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埃菲社馬德裡12月9日報導,根據9日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周刊上的西班牙人巴倫廷·富斯特牽頭的一篇研究報告,30年來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增加了一倍,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在逐步增長。
正如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新聞稿所報導的那樣,該研究使用了最近30年204個國家和地區人群所有可用的數據來源,包括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健康風險等。
數據反映出「所有國家都迫切需要建立基於改變個人行為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公共衛生計劃」。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全球範圍內的主要死亡原因,導致殘疾和醫療保健費用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病例幾乎增長了一倍,從1990年的2.71億人增至2019年的5.23億人,而該病死亡人數則從1990年的1210萬增至2019年的1860萬。在2019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大多數是由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引起的。
根據這項研究,心血管疾病導致960萬男性和890萬女性死亡。該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和印尼,而按照心血管標準年齡死亡率來劃分的話,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依次是法國、秘魯和日本。
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西奈山醫療系統心臟部門主任富斯特指出,如果世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2030年將非傳染性疾病的過早死亡率至少降低30%的話,就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執行現有的衛生政策和幹預措施。
他還解釋說,面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應該更加重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痛苦和過早死亡的全球承諾。
該研究預測,由於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可能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在北非以及亞洲、拉美和加勒比的某些地區,這些地區的老年人人口在2019年至2050年期間預計將翻番。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