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子柒製作泡菜的視頻遭韓國網友圍攻,繼泡菜之後,有人更是直言:「柿餅和泡菜都是韓國的美食。」
在急躁和情緒暴走的籠罩下,很多言論如跳梁小丑一般湧現。人,如果一味自以為是,不懂得把握分寸,小丑只會是你自己。
「有些人,他急了」
近日,「李子柒做泡菜」霸屏中韓兩國熱搜,引起網友熱議,簡直令人無奈又氣憤。
這一次,有些人急了,愚昧的一面顯露無疑。
只因李子柒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視頻,講述蔬菜從播種到被做成泡菜的過程,並在視頻裡動手製作泡菜。
沒想到,一次簡單的分享,卻惹得韓國網友瞬間炸開了鍋。
一條條匪夷所思的留言,愚昧自大的字眼,充斥著評論區:
全世界都知道泡菜是韓國的,你腦子是不是壞掉了?
記住,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
中國為什麼一直都沒有改變,就那麼喜歡我們韓國的文化嗎?
更有人「角度清奇」,表示李子柒沒有專門的泡菜冰箱,根本不配說泡菜是中國的:
「連個專門的泡菜冰箱都沒有,還好意思說泡菜是中國的?」
繼泡菜之後,李子柒去年發布的製作柿餅視頻,也被韓國網友再翻出來進行圍攻:
就差直接說泡菜和柿餅都是韓國的,你們不能吃了!
泡菜作為醃製食品,幾乎每個國家都會食用,一味執著「一棵泡菜」的歸屬權,實屬無聊。
況且,李子柒的視頻全程並無表明泡菜屬於哪國的觀點,更多的是展現美食的製作過程,甚至關於泡菜的鏡頭都沒有出現幾個。原本簡單治癒的製作泡菜鏡頭,卻被網友「無限放大」。
在小說《雄辯症》裡,有這樣一個病人。
醫生禮貌地對病人說:請坐。
病人卻不樂意了:為什麼要坐?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的權利嗎?
醫生決定換個話題緩和氣氛:今天天氣不錯。
結果病人還是不服氣辯解說:純粹胡說八道!你這裡天氣不錯,並不等於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例如北極,今天天氣就很壞,刮著大風,漫漫長夜,冰山正在撞擊……
人最大的愚蠢莫過於活了一輩子的偏見,守了一輩子的狹隘,卻自以為是忠實於做人的底線。
拖垮你的,是自以為是
現實中,總有人過度沉浸在優越感裡,自以為俯視著這個世界。
殊不知,拖垮你的,從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不久前,《奇葩說7》中一名叫劉純懿的女生自稱高考狀元,一上臺大談特談當下的熱詞「內卷」,霸氣喊話:
在提及「內卷」這個詞時,強調點名這個概念要解釋給楊冪聽,表示害怕對方聽不懂。
令人無奈的是,她一直在挑戰別人的問題,卻從不讓別人說話,到頭來「內卷」這個詞依舊沒有解釋清楚。
不可否認,一個身為高考狀元的女學霸,確實很優秀。
但正因她的這份自以為是「優越感」,讓她在節目敗光所有觀眾緣,慘遭0票淘汰。
人啊,千萬不能太自以為是。
當年,華為招了一個北大的高材生,剛到華為時,他就針對公司經營的種種問題,自信洋溢地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
他想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肯定能得到領導的賞識,說不定還能獲得額外的機會。
結果,任正非看完之後,只說了一句話: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於是,這名北大畢業的生被辭退了。
你的能力,你的學歷,是你人生的墊腳石,而不是你自以為是的籌碼。
就像孟非說的一樣:「所有的優越感,都來自於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最高貴的優越,是不會給別人造成任何壓力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分寸感
曾看到過一個很有趣的寓言故事。
有個小國的使者來到古代的中國,分別進貢了三個分量、黃金、工藝都一樣的小金人,使者出了一道難題問皇帝:「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上請來了大禪師,禪師拿著三根硬稻草,進行判斷。
一根插進金人的耳朵,稻草從另一隻耳朵出來了;
第二根從小金人的耳朵插進去,從嘴巴裡掉出來;
第三根從耳朵裡插進去,掉進了金人的肚子裡,什麼聲音都沒有。
禪師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小國的使者點頭稱是。
這個故事很短,卻很諷刺。
生活中有些人,總以為說得越多,越能彰顯自己的價值。
其實,上天在賦予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時,早就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說。
要知道,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把握以下兩點分寸感:
01 不妄加評判
情緒往往很容易比理性和事實先行。
有的人總喜歡凡事辯三分,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不輕易評判一件事情,說話說三分、聽七分,言之寡卻精。
02 切忌交淺言深
周國平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無論關係再親密,分寸感也不可失,你自以為的熟,結果反生隔閡。
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後真相」時代。
人,如果一遇到什麼事,不分青紅皂白就拍案而起,小丑只會是你自己。
與其拍案而起,不如遇事等三分。多做事,永遠比光說話有意義。
真正厲害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能耐的人,但一定是那個懂得腳踏實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