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2020-12-01 央視網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原標題:

  7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推廣基於網際網路的生物特徵識別認證等服務渠道。此前,已有廣東、廣西、浙江、山東等地開始運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社保認證。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用指紋解鎖手機、登錄帳號、付錢買單,已經是不少人習以為常的動作。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像按指紋一樣熟練地「刷臉」。「刷臉」如何讓生活更便捷,又如何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和信息安全?

  識別準確度超肉眼千倍

  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入口,安裝著幾扇貌似普通的自動門。研發人員抱著筆記本電腦進進出出,通行無阻;可記者想進門時,卻吃了「閉門羹」。原來,這裡的自動門配備了具有人臉識別技術的攝像頭,能夠動態捕捉來客圖像,只要能與系統內的照片匹配,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這一識別進程極快,使用者無需停留,甚至不用抬頭看向攝像頭,就已經完成了「刷臉」進門的操作。

  作為開始最早、發展最快的人工智慧技術之一,人臉識別技術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已經起步,並取得了許多突破。最初,人臉識別靠的是識別面部關鍵點,被形象地概括成「大圓(面部)+小圓(瞳孔)+三角(鼻子)+橢圓(嘴)」模式。現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在人臉上捕捉到3萬多個特徵點,識別雙胞胎也不在話下;不僅可以識別靜態圖像,行走甚至跑跳的動態圖像也能識別;即使周邊光線昏暗,人臉識別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業內人士指出,評價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度,可從誤識率、通過率、識別速度、活體識別度和隱私性五個指標考察。肉眼的誤識率是千分之一,而人臉識別的誤識率可以低至百萬分之一。

  「目前,業內在誤識率和通過率上已幾近完美,但想要在後三個指標上取得突破,還有一定困難。」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坦言,「人臉識別技術要發展,得走技術和場景雙輪驅動的路子。場景能給技術提供材料和方向,技術要在應用中擴展邊界,不斷完善。」

  「刷臉」應用場景越來越多

  7月13日,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威海警方在線發布微博稱,在部署張學友演唱會安保執勤時,體育場西側智能感知警務系統報警發現一名網上追逃人員,警方隨即將其抓獲。這已是今年來,警方第八次在張學友演唱會前後控制違法人員,真正的幕後功臣則是警方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

  「具有非配合性、非接觸性等優點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多種生物識別技術中脫穎而出,逐漸獲得廣泛應用,已在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雲松說。

  今年初,北京網際網路從業者小梁的公司多了幾臺自動售貨機,只要註冊人臉信息,就能通過「刷臉」購買飲料、零食。「人臉支付只要幾秒鐘時間,不用找零錢,也不用掏手機,特別方便。」

  「許多用戶可能已經感受到,『刷臉』正在取代輸入密碼。隨著技術的成熟,人臉識別落地的應用場景也開始增加。也許在未來,我們連手機都用不上,每個人、每件物品都將變成傳感器,直接相連。」螞蟻金服CTO程立說。

  「刷臉」解鎖的新款手機,機場高鐵的智能閘機,小區寫字樓的智能門禁,網約車軟體的安全認證,「一鍵美顏」的自拍軟體……除了安防和金融,人臉識別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多,用戶基礎也越來越廣。據了解,目前已有超1億用戶使用過支付寶的人臉識別登錄功能,其中60歲以上老人多達百萬,年齡最大的已有109歲。

  隱私「盾牌」功能亟待提升

  去年央視「3·15」晚會上,主持人在現場通過一名觀眾曬在微博上的自拍照,成功通過了某手機應用的安全驗證,引發了大眾對人臉識別的擔憂。密碼洩露了,可以換密碼;手機號洩露了,可以換號碼;但是如果人臉信息被洩露了,誰願意為此整容換臉呢?

  「曠視在採集到照片後,會對照片脫敏處理。即使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黑客也無法還原出照片。」謝憶楠介紹,人臉識別技術的進步,也體現在活體檢測防攻擊能力的提升上。比如,利用紅外結構光成像的亞表面活體檢測技術,可以根據物體亞表面散射性的不同,將照片、視頻、矽膠面具等跟真人有效區分開來。

  「刷臉技術的成熟,讓我們真正進入了一個『弱隱私』時代。必須加強有效的監督措施進行引導和約束。政府應通過建立準入制度、評估制度等手段,儘快設定人臉識別技術的各類標準和公民隱私的保護標準。相關行業及企業也應當積極擔負起社會責任,進一步規範行業標準,自覺維護所採集、儲存的公民隱私數據安全。」陳雲松說。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成功用照片「刷臉」取快遞,刷臉技術靠譜嗎
    近日,一則「小學生發現刷臉取件漏洞」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有媒體報導,多位小學生通過列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用照片「刷臉」就輕而易舉地打開快遞櫃取件。涉事快遞櫃企業、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向記者回應,收到部分用戶反饋後,已下線智能快遞櫃「刷臉取件」功能。
  • 生物識別技術那麼多,為啥偏偏「刷臉」火了?
    你走到一家自助銀行前,攝像頭通過「刷臉」,自動識別你的身份為你開門;你站到ATM機前輸入密碼,再在攝像頭前「刷臉」,就可以成功取錢。這種看起來像是科幻片裡的橋段,在現實中應用越來越多。  今年4月,馬雲在德國漢諾瓦IT博覽會上當眾演示刷臉支付;上月號稱全球第一臺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在杭州誕生。
  • 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有什麼風險?
    現在出門消費都可以不用帶錢包了,只要刷一刷臉就能吃飯購物,真是太方便了。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呢?刷臉支付真的安全嗎?隨著科技的成熟,脫離了設備束縛的「刷臉時代」,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刷臉支付靠譜嗎?「靠臉吃飯」的時代也許真的來臨了!
  • 刷臉支付「黑天鵝」?天津立法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生物識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採集人像、關鍵點提取,對人像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人臉識別對比,實現個人身份識別驗證的目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步,人臉識別等新興技術進一步普及並走進萬千大眾的生活,圍繞技術運用的爭議也越來越多。近日,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在「刷臉」時代,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 「刷臉」,正走入你我生活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導,關注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並探討人工智慧浪潮可能帶來的對科技倫理的衝擊和思考。——編者走進一家餐廳,即便沒有手機和錢包,點餐後也能通過「刷臉」完成支付;走進一家銀行,不帶銀行卡、身份證,靠「刷臉」也能取款……這樣的場景,你是否體驗過?如今,從考勤、購物,到坐飛機、住酒店,乃至領養老金……靠「臉」吃飯辦事不再是玩笑。
  • 身份識別之人臉活體檢測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技術越發的成熟,在金融、門禁、考勤、人證合一等領域中廣泛應用,而活體檢測是人臉識別中的重要環節,在近年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活體檢測的常用方法  1、普通攝像頭活體檢測  二、雖然沒有配合指令的動作響應,但真實的人臉也不是絕對靜止的,總有一些微表情的存在,比如眼皮和眼球的律動、眨眼、嘴唇及其周邊面頰的伸縮等。
  • 刷臉時代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談到刷臉很多人應該不是很陌生,在很多的場合都逐漸使用刷臉支付,現而且正在慢慢被大家所接受。對於目前的刷臉技術剛進入人們的視野,通過下文的相關信息或許能幫助您了解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下面為您介紹一下刷臉技術的相關信息:1、刷臉支付的原理刷臉支付的原理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種方式。
  • 建鄴區立式測溫人臉識別一體機多少錢*行業新聞
    工廠1.工廠人員密集,這時就要使用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工人每天上下班刷臉測溫,不用排隊快速通過,保證每位工人體溫正常方可進入車間、宿舍。2.工廠員工上下班打卡集中且多規則又複雜的考勤排班,人臉識別門禁考勤機具有非接觸、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考勤報表後臺管理等顯著優點。
  • 榕券商試水人臉識別開戶 眨眼張嘴抬頭完成認證
    福州新聞網5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楊劍峰) 繼採用微信開戶後,現在手持手機「刷臉」也能開戶了。福州晚報記者昨了解到,在榕個別券商率先推出了人臉識別開戶新玩法。與以往視頻認證需要人工對話確認不同的是,客戶只要完成眨眼、張嘴、抬頭等動作,信息就會被採集到後臺自動比對。此舉大大減少原先手機開戶排隊耗時的情形。
  • 上千張人臉照片流出,人臉識別安全性引熱議,還能「刷臉」嗎?
    文丨張居正 審丨易桉導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活信息領域都可以通過刷臉來完成,這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是進步的產物,會越來越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選擇。除此以外,人臉識別技術還能帶來更加安全的信息體驗,這也意味這項技術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在享受人臉識別技術的方便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目前在部分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存在被濫用的嫌疑,這樣一來,可能會給人們帶來一定風險。
  • 多模態生物識別成趨勢,指靜脈識別優勢顯著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不斷發展,在日常人們更容易感受到生物識別技術帶來的便利,例如AI人臉識別破案、指紋手機解鎖、刷指靜脈過閘等,生物識別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在當下眾多生物識別方式中,指紋識別是我們最常見的識別方式之一,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關於指紋識別存在的安全隱患頻頻出現在新聞之中。對於國內的技術工作者甚至是創新型企業,無疑是一種對更高安全識別技術挑戰。
  • 校園一卡通到校園「刷臉通」?其實只是人臉識別系統的冰山一角!
    人臉識別技術如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是無處不在,比如在手機上的手機支付,身份校驗,甚至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時除了必要的身份證件之外,還需要做人臉識別以驗證是否為本人。人臉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徵,在安全的應用幾乎涵蓋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 探討未來科技設想,未來身份認證方式,刷臉與皮下晶片的科幻時代
    這三種身份認證方式,目前被普遍所關注的是生物特徵認證的方式,主要是這種方式更為便捷。那生物特徵識別認證,有可能讓我們的證件、銀行卡從此成為歷史嗎?或者全民從出生就植入一張可以代表身份的晶片,這樣的科幻時代是否能夠在近今年來臨呢?這也是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一起探討的話題。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編輯導語:如今人臉識別在很多場合都可以見到,比如超市買單、進園刷臉、學校、乘坐交通工具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臉識別隨之用途變多,但安全性以及隱私性就不得而知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已經是現在不爭的事實了;我們對人臉識別在相關安防、出行、金融、安全等領域的產業現狀也有過諸多介紹。
  • 房產售樓處私自收集客戶人臉信息,刷臉邊界爭議升級
    房企這種「一切數據皆可變現」心態強烈到,看房者明確要求刪除人臉圖片時,他們也會坦然拒絕,甚至在疫情期間,看房客戶有普遍戴口罩的現象,個別售樓處還上線了瞳孔識別技術。  刷臉打卡,刷臉支付,刷臉入園,好歹是在消費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
  • 為何我認為IphoneX人臉識別為何是安全的
    支付寶的「刷臉登陸」功能,針對的是已經在某設備成功登陸過一次的情況,即當用戶退出,第二次登陸時才擁有刷臉登陸的權限。這其實和iphone的邏輯是相同的,對於想要盜號的黑客來說,其獲取用戶的人臉、指紋是沒有用的,其要在其他設備上登陸他人的支付寶,依然需要「帳號+密碼+綁定手機的簡訊驗證」三重機制才可以。
  • 刷臉支付行業自律公約落地 專家:儘快建立國家級人臉特徵資料庫
    人們既可以使用各種行動支付APP,將臉對準普通的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完成支付交易的身份識別與授權,也可以在自動售貨機的專用人臉識別終端機具上完成刷臉支付的全過程。對此,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本次《公約》發布與試行,充分體現出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包容,既要鼓勵支付行業創新發展,還要維護公共利益,為未來正式的刷臉支付監管辦法出臺積累經驗。
  • 建行、農行進入"刷臉"時代,這三大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廣東某支行試點ATM"刷臉取款",再次在行業扔下輿論炸彈。目前,包括招行、農行、建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傳來已實現"刷臉取款"、"刷臉支付"的大消息。 9月,建行上線"刷臉支付",稱為"0付",使用"0付"時,不需要任何物理幫助,只需要刷刷臉就能完成消費支付。
  • 人臉識別 有溫度更要守法度
    落地場景多濫用引爭議選好商品,在櫃檯前選擇刷臉支付,通過人臉識別後,只需輸入手機號碼後幾位就可完成付款——在北京一家甜品店內,不少消費者通過刷臉支付設備為所購商品結帳。「刷臉支付比手機掃碼還要便捷一些,解決了手機沒電時的支付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