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線是全國中考的重點內容,也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但各地考查情況各不相同。現在我們就來挑戰一下噢「七嘴八舌」說考情■ 陝西中考說:必考。多以溶解度曲線結合實物操作圖或者表格形式命題,每年考查的形式均不相同。近4 年均在18題題位考查。■ 山西中考說:僅2017年未考。除2014年(溶解度表)、2011年(1條曲線+實物操作圖)外,其餘均是考查2種未知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僅2016年在實驗探究題中考查,其餘均在填空題中考查。■ 河南中考說:必考。 除2015年(溶解度表)、2010年(一種未知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其餘均是考查兩種未知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河北中考說:僅2010年未考。常在選擇題中以溶解度曲線的形式進行考查,偶爾也會以文字描述或溶解度表格的形式進行考查。■ 雲南中考說:必考。在選擇題、填空與簡答中均有涉及。多以三條或兩條曲線的形式考查,但是偶爾也會以一條曲線的形式考查相關知識。■ 安徽中考說:必考。考查形式多樣,考查一條曲線時,曲線走勢有「只上升和先升後降」型;考查兩條曲線時,曲線走勢有「2升」、「1升1降」和「2降」型。 ■ 江西中考說:必考。 曲線的形式包括「1 升 1 降」、「2升」、「2升1降」等。也會以曲線結合表格形式,或單獨以操作圖的形式考查。▼▼▼說來說去還得練1. (推薦雲南、安徽、江西、河北) 甲、乙兩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和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t1℃時,甲物質和乙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均為30%t2℃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後會有晶體析出2. (推薦河南、河北) a、b兩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20℃時,向100 g水中加入25 g固體a,所得溶液質量是125 gb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50℃時,100 g b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有18.7 g b物質將30℃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至20℃,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係是a>b 3. (推薦雲南、安徽) 如圖是一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6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40 g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P點表示60℃時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可以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該物質 4. (推薦江西) 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 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2)t3℃時把50g A 放入50g水中得到A的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此時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______。(3)將t3℃ 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2℃,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係是______。5. (推薦陝西) 如圖是硝酸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曲線,下表是兩種物質在部分溫度時的溶解度數據。
(1)根據溶解度表格可知,溶解度曲線圖中甲表示_______的溶解度曲線。
(2)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質,提純甲物質最好採取的方法是____(填「 降溫結晶」或「 蒸髮結晶」)。
(3)將t1℃ 的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均無固體物質剩餘) 升溫到t2℃ 時,所得甲物質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填「大於」、「小於」或「等於」)乙物質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6. (推薦江西) t1℃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後現象如圖1,加熱至t2℃時現象如圖2。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3。 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圖1和圖2中的現象,判斷符合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圖3中的____(選填「a」或「b」);圖中P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____ 。(2)t1℃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3)t3℃時,將等質量的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一定有晶體析出的是 _____ 。 7. (推薦陝西) 下表是 a、b兩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1)20℃時,向 50 g水中加入25 g的固體a,所得溶液質量是_____g。(2)將30℃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升溫至40℃,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係是a____b(填「>」、「<」或「=」)。
(3)如圖所示,現有20℃時等質量的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向燒杯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溶解後甲試管內出現的現象是_____;乙試管內的溶液是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答案】1.C 2.C 3.B4.(1)C>B>A (2)飽和 1:3 (3)B>A>C5.(1)硝酸鉀(或KNO3) (2)降溫結晶 (3)小於 6.(1)a t2℃時,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甲 < 丙 < 乙 (3)甲和丙 7.(1)62.5 (2)> (3)有晶體析出 不飽和 ▼▼▼專家秘招趕緊看一、溶解度曲線
要點1: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 如:甲、乙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 方法指導:看曲線的坡度及走向,從左到右看曲線的走勢是向上、向下還是平緩。向上表示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甲、乙);平緩表示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趨勢不顯著(如乙);向下表示隨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丙)▼要點2: 溶解度曲線交點的含義 如:P點表示:t3℃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為50 g 。 ■ 方法指導:曲線交點表示該溫度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此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描述兩條溶解度曲線交點所表示的意義時要指明溫度。▼要點3:溶解度大小的判斷與比較 如: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 。 ■ 方法指導:物質溶解度大小的比較離不開溫度。過該溫度對應的點作垂直於橫軸的直線,看直線對應的交點的縱坐標:①該縱坐標為此溫度下對應物質的溶解度。②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溶解度大小的比較,縱坐標越大,溶解度越大。▼要點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及相互轉化如:①t1℃時,將25 g甲物質加入到100 g水中,恰好形成甲的飽和溶液。②甲的飽和溶液升溫後變成不飽和溶液。 ■ 方法指導:在一定溫度下: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①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
②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則
▼要點5: 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與比較如:t1℃時,將40 g丙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8.6%;t2℃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 方法指導:計算公式需謹記:
▼要點6:判斷物質結晶的方法
▼要點7: 溫度改變時,溶液中各種量的變化情況如:t3℃時,將相同質量的甲、乙、丙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t1℃,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 A. 溶質質量分數:乙<丙B. 溶劑質量:甲>乙C. 溶質質量:乙>丙D. 溶液質量:甲>丙■ 方法指導:飽和溶液溫度變化時:(1)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曲線為上升型)。① 若將飽和溶液降低溫度,由於析出晶體,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溶劑質量不變,溶液質量減小,因此溶質質量分數變小。② 若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溶劑質量均不變,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也不變。(2)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即曲線為下降型)。改變溫度時,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情況與上述分析相反。二、溶解度曲線
要點1:從表中直接讀取信息(1)同一物質,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氯化鈉在10℃時溶解度為35.8g,在30℃時溶解度為36.3g。(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如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 g,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氫氧化鈣的溶解度為0.165 g。(3)根據不同溫度下溶解度的變化情況,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 如氯化鈉的溶解度變化趨勢為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幅度較小;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化趨勢為隨溫度升高增長幅度較大;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變化趨勢為隨溫度增大而減小 。(僅變化趨勢、不做數據對比)▼要點2:溶解度表的應用以表格數據形式考查兩種物質(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溫度範圍為20℃~ 30℃ 。 ■ 方法指導:根據溶解度表,通過對比兩種物質的溶解度,20℃以前,NaCl的溶解度大於KNO3,30℃以後,NaCl的溶解度小於KNO3,則NaCl和KNO3 溶解度相等的溫度範圍一定在20℃~ 30℃之間。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為萬唯中考首發,歡迎轉發、分享、收藏。更多精彩請關注「萬唯中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