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考了99分的Python,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2021-01-1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腦極體

去年,當地產大佬潘石屹要把學習Python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的時候,微博上還多是一陣調侃之聲。可能正是印證了Python程式設計師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人生苦短,就學Python」的口頭禪,時年56歲的小潘同學要再一次抓住「青春」的尾巴吧。

為督促自己學習,小潘還在微博專門設置了一個#潘石屹用Python解決100個問題#的話題,鼓勵全民圍觀,監督他的Python學習計劃。顯然,幾個月的堅持,讓小潘同學的Python學習有了初步的成果。5月16號,他在參加完NCT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 Python 編程一級考試後,曬出了99分的優秀成績單。

至於為啥要學Python,樸實的潘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人到50歲以後一定要學點新東西,以防止老年痴呆。

但為什麼選擇要學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Python語言,這還是他在請教了李開復之後得到的啟發:Python語言是現在全世界使用最多的一個程式語言,也是非常成熟的一個語言。

最主要的呢?

未來社會是一個人工智慧的社會,學習Python是打開人工智慧時代的鑰匙。

Python對於人工智慧很重要,對很多關注AI的人們來說想必是個基本常識,但是對於大部分並非專業從事編程的人,比如我來說,Python到底有多重要,其實還是一頭霧水的。

於是我默默地拿起了一本《Python編程:從入門到實踐》……

額,短期學會有點不太現實。我還是本著謙虛好學的態度,梳理下專業人士的觀點,來儘可能地搞清楚「Python之於AI」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吧?

Python為何能這麼流行?

衡量一門程式語言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可以參考其在Stack Overflow(一家IT問答社區)上面的標籤數量。下圖是近10年來全世界最主要的幾種程式語言在社區平臺的問答帖子中的標籤數量的趨勢圖。

從2012年之後,Python就一直處在穩步上升的趨勢,與此相對照的是其他主流程式語言,除了R語言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其他程式語言則是在不同程度地穩步下降。

這一指標確實很好地印證了Python的流行程度和普及度。根據專業人士的說法,Python具有以下優點:

一、Python的成熟和易用。

實際上,從1991年,van Rossum向全世界發布了第一個版本的Python至今已經有30歲的高齡了。但Python卻沒有因為這種計算機時代略顯「古老」的年齡而走向衰敗,反而因為Python在可用性和功能性上面取得的平衡,讓越來越多的程式設計師開始使用這一語言。

一方面簡單易用,一方面又可以用來開發大型的應用程式,這兩個因素結合,正是 Python在上世紀90年代逐漸取得成功的原因。現在,Python語言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成熟社區,一旦人們在編寫Python代碼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有用的答案。

二、Python對於初學者非常友好。

從一開始,Python就提供了清晰而明確的語法,使得發人員更容易閱讀和理解代碼,這是眾多程式設計師喜歡上Python的主要理由。

用三種語言來顯示「Hello World!」為例,相比起C語言和Java,Python更符合人類直覺的語言形式,對新手而言也更加友好,只需要一句「print」(發布)就可以了。

用van Rossum的原話來說就是,一門程式語言不僅要告訴計算機該做什麼,還要便於在開發者之間傳遞思想。那還有什麼比使用一種 「符合人性」的程式語言來實現更好的思想交流呢?

第三,Python的功能足夠強大。

經過如此久的迭代開發,Python早已擁有各種各樣的支持庫。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Python就像是編程界的「瑞士軍刀」,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裡用到。比如處理矩陣和向量數據的NumPy、做技術和工程方面的計算的SciPy、數據處理和分析的Pandas以及支持數據可視化的Matplotlib等等支持庫。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Python在支持庫上面的功能擴展,與AI技術發展息息相關。這些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

為什麼Python更適合人工智慧?

我們知道第三次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得益於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算法的成功。而訓練一個AI算法模型就需要為其餵養大量的數據。在前期的AI發展中,「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就是這一AI訓練過程的典型描述。在這一過程中,Python因其有強大的數據處理的生態庫,因而能夠為其提供數據的訪問和轉換,實現AI算法的快速「餵養」。

舉個例子,機器學習或者深度學習的算法模型所要處理的數據實際上都是矩陣和向量。而NumPy則正好支持維度數組與矩陣運算,結合Python內置的math和random庫,可以輕鬆通過簡單代碼實現矩陣的轉置、求逆、求和、叉乘、點乘和分解等功能。

而且,NumPy在實現層對矩陣運算做了大量的並行化處理,通過數學運算的精巧,而不是讓用戶自己寫多線程程序,來提升程序效率。有了Python這種強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能力,開發者就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模型和算法上,不用操心運行的問題了。

就像上面所說,Python其實也是AI技術的「瑞士軍刀」。對於AI訓練所需要的數據獲取、分析、建模等流程也都可以通過Python的各類支出庫來解決。

(用Python訓練和使用一個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

比如,像requests、scrapy這類網絡爬蟲庫,可以從網絡上獲得源源不斷地海量數據;像scipy、pandas、matplotlib以及剛剛介紹的NumPy,幫助開發者進行科學計算、數據處理、繪圖以及矩陣計算等操作;而像nltk、keras、sklearn這類用於建模的支持庫,即可用於NLP、DL的模型搭建,實現一個完整的AI算法模型。

此外,Python也可以用於處理高效的C/C ++算法,以及CUDA/cuDNN的包裝語言,這讓現有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庫可以在Python中高效運行的原因之一。

總體而言,Python成為一門理想的集成語言,可以讓開發者關注真正的問題,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在細節實現上。

Python語言十全十美嗎?

當然不是,像任何一門程式語言一樣,Python也會有自身的缺陷。

首先,Python的執行速度不夠快。由於Python是一門解釋型語言。程式語言和機器語言之間需要解釋器的翻譯,而Python是一次執行一個任務,因而需要每翻譯一行程序敘述就立刻運行,然後再翻譯下一行再運行,這樣就導致Python要比像C、Java這類編譯型語言執行速度慢的原因。

但對於現在的伺服器算力來說,Python速度的劣勢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對於開發者而言根本察覺不到明顯的延時。此外,還可以通過和C語言的結合,將需要優化速度的應用轉換為編譯好的擴展語言,並在系統中使用Python腳本將這部分應用連接起來,以提高程序的整體效率。

其次,Python原始碼加密困難。Python不像編譯型語言的源程序會被編譯成目標程序,而是會直接運行源程序,因此對原始碼加密比較困難。

此外,Python不太適用於移動開發。Python在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移動開發,因而還不支持在非x86硬體平臺上編譯代碼,而且Python的測試套件很容易在移動平臺崩潰。隨著行動裝置的數量和流量開始遠遠超過PC設備,Python也應該要努力進化以支持移動平臺了。

儘管Python在未來幾年內會依然興盛,但是一些潛在的競爭對手也正在成長——Rust、Go以及Julia。這些語言都各自超過Python的優點,也能修補Python的薄弱環節,正在成為Stack Overflow近幾年受歡迎趨勢上升很快的三種語言,但是零點幾的份額還不足以挑戰Python。

然而總體上,Python因其開放的開源社區以及全球最多的開發者生態,使其成為近十年來最成功的編程開發語言之一。

如果列舉Python的廣泛應用,我們可以列舉出一系列的名單。包括人工智慧學習框架如Google的TensorFlow、Facebook的PyTorch、開源社區的神經網絡庫Karas以及雲計算開源平臺OpenStack等使用python實現。此外,Python還在Web開發、作業系統運維、金融大數據分析和圖形GUI上面都是強大的支持工具。

(MIT研究員在通過Python代碼跑出黑洞圖片後,沒有報錯時的小興奮)

如果這些領域還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過遙遠的話,我們不妨就記住Python這樣的一個小應用吧。

還記得去年媒體瘋傳的那張黑洞照片嗎?這張據說用了2年時間拍攝而成的黑洞照片,其實並不是一個望遠鏡拍攝到的,而是採用了遍布全世界的望遠鏡連接起來,共同拍攝而成的。那麼來自多個望遠鏡拍攝的數據的處理就需要用到Python。

簡單來說,人類看到的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其實是用Python合成的。如果今後有人問起Python能做什麼,你還能記得這個知識點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潘石屹考了99分的Python,到底是一種什麼存在?
    文|腦極體去年,當地產大佬潘石屹要把學習Python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的時候,微博上還多是一陣調侃之聲。可能正是印證了Python程式設計師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人生苦短,就學Python」的口頭禪,時年56歲的小潘同學要再一次抓住「青春」的尾巴吧。
  • 周鴻禕調侃潘石屹學Python:估計100行代碼有10個漏洞
    同時他還調侃了一下SOHO董事長潘石屹學編程的事情,周鴻禕稱潘石屹敲代碼「估計一百行代碼有十個漏洞」。IT之家此前報導,去年11月15日的時候,年過半百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宣布要正式開始學習Python。他表示,「Python是進化最好的一種語言」。在今年5月16日時潘石屹也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第一張Python考試成績單:「通過NTC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Python編程一段)」,還拿到了99分的優秀成績。
  • 哈佛大學校長感染了,任正非的女兒,潘石屹的女兒,如今都危險了
    即使許多學歷不高的中國家長,也聽說過這個學校名字,甚至他們還分不清楚哈佛到底是美國的,還是英國的。不過因為中國曾經有非常多的名人都是畢業於美國哈佛,所以哈佛在中國家長心中幾乎是殿堂式的大學。不過今天一個新聞傳來,不少中國家長慌了。因為哈佛校長感染新冠病毒了。要知道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幾乎是全球最強的。
  • IT大佬的高考:馬雲考北大 數學就1分
    縱然是今天在業內呼風喚雨的大佬,也有高考考砸的時刻。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IT業內一些大佬的高考,也祝願備考的同學放鬆心態,積極應對明天后兩場考試。馬雲:豪氣沖天要考北大數學成績就1分1982年的時候,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裡的第一次高考。
  • 潘石屹那些未走出大山的童年夥伴:種了半輩子的蘋果
    潘石屹家鄉石咀村的村口。 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  圖       5月7日,周鴻禕新手機品牌發布會上,潘石屹、任志強、王功權三位好友悉數到場。倘若說這幾位是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富朋友」,那這些年,潘石屹也並未疏遠仍在老家的兒時夥伴。
  • 從0開始學python-6.2 用python讀寫文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文件系統,文件樹的組成結構是什麼樣的。我們還學習了用python來查找、重命名一個文件。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下怎麼用python操作一個文件的內容。我們來看看用python怎麼做這些事情。打開文件在對文件內容操作之前,我們首先要打開文件。我們可以使用open函數打開文件,看代碼:file = open('./hello.py', 'r')open函數需要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文件位置,就是我們要打開哪個文件。第二個參數是打開模式。什麼是打開模式呢?
  • |python|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編程...
    前段時間,56歲的潘石屹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將開始學習新的語言Python,作為自己人生的禮物。看到這條微博,我很意外,一個年過半百的房地產大佬,怎麼想都和python挨不著邊啊。而這也是潘石屹選擇學習 Python 的原因,對商業地產而言,準確收集分析、預測市場數據太重要了!「 我們需要一門通往世界的語言」之前,潘石屹在發布「學習Python」的微博時,就洋洋灑灑補充了一大段文字來解釋為什麼要學Python。
  • 一年級孩子期末考試數學100分,語文99分被家長痛批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期末考試數學考100分,語文考99分,我一聽很高興,可是朋友卻不這樣,狠狠地批評了孩子,認為孩子沒能考雙百,我感到很驚訝,現在的孩子真的很累。現在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大部分家長還在為孩子查缺補漏,爭取期末考試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 考試成績出爐,到底多少才算高分?
    但是,孩子們始終有個疑惑,到底多少分,才算高分,家長才會滿意?家長要求比天高!面對成績,許多家長的要求就比較嚴格了。100分的滿分,孩子考99分,有可能還要被抱怨。考到100分,也許也沒有表揚,反而要求不能驕傲。面對家長這麼高的期望,孩子對於考試,到底該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呢?如果一直如此高要求孩子又能堅持多久呢?學生要保持好心態!
  • 潘石屹:「漏稅6億」是翻譯惹的禍 買房可保值
    前天晚上,剛剛拿下東海廣場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現身上海,慶祝在滬邁出的第一步。  對此前流傳的「漏稅6億元」的傳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潘石屹予以否認,稱完全是翻譯造成的張冠李戴。  與此同時,潘石屹還對「央企拿地兇猛」、「買房防通脹」等說法予以了點評。
  • 五維空間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一般人對於我們現在整個世界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科學家們就把世界分為了多個維度,而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三維空間裡面,像我們看到的事物大多都是立體的存在,但是我們對於其他的維度並不是很了解,有的人說螞蟻就生活在二維空間,因為我們能夠看到小螞蟻的存在,但是螞蟻卻看不到我們。
  • 他的書影響過馬雲和潘石屹,獲得茅盾文學獎,卻沒路費去北京領獎
    1982年,馬雲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不幸落榜。之後他跟表弟一起去酒店應聘服務,表弟被錄用,他卻被拒絕,老闆給出的理由是:馬雲又瘦又矮,長相不好。1983年,馬雲第二次參加高考,數學成績提高到19分,仍然落榜。連父母都覺得馬雲可能不是讀書的料,但他仍然不放棄。
  • 潘石屹 張欣:藝術地產決定了中國未來的面貌
    那麼潘石屹夫婦是怎樣走過這10年的藝術地產之路?他們又是怎樣和藝術家合作的?筆者走訪了潘石屹和張欣。  筆者:眾所周知,二位是藝術地產方面的開先河人士,1997年10月,北京懷柔的「蘇州民居」,1998年,「長城腳下的公社」,迄今整整十個年頭了。當年,兩位老師是如何想到這樣一個主題?  張欣:十年前,我想在北京的北部山區裡為自己蓋一座房子。
  • 相比於Java,python到底有哪些優勢?
    由於在AI的帶動下python更是異軍突起,撼動了許多老大哥的地位。可唯獨java穩如泰山,不可動搖!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python與Java的討論聲。本文的目的在於討論python和java相比到底有哪些優勢,至於缺點暫且不提!
  • 潘石屹對話李敬澤:好的文學作品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的精神世界
    潘石屹:我生活的村子是一個特別小的村子,在一個山溝裡面,當你一眼望過去四面都是山,生活的空間特別小。因為有了文學作品,好像把我的空間放大了,讓我知道山外的事情。所以我對文學有個情結,特別是茅盾文學獎作品。
  • 中專考大專要多少分?
    在這麼多種中專考大專的方式當中,就只有高職高考,也就是3+證書的考試是全日制的統考。 什麼是叫全日制的統考?統考指的是跟普通高三高考一樣,是由國家的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的這種考試是正規的考試,而全日制指的是考到之後跟普通高三高考考到學校一樣,是需要全日制到這些學校就讀的。所以在這麼多的方式當中,高職高考是中專考大專最正規的,那這種方式到底要多少分才能夠考到學校?
  • 小學一年級數學考試,某個老師一個班的平均分99.6,網友:作弊!
    有一個老師,在群裡問: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有一個老師所教的班平均成績99.6,請問這樣的成績真實嗎?問問題的這位老師,從教二十來年了,說自己怎麼努力,最多也就97.5分,感覺99.6分有點不可思議。小編也是這麼認為的。
  • 潘石屹受《狼圖騰》啟發廢除公司「末位淘汰制」
    地產大亨、企業家潘石屹受邀出席該活動。他向到場記者透露,自己受該書最大的啟發是要秉承團隊精神,這比任何個體都重要,「隨後我便消滅了『末位淘汰制』。我想,這部書來日還會暢銷。」潘石屹提到了現實中狼與文學作品中狼的差異,他說狼很少像《祝福》中所寫那樣叼走小孩,「我前幾年回去還問,這種事情什麼時候發生過,鄰居告訴我,差不多得一百年以前了。這個比例比狼吃羊和豬的比例低得多。」話雖如此,但據稱潘石屹是從《狼圖騰》中體現的「狼文化」中得到啟發,創立著名的「末位淘汰制」,從而使自己的企業迅速發展並創造很多財富。潘石屹毫不猶豫的否定了這種說法。
  • 潘石屹空降「吃光全宇宙」,長城腳下演繹「男人的任務」
    北京2017年5月28日電 /美通社/ -- 由愛奇藝出品、果時傳媒製作,攜程旅行贊助的美食旅行真人秀《吃光全宇宙》,近日在京郊奢享度假酒店 -- 長城腳下的公社順利殺青,地產大佬潘石屹成為這期收官之戰的神秘嘉賓,與「吃光天團」曾寶儀、劉維、王青、陳瑤幾人一起大談人生、運動、養生等話題。
  • 託福考80分是什麼水平?
    我目前是什麼樣的英語水平,目標分數是託福80以上,打算什麼時候考試,需要準備哪些……這大概是每一個準備考託的小夥伴們都會問及到的問題吧!但是,目標已定,計劃已實施,託福考了一次又一次卻還是上不了80分,該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