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希望 vs 奢望

2021-01-16 思維連線


-1-


前幾天,一位老同學拿著體檢報告對我感慨道,人一過四十,病就全來了,怎麼這麼多指標不正常呢?並諮詢我該何就醫用藥,讓這些指標恢復正常。我安慰了他兩句,問了他一個專業的問題:


你覺得什麼是健康?


朋友怔住了,似乎覺得和我這醫院的人聊天太累,就說到:體檢時,身體的各項檢查指標都正常不就是健康嗎?


是啊,朋友的回答無可厚非。


在如今,凡事都用數據說話的時代,身體的健康狀況自然也要用數據測量,如果再具體點說,就是血壓要控制在xx mmHg以下,血糖要維持在xx  mmol的範圍,體重指數應該是xx……


-2-


一篇《健康的哲學敘事與深度反思》的論文,卻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了生命和健康問題。


文章中講了幾個古老的哲學故事,闡釋了健康的內涵。


洞穴盲點」

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經典隱喻。


在一個深的洞穴中,一群囚徒被困在洞穴裡,頭頸和腿腳都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著洞穴牆壁。身後有舞者在表演,囚徒只能通過火光映在牆壁上的光影來觀看表演。他們一直以為自己看到的光影就是事實本身,世界就是這樣一片天地。


對於健康的研究就如同觀看洞穴裡的表演,雖然在研究的現場,卻因為實際的生命和身體的景象複雜、多面、層疊,讓人無法獲得完全,真實、精細的健康圖景。


膏肓之謎」

膏肓到底是什麼?有古代醫家解釋為,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隔膜之間為「肓」,膏肓之處,艾灸、針刺和藥力都難以抵達,用來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醫治的程度。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如果疾病到了膏肓之間,再高明的醫生也是無能為力。以此隱喻為醫學無論如何進步也無法做到全知、全能,包治百病。也無法阻擋衰老與死亡的進程。

醉漢平衡」

醉漢的腳步總是跌跌撞撞,卻踉蹌而不倒,武林高手源此發明了似醉非醉,動態周旋中克敵制勝的「醉拳」。看似純屬偶然,實則蘊含著必然。

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可預測性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看似不確定,實際上是混沌中的秩序。(混沌是指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一種貌似無規律的複雜運動形態)


-3-

這幾則經典隱喻,從哲學、社會學的視角,是對生命、健康認知的一種突圍,讓人們認識到健康不僅僅是對軀體的數據化測量,更是超越生物科學,延展到人的意志、情感、心理、行為的統合。

現代醫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對健康的認知,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也導致了人們對醫學產生了盲目的崇拜和期望。

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醫生和專業人員掌握著醫療科技的話語權並無所不能。

很多時候,公眾的健康觀,醫療觀的扭曲,導致醫療技術越進步,健康知識越普及,老百姓的健康焦慮越多。

在健康的信念中,很多時候,人們並沒有認識到什麼是希望,什麼是奢望,當人們遭遇退化、疾病、死亡的逼近,便去尋找包治百病之藥,長生不老之藥,起死回生之藥。

並想當然地認為科技的力量可以滿足這種奢求。

生命中希望是要託起的,奢望是無法滿足的。把奢望當做希望,人們對醫療水平的期盼必然會造成巨大心理落差。

當然,哲學角度的反思並不能取代自然科學的分析型思維。

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視角審視健康問題,進入心靈、歷史、哲學、社會學視野的健康觀,是一種認知上的突圍。

它是分析型思維的有益補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複雜的世界。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內涵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END——


往期文章:

精神疾病,在中西醫文化中的解讀

「消費型流感」的診斷和治療

健康知識傳播 VS 廣告營銷策略

不良生活方式:一直在教育,卻始終戒不了

能做到情緒止損,特別值得炫耀


相關焦點

  • 第三單元:不健康信念
    第三單元:不健康信念不健康信念在我們體內製造壓力,讓細胞轉換進入自我保護模式,把自主神經系統切換到戰鬥或逃跑模式。換句話說,錯誤的信念使我們生病。有九種類型的不健康、毀滅性信念會扭曲你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這些主要的不健康信念是:1.我不討人喜歡,我微不足道,我不完美。2.我無望、無價值,生活毫無希望。3.糟糕的事將要發生,未來會和過去一樣,我的情況很不好。4.有些事現在必須改變,這樣我才會好起來。5.人們會利用我,他們太過敏感。
  • 張建青教授:《養生之道》連載——健康信念法則
    1、信念的力量是健康人的營養
  • 健康教育——健康信念模式
    上一篇介紹了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中的「知信行」模式,那麼今天就介紹一下有關健康信念模式的相關知。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運用社會心理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
  •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用於解釋人們的預防保健行為,特別是分析哪些因素影響人們遵從醫學建議的行為。
  • 健康信念模型簡介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健康信念模型 (Health Belief Model,HBM)就成為健康行為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概念框架之一
  • 健康信念與骨質疏鬆的防控(專業篇)
    健康信念即為一個人對健康或疾病相關知識、技術或理念的認知並能夠自行防控疾病的行為。健康信念是當世疾病防控或維護自身健康的基本要素。骨質疏鬆症被確認為當世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或老年相關性疾病,以全身肌肉-骨骼-關節疼痛、身高變矮、容易骨折等為特點,因中晚期慢性疼痛、軀體畸形、生活質量降低和顯著的經濟負擔使之成為國家與家庭嚴重的健康與經濟問題。
  • 健康信念模式與疫情防控中的健康行為
    健康信念模式中的提示因素指的是能誘發健康行為發生的因素,包括大眾媒介的疾病預防知識宣傳、醫生建議採納的健康行為、他人的勸告、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種疾病等都有可能作為提示因素誘發個體採納健康行為。提示因素越多,個體採納健康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在我國防控疫情的過程中,這種提示因素表現得十分明顯,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周末講壇】健康促進,要注重挖掘信念的力量
    因此,理解信念與健康的關係便成為我們在應對疾病和殘疾進程中關鍵的一步。而在現實中,大多數有關健康和疾病的信念一般是在社會體系中建立和保持的,在這當中,個人與其家庭成員間的互相交往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行為,且正是這些觀察推動了家庭治療運動的開展。
  • 重塑健康信念,開啟健康風潮!
    2020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讓我們重新審視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重新審視了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更重要的是經歷了這一年,讓我們從內心深處重新思考了關於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意義。2020年接近尾聲,2021年進入倒計時此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帶著自己內心的希望重新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 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核心考點27: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核心考點27:健康信念模式 2020-11-30 16:45
  • 健康一生必須知道的三個信念
    有三個必需一輩子認定、堅定、熱愛、享受的信念!這輩子要永遠安心跟隨!第一個信念就是無條件信任身體。這裡面包含三層含義。第一,身體永遠是健康的,從來都不會生病!基因裡面沒有生病的程序,只有保護自己生命的程序!從來沒有疾病這個概念,那是醫生對於搞不懂的事情的命名!
  • 堅定信念跟黨走 支持黨建促健康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更加堅定了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期待,更堅定了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將奧克建成全球環氧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一流企業的信心。
  • 科學家稱樂觀思維有助預防二次中風:健康信念很重要
    科學家對434名輕度或中度中風患者的信念進行了調查。在人們發生過一次中風後,醫生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而血壓是關鍵指標之一。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們希望了解的是,對這種疾病的具體認識是否會影響這一指標。他們詢問被調查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諸如「我擔心中風」、「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中風」和「我可以保護自己不中風」等說法,然後測量他們的血壓。
  • 河北疫情「再增」,這些地區返鄉人員難度加大,回家成「奢望」
    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存在很大中高風險地區,所以返鄉回家成了在外人民的一大「奢望。」    疫情期間提倡就地過年,但是春節畢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追求闔家團圓,於是返鄉的人口還是眾多,那麼疫情返鄉首先健康碼,行程碼是必備,其次還要有核酸檢測,加上集中隔離14天,居家觀察14天才可以。
  • 《自閉歷程》:從自閉兒到動物學家,成就坦普的是希望、信念和愛
    二、所有的成就,來自堅強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而信念是創造無限可能的源泉。堅定的信念是潛能的「引爆器」,人之所以能絕處逢生,就是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心理學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你的信念。經典中告訴我們說:「一切東西,只要你帶著堅定的信念請求,就一定會得到。」相信是一種追求幸福最簡單的信仰。
  • 2018高考作文押題 | 理想信念話題怎麼寫?(各省二模中出理想信念題...
    因此,文章的立意應做到健康、積極、向上。我被一農家的主人購買,我想我今後將會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吃」著上好的肥料,「喝」著山頂流下的甘泉,主人將守護著我健康成長……可是,沒有料到我卻成為不幸的一個,由於主人的疏忽,車子絆到一塊石頭上顛了一下,我被甩了出來。 那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石縫,荒涼而堅硬。我也不奢望哪一天主人會突然想起他少了個我,於是,我便開始萌生一個信念:活下去!
  • 《奢望:社會生物學與人性的探求》出版
    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奢望:社會生物學與人性的探求》近日問世。作者是[英]菲利普·基切爾(Philip Kitcher),英國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約翰·杜威講席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翻譯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郝苑副研究員。
  • 3月下旬,不敢奢望愛情的星座,出現轉機,極易和前任複合
    3月下旬,不敢奢望愛情的星座,出現轉機,極易和前任複合金牛座其實金牛座在愛情當中,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小心翼翼,自己一直以來都渴望自己的愛情能夠圓滿,越是在愛情當中付出多的人,越是容易在愛情結束的時候受到傷害
  • 推純愛小說:精英vs精英,我字典裡的『希望』是你!
    大家好,歡迎來到書蟲文庫小說打卡地,今日分享不錯的純愛小說,精英vs精英,我字典裡的『希望』是你!各位讀者們不喜勿看哦,感恩。1.PS:蘇回:「你知道『希望』在我的字典裡是什麼嗎?」陸俊遲:「?」蘇回:「是你。」陸俊遲×蘇回(精英vs精英)2.
  • 守望者新書 | 拉卡託斯獎作品《奢望》:社會生物學的野心與缺陷
    (——評論轉載自《新京報》)《奢望》被收錄在人大出版社學術圖書「守望者」系列。已經出版的哲學論著包括《數學知識的本質》《奢望:社會生物學與人性的探求》《科學的進展》《科學、真理與民主》《民主社會中的科學》《倫理學綱領》《實用主義的序奏》等。在我最樂觀的時候,我希望接下來的章節會終結過去十年來困擾社會生物學的那些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