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宇宙膨脹率的世紀難題!科學家計算無數次卻束手無策!

2020-12-06 遨遊世界科學

宇宙膨脹率的誕生

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發現了一件在科學歷史上絕對具有開創性的事情,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發現我們的宇宙不是靜止的,它是活的,它是動態的,它在變化,而且它隨著時間在進化,最後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整個宇宙一直在不斷膨脹的變化中。

換句話說,我們的宇宙每一秒都在變化,它在過去是不同的,將來也將是不同的。這種差異是由於擴張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星系離我們越來越遠,彼此也越來越遠。我們生活在一個膨脹的宇宙中,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整個宇宙在不斷膨脹,星系彼此之間的分離運動也是膨脹的一部分,而不是由於任何斥力的作用。但是它的擴張到底有多快呢?天文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這個答案,但是不同的技術或者思路得出了不同的結果,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會以全新的物理形式出現。但一個事實就是「宇宙膨脹率」這道世紀難題始終困擾著現在的科學家!即便計算無數次,到現在仍然卻束手無策!

從廣義相對論中理解宇宙膨脹率

為什麼宇宙膨脹率會這麼難確定呢?首先我們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理解宇宙的膨脹。這也是我們理解上述宇宙中所有引力相互作用的方式。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它是一種描寫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在內的一切參考系,它的時空背景是彎曲的黎曼時空。廣義相對論把你在空間中擁有的東西的數量和種類與那個空間的變形聯繫起來,隨後它產生了彎曲、摺疊空間的表象。然後這些時空幾何結構的變化告訴了我們所有的東西都在運動。

由於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因此它受到廣義相對論的約束。同理,在大尺度上的物質數量和種類可以反映出時空如何在同樣的大尺度上彎曲,而時空的彎曲告訴所有物質如何移動。所以宇宙的成分會影響膨脹率。實際上在宇宙歷史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組成部分,宇宙是由很多東西組成的,比如普通物質、輻射、暗物質和暗能量。在過去的138億年裡,其中一些成分佔據了主導地位,科學家猜測它們是影響那個特定時期膨脹率的關鍵因素。

廣義相對論的表達式:R_uv-1/2×R×g_uv=κ×T_uv。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閱更詳細的資料加以理解。

而廣義相對論的方程給了我們一種線索讓我們從宇宙時間的某一時刻的成分探索到到當時的膨脹率,反之亦然,讓我們從當時的膨脹率探索到宇宙成分。這就是這個方程的神奇之處:它們在等號的兩個方向上互相運動。這意味著宇宙學家可以直接測量膨脹率,或者直接測量成分並計算膨脹率。

宇宙成分的測量:宇宙微波背景

那麼問題又來了:宇宙成分要怎麼測量呢?科學家曾表示測量宇宙成分最好的工具之一是宇宙微波背景。這是宇宙38萬年前的殘留輻射。這是一幅真實的宇宙「嬰兒」畫像。那束光很久以前就開始了漫長的旅程了,它一直在太空中航行,直到它被我們的探測器所觀測到,比如歐洲的普朗克衛星,幾年前它非常精確地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宇宙的成分。多少正常物質,多少暗物質,多少中微子,多少輻射等等。有了這些成分在手,我們就可以把它們代入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宇宙的一些動作和行為。然後我們可以把時間往前撥,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射,穿越138億年的歷史,直到今天,並預測現在的膨脹率。

宇宙微波背景的好處是它是一個非常乾淨的數據集,並且有豐富的觀測數據,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線索。雖然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精確的宇宙早期時期的圖像,但我們必須使用模型來與預測和理解宇宙長大是什麼樣子的。這種方法被大多數的科學家所接受,所以它給出的今天膨脹率的數字理論上應該是非常準確的。但遺憾的是它也與其他測量不一致,這是一個令科學家頭疼的問題。

通過1A型超新星測量膨脹率

科學家還有一種方法可以直接測量膨脹率,那就是通過1A型超新星來測量,這是一種宇宙中災難性的爆炸。首先,1A型超新星非常明亮,我們可以在數十億光年之外就可以觀測它們。其次,它們並不罕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很頻繁地出現。第三,我們有辦法估算它們的真實亮度,我們可以把它與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亮度進行比較,然後用它來計算距離。最後,通過觀察超新星所在星系的紅移,我們可以建立距離和遠離我們的速度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膨脹率,也就是哈勃常數。

超新星測量的優點是跳過了廣義相對論的所有繁瑣的過程,直接測量我們所需要的的東西,簡單理解為:超新星測量是直接拿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而廣義相對論是通過大量的計算得出它的長度,所以超新星測量比較簡單粗暴。雖然1A型超新星可以比較直接地提供測量數據,但它們並不完美。它們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標準和可靠,這意味著我們仍然需要大量的觀測才能準確計算出它們的距離。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用盡了一切方法測量,但是他們得到的數字始終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預測的數字要高。雖然差距不大,僅僅只有幾個百分點,但是科學是嚴謹地,更何況是在一個超級龐大的宇宙尺度上研究,因此把這些誤差放大來看仍然大得驚人。

早前年間宇宙學家以前就遇到過這種棘手的問題,在80年代和90年代,一些天文學家預測哈勃的膨脹是其他預測的兩倍。隨著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這些離譜的的數字開始下降,而一些預測過低地的數字開始上升,最後它們逐漸靠近,但是仍然不是精確值。而且科學家不得不承認將來會有更多的數據產生,但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最終的一個值,也許是明天,也許是永遠。

到如今,廣義相對論本身是相當完美的,特別是最近由一顆中子星合併的基洛諾娃(kilonova)所提供的數據,幾乎粉碎了一切想要推翻或者愛因斯坦的理論。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研究宇宙中的成分,而不是配方本身,來找出罪魁禍首,這裡的一個關鍵未知因素就是暗能量的本質。

暗能量

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產生的時候,暗能量可能就已經存在,但是科學家猜測當時它並沒有足夠的存在來影響宇宙的發展,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了宇宙的中堅力量,統治著我們的宇宙並加速我們的擴張。如果我們假設暗能量一直都是一樣恆定不變的,那麼我們就得到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差異原因。如果暗能量的性質隨時間變化,那麼我們就可以解釋測量的不同。但是一旦我們這樣做,預測模型變得更加不確定,當然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暗能量。

確實,這是一件有點可笑的事情,但是這是事實。那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暗能量是什麼,更遑論我們會知道它是否真的隨著時間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或者必須超越我們目前對基礎物理的理解。我們不得不再繼續摸索幾十年甚至上班,可能才會觸及到它的門檻!無論如何,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宇宙膨脹率快了10%!每百萬秒差距高達326萬光年!
    自20世紀20年代初,天文學家哈勃就得出結論宇宙在不斷膨脹,隨後科學家經過觀測證實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這是地面望遠鏡拍攝到的大麥哲倫星雲,它是我們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我們知道宇宙在膨脹,並且膨脹率在逐漸加快,這表明天文學家們可能不得不將一些新的物理學知識納入他們的宇宙運行理論中。根據一項新研究,修正後的膨脹率比大爆炸後不久觀測到的宇宙軌道預測的膨脹率快10%左右。該研究還顯著降低了這種差異是巧合的概率,從3000分之一降至10萬分之一。
  • 關於宇宙的世紀難題,連愛因斯坦也無法解答,你有答案嗎?
    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便發射了人造衛星,想要解開神秘的宇宙,可如今所探索的只是宇宙的一邊一角,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人們逐漸發現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在宇宙中,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很多人想要嘗試去解開,可依舊毫無辦法。
  • 新計算得出哈勃常數82,讓宇宙變成114億歲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利用一項新技術計算出宇宙的膨脹率為比科學家自2000年以來得到的數字高出近18%。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哈勃常數爭論不休,到底是模型錯了還是科學家計算錯了?
    宇宙膨脹的速度有多快?現在誰也無法確定。一直以來,科學界依靠來自六個類星體的光線的引力透鏡效應來測量宇宙膨脹的數值,但是這一切似乎變得越來越混亂,物理學上的危機已經到來。通過觀察來自遙遠明亮物體的光線彎曲的過程,研究人員增加了計算宇宙膨脹率的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 新哈勃常數測量,讓宇宙膨脹率又多一層迷霧!到底哪個是準確的?
    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對宇宙基本性質的新解釋。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宇宙中星系之間的距離每秒鐘都在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空間究竟在以多快的速度擴張,這一被稱為哈勃常數的數值,仍然難以捉摸。現在,芝加哥大學教授溫迪·弗裡德曼和同事們對現代宇宙的膨脹速度有了一個新測量,這表明星系之間的空間,正在以超出科學家預期的速度膨脹。
  • 宇宙「各向同性」可能被推翻?科學家將重新認識宇宙!
    自從大爆炸以來,宇宙已經持續膨脹了超過138億年,而且由於一種被稱為暗能量的神秘力量,宇宙還在加速膨脹。科學家基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表明,這種膨脹在大的空間尺度上是各向同性的。科學家研究了842個星系團,這是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縛結構,他們使用了三個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歐洲的xmm -牛頓天文臺和日美聯合的高級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衛星。最後研究人員通過分析x射線輻射來確定每個星團的溫度。他們利用這些溫度信息來估計每個星系團固有的x射線光度,這些過程不需要考慮宇宙膨脹率等宇宙變量。
  • 如何精確地衡量宇宙擴張速率,當前宇宙模型或存在根本性缺陷?
    通過紅巨星得出的宇宙擴展速率關於宇宙正在膨脹這個事實,科學家們已經對其知曉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我們都知道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宇宙中每個星系之間的距離,已經隨著時間的前進而變得更加遙遠。但至於空間的拉伸具體有多快,卻一直是一個讓人難以捉摸的哈勃常數值。
  • 宇宙的年齡真的是138億年嗎?怎麼計算出來的?
    NASA / 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用於縮小恆星距離的測量不確定性,這有助於改進145億年(正負8億年)更精確年齡的計算。這可以與一個擁有138億年歷史的宇宙(在不確定性範圍內)相協調,但不會與一個年僅125億年的宇宙相協調。21世紀最令人驚訝和有趣的發現之一是,測量宇宙膨脹率的不同方法產生了不一致的答案。
  • 宇宙學最大的難題!是爭論抑或是線索?
    只有通過測量光在通過膨脹的宇宙時如何紅移才能像現在這樣理解它,這需要一系列大型的獨立測量。(歐空局ESA和普朗克協會(主協會)E·西格爾進行修正;NASA/維基百科日常用戶老陳提供插圖) 在整個20世紀,科學家們用這個技術來嘗試和儘可能確定我們宇宙的歷史。
  • 關於宇宙的確切年齡,你需要了解下?
    哥白尼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太陽和月亮的循環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哥白尼的發現最終改變了我們研究宇宙的方式,因為他是第一個將數學和物理學與天文學結合使用的人。雖然這鋪平了道路,未來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的一致好評,但直到17 日世紀哥白尼理論被普遍持有的事實。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宇宙「年輕」了二十多億歲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宇宙「年輕」了二十多億歲 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讓宇宙年輕二十多億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數,得到的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科學家利用恆星的運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宇宙膨脹率),以此來估算宇宙的年齡。宇宙膨脹率也被稱為哈勃常數,是宇宙學中最重要的數字之一。
  • 暗物質和宇宙爆炸特性方面,哈勃望遠鏡為兩個宇宙難題提供新思路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產生兩個驚人宇宙結果的宇宙幻影。一種限制了暗物質的性質,另一種進一步加深了有關宇宙當前擴展速度的爭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經過近30年的運行,哈勃望遠鏡能夠提供基本物理學和宇宙本質的前沿視圖,而我們甚至在夢寐以求的情況下都不會想到望遠鏡的誕生。
  • 科學家進一步精確宇宙膨脹速度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的團隊分析了從軌道望遠鏡和地面望遠鏡獲得的數據,得出了迄今為止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最新測量數據。」在20世紀早期,哈勃成為第一批推斷宇宙是由多個星系組成的天文學家之一。他此後的研究產生其最著名的發現:星系之間的相互遠離速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正比。
  • 宇宙「起源」的謎團,科學家有三大假設,你知道多少
    但是當人類第一次把眼光投向浩瀚的星空以及閃閃發亮的星星,就會產生許多的疑問,這種疑問從各個民族各個時代都有關於宇宙形成的傳說,不管是建立在想像上還是有什麼根據,雖然現在科學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關於宇宙的最終成因仍處於一個假說的階段具體有哪幾個假說設想,現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
  • 科學家是怎麼確定宇宙的年齡的?
    哈勃常數是確定宇宙年齡的關鍵1953年哈勃去世後,桑德奇就提出了一個深刻而又緊迫的問題:宇宙的年齡是多少?我們知道宇宙膨脹導致了大爆炸標準模型的提出,標準模型說我們的宇宙有起源,既然有起源,那麼宇宙就有年齡,所以說宇宙的年齡是空間膨脹的的後果。
  •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關於宇宙誕生有幾種說法呢?
    比如在1948年,一群非常聰明的科學家們就認為宇宙在大爆炸前是一個無限高質量的奇點,而那次曠古持久的大爆炸是發生在140億年前的一次超級大爆炸,那次大爆炸所產生的影響也延續至今。之後這個理論也延續出了宇宙膨脹說,所以這個理論成為了許多科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比宇宙早出現了2億年,顛覆宇宙大爆炸?
    這種計算恆星年齡的方法不能被認為是準確的,因此,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其他能夠證明瑪士撒拉可能更年輕的線索。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跡象,很可能表明了這顆恆星的年齡更年輕。它與早期宇宙中的氧有關,它幾乎不存在,但在瑪士撒拉星上,氧與其他元素的比例相當高,氧含量的增加,連同所有其他指標,使科學家們降低了對這顆恆星目前年齡的估計,降到144.6億年。
  • 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
    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宇宙看不見摸不著,它仿佛無邊無際,沒有盡頭,我們生活在宇宙中的一隅,沒有誰能逃出宇宙的束縛。人類憑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對宇宙浮想聯翩,試圖揭曉它隱藏的奧秘。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多了,它的直徑達到930億光年。
  • 宇宙真實年齡重新計算!前後相差4000萬年
    根據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一系列望遠鏡的數據得出的這一新的估計值也反映了天體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分歧之一:宇宙膨脹的速度有多快?問題是:物理學家需要了解宇宙的膨脹率,才能理解宇宙學,研究整個宇宙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科學。他們知道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正在導致宇宙向各個方向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