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凝膠色譜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是一種新型的液體色譜,又名體積排除色譜(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凝膠過濾色譜(Gel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是液相色譜的一個分支,是高聚物表徵的重要方法之一。
1964年由J.C.Moore首先研究成功。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大網狀結構離子交換樹脂製備的經驗,將高交聯度聚苯乙烯凝膠用作柱填料,同時配以連續式高靈敏度的示差折光儀,製成了快速且自動化的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測定儀,從而創立了液相色譜中的凝膠滲透色譜技術。
【特點及應用領域】
操作簡便快捷、進樣量小、數據可靠且重現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等。
主要應用於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的支化度、共聚物及共混物的組成、聚合物分級及其結構分析等。適於分析水溶液中的多肽、蛋白質、生物酶等生物分子。
【基本原理】
當被分析的試樣隨著淋洗溶劑引入柱子後,溶質分子即向填料內部孔洞擴散。較小的分子除了能進入大的孔外,還能進入較小的孔;較大分子則只能進入較大的孔;而比最大的孔徑還要大的分子就只能留在填料顆粒之間的空隙中。因此,隨著溶劑的淋洗,大小不同的分子就得到分離,較大的分子先被淋洗出來,較小的分子較晚被淋洗出來。
圖1 GPC的分離原理
只依據尺寸大小分離,大組分最先被洗提出
直徑小於孔徑的組分進入凝膠孔道
依據尺寸差異,樣品組分分離
【GPC工作流程】
GPC儀器主要由輸液系統(柱塞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系統(示差折光檢測器、多波長UV、FTIR等)及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
圖2 GPC儀器
載體和色譜柱
載體是GPC產生分離作用的關鍵
GPC儀器對載體的要求:
1. 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
2. 有一定的機械強度;
3. 不易變形;
4. 流動阻力小;
5. 對試樣沒有吸附作用;
6. 分離範圍越大越好(取決於孔徑分布)等;
7. 載體的粒度愈小,愈均勻,堆積的愈緊密,色譜柱分離效率愈高。
GPC載體的種類:
1. 交聯聚苯乙烯凝膠
2. 多孔性玻璃
3. 聚乙酸乙烯酯凝膠及聚丙烯醯胺凝膠
4. 木質素凝膠等
評價色譜柱性能的兩個重要參數
柱效率N:可用「理論塔板數」N進行描述。淋洗體積VR,峰底寬W,然後按照下式進行計算N:
對於相同長度的色譜柱,N值越大,意味著柱效率越高。
分離度R:V1,V2分別為對應於樣品1和樣品2的兩個峰值的淋洗體積;W1,W2分別為峰1和峰2的峰底寬。
顯然,若兩個樣品達到完全分離,R應等於或大於1,如果R小於1,則分離是不完全的。
【GPC測定聚合物分子量】
聚合物分子量:統計平均分子量
假定在某一高分子試樣中含有若干中分子量不等的分子,該試樣的總質量為w,總摩爾數為n,種類數用i表示,第i種分子的分子量為Mi,摩爾為ni,重量為wi,在整個試樣中的重量分數為Wi,摩爾分數為Ni,則這些量之間存在下列關係:
數均分子量:以數量為統計權重
重均分子量:以重量為統計權重
Z均分子量:以Z值為統計權重
粘均分子量:用稀溶液粘度法測得的平均分子量
分子量比較
GPC譜圖
檢測器信號H:比例於淋出液的濃度;
保留體積(淋出體積):分子尺寸的大小,Ve換算成分子量M,即為分子量分布曲線。
分子量-淋出體積標定曲線
根據GPC分離機理,保留體積(或淋出體積)Ve與分子量之間有線性關係
logM=A-BVe
式中:A和B為常數,其值與溶質、溶劑、溫度、載體及儀器結構有關,可由分子量-淋出體積曲線的直線段的截距和斜率求出。
首先測定一組分子量不同的單分散或窄分布樣品(已用其它方法精確確定了分子量)的淋出體積和分子量的GPC譜圖(圖A),然後以logM對Ve作圖得到反S形工作曲線(圖B)。工作曲線中間的直線部分就是標定曲線。
已知分子量的窄分布樣品的GPC譜圖(左);GPC的標準曲線(右)。
分子量-淋出體積普適標定曲線
實際上,對大多數聚合物很難獲得窄分布標準樣品,由容易獲得的陰離子聚合的聚苯乙烯(Mw/Mn<1.1)測得的校準曲線,也不能直接用於其他高分子,因為不同高分子儘管分子量相同,但體積卻不一樣。因而必須尋找一個分子結構參數代替分子量,希望用這一參數求出的標定關係對所有高分子普遍適用,稱為普適標定。
根據愛因斯坦(Einstein)公式
若已知一種聚合物的M1,只須簡單計算,就能得到同一保留體積的另一種聚合物的M2。
式中K、α――對每一特定高分子-溶劑體系是常數。將此兩式代入上式,並整理後得到
聲明:投稿或轉載請聯繫GO三思,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有原文連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