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石劍峰
託爾金的出版人大衛·布朗守護託爾金文學遺產整整18年。1995年,在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工作的大衛·布朗開始接手託爾金作品的出版工作,他現在已經成為託爾金研究的專家和託爾金基金會的指定出版人。他同時也是阿加莎·克裡斯蒂、C.S.劉易斯等文學基金會的指定出版人,「我的工作非常特別,我不是去發現發掘新的作者,而是幫助這些偉大作家的後人照料這些作品。」早報記者於日前專訪了大衛·布朗。大衛·布朗對早報記者表示,《霍比特人》和《魔戒》電影版的連續上映,極大地推動了文學原著的銷售。
「以前我並不是託爾金的粉絲,雖然我很早的時候就讀過《霍比特人》,因為學校要求去閱讀。後來長大後,我沒有讀《魔戒》,因為看上去實在太厚了。當我讀《魔戒》的時候已經30多歲了。」大衛·布朗坦率地對早報記者說,因為工作原因,他最後才成為託爾金的死忠粉,並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可能正是因為我不是粉絲,所以才被公司委派去負責這個項目,因為公司需要一個能以客觀態度對待託爾金作品的編輯。」
在大衛·布朗接手託爾金出版項目的這近20年裡,託爾金作品的出版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在英國以外的地方。「在英國,《霍比特人》和《魔戒》家喻戶曉,尤其是《霍比特人》,人們從小都被要求去閱讀,可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就不同了。」大衛·布朗說,感謝彼得·傑克遜的電影,《魔戒》三部曲電影上映期間,小說在全世界賣掉了2500萬本,「《霍比特人》也是如此。我手頭沒有具體的數字,但在電影《霍比特人》第一集上映之後,小說《霍比特人》在世界各地的銷售數字都有顯著的增加。你不得不承認,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暢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已經上映的《霍比特人》第一部,布朗看了4遍,在他看來,正是因為電影獲得了成功,才有可能讓書也賣得那麼好。
但大衛·布朗更強調電影對小說《霍比特人》的「重新發現」,「《霍比特人》早在1937年就已經出版了,而《魔戒》的問世要到1954年,《霍比特人》的出版雖然早於《魔戒》,但自從《魔戒》問世後,作為前傳的《霍比特人》其實一直被遮蔽了,很多時候兩者被混為一談。」
和《魔戒》一樣,並不厚的《霍比特人》也被改編成漫長的三部曲,「電影版的《霍比特人》是被拉長的,加入了後來的《魔戒》等其他作品的內容。」布朗對早報記者說,他本人是認同彼得·傑克遜的改編的,「無論是《霍比特人》還是《魔戒》,彼得·傑克遜的改編已經突破了好萊塢的模式,用那麼長時間那麼多集講述一個故事(《霍比特人》)本身就不是好萊塢式的。託爾金說過,他的作品可能無法改編成電影,其實彼得·傑克遜也曾懷疑自己能否成功,他是希望能忠實再現託爾金故事的,還好有了現代數位技術。」
除了為託爾金服務,大衛·布朗同時也是阿加莎·克裡斯蒂、C.S.劉易斯等文學基金會的指定出版人。「這些作家的後輩對待文學遺產的態度各不相同,哪本書該出版,哪本書可以改編成電影電視,他們為何做那樣的決定也各不相同。」大衛·布朗以阿加莎·克裡斯蒂文學基金會為例,「阿加莎的書在全世界賣掉了2億本,還有大量的電視電影改編,所以基金會的工作非常繁重。但家族會決定哪部小說該改編成電影,決策過程是個秘密。」
託爾金最小的兒子克里斯多福是託爾金文學基金會的主要負責人,在大衛·布朗看來,克里斯多福與其他幾位偉大作家後人最為不同的是,「克里斯多福喜愛並珍視這些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最初就是託爾金講給自己孩子聽的,尤其是《霍比特人》。託爾金寫『霍比特人』的故事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為了出版。平凡的霍比特人走上旅程去冒險,最後成為英雄,託爾金的孩子們喜歡這樣的故事,尤其是最小的克里斯多福。」
大衛·布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繫與基金會尤其是與克里斯多福的關係,「我沒見過託爾金本人,我只與克里斯多福保持聯繫,他全面掌管託爾金的文學遺產。在他父親死後,克里斯多福的所有生活都跟父親的遺產聯繫在一起。克里斯多福從不幹涉我們的編輯出版工作,但我們每本書的出版都要得到他的授權。」同樣得到授權的還有電影改編,大衛·布朗說,出版社和文學基金會十分信任彼得·傑克遜,「克里斯多福從沒有見過彼得·傑克遜,他也不會告訴傑克遜該怎麼改編,也不想要傑克遜告訴他電影是怎麼改編拍攝的。他希望自己與電影保持距離,不想讓外界覺得他擁護或者反對傑克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