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此文章轉載自K.O.辯論的辯論教學系列,完整系列教學文章將陸續刊載於公眾號「KO辯論」。
上一期,小K和大家剖析了源於同一律的辯論小技術「同理反抽」,而今天要和大家剖析的小技術「類比」,則是同一律的另一個孩子。
在解釋類比的原理之前,小K先讓大家看看幾個類比的例子,好讓大家在接下來可以相互映照,以便更好的理解類比的運作邏輯。
一個傳教士在傳教時這麼說道:「我手上的表能準確告訴我現在是何時何分,是因為它內裡的各零件巧妙地相互合作,而由這手錶的精巧設計,我們可得知它有一個設計者,一個靈巧的鐘表匠。
現在再看看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星宿運行不息,四季井然交替,這難道不是呈現了一個比手錶精巧億萬倍的設計嗎?
恰如精巧的手錶是由鐘錶匠設計的,宇宙中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設計不也證明了宇宙有設計者嗎? 這偉大的設計者會是誰呢? 那當然就是上帝。」
校長在報告上對同學們這麼說道:「儘管身處的是個同樣的世界,但戴上眼鏡之後,我們就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
教育也一樣,受教育以後,儘管我們身處的依舊是個同樣的世界,但我們卻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
在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傳教士和校長,均是使用了某個大家普遍理解的觀念(鐘錶與眼鏡),將其特性與想要表達的觀點(上帝的存在與教育的重要性)做銜接。
好讓大家可以透過例子的轉換進行聯想,進而接收到他們想要表達的概念,而這個說服的技術,就是「類比」。
►要表達的主要事物,我們稱之為「主要項」(primary subject)。
►與主要項比較的事物,我們稱之為「類比項」(analogue)。
►主要項與類比項的類似層面,即論證中提及的,兩者均有的性質,我們稱之為「類似點」(similarities)。
►在結論中提及的性質,我們稱之為「目標性質」(target property)。
主要項:世界
類比項:鐘錶
類似點:有精妙的設計
目標性質:精妙的設計需要設計師,鐘錶的設計師是鐘錶匠,世界的設計師是上帝
主要項:教育
類比項:眼鏡
類似點: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目標性質:看得更清楚是一件好事,所以教育是重要的
在同一律的概念的解釋下,我們就能發現,在類比的過程中,「因為主要項和類比項均具有類似點,因此基於同一律,我們推導出兩者具有相同的目標性質」。
因此希望類比能夠成功,重點就在於找出主要項和類比項的類似點,並藉此推導出想要達成的目標性質,即我們想要證明的結論。
當然,類比並不僅僅局限在辯論場上,醫學中的動物實驗,或者是實驗室裡的CAD模型,都是運用了同樣的思維。
藥物在動物身上可以發揮作用,假使人類具有和動物相同的某些特徵,那麼藥物就可以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
CAD模型在電腦測試中會出現實驗反應,假使大自然會出現的狀況和電腦測試相同,同樣的實驗結果就會出現在真實世界的模型運用中。
最後,小K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訓練類比的小遊戲「擴散性思維」。
►準備一些主要項
(往往是比較複雜的概念,如教育、政治、宗教等)。
►準備一些類比項
(往往是比較簡單及生活化的物品,如手機、牙刷、外賣等)。
►隨機抽取一個主要項和一個類比項,找出兩者的類似點,並讓大家透過類似點,理解主要項的特性(目標性質)。
只要會類比,就會說道理,因此,多多練習擴散性思維,你的類比功力一定會大大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