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攀緣也不痴情,40年後我才看懂了她的愛情觀

2020-11-27 澎湃新聞

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收錄於話題#虛度大師錄24個

#虛度大師錄#

舒婷

有一年春天去廈門旅行,在一個清晨,花五塊錢坐上船家的渡船,小船兒搖呀搖,幾分鐘就來到了鼓浪嶼。陽光下的小島像剛剛睡醒,在太陽下懶洋洋地睜開了眼睛。古舊的建築一角,三角梅開得正豔麗,老房子中有人在練琴,海風吹來,將叮叮咚咚的琴聲傳入遊人耳中。

不到兩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據說散落著近萬所名人故居,你在某個小巷不經意路過的某棟老房子,有可能就住過某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的已人去樓空,如林語堂,有的伊人尚在,如舒婷。

▲ 主播/ 夏憶 ,配樂/ 趙海洋《夜色鋼琴曲》鼓浪嶼之波、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愛的路上千萬裡》

文 | 慕容素衣

編輯 | 西腦包花

01.

經過中華路時,聽見有位導遊正在向遊客們介紹說:「喏,那棟老房子裡就住著詩人舒婷!」順著她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見一棟古老的紅房子,掩映在幾株高大的木棉樹下。正值春天,木棉花正在灼灼盛開,高挺的枝幹上,掛了一樹紅碩的花朵,偶爾有一朵墜落在地上,會發出啪的一聲響,難怪舒婷會說它像「沉重的嘆息」。

舒婷住的紅樓建造於20世紀30年代,迄今已經有近九十年的歷史了。儘管年深日遠,但是被雨水衝刷過的紅磚外牆依然嫣紅,廊柱裝飾著水泥雕花,似乎還保留著往昔殘留的氣派。

紅樓雕花磚色依舊,卻已見證過三代女性的命運。第一位女主人是舒婷丈夫陳仲義的奶奶。

福建靠海,為了謀生,很多青壯男人不得不下南洋,留下妻子在家中撫老育幼,一個人挨過漫長光陰。陳家老太太就是這樣一位留守的華僑女眷,她十八歲嫁入陳家,新婚燕爾丈夫就隻身去菲律賓學做生意,不幸慘遭搶劫在路上被人殺害。那時她才只有十九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卻毅然守節不嫁,抱養了三個孩子,靠紡紗將他們一一養大,然後再送往南洋子承父業學做生意。

孩子們都很爭氣,生意越做越大,陸續匯錢回家。陳老太太花了五千美金買地置房,在20世紀30年代,這是一筆了不起的巨款。在老太太的一手操持下,才有了這棟氣派的兩層紅磚樓,親友們紛紛送上賀禮,每逢老太太過生日時,子孫們都會漂洋過海來為她慶祝,送上的壽禮都是貴重的金飾與玉鐲。

聽起來,這像一個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故事,可是細味起來全是悽涼。老太太這輩子,得到了晚年安穩,得到了無限風光,卻唯獨沒有得到過愛情。即便有,那也太過短暫了。她的一生,都是在孤寂和守望中度過的。

舒婷的婆婆,同樣是一個留守僑眷。她本來是陳老太太抱養的養女,後來老太太見她聰明伶俐,就索性將她許配給了最小的養子。她比丈夫大六歲,既是妻子,也是姐姐,結婚後丈夫照例去了南洋,去時她懷胎六個月,回來時兒子都已四十歲了。這樣的婚姻,除了經濟上的支援,什麼都給不了她。

回顧奶奶和婆婆一輩子的命運,舒婷曾不勝惋惜地寫道:「在鼓浪嶼的深宅大院裡,有多少這樣的婦女:清純的、柔弱的、如花似玉的,悄然無聲被慘澹歲月啃齧著,內心千瘡百孔,外表富麗堂皇。」她用「囚婦」來形容她們。

如果說她們代表的婚姻模式是分離和孤獨,舒婷的母親代表的則是另一種婚姻模式,那就是全然的依賴。

▲ 舒婷所著《真水無香》封面,左一照片為舒婷的母親,中間為家族照,右照是舒婷在鼓浪嶼的舊居。

舒婷的母親是大富之家的二小姐,外表和性情一樣楚楚可憐,是那種舊式淑女,精通鋼琴、書法、插花等,卻毫無實際生活的能力。舒婷的父親對她一見鍾情,將這位嬌嫩的小妻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在銀行任職,收入豐厚,回到家裡連下廚房、拖地板、縫被套之類的家務事都一手承包了。她可以睡到日上三竿也不起床,躺在被窩裡安心地看小說。一家四口外出坐火車,他忙著照顧小孩,她卻在一旁靜靜看著小說,遇上的熟人指著她對他說:「這是你前妻生的大女兒吧?」她是那種典型的嬌妻,被呵護在丈夫的羽翼之下,仿佛停止了生長。

可惜沒有人可以成為永遠的依靠,在接二連三的運動中,她的丈夫被判處勞改八個月,結果卻去了整整八年,她很快就頂不住重重壓力,只好聽人勸告和他離了婚。嬌弱如她,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狂風驟雨,她就像一朵離開了溫室的花,很快就驟然萎謝了,沒有來得及等到全家團聚那一天。

她讓我想起舒婷詩中所說的「攀援的凌霄花」,離開了依附的大樹後,就沒有辦法獨立生存。而紅房子裡舒婷的婆婆和奶奶,則令人想起詩裡那種「痴情的鳥兒」,日復一日重複著單調的歌曲。

▲ 攀援的凌霄花。

02.

舒婷,這個鼓浪嶼的女兒,決不願再重蹈奶奶和媽媽們的覆轍,她既不想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想學痴情的鳥兒,而是要成為一個獨立而堅強的女子,追求一種平等的愛情。《致橡樹》既是她的愛情宣言,也是她的人格宣言。

舒婷本人就是詩中木棉的最佳代言人,儘管有著一個相當女性化的筆名,實際上她的性格卻偏於男性化。她從小就是個假小子,是在鼓浪嶼長大的,從小沐浴著海風和陽光,曬得一身黑不溜秋,有主見,愛搗蛋,媽媽親暱地稱她為「精靈鬼」,有什麼事都喜歡找她商量。爸爸則對這個長女寵愛有加,她剛出生不久,爸爸就抱著她狂喜地喊道:「女神!我的女神!」

除了那份文藝氣息外,舒婷和天真不諳世事的母親並無多少相似之處。她的性格更像其父,在她的描述中,父親豪爽又不失細膩,自小就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擔,哪怕被下放到農場去勞改,也仍然是家裡人的主心骨。同時又很有生活情調,喜烹飪、能養花、愛旅遊,酷愛武俠小說的他曾經成功地培育出了金庸筆下的「十八學士」茶花。他很有江湖義氣,即使一度落魄到要拉板車維生,仍然會掏出身上所有的錢無私幫助不認識的陌生人。

舒婷遺傳了父親的俠氣和硬氣,儘管她看起來弱不禁風,因為深度近視又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其實藏在文弱外表下的,卻是一派俠女風範。她為人颯爽、熱情,很有自己的想法。

▲ 藝術家馬莉《中國詩人肖像》系列油畫作品中的舒婷像。

受時代影響,舒婷前半生的命運也頗多波折。初中二年級都沒上完,學業就被打斷了。從此她再也沒上過學,大學夢由此破滅。叛逆的她之後再也不肯參加任何考試,包括後來的成人高考和作家班之類。每次填簡歷寫到文化水平一欄時,她總是自豪地填上:初中畢業。其實只讀了兩年,還沒有畢業,但她覺得已經足夠了。

十七歲下鄉插隊,落戶的地方山高水寒,長得最好的蔬菜只有芥菜,一年有半年只能吃乾菜,被她形容為「乾菜歲月」。沒什麼書可看,她就拿著一本《新華字典》堅持每天學六個生字,努力向上的心願就像一棵綠藤蘿,永遠向著有光的地方生長。

返回廈門後她最先做的工作是在一家小小的鑄石廠做合同工,鑄石廠後,還去過水泥預製品廠、漂染廠、織布廠、燈泡廠等,幹的活大多又苦又累。但她從沒有放棄過寫詩,那個時候,詩歌就是她的宗教、她的伴侶、她的救生圈。

真正改變她處境的還是那首《致橡樹》。這首詩的緣起是她陪老詩人蔡其矯在鼓浪嶼散步時,蔡其矯向他感嘆說美女大多沒有才華,而才女通常缺乏姿色,兩者總是難全。

舒婷聽說後很不服氣,當天夜裡,她揮筆寫下了一首詩,近乎一氣呵成,取名為《橡樹》。蔡其矯讀後帶到了北京推薦給艾青,艾青看後非常欣賞,並建議改名為《致橡樹》。1979年4月,《詩刊》上選發了此詩,舒婷的名字由此響遍了大江南北,她也終於得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脫身,去福建省文聯當了一名專業作家。

▲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致橡樹》。圖源George Berberich。

03.

舒婷這棵木棉,很晚才遇到她的橡樹。可以想像,一個能寫出《致橡樹》那樣的女詩人,對於愛情和婚姻一定有著非比尋常的要求,那種以依附為目的、以犧牲為代價的愛情決不是她想要的。

正是因為寧缺毋濫,她一直等到了二十七八歲還沒有結婚,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齡女青年了。親友們都著急了,她卻依然氣定神閒,堅信真命天子一定會從天而降。

真命天子原來就潛伏在她身邊,他叫陳仲義,在廈門一所大學任教,長得人高馬大,樸實木訥,卻和她一樣嗜詩如命,談起詩歌來就滔滔不絕。他也住在鼓浪嶼上,距離她家不過三分鐘的路程,因為對詩歌的共同愛好,漸漸有了來往,他常常步行到她家來談詩,一談竟談到了深夜。

兩人情愫暗生,卻誰也不肯先挑明心跡。直到有一天,舒婷從三峽遠遊歸來,風塵僕僕,鼻子都曬脫了皮,陳仲義慢慢地從她家那株番石榴樹下走進房來,步子依然鎮定,四目相對,彼此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意。他還沒有開口,舒婷已將行囊扔在地上,對他說:「好吧。」一個月後,他們結了婚。

▲ 舒婷與丈夫陳仲義。

這就是舒婷灑脫的地方,愛情沒有來臨時,她決不將就,愛情真的降臨時,她也會爽快地伸手迎接,決不拖泥帶水。結婚時,陳仲義三十二歲,舒婷二十九歲,都是當時的大齡男大齡女了。

按照舒婷的想法,婚禮一切都得從儉,疼愛她的父親卻不依,非要給她準備四車嫁妝,用四輛小板車拉到陳家,一輛是書籍稿件,一輛是乾果蜜餞,一輛是衣服緞被,還有一輛裝上了老人家精心培育的二十幾盆玫瑰花,開得五彩繽紛十分嬌豔,為婚禮增色不少。

舒婷就這樣成了木棉樹下那棟紅樓的第三任女主人,但紅房子對於她來說不再是一個冰冷而華麗的囚籠,而是一個充滿了溫馨和笑語的安樂窩。

儘管舒婷婚前曾和陳仲義約法三章:一不做家務,二小兩口單獨過,三交友自由,實際上除了第三點其他兩點全部都沒有作數。婚後,她心甘情願地侍奉公婆,照顧幼兒,買菜做飯帶孩子,忙得腳不沾地,一雙寫詩的手如今放下了詩筆,拿起了鍋鏟,連父親都酸溜溜地對女婿說:「我養一個詩人女兒,你家得一個管家媳婦。從前為了讓她專心工作,我連茶都要替她斟好的。」

舒婷本人卻甘之如飴,因為陳仲義不僅待她關懷備至,還懂得她的珍貴,甚至比她本人還珍惜她的才華。舒婷腰椎受過傷,坐藤椅太硬會硌著,他就轉遍整個廈門島,終於為她扛回兩把舒適的皮椅。舒婷大大咧咧不愛理瑣事,他就一手代理了她的出書、約稿、演講一概事宜。

兒子出生後,這個三口之家更是其樂融融。舒婷和陳仲義不約而同地對兒子採取了放養政策,當別的小朋友都在忙著學鋼琴、學畫畫時,他們的兒子卻驕傲地宣稱:「我學玩!」兒子從小就以媽媽為榮,曾對班主任介紹說:「我媽媽是詩人舒婷!」低調的舒婷聽了後大驚失色,忙讓他以後說媽媽是在廈門燈泡廠工作的。

當然,雖然舒婷婚後以「煮婦」自詡,但一不小心,還是會露出一條女詩人的尾巴來。她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獨立空間,有一份摯愛不渝的工作,還有一大群肝膽相照的詩友。舒婷熱情爽朗,和北島、顧城、謝燁等人的關係都很好,顧城和謝燁去世後她還曾撰文紀念他們。

▲ 從左至右為顧城、舒婷、謝燁、北島,1986年在成都花園酒店,攝影肖全。

舒婷終於如她所願,擁有了一份新型的愛情,她和陳仲義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依靠,作為他近旁的一株木棉,她以樹的形象和他站在了一起,「我們分擔寒潮、風雪、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本文作者:慕容素衣,作家,著有《時光深處的優雅》、《在最美的時光裡,遇見最好的愛情》等。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虛度推薦

「夏焱 美言英語課」

漂亮口語的靈魂

是美感與思想

非徒有技巧

點擊下圖或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好好虛度時光

發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公眾號|微博|豆瓣|荔枝電臺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原標題:《既不攀緣也不痴情,40年後我才看懂了她的愛情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天道》:做到隨緣惜緣不攀緣這個規律,你也可以成為處世高手
    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在這裡每日一更。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如果是花錢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要去欠一個還不起的人情?如果肖亞文打電話給小丹說,你幫我的前任老闆租一個房子,然後你以我是你朋友的關係,對他多點照顧,照顧多少都可以。
  • 勞榮枝:扭曲的愛情觀,造就了一個美女教師的不歸之路
    法子英大她十歲,她坦然接受了這個大哥,也許在那一刻萌生過愛情,但這樣扭曲的愛情,從此讓她伴隨法子英,走上了走上sha人越貨的不歸路。  20年後,當勞榮枝落網,面對鏡頭拋著媚眼微笑時,她肯定不會忘記在1993年的那個很平常的夜晚,自己鬼迷心竅的坐上了法子英的摩託車,像《天若有情》裡的男女主角一般,瀟灑地呼嘯而去。
  • 攀緣的牽牛花
    我從小就常看到這種花,它們通常纏繞在籬笆上,有時還爬上宅院的牆頭,開著紅白藍紫各色的花朵。因為司空見慣也就不以為意了。然而令我詫異的竟是它們呈現出了奇特的景象!這時我發現它們嫩綠的梢像蛇頭一樣無時不迴旋向上,尋覓與它合作的夥伴——小白楊、龍爪槐、垂柳、欄杆……為此,它們開始了挑戰自我的攀緣,與命運抗爭了! 它攀緣的過程,讓我領略了它的可貴品格。它遵守行為規範一一攀緣要消耗大量體能,但它很本分,不像菟絲子那樣寄生在蓬麻上,正如古詩所云「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 老人的女兒撒手人寰,卻一點也不傷心,她過世後大家才知原因
    一個老人,她的女兒在50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白髮人送黑髮人應該多麼傷心啊,可是她在葬禮上一點也不傷心。她女兒的葬禮那一天,代替老人悲傷情緒的是憤怒,她一個人罵罵咧咧地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一會兒去廚房盯著祭祀用的用品。老人在別人的眼裡一直是一個生性涼薄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狠心的人。
  • 《我們戀愛吧》:陳凝曦就算是痴情人設,演技也不輸真正的演員
    但坊間爭議最大的,卻是所謂的痴情女陳凝曦。從真人秀的套路來看,她身上的「破綻」最多。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陳凝曦的一系列可疑表現。目前出場的三個女嘉賓裡面,金浦最有御姐範,墨墨最接地氣,而陳凝曦明顯走的是憂鬱路線。據她的說的是,受過情傷,至今未痊癒。她那不時閃躲的眼神、纖細敏感的反應、相對不夠合群的舉止,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 14歲女孩「愛情觀」作文走紅,父母的婚姻關係,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一篇作文走紅了網絡,這是一篇由14歲小女孩寫的表達自己愛情觀的作文。作文裡,她對父母、爺爺奶奶的婚姻關係做出細膩而又客觀的描寫,看到這篇作文後,老師都不禁感慨,比我還懂愛情,理解真透徹。無數網友也都大為驚嘆,這樣的認識真的是十分有趣而又深刻。
  • 越是痴情,越是心傷,長大後,我們終於讀懂了《仙劍》裡的愛情
    「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這句話雖然被陳世驤先生用來評價《天龍八部》,但我認為,《仙劍奇俠傳》也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 佛教:為什麼不能攀緣?看佛陀怎麼說
    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緣;心若不斷攀緣,煩惱就難斷,陷入輪迴六道,要斷除六道輪迴的苦,一定要斷除攀緣的心。佛陀其他弟子聽到了,就趕快去請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們斷絕外緣,不能跟眾生攀緣?
  • 學佛人,不可攀緣!
    就是指的前面的見性不滅,因為不滅他才稱之為常。什麼是住?就是指的前面的見性不動,不管你左搖右晃見性沒有動過。所以這一句,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恰恰把前面四次顯見、不動、不失、不滅和常住就是妙明心,是心非眼又把他重新羅列複習了一遍。
  • 大張偉愛情觀是什麼?大張偉浪漫金句盤點 大張偉《靜止》歌詞
    1、大張偉愛情觀  9月21日,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當中談及自己的愛情觀和看法 ,表示:「冷酷的人之所以一直冷酷,是因為沒有碰見他喜歡的人」,還表示:「你從來沒有愛過別人吧,愛一個人,有的時候難免失去理智」,不少網友對於這樣的愛情觀,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 女人過於痴情,不太容易得到幸福
    朋友逛商場時看中了一個漂亮的水晶花瓶,因為價錢的原因,她選擇了放棄。可是這件事卻成了她的困擾,甚至影響到了她的日常作息,心心念著這件事。生活中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我們並不陌生,我習慣地將之稱為,越是得不到,越是十分渴望。其實男女都一樣!感情中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 這部豆瓣8.4分的民國情書讓我明白,什麼才是最好的愛情
    「我現在只望乖姑要乖,保養自己,我也當平心和氣,渡過豫定的時光,不使小刺蝟憂慮。」「我向上海買書很便當,那兩本當即去帶,並尊來命,年底面呈。」03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舒婷《致橡樹》,40年來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傳頌,幾乎成為我們心目中的愛情箴言。
  • 別說男人不痴情——你若芳香蝴蝶自來
    藝人這個職業,危險係數很高,哪怕你是天王天后,一不小心,也會從雲端跌入泥沼,所有努力覆水東流去……在這裡,我們不對羅做過多分析,這個世界有因就有果。得到什麼就總會失去什麼,得與失之間總是平衡的。我們看到了舞王事業上的努力,也看到了他對愛情的失落。如果說女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存在,那男人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存在。
  • 正確的愛情觀是什麼?女生正確的愛情觀
    正確的愛情觀是什麼? 什麼是愛?愛的本質的什麼?很多女生都想遇到自己心儀的男神,談一場甜甜的戀愛,並最終與他牽手共度一生,這樣童話的故事是需要有正確的愛情觀的,下面就來了解下女生正確的愛情觀吧。
  • 痴情女網戀定終身 不堪分手刺死男友後割腕自殺
    在情人的默許下,痴情女子刺死情人後割腕自殺,無奈情人逝去,自己卻被救了回來……昨日,痴情女子愛愛(化名)被控故意殺人罪在廣州市中院受審,男友家屬索賠死亡賠償金、誤工費等共43萬餘元。  網戀情定終身  今年20歲的愛愛和男友朗朗在QQ上相識、相知,由於都是廣西老鄉,又都是常年漂泊異鄉打工,兩人聊起來特別投緣,不久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 她被稱為「香港鬼後」;入戲太深患憂鬱症,老公不離不棄陪伴左右
    她被稱為「香港鬼後」;入戲太深患憂鬱症,老公不離不棄陪伴左右 在娛樂圈中有很多明星,因為入戲太深,而影響到他們一輩子。比如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就因為入戲太深最後出家,而且她也跟林黛玉一樣英年早逝。入戲太深雖然是演員對表演負責的表現,但是這樣就影響到了自己的一生,實在有一些不值得。
  • 「聰明」女人的6條愛情觀
    每一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愛情觀。愛情觀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因為我們不應該去批評別的愛情觀,但有愛情觀,也有好壞之分。一個好的愛情觀,可以幫助你在愛情當中如魚得水。一個不好的愛情觀,可能會讓原本相愛的兩人,越走越散。
  • 當金星遇到月亮,這才是你真正的愛情觀!
    但是人本身就是複雜的,這些所謂的星座只是單純一個人的太陽星座,如果只是按照太陽星座去描繪一個人的感情圖,那麼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完全和自己不一樣,所以真正要判斷這個人對感情的態度,還是要結合星盤中其他的行星來看!總的來說,一個人的感情都是取決於金星和月亮。金星是什麼?
  • 河南女子可以40年不睡覺?科學家觀察兩天兩夜後:她被大腦欺騙了
    而愛因斯坦逝世後,其大腦被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盜走,切成了240片,託馬斯·哈維試圖通過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破譯愛因斯坦為什麼那麼聰明,但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愛因斯坦的大腦有1320克。  而科學家們將這一現象理解為「微睡眠」,有時候大腦會在不告知你的狀態下進入睡眠狀況,從而製造了你沒有睡覺的假象。  在我國河南中牟縣,有一個名叫李佔英的女子,她向《走近科學》節目表示,自己已經40年沒有睡覺,但奇怪的是她每天都精力充沛。她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做過檢查,但檢驗報告卻顯示李佔英身體健康,沒什麼問題。
  • 釋淨空:研究是攀緣心,攀緣心沒有結論,不能開悟
    諸位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以後聽經研教,至少你能夠得到一個方向、得到一個門路,那就是功力要勤,絕不執著,這個人在經教當中才有開悟的可能。最怕的是什麼?鑽牛角尖,「這句經文怎麼講的?底下一句怎麼講的?這個古人這樣講法,那個註解那樣講法,究竟哪個對?」在這裡研究、在這裡思索,全用攀緣心。這樣就算你壽命長,你能活三百歲,你研究三百年還是一塌糊塗,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