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霍比特人》,富有爭議的 48 幀電影

2020-12-07 愛範兒

作為中土傳奇的完結篇,電影《霍比特人 3:五軍之戰》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高達 7.8 億美元,這部電影將於 2015 年 1 月 23 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我們都知道,電影被稱之為 「24 幀的藝術」,但《霍比特人》系列卻採用了每秒 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什麼?會有更多的電影採用每秒 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嗎?

回答這兩個問題前,我們先說說電影中的幀率和刷新頻率。

電影中的幀率和刷新頻率

對電影有所了解的同學都知道,電影得以存在的基礎是人腦的視覺殘留,當一秒內閃現的靜幀畫面足夠多,人眼就會產生運動圖像的幻覺。幀率指的就是每秒出現了多少幀靜止的畫面,用單位 FPS(英文 Frames Per Second 的縮寫)來表示。

那麼每秒要出現多少幀靜止的畫面,人眼才會產生運動圖像流暢的幻覺,不會覺得畫面一卡一卡的?

知名影評人 Magasa 這樣解釋這個問題:

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 10-12 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 1/15 秒。如果在前一幀畫面尚且保留的 1/15 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放映幀率達到了 16-24 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暢的畫面。

需要指出的是,幀率分為拍攝和放映兩種,一般令拍攝和放映幀率保持相同,人眼才能看到和現實相仿的圖像。

幀率達到 16-24 FPS 畫面已經可以流暢播放,但由於人眼對連續畫面中細微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畫面上亮度的變化會被人眼察覺到,產生閃爍感。亮度變化越大,閃爍越明顯。

實驗室研究證明,人眼能夠區分多達每秒 48 次閃光,如果繼續提高閃光頻率,亮度的變化人眼基本無法察覺。我們用 Hz(赫茲)這個單位來表示每秒周期性變動重複次數的計量。人造燈的閃爍頻率一般要高於 48 Hz,譬如 50Hz 交流電下運作的檯燈閃爍,人眼基本上是無法察覺的。

這個研究結果也用在了解決人眼看連續畫面會產生閃爍感的問題上。舉個例子:電影現行放映幀率的標準是 24 FPS,那麼如果每格畫面都閃現了 2 次,一秒內就總共閃現了 48 次畫面,即刷新頻率為 48 Hz,已經達到了消除閃爍的底線。

而我們經常看到電視和顯示器上有 60Hz、120Hz 或 240 Hz 的標識,指的是該硬體設備每秒最多能閃現多少次畫面。

電影為什麼是 「24 幀的藝術」?

上面說了,現在電影放映採用的幀率標準是 24 FPS,可為什麼是 24 這個數字?電影 24 FPS 的放映標準其實是由歷史因素決定的,這是一個最經濟的方式,而不一定是最適合人眼視覺的方式。

在默片時代,拍攝和放映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幀率標準,從 12 格、16 格、18 格到 24 格都有。後來 1926 年有聲電影製作技術成熟,人們開始把音頻信息印在膠片上製作有聲電影,而放映幀率上的不同可能會導致膠片上音頻信息丟失,電影製片公司不得不規定一個放映的幀率標準。

而之所以選擇 24 FPS 作為電影放映的標準幀率,僅僅是因為在 35 mm 膠捲上支持播放音頻的最低幀率就是 24 FPS。電影製片公司們為了節省經費,乾脆把 24 FPS 規定為電影放映的幀率標準。(下圖右邊的波形圖就是列印在膠捲上的音頻信息)

48 幀版的《霍比特人》為什麼 「不像電影」?

然而,《霍比特人》系列的導演彼得·傑克遜卻認為 24 FPS 的拍攝和放映幀率並不能帶給觀眾最好的觀影體驗。2011 年他曾在 Facebook 上說道:

90 多年來,我們一直採用 24 FPS 來拍攝和放映電影,不是因為它最好,而是因為它最便宜!

採用 48 FPS 拍攝和放映的好處是,看起來畫面上的速度還是正常的,但畫面的流暢度和動作清晰度都大大增強了。你看 24 FPS 的電影也許覺得還行,但其實這樣的影片中每一幀都會有模糊,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頓挫或者閃爍。

以 48 FPS 的幀率來拍攝和放映電影會非常有助於擺脫這些問題。它會讓電影看起來更逼真,觀看起來也更輕鬆,尤其是在 3D 電影方面。

使用 48 FPS 拍攝的《霍比特人 1:意外之旅》2011 年上映了 24 幀和 48 幀不同的版本。而因為放映技術和成本的關係,全球只有 1000 塊熒幕進行了 48 幀版本的放映,而且市場反應並不理想。看了 48 幀版的電影後,部分觀眾抱怨道:太沒有電影感了。

為什麼使畫面流暢度和動作清晰度大大增強的 48 FPS 拍攝和放映技術會讓觀眾覺得沒有電影感?

這是因為,讓運動圖像看起來真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運動模糊。在真實的世界,當人們在看一個快速移動的事物或者眼睛快速轉動時,我們看到的事物是模糊不清的。而正如彼得·傑克遜自己所說,24 FPS 拍攝和放映的電影會有模糊、抖動、頓挫和頻閃這些問題,所以看起來更加接近現實的觀感。

我們可以通過在電腦上播放 24 FPS 的影片來感知:通過軟體逐幀查看影片中的運動物體,可以發現運動物體是虛的。(如果希望進一步了解不同幀率之間的區別,可科學訪問 Frames Per Second。)

而 48 幀版本《霍比特人 1:意外之旅》畫面更加流暢,運動物體更加清晰,甚至可能清晰得有點過分!觀眾這麼多年來看的都是 24 FPS 放映的電影,已經習慣了模糊、抖動、頓挫和閃爍這些所謂的 「電影感」,突然轉換到流暢度和動作清晰度大大增強的畫面,自然難以適應。

面對各種的壓力,彼得·傑克遜回應道:「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霍比特人》系列的後兩部同樣採用了 48 FPS 的拍攝技術。

發展高幀率電影的意義

48 FPS 拍攝和放映的《霍比特人》系列背後,其實是動態圖像製作向高幀率(High Frame Rate, 一般簡稱 HFR)發展的趨勢。

微軟高級科技小組的 Simon Cooke 認為,幀率毫無疑問是越高越好。他的理由是:

即使聚焦在一個固定的點上,人類的眼睛也會像布丁一樣慣性地輕微抖動,平均頻率大約是 84 Hz。在這些抖動的影響下,人眼視網膜裡的視錐細胞會對同一個物體形成兩個輕微不重合的圖像,以幫助大腦更好地識別運動物體的邊緣。

由於現實環境中有很多幹擾信息,人眼會每秒進行 2 次信息採樣,每次只傳輸很少的有效信息給大腦。

以 48 FPS 放映的電影,經過人眼每秒 2 次信息採樣後,超過了人眼輕動的平均頻率 84 Hz。觀眾得到了兩倍於預期的信息,能更好地識別運動物體的邊緣。

而 24 FPS 放映標準的電影在人眼 2 次信息採樣後,頻率也只是 48 Hz,遠遠達不到人眼輕動的平均頻率。雖然已經能流暢播放,但觀眾在觀看電影中的運動物體或場景時會有模糊感。

Cooke 從人眼運動規律的角度解釋了,高幀率放映的電影能讓觀眾更好地識別運動物體的邊緣。而從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推廣高幀率拍攝和放映電影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Extremetech 的 David Cardinal 認為高幀率能提高家庭影院時代實體院線的競爭力:

現今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配置了家庭影院,而且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網上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這種情況對傳統電影行業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各大院線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才能在這種窘境中涅槃重生。3D 和 IMAX 電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理由。

而 48 FPS 的拍攝和放映幀率不僅能讓 3D 電影亮度更高(亮度是 3D 電影觀影體驗的一個重要因素),還因為其運動清晰度大大降低了 3D 電影帶給觀眾的眩暈感,提供一種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著名攝影機廠商 Red 則解釋了高幀率對 IMAX 放映的好處:

24 FPS 放映的情況下,IMAX 50 英尺大熒幕上一個快速運動的物體會出現 2 英尺左右的變形,而在高幀率放映的情況下,變形的程度就會小很多。

這麼看來,無論從人眼運動規律的角度來考慮,還是為電影產業的未來著想,發展高幀率電影都是利大於弊。但正如上面提到,部分觀眾現階段對高幀率電影並不買帳,一些電影原教旨主義者更是直指高幀率電影 「過分渲染而使得畫面過假、人造感十足」。

除此之外,高幀率電影無論是拍攝還是放映,都增大了製作成本。製作人員要處理兩倍於 24 FPS 拍攝電影的素材,而影院則要花費額外的預算來購買支持 48 FPS 放映的電影放映機和媒體處理單元。以上這些都成為了高幀率電影發展的負面因素。

高幀率在民間的流行

高幀率在電影行業發展的並不順利,但在民間卻掀起了波瀾。

許多消費級影像設備廠商和視頻網站很早就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高幀率的拍攝和放映上。佳能(Canon)生產的消費級單反和攝影機基本都配備了 60 FPS 或 50 FPS 的可選拍攝幀率,「著名相機廠商」 蘋果公司從 iPhone 5S 開始也具備了用 120 FPS 拍攝以製作慢動作鏡頭的功能。GoPro Hero 3 更是在 1280 x 720 的解析度下提供了高達 120 FPS 的拍攝幀速率,進一步推廣了高幀率拍攝在民間的普及。

而在高幀率放映方面,繼提供 4K 播放功能後,YouTube 於上一年 10 月份也開啟 48 FPS 與 60 FPS 影片播放功能,強化了對高幀率視頻的支持。

說了這麼多,回到開頭的兩個問題:

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什麼?會有更多的電影採用每秒 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嗎?

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更加流暢和清晰的畫面。尤其在看 3D 和 IMAX 版的時候,高幀率能帶給觀眾更好的視覺效果。但由於我們長久以來看的都是 24 FPS 放映的電影,固有的觀影經驗和美學判斷讓部分觀眾還適應不了 48 幀版電影帶來的視覺效果。

詹姆斯・卡梅隆正在計劃用 48 FPS 甚至更快的幀率去拍攝和放映《阿凡達》系列的第 2 部,但並不是每個導演都像彼得·傑克遜和詹姆斯·卡梅隆一樣是個技術狂,加之成本上的考慮,暫時還沒有看到太多的電影有用 48 FPS 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的計劃。

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大陸主流院線一直沒有引進 48 幀版的《霍比特人》系列,所以想要體驗一下的同學唯有另想辦法了。

 

題圖來自 Mtime

插圖來自 Reddit, Wikipedia, GIZMODO, zaiusworld.blog

相關焦點

  • 另類的《霍比特人》:富有爭議的48幀電影
    作為中土傳奇的完結篇,電影《霍比特人 3:五軍之戰》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高達7.8億美元,這部電影將於2015年1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我們都知道,電影被稱之為「24 幀的藝術」,但《霍比特人》系列卻採用了每秒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什麼?會有更多的電影採用每秒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嗎?
  • 超級巨片《霍比特人》曝新照 小怪物咕嚕現身
    >安迪-瑟金斯正在和馬丁-弗瑞曼溝通  搜狐娛樂訊 由美國新線電影公司、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及米高梅影業出品的超級大片《霍比特人》,今日曝光了最新劇照和片場照。在整個《指環王》系列電影中都相當搶戲的小怪物咕嚕,此次在《霍比特人》中露出真容。其凌厲和狡猾的眼神依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另一張片場照中,扮演咕嚕的動作捕捉表演專家安迪-瑟金斯,則身著動作捕捉拍攝所需要的緊身衣,正在和馬丁-弗瑞曼扮演的男主角比爾博-巴金斯溝通。  《霍比特人》由法蘭-威爾斯、菲利普-比昂斯聯袂操刀劇本,總耗資將達到4億多美元。
  • 《霍比特人》曝工作照 咕嚕姆幕後扮演者大揭秘
    《霍比特人》曝工作照 咕嚕姆幕後扮演者大揭秘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日前,由《指環王》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遜重啟的前傳系列
  • 霍比特人3:略顯平庸的五軍之戰
    對《指環王》的粉絲來說,《霍比特人3》的意義遠非一部電影那麼簡單。這部的終結,不僅意味著這個系列的結束,更意味著我們要正式跟那塊神奇、充滿奇幻魔力的中土世界告別了。因為這極可能是以中土為背景影視作品的最後一部,起碼短期內是這樣。
  • 《霍比特人》系列導演籌劃虛擬實境電影或遊戲 - 一遊網
    隨著虛擬實境(VR)技術的發展,虛擬實境電影將會像虛擬實境遊戲那樣普及起來。現在,一些最具影響力的業界人士已經開始對Oculus VR公司的Oculus Rift虛擬實境頭盔感起興趣。近日,電影《指環王》《霍比特人》系列的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表示,要把好萊塢的名號帶到虛擬實境領域。
  • 《霍比特人3》:告別中土世界 最終篇略顯平庸
    3》的意義遠非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1905電影網專稿 對《指環王》的粉絲來說,《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下文簡稱《霍比特人3》)的意義遠非一部電影那麼簡單。不過,從品質上,《霍比特人》系列卻比《指環王》差了很多,即便十多年後的技術比當年先進了不少。《霍比特人》的單薄是與生俱來的,當年的《指環王》故事厚重,一冊對應著一部電影,在劇情上首先就更紮實。而《霍比特人》則是一本小說拍三部電影,情節被稀釋了很多。    篇幅拉長了之後,劇情自然就單薄了,甚至有不少兌水的部分。
  • 電影讓小說《霍比特人》被重新發現(圖)
    託爾金的出版人大衛·布朗強調電影對小說《霍比特人》的「重新發現」:「《霍比特人》早在1937年就已經出版了,而《魔戒》的問世要到1954年,《霍比特人》的出版雖然早於《魔戒》,但自從《
  • 託爾金的《霍比特人》觀後感
    伊始霍比特人眾所周知,《魔戒》的前傳是《霍比特人》。而關於《霍比特人》呢?無畏的勇士——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比爾博一隻安逸於袋底洞的霍比特人,也是安於夏爾的一群霍比特人。結語比爾博.巴金斯和矮人《霍比特人
  • 《霍比特人2》登陸內地 揭秘片中3場大戰(圖)
    《指環王》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遜及其原班人馬打造的華納魔幻經典史詩序曲第二部《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以下簡稱《霍比特人2第二部電影的場面超越前作,劇情更加緊湊,視覺效果讓人血脈賁張,無論是幽暗森林的巨型蜘蛛大戰,還是最終矮人與巨龍火拼,無論是精靈王子回歸,還是「卷福」癲狂表現,「指環王」的粉絲們值得期待。導演傑克遜讓《霍比特人2》最終以每秒48幀的高幀頻的方式拍攝,將3D帶上了一個新的層次,2月21日,影片將以3D/ IMAX 3D/中國巨幕登陸中國內地。
  • 豆瓣高分霍比特人,結局超強度反轉,顛覆你的三觀,一個字:服!
    但是哪又能想到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縱使有歡聲笑語,也仍需面對惡語相向;縱使強壯有力,也仍要面臨生命危險;縱使心境強大如國王,也仍會抵不住誘惑。今天就讓我來帶領你們去見識這部傳奇作品(一系列有三部將近八九個小時)——霍比特人(魔戒的前傳)。故事發生在矮人族幾乎被滅國之後。索林橡木盾(矮人國王子)一行人來到夏爾的比爾博·巴金斯的家中。
  • 《霍比特人》故事成型手記,從經典小說到系列電影
    早在1995年,這位導演就考慮過將《霍比特人》一書中的故事搬上螢屏。他還希望之後可以將《指環王》也搬上螢屏。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傑克遜最後選擇了翻轉託爾金故事中的整個徵程——先講述整個故事的結局,也就是著名的奧斯卡獲獎電影《指環王》三部曲,隨後再轉回到他創造出的這個世界之中此文根據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提供的《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官方製作書進行整理為了更形象地介紹這個發生在更早故事中的標誌性角色,導演召集了飾演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的演員馬丁﹒弗裡曼,
  • 電影《魔戒三部曲》中的「霍比特人」是否真實存在過?
    ,故事的主人公霍比特人弗拉多,依靠自身強大的意志力,抗拒著魔戒迷惑心智的強大力量,最終將魔戒摧毀。裡面提到的霍比特人是否真實存在過?2004年10月,由幾個古人類學家組成的考古隊在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雷斯島濃密的叢林中進行著考古挖掘,他們接連幾天都一無所獲。不料,這天在從林洞穴附近尋找水源時,考古學家竟然在洞穴中意外發現了8具人類化石。這些化石相當完整,只是比較矮小,當時家以為這些只是孩童的遺骨,便將它們帶回了研究所,以做進一步研究。
  • 懷託摩螢火蟲洞和霍比特人村
    霍比特人村霍比特人村重新回到地面,然後坐車前往霍比特人小鎮,大約1小時20分鐘車程,12點多出發,1點半到達 馬塔馬塔 附近的Hobbiton Moive Set,這裡是一個遊客比較密集的景點了,因為電影指環王而聞名於世。
  • 《霍比特人》的本意不是戰爭
    60年後,比爾博·巴金斯成了一個脾氣不太好的老傢伙,閉門謝客,蝸居在他的書房裡,有一天,當清晨和煦的陽光給他亂糟糟的書桌鍍上一層蜂蜜色的柔光,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灰袍巫師甘道夫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電影《霍比特人》
  • 1月影市聚焦:霍比特人稱雄 綜藝電影再遭吐槽
    1月影市聚焦:霍比特人稱雄 綜藝電影再遭吐槽 時間:2015.0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
  • 《霍比特人2》曝中文預告 巨龍開啟暗黑之旅
    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魔幻史詩巨製《霍比特人2:史矛革荒漠》近日發布了一款時長為2分18秒的正式版官方中文預告,「福布斯虛擬首富」噴火巨龍首度亮嗓並正面噴火,精靈女隊長塔瑞爾和精靈王子萊格拉斯之間的感情戲浮出水面。
  • 歐美電影世界,曾拍攝《指環王》三部曲,霍比特人洞穴就在此地!
    我是不折不扣的《霍比特人》忠實粉絲,顯然現在這部電影也成為部分紐西蘭人津津樂道的驕傲,因為它充分地展示了紐西蘭嘆為觀止的綺麗風光山水,誰不願意像比爾博那樣來一次中土世界的探險之旅,親身走一趟電影中的「中土世界」?這眼前的布景原先被用於《指環王》三部曲的拍攝,之後經過重建,被用於《霍比特人》三部曲的拍攝,而且此次布景使用永久材料搭建,因此可以一直作為旅遊景點向遊客開放。
  • 《霍比特人2》曝中文版海報 魔幻風骨露端倪
    搜狐娛樂訊 被稱為《指環王》系列前傳第二部的魔幻史詩巨製《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以下簡稱《霍比特人2》)即將於2014年2月21日登陸中國內地,為春節檔完美收官。另一款橫版群像海報,均以特寫鏡頭捕捉到幾位主角的動作與表情,角度上富有張力,表情裡充滿戲份,強大氣場渾然而出。
  • 全部首領都出櫃,《霍比特人》成為LGBT入門電影了
    《霍比特人》系列電影應該很多影迷心中在經典之作,龐大世界觀和各個種族之間的恩怨情仇,著實讓人詫異編劇豐富的想像力。這部電影裡的絕大多數主角都是同志。最近又有一位電影中的演員出櫃了,那就是理察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他在《霍比特人》電影裡扮演矮人族首領索林橡木盾Thorin。
  •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電影原聲發行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電影原聲《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已於2014年12月17日北美地區上映,這部電影即將於1月23日在國內各大院線與中國影迷見面。由著名配樂大師霍華德·肖創作的電影原聲大碟也於12月率先發行。霍華德·肖在配樂中再度用盪氣迴腸的交響樂烘託出中土世界的奇幻意境,為電影增色。原聲同時收錄一首由比利·博伊德(Billy Boyed)演唱的原創歌曲《最後的告別》「The Last Goodbye」,比利曾在指環王三部曲系列中出演皮瑞格林(Peregrin)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