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衛東/文 富春/圖
長江、淮河流域的先祖臨水而居,擇地而耘,養成了喜食江湖河鮮、家養禽畜的飲食習性。食材滋味活色生香,刀功烹飪細緻入微,菜品入席雅谷共賞。
南北兼容的揚州、淮安雙城,無論起早,還是晚歸,一摞蒸籠裡,均有鹹甜餡料的包子細點;一把瓷壺嘴,均蓄三省花葉的綿長茶水;一口湯鍋中,均可起筷水鮮口味的澆頭麵條。
臨近中午或是傍晚,街頭巷尾的小爐小灶便支出攤點,不用吆喝,正到火候的一爐徽州餅、蔥油火燒,半桶白嫩的豆腐腦,便把一群正尋思著墊飢殺饞的老與少,招惹過來。
長江與淮河水系孕育的漁樵耕織文明,和唱著京杭運河漕運繁華,以及衍生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的生活性情才情,讓揚州、淮安兩城的民眾,在日常飲食中構建起了口味獨特的淮揚菜元素。
地處江蘇中部的揚州、淮安均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揚菜系即指古代揚州府、淮安府地域性菜系。春秋時代起源,隋唐時因漕運而名興,至明清時便盛譽天下,獨享「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
淮揚菜選料精緻,刀工精細,火功精良,菜品精美。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滋味醇和,食性平和,口感清鮮,略帶甜尾。紅燒或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乾絲、三套鴨、軟兜長魚、水晶餚肉、松鼠鱖魚等系列菜品均為著名菜餚。
到揚州,得吃淮揚菜。富春、冶春、共和春,都是春風徐來的芬芳。或者已經易幟的菜根香、九爐分座,依稀尚存舊時口味。一報菜名,再看菜品,淮揚菜可海啦,就挑招牌菜。哪都別去,上得勝橋,尋百年富春茶社,品三頭宴。朱自清先生客居揚州時就寫《說揚州》,說「揚州是講究吃的好地方」。這個講究吃的地方,下了功夫說的便是百年富春茶社,還有那一系列菜品佳餚。
大煮乾絲
又名雞汁乾絲。這一招牌菜源自清代的九絲湯,九絲合一塊烹飪,味鮮美,無主角,所以演變成以乾絲為主料,佐以其他珍饈湯料的大煮乾絲。看師傅如何操刀。大豆腐乾,揚州地產,批成薄片,多薄,能透光。再切成牙籤細絲,下開水缽,長筷子輕撐慢燙,至少三遍開水,瀝去豆腥苦尾,燙出豆香綿軟。起筷,潷水。等大鍋熱油,先炒一勺蝦仁,鏟起,再乘熱注入已經煨好的原汁雞湯,放乾絲、雞絲和筍片。
湯大開,再入蝦籽,湯收稠了,併入火腿絲、豆苗,起鍋裝盆,四周湯汁,中間堆尖,整個一海盆,上桌,香氣四溢,撩人垂涎。這個吃法得用筷子將乾絲叉入小碗,再舀上湯汁,連湯帶水一把下,才是快活。這個乾絲,綿軟爽口,色彩鮮亮,還有這一口湯,醇厚味美。還要說給你聽一段,來揚州,吃富春大煮乾絲,還分四季。春天可用竹蟶入味,夏時宜脆鱔煮乾絲,秋季以蟹黃增味配色,冬日以野蔬、豌豆苗配色。
跟著,就來清炒蝦仁、爆炒軟兜,還有揚州炒飯。這蝦仁晶瑩飽滿,含著一身的鹹鮮,伴著青翠的莖葉,直接一幅揚州工筆,賞心悅目。
這道炒軟兜有說頭。黃鮮只取脊背這一道最活勁最細嫩的活肉,一整條,約半根筷子長短,配上蔥姜蒜片,下油鍋爆熘,起鍋後漏油,再配上醬油細鹽白糖熘鍋,起來,盤入墊有韭菜或是豆苗的盤中,上桌,菜品還在滋滋作響,肉質鮮嫩彈伸,挾在筷頭上悠然明晃。這雙炒均是夏日口味最佳,淮揚地區的端午十二紅之中便有一道軟兜長魚,家常做法八九不離十,可見,淮揚招牌菜亦是尋常百姓家宴菜。
富春三頭宴中的燒三頭,清燉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標準的淮揚傳統名菜大菜,氣勢宏偉的很。大廚大師製作,大鍋大案操作。無論您是十位一桌,還是二十位一席,這三頭宴一上,管夠管奢華,滿堂彩,就算是一位縱橫四海的食客,必須難忘。因為這富春的三頭燒,酥爛滋嫩,味道鮮美,和盤託出的是揚州菜的選料與火工,以及烹藝的絕妙,以此為主菜的筵席則是名聞天下的富春「三頭宴」。
清燉蟹粉獅子頭
豬肉和蟹粉製作,大而圓,嫩且鮮。末代皇帝御廚唐克明考評證,其又名葵花大斬肉,在隋代即為揚州四大名菜之一,幸上之物。北京飯店淮揚菜大師李魁南說過,國宴中的淮揚名菜必須有獅子頭。是貢品,又是家常菜,百年來盛譽不衰,因為講究。
在揚州,須選五花肋條豬肉,冬季肥七瘦三,春秋肥六瘦四,夏季各半。刀法細切粗斬,肥肉石榴米大小,瘦肉切成豆丁粗細,稍斬兩刀,調入蟹肉蟹油熬出的蟹粉,左右雙掌合為團圓,下開水鍋,再以姜蔥去腥,蝦籽提鮮。這玩意,又分四季,初春配河蚌燉斬肉,清明前後春筍芽筍圍燜獅子頭,端午前後鮰魚燉獅子頭,冬季揚州風雞燉獅子頭。話不多說,清蒸獅子頭要吃熱嫩鮮,用湯匙舀食入口而化,蟹粉鮮香,酥爛適口。
扒燒整豬頭,
一道工藝複雜的功夫菜。先說段故事,話說乾隆年間,揚州法海寺蓮性和尚的扒燒整豬頭最負盛名,數百年來的製作經驗均是順著這條主線。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竟有豬頭詩一首:初打春雷第一聲,雨後春筍玉淋淋。買來配燒花豬頭,不問廚娘問老僧。可見這豬頭的香味與殺饞勁,竟然衝破宗教的藩籬,真傳於老僧,妙不可言。又有揚州《竹枝詞》:揚州好,法海寺間遊,湖上虛堂開對岸,水邊團塔映中流,留客爛豬頭。一個爛字,道出火的真功,烹調必須微火,一鍋紹興黃酒,大塊冰糖,一夜後湯汁稠濃,豬頭酥爛,油光水亮,裝盤恰到好處,色呈醬紅,頭形完整,滷汁醇厚,肥嫩香甜,油而不膩,湯匙舀食。
拆燴鰱魚頭,
淮揚菜中的冬令名菜。鰱子魚頭多膠質,肉肥茸,烹飪時配以火腿、香菇等,入口肥嫩,待客大菜。鰱魚又分花鰱、白鰱和血鰱,均為上品。明代題遯居士《魚品》一書中證道:大者頭多腴,為上味。每年小雪以後,鰱魚肥美,廚師遵循「魚去乙」古訓,將魚頭從頦下剖開而面部相連,先焯水,再入湯鍋加姜蔥煮至半熟,取出在冷水中拆骨,拆出一副完整生動的魚臉,繼續烹製,最終形成湯汁乳白稠濃,魚頭肉質肥嫩,味鮮適口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