢,就要說說長徵五號的特點,其芯級直徑為5米,起飛重量837.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是中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此外呢,由於芯級直徑大於其他長徵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地稱為「胖五」。可以看到,這些參數確實是挺厲害的了,但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大推力火箭技術上,咱們相比美國、俄羅斯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是美國的土星五號,從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來看,它是人類歷史上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但到底有多強?首先是10米的芯級直徑,相當於兩個胖五一樣粗,然後是最高127噸的運載能力,這個更厲害,相當於5個長徵五號,不服不行。更誇張的是,土星五號的首飛時間並不是本世紀,而是上世紀60年代,比中國早了太久,這領先優勢必須要承認。
除了已退役的土星五號,美國重型運載火箭還有獵鷹和德爾塔4型火箭,它們的表現同樣相當優秀,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分別為63頓級,28噸級,也是超過了咱們的長徵五號,可見我國在航天領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這兒插上那麼一句,蘇聯時期首飛的能源號,運載能力達到了105噸級,是全球運載能力排名第二的火箭,咱們的胖五與這兩個相比有著質的差距,不得不感嘆一句,當年的美蘇不愧是超級航天強國。
當然了,咱們的重型火箭研發並不會止步於此,我國正在研製中的長徵九號,目標就是趕超美國的土星五號:箭高110米,芯級直徑10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40噸級,未來將承擔中國載人登月、火星採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大運載、高難度任務。
目前來看,長徵九號的發動機和殼體機構,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將在2030年左右進行首次發射,值得期待。不過眼下來看,長徵九號研製跨度太大,技術難度非常高,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重大突破,所以我國很可能先搞個921火箭出來。
具體來看呢,921火箭信息的開發難度係數比長徵九號要低得多:箭高84.7米,直徑5米,起飛質量2200噸,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69.3噸,非常適合前期載人登月任務,有望成為長徵九號長期任務的中期過渡型火箭,同樣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相信有了這些對比後,大家也都能看到,在重型運載火箭的競爭上,美國擁有先發優勢,中國則在發揮後發優勢,渴望著彎道超車。當然了,在這場航天競爭中,俄羅斯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各國離開地球,飛向月球、火星等競爭只會愈發激烈。
但客觀來講,目前中國在航天領域仍屬於第二梯隊領先位置,但近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咱們正向第一梯隊加速靠攏,像是追上美國呀、俄羅斯呀等國家,成功進入航天領域第一梯隊,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