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是戰國時代一個複雜的人物,才能卓越,成為後世人的典範,備受讚譽。另外他喜歡表現自我,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在目前面前發生不成文相國就不回家,母親逝世以後於是不去奔喪,被老師以不孝的名義逐出師門。為了獲得魯國人的信任殺掉了齊國籍的妻子。為了洩憤殺了嘲笑他一事無成的鄉親。這一些又飽受批評,總之來說,他是毀譽交加的一個人物。
或許戰國時期的衛國喜好法家思想,兩個比較有名的變法人物商鞅、吳起都是魏國人。吳起在魯國求學,娶了齊國女子作為妻子,後來去魏國做官,再到楚國變法,可以說人生經歷豐富多彩。但是他取得的軍事成績最高,後來成為武廟十哲之一。
拋開他私人問題,如果單從建功立業,為國家謀發展的一面來看,他絕對是全面型的一流人才,軍事上帥魯軍擊敗齊軍,帥魏軍擊敗秦軍,帥楚軍擊敗魏軍。行政上治理西河使得西河軍民富實,秦人不敢動向。在楚國短短幾年,一改楚人多年陳病,衝出三晉障礙。重新為楚國成為南霸天打下基礎。
或許是法家人物的宿命,善於謀國,不善於謀身。最後導致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歷來變法者在一番轟轟烈烈的變法之後要麼身首異處,要麼禍發身後。商鞅、吳起一樣都死於非命。和商鞅不一樣的是,同樣遭到舊貴族的反撲,面對同樣的下場,吳起機智的為自己復仇,商鞅沒有。
公元前386年左右,吳起在魏國受到公叔痤的排擠,當時的楚悼王正在飽受三晉欺凌,欲圖變法求存,吳起於是棄魏投楚,被楚王任用為令尹,就是楚國的相國,看起來,有志者事竟成,吳起知天命之年終於成為相國。不得不佩服他!
成為楚國令尹之後,他在楚國開始了變法,這一系列的變法主要是針對原來舊貴族和官僚的,吳起的做法大面積的打擊了公族、貴族等團體的利益,這一些人於是結盟,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以後,吳起率軍奔喪,被原來的貴族堵在王宮,自知逃不過劫難的吳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不動,於是被射殺於楚悼王屍體之上。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諸多貴族絲毫沒有客氣的將吳起射成刺蝟。事後,楚肅王即位,他立即命令新的令尹將射殺吳起的人除陽城君之外全部夷滅三族,他不是為了給吳起報仇,而是為了替楚悼王屍體復仇。因為根據楚國律法規定:毀壞王屍者夷三族!作為始作俑者,吳起也被車裂,和商鞅一樣被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