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曠視副總裁顧亮:刷臉算法準確率98%或99%無關緊要

2020-12-05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李水青

智東西6月24日報導,近日,曠視科技推出了聚焦智慧園區樓宇場景「神行」系列人臉一體機,一套完整的AIoT雲邊端產品體系也同時亮相。

近年來,國內最早一批AI算法起家的獨角獸企業紛紛發力硬體市場。這無疑是AI商業化探索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的順勢選擇,也是當下新基建語境下企業面對新一波紅利的積極反應。

如何看待和應對軟體算法行業發力硬體方案的趨勢?在新基建背景下,城市物聯網發展的新戰場、新機遇在哪裡?為了探討這些問題,智東西近日對曠視資深副總裁、企業業務事業部總經理顧亮進行了深度訪談。

為何一家做算法起家的公司聲稱人臉識別再刷精準度已經無關緊要?AI算法廠商是否需要布局芯、雲、邊、端這些硬體?本文將訪談內容摘錄如下:

一、市場格局已不是單一模型競爭,更比拼行業定製方案

Q1:如何看待軟體、AI算法廠商發力硬體的趨勢?

顧亮:從國家的大趨勢來講,製造業正向數字經濟進行拓展。我們認為軟硬體在生態裡的結合,會攜手為企業提供競爭力和價值,預示著軟硬一體化本來就是一個中國製造或者中國創造的新的趨勢。

我們認為傳統的硬體,很難釋放出算法的極致能力。從2015年開始曠視就在硬體方面投入很多研發資源,幾年來這個思路一直沒有變過,只不過從今年開始,大家從發布會現場看出曠視做的硬體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廣,覆蓋場景越來越豐富,但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近年來在構建自有的硬體產品體系之後厚積薄發的結果。

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都是需要軟硬級結合的,要整體交付才能體現AI解決方案的真正價值,現在的智能化市場格局已經不是單一的算法模型比拼,當人臉識別的算法從98%到99%的時候,它的應用層面上並不會帶來核心的變化,但是我們始終認為算法是技術,整個端到端的硬體能力才是能夠給客戶帶來核心價值的壁壘,第三層才是我們對行業的理解,帶來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

Q2:為什麼曠視從產品體系來講越來越偏硬?

顧亮:我們做了很多硬體產品,實際上之所以重視硬體,背後的根本是源於關注客戶價值,以及由客戶價值所衍生出來的需要的軟硬一體化的服務。

對曠視來說,現實硬體開發中中的算法遠遠比想像的更複雜一些。如果只是一個純粹的AI技術,或者僅僅局限在算法層面,我們可能比較難去滿足客戶真正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間的各種需求。

比如這次疫情過程中,我們也提供了端到端、軟+硬整體測溫解決方案,這不是只一個算法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產品要面對各種各樣人流、光線、測溫部位檢測的挑戰,這種挑戰往往光靠算法,或只通用硬體沒有辦法解決。

Q3:當前純軟體和算法難以形成比較差異化的競爭,曠視如何為硬體產品做技術賦能?

顧亮:從組織架構來講,曠視企業部(EBG)也是一個事業群的組織方式。在這個團隊裡,從軟硬體開發到解決方案到交付,到團隊的商務拓展,都是在我們一個團隊,為的就是能把客戶的需求快速響應。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己做的硬體,能夠更好的去適配自研的算法,實現算法和硬體的聯合開發(Co-design),同時也有助於我們利用算法優勢,在硬體層面上進行降本。

一個人工智慧的攝象頭要賣到幾百塊錢,一個最好的算法能夠在同樣的效果上讓硬體的成本變得更低,這方面都是硬體和軟體需要聯合開發的,這樣能夠提高產品的性能和體驗,同時對我們來說也可以形成一些技術的壁壘,幫助企業發展。

在整個樓宇園區場景,或者在曠視企業級場景,我們會很堅定地走硬化的道路,這不是今年的想法,而是這幾年工作的延續。

Q4:軟硬一體就是強算法和重產品兩個方面,怎麼定義懂行業這個概念?

顧亮:對於行業的認知,首先我們認為沒有一個廠家比我們的客戶更懂行業。在我們自己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建設過程中分兩塊。

第一塊,我們會抽離一些在人工智慧相關的,或者對於園區樓宇相關的核心技術和共性的東西。比如說像人員的身份驗證、園區智能化裡最通用的像通行、門禁、智能監控、消防、樓宇自動化相關最通用的東西。我們會進行一些業務邏輯的抽離,這些東西做出來是讓產品具有最大的適應力。

第二塊,我們在通用的技術和場景裡去結合行業趨勢,長期跟客戶在一起。客戶想要的是一個能夠符合我行業需求的業務平臺和工具,在我們對這裡面有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要形成一個有行業屬性的軟體平臺或者業務平臺。它是要基於一些行業深度定製的算法才能帶來的核心價值。

當然我們也會做很多的市場調研、市場分析、政策解讀,我們公司有整個一套MM(Marketing Management)管理流程和體系。

二、智慧樓宇園區涵蓋範圍廣,萬億市場規模

Q1:過去很多的傳統玩家以前做的更多是一些城市級的,比如像公共安全、大交通、城市綜合治理大的方案,為什麼今年會有很多的玩家都會進入到樓宇園區智能化行業?

顧亮:為什麼今年會有很多的玩家都會進入到樓宇園區智能化行業?第一是市場空間非常廣闊,需求不斷的增長。第二人工智慧技術在不斷發展,普惠AI逐步進入了城市微單元。幾年前人工智慧視覺相關的解決方案,每一路賣到十幾萬,現在逐步被低成本的AI技術取代,智能化、數位化技術開始進入千家萬戶,這一趨勢是我們選擇樓宇園區的基礎。

我們認為從2019年來看,全國的智能園區樓宇智能化的市場規模超萬億,裡面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可以挖掘。其實展開來講,我們講的樓宇園區,包括了公共建築、工業建築和居住建築,以及辦公園區、校園、生態園區、寫字樓、社區和其他各類綜合體,包括酒店公寓、倉儲、物流、醫院等等,內涵非常豐富。

Q2:智慧樓宇/園區市場巨頭雲集、碎片化需求多,客戶為什麼選擇曠視科技?

顧亮:樓宇園區場景是被AI最早賦能的場景,傳統的設備廠商和AI公司也有進入這個領域,每個玩家都有不同的優勢。而曠視努力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和解決方案,去實現客戶價值。

不管跟海、大、宇這些傳統行業大的前輩相比,還是跟我們現在一些AI廠家相比,我們特點比較鮮明,曠視一直秉持技術信仰和價值務實的觀點。

首先我們是一家算法技術起家的公司,價值實現的路徑是希望從算法到與算法核心相關的晶片,從晶片到硬體再到整個IoT的硬體群,在這個基礎上搭建基礎的軟體平臺,能夠去抽離智能園區或者智能建築相關的業務邏輯。比如,基於通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或者跟人、車、物相關的共性需求,在這基礎上再去搭建業務的中臺,同時向上接入行業的軟體平臺。

從技術角度來講,(曠視)從通用需求到定製化的行業需求能夠打通,能比我們友商做的更貼近用戶一些,以客戶的20%的核心痛點和行業需求為牽引,來拉通整個園區的端到端智能化、數位化的解決方案的服務。

從市場角度來講,曠視從2014年開始講技術產品化,那個時候就開始進入機器視覺的商業化市場,我們到現在有6年的時間,至少在我們這個規模,或者以人工智慧算法為核心的企業,其實是資歷最老的企業,在這段時間我們積累了很多行業標杆級別的產品和方案,整個銷售通路或者我們對客戶服務的體系,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沉澱。

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也有信心對客戶的痛點和需求做精準的把握,同時依賴於我們獨有的算法、對行業的理解、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產品、包括我們這幾年建立起來的生態夥伴生態圈,在樓宇智能化、園區智能化或者數位化的進程中間,能夠形成一些我們的技術和市場的壁壘。

Q3:在技術方面,曠視科技的壁壘(護城河)是什麼?

顧亮:從技術上,首先我們希望以客戶場景需求和整體的解決方案為牽引,去建立一道護城河,保持一個技術的競爭優勢。

首先,我們在深度學習方面我們有核心競爭力的。曠視從2014年開始自主研發的工業級深度學習框架,憑藉這個框架幫我們拿下了27項全球AI計算冠軍,包括MS coco的三連冠;同時,我們今年還開源了我們自研人工智慧生產力平臺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

(自研框架)它幫助我們構建了一個不斷的自我改進、不斷的自動化的算法生產線,我們可以以更小的人力和短的時間開發出各種新的算法,這裡面能夠非常好的響應在企業級的客戶,比如在樓宇、建築智能化所需要的各種定製化的、碎片化的AI需求。

然後,數據和算力也同樣重要。我們為客戶搭建了整個現場訓練的服務和平臺,以及交付支撐團隊,推動Brain++商業化本質是為了幫助客戶在不同的行業,定製他的行業算法,來滿足他的這些痛點需求,來為曠視帶來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Q6:結合案例來看,曠視如何為智慧樓宇/園區客戶定製方案?

顧亮:舉國家電網的例子,你也看到了,電力或者高壓輸電方面也是新基建主要方向。

客戶對於整個高壓輸電、配電、變電站都有很多碎片化的視覺需求,不僅僅是傳統的監控、周界管理,還有一些算法上無人機對整個線路進行缺陷的檢測、對於園區的巡檢,以及各類儀表的識別、園區安全、安全服、安全帽、高空作業危險動作的識別等,這些東西很難在家裡做到能夠緊貼客戶需求的產品。

所以說,我們做的事情走到客戶身邊去——帶著我們訓練平臺、算法研究員走到客戶身邊去,跟客戶一塊做這個事情。

客戶有數據、行業認知,我們有技術、平臺、人員,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很快幫助客戶訓練出這些行業的定製化的算法,最終通過算法生長出業務平臺,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智慧樓宇/園區軟硬一體化方案推進中有哪些難點?如何應對?

在人工智慧推進過程中,一定會有相關的問題。對此,顧亮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1、需求不明確。

客戶需要的不是一種技術,需要的是一個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需要供應商幫助他達到自己對園區、樓宇、智能建築的升級、數位化的改造。

一家企業往往很難端到端做到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其實曠視目前已經在努力的提供一套全站式的智能化樓宇解決方案。曠視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同時結合一些客戶生態的合作夥伴,來幫助我們端到端地滿足客戶對於智能化的整體需求。

2、需求碎片化

在整個行業裡,尤其是企業市場,我們在講到企業的時候,它是分無數個行業的。

曠視做的是首先抽離共性的那部分內容,通過定製化、現場訓練、行業軟體開發,來滿足客戶的差異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在產品的業務、算法和硬體等等層面,我們都充分地去考慮了開放和集成的能力,能夠和上下遊、周邊的合作夥伴更好的融合,包括剛才提到的天元的算法產品訓練框架,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整個在企業級客戶裡,這些碎片化需求所帶來的挑戰。

3、平衡成本

首先要求我們供應商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面向中大型IoT的應用場景,曠視現在是以盤古的專有方案為牽引的,在中小市場我們推出的是曠視九霄的公有雲平臺。

產品需要有很好的應用性,同時我們還提供像魔方這樣的邊端產品進行傳統的攝象頭的感知設備改造,來幫助客戶控制成本。

我們現在的產品也在向著軟體算法可升級、可以遠程更新,幫助客戶可以持續獲得一個全周期的信息服務,這一塊也是在幫助客戶縮減和控制在AI投資上的成本。

4、隱私安全

最後還有一點,在人工智慧領域本身我們在對數據進行採集、加工和賦能,在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方面,它有一個挺大的挑戰。

在這個方面曠視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面,2019年我們已經推出了基於企業自身管理標準的人工智慧應用準則,成立了AI創業公司中間的第一個AI智能委員會。(我們)希望能以此來推進AI的應用合理性,幫助這個行業構建一個可持續、負責任、有價值的人工智慧形態。我們的客戶在曠視的產品裡,可能都能發現說明書裡附帶一頁對人工智慧使用規範的倡議。

說到安全和數據,比如像國家電網、高端製造、國家涉密單位,他們的數據更是要強加防護。第一不能出企業,第二完全不能洩漏,很多都是涉及國家核心機密。

我們為了適應他們的需求,把算法訓練的能力帶到客戶現場,由客戶來操作和管理這些數據,都是為了適應和解決人工智慧在推廣過程中相關的挑戰,做到既合規又能幫助到人工智慧去賦能整個社會的各個行業。

結語:AI落地爆發,考驗軟硬體一體化的時候來了

可以看到,作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AI獨角獸,曠視科技正在不斷豐富硬體矩陣和行業方案框架。這對於AI企業自身來說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像產業鏈上下遊延申的順勢選擇,也是AI創企善於發揮生態力量強大自我架構和業務能力的表現。

無論是硬體能力還是行業場景經驗,都需要基於一定時間和方案的沉澱。說白了,在大環境支持各行各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背景下,只要AI企業沉下心來,和客戶站在一起將技術向上打通到行業應用,突圍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相關焦點

  • 生物識別技術那麼多,為啥偏偏「刷臉」火了?
    你走到一家自助銀行前,攝像頭通過「刷臉」,自動識別你的身份為你開門;你站到ATM機前輸入密碼,再在攝像頭前「刷臉」,就可以成功取錢。這種看起來像是科幻片裡的橋段,在現實中應用越來越多。  今年4月,馬雲在德國漢諾瓦IT博覽會上當眾演示刷臉支付;上月號稱全球第一臺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在杭州誕生。
  • 刷臉時代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談到刷臉很多人應該不是很陌生,在很多的場合都逐漸使用刷臉支付,現而且正在慢慢被大家所接受。對於目前的刷臉技術剛進入人們的視野,通過下文的相關信息或許能幫助您了解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下面為您介紹一下刷臉技術的相關信息:1、刷臉支付的原理刷臉支付的原理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種方式。
  • 曠視唐文斌:開源是為了用無限算法解決無限場景中無限問題
    發布會最後,曠視雲服務業務資深副總裁趙立威介紹了Brain++作為全球最早用深度學習方法開展人工智慧商業化探索的科技企業,曠視成立於AI 開發工具匱乏的早期人工智慧時代,於是曠視靠自主研發,從0到1地解決了算法生產的問題。
  • CVPR 2019 | 奪取6項冠軍的曠視如何築起算法壁壘
    參加 CVPR 對以算法為核心的曠視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9 年伊始,在成立八年之際,曠視宣布了從品牌到戰略的全面升級,並且確立了以算法為核心基因,圍繞計算視覺及相關傳感技術開發感知、控制、優化算法,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識別、手勢識別、文字識別、物體檢測、視頻分析、三維重建、智能傳感與控制等機器學習技術。
  •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像按指紋一樣熟練地「刷臉」。「刷臉」如何讓生活更便捷,又如何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和信息安全?  識別準確度超肉眼千倍  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入口,安裝著幾扇貌似普通的自動門。研發人員抱著筆記本電腦進進出出,通行無阻;可記者想進門時,卻吃了「閉門羹」。
  • 人工智慧系統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預測癲癇發作,準確率達到99.6%
    人工智慧系統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預測癲癇發作,準確率達到99.6%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uses deep learning algorism to predict seisures
  • 依圖NIST奪冠,解密人臉識別算法原理
    其中冠軍被中國公司依圖科技再度摘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得第二名,排名前五的另一家企業是曠視科技。  依圖科技其實是第二次獲得NIST比賽人臉識別冠軍,去年6月NIST官方公布的測試結果中,依圖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達到識別準確率95.5%,是當時全球工業界在此項指標下的最好水平。今年依圖將這一指標提升到了接近極限的水平,即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已經接近99%。
  • 後浪超前浪,商湯曠視等AI獨角獸成機器視覺超級玩家
    近日,曠視舉辦了一場開天闢地 AI有為的線上直播中表示:在2020年,曠視將大力投入企業業務,重點聚焦泛園區和建築智能化場景,希望通過核心設備與底層技術的不斷升級,深度解構行業場景,讓AI為企業園區數位化轉型帶來全新的驅動力。為此,發布曠視新一代人臉門禁一體機,可覆蓋各類場景訴求,能夠確保在不犧牲識別速度和準確率的前提下,將底庫容量擴容到10萬。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在低溼度、低溫或強光等困難場景下獲得更高的準確率,為終端用戶帶來流暢的解鎖體驗和安全的支付保障。曠視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研發之路始於2018年。一家客戶因過往合作對曠視的技術非常認可,提出了希望曠視可以提供屏下指紋解鎖方案的需求。隨後,曠視成立指紋團隊開始技術攻堅。 1 採算法之長,補噪聲之短 屏下指紋識別有一個天然的難題,就是成像自帶非常大的噪聲。透過屏幕像素點反射得到的圖像裡,真正的指紋信息不到10%,剩下的90%多全是無效信號(比如噪聲)。
  • 深度: 刷臉時代到來!你的臉就是最強密碼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四月導語:去年,馬雲刷臉在淘寶上買下漢諾瓦展郵票,「刷臉場景」火遍大江南北。實際上,除了金融支付,當單位門禁、課堂考勤識別從指紋換成人臉時,人臉識別類應用已經被頻繁應用。
  • 深度| 曠視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憑什麼在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獲獎?
    在此次大會的重頭戲「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發布了名為Brain++的人工智慧算法平臺。據曠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唐文斌介紹,Brain++是「一套端到端的AI算法平臺,目標是讓研發人員獲得從數據到算法產業化的一攬子技術能力,不用重複造輪子也可以推進AI快速落地。我們的Brain++還引入了AutoML技術,可以讓算法來訓練算法,讓AI來創造AI。」
  • 漢柏科技助力北大實現「刷臉」入校,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漢柏科技助力北大實現「刷臉」入校,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就在今日,北京大學於校園西南門正式開啟「刷臉入校」,同學們再也不用手忙腳亂的找卡,只需在人臉識別終端前稍稍駐足
  • 刷臉已至未來已來,松美科技將亮相2020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
    目前研發的「一臉通」12大系統包含:人臉消費、人臉門禁、人臉考勤、人臉自助機、人臉支付閘機、人臉支付車載機、人臉訪客、手機訂餐+刷臉取餐、人臉梯控、手機充值、水控機、車牌識別系統本屆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松美科技將推出國內具有領先技術的「一臉通」12大系統,為學校企事業單位中涉及數字辦公、考勤、消費、出入、乘車、生活各方面的應用系統及解決方案
  • 曠視論文三連發,揭秘COCO +Places 2017比賽獲獎模型
    具體來說,他們的算法包含兩個階段,GlobalNet 和 RefineNet。GlobalNet 是一個特徵金字塔網絡,它可以找到所有「簡單」的關鍵點,比如眼、手;重疊的或者不可見的關鍵點就可能無法準確識別。然後RefineNet 是專門用來處理「難」的關鍵點的,它會把 GlobalNet 中所有級別的特徵表徵和一個難關鍵點的挖掘損失集成到一起。
  • 支付寶推出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今後結帳連手機都不用掏了
    36氪獲悉,支付寶推出了一款名叫「蜻蜓」的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可在醫院、超市、餐廳、品牌零售店、便利店甚至菜市場等多個場景使用。只要將蜻蜓接入人工收銀機,並放置在收銀臺上,顧客只要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刷臉支付,無須再掏出手機「掃一掃」。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在「刷臉」時代,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 小學生成功用照片「刷臉」取快遞,刷臉技術靠譜嗎
    近日,一則「小學生發現刷臉取件漏洞」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有媒體報導,多位小學生通過列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用照片「刷臉」就輕而易舉地打開快遞櫃取件。涉事快遞櫃企業、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向記者回應,收到部分用戶反饋後,已下線智能快遞櫃「刷臉取件」功能。
  • 全球人工智慧高被引學者排名公布 曠視孫劍、張祥雨榜上有名
    圖:曠視張祥雨登上中國人工智慧影響力學者榜榜眼孫劍與張祥雨分列美/中AI影響力學者榜榜眼,這可能要歸功於兩位共同發明的深度殘差網絡ResNet,2017年DeepMind AlphaGo Zero系統就應用了深度殘差網絡ResNet,它掀起一場人工智慧算法的「深度革命」,深度學習自此更加實至名歸
  • 小瑞拍了拍你,邀請你一起開啟刷臉登機之旅
    > 那就旋轉手機至橫屏開啟獨一無二的一臉通行全流程刷臉登機緣何如此舒暢輕鬆貼心為旅客需求設計刷臉便可打開導航模式為提高識別準確率以及精準比對率瑞為團隊進行實地調研,深入現場環境考察候機廳多點區域各時間段的光線變化從算法、光學、應用策略、攝像頭模組等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