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張人臉照片流出,人臉識別安全性引熱議,還能「刷臉」嗎?

2020-11-05 大時代資訊

文丨張居正 審丨易桉

導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活信息領域都可以通過刷臉來完成,這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是進步的產物,會越來越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選擇。除此以外,人臉識別技術還能帶來更加安全的信息體驗,這也意味這項技術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

在享受人臉識別技術的方便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目前在部分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存在被濫用的嫌疑,這樣一來,可能會給人們帶來一定風險。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一定的風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同樣在不斷提升。從最新的報導來看,警方在今年就曾經破獲過兩起盜用公民的個人信息來進行非法牟利的案例。犯罪分子利用高超的AI換臉技術,對公民照片做出了一定的處理,然後再通過這些張照片進行動態化視頻生成,而騙過了目前的人臉審核系統,最後完成了自己的詐騙目的,而這也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

同時,科學家也對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了測試。如果可以做出真皮仿真面具的話,在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光亮以及其他環境問題的調試,確實可以成功地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手機解鎖。而類似的面具,其製作成本並不高。隨著3d列印技術在社會中的廣泛運用,已經可以做出做出足夠精度的人臉面具,或者是類似的頭套。

增強人臉識別安全性

經過調查,在部分網絡交易平臺之上,只要花費兩元錢就可以獲得上千張照片,甚至購買和販賣人臉照片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而在商家的所謂真人照片素材庫中,甚至還包括了很多人的正常隱私照片,而商家卻沒有辦法提供任何可以證明照片版權的相關信息。

這些和個人信息,甚至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照片,如果落到某些不法分子手裡,就有可能會帶個人信息的洩露,嚴重的可能會帶來錢財的損失。所以,人臉識別技術必須更加安全可靠。

那麼如何讓人臉識別技術更加安全可靠了?專家表示,簡單的人臉識別技術一般是提取臉上的幾個關鍵點實現的,例如手機解鎖,如果提取人臉是哪個數百個點來識別顯然更加安全,在一些涉及隱私的人臉識別上,比如付款、進小區相對來說採集的人臉信息更加準確。

對於安全性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騙子再怎麼盜取人臉信息,也無法取代真實的人,目前正在研發的相關技術是與活體檢測技術 相關的,不僅要人臉信息對得上,還要將人的各項生命體徵對上。

國家針對人臉信息技術洩露,並且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和盜取的現象,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準備。目前,國家正在通過立法的手段,來保證公民們的公共信息安全。對一些APP運營商,國家會採取更加嚴格的監管,對人臉信息採集做出嚴格規定。隨著我國法律以及相關法規法制的不斷完善,在未來公民的信息安全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

(版權說明:本文由大時代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兩元錢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人臉識別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對於一些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場景,不宜使用人臉識別作為唯一的驗證方式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邢懿銘  如今,我們已進入「刷臉」時代。從掃碼支付、指紋支付到人臉識別,數位技術的發展成熟將人們的生活不斷簡化,人們對新技術在社交、生活場景中的廣泛應用也習以為常。
  • 人臉識別時代來臨有多危險?央視爆用2元就買到臉造假
    相信大家對Face ID不會陌生,內地更是將這個技術運用得淋漓盡致,購物用「刷臉」支付、用手機用「刷臉」解鎖,進住宅小區用「刷臉」開門,越來越多範疇都會運用到人臉識別技術,但隨之而來的是訊息安全風險。中央電視臺就揭發了市面上只需要用2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過千張人臉照片,不法之徒可以利用這些照片,通過「照片活化」軟體生成動態影片,欺騙人臉核驗機,從而犯案!央視引述一份報告分析,目前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的15%左右。
  • 擔憂人臉識別技術有照片洩露風險 如何應對?
    當你的臉變成 一串「密碼」之後……不少人對於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表示擔憂,主要認為其有照片洩露的風險。照片洩露就是人臉識別技術的「鍋」嗎?面對洩露風險,我們要如何應對?伴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其爭議始終存在。
  • 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有什麼風險?
    現在出門消費都可以不用帶錢包了,只要刷一刷臉就能吃飯購物,真是太方便了。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呢?刷臉支付真的安全嗎?隨著科技的成熟,脫離了設備束縛的「刷臉時代」,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刷臉支付靠譜嗎?「靠臉吃飯」的時代也許真的來臨了!
  • 兩元能買上千張人臉照片 專家:人臉識別亟待完善法律防止濫用
    對於一些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場景,不宜使用人臉識別作為唯一的驗證方式  如今,我們已進入「刷臉」時代。從掃碼支付、指紋支付到人臉識別,數位技術的發展成熟將人們的生活不斷簡化,人們對新技術在社交、生活場景中的廣泛應用也習以為常。  然而,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運用,個人信息洩露、信息被盜取的情況時有發生。
  • 2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 刷臉時代如何增強安全性?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原標題:   7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推廣基於網際網路的生物特徵識別認證等服務渠道。
  • 刷臉時代財產安全嗎?專家解讀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時代,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
    每當您識別某人的臉部時,便會使用內部形式的人臉識別。在幾毫秒內,您的大腦就會分解出人臉的各個部分,將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然後將總和與已經存儲在內存中的那些人臉進行匹配。當流程無縫運行時,您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它的發生。
  • 小學生成功用照片「刷臉」取快遞,刷臉技術靠譜嗎
    近日,一則「小學生發現刷臉取件漏洞」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有媒體報導,多位小學生通過列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用照片「刷臉」就輕而易舉地打開快遞櫃取件。涉事快遞櫃企業、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向記者回應,收到部分用戶反饋後,已下線智能快遞櫃「刷臉取件」功能。
  • 人臉識別 有溫度更要守法度
    旅客在深圳機場「刷臉」登機。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近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公開宣判——杭州市民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案中,法院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刪除其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
  • 刷臉支付能被破解嗎?用馬雲照片識別,卻彈出來了4個字
    刷臉支付能被破解嗎?用馬雲照片識別,卻彈出來了4個字現如今中國的行動支付市場,已經被支付寶和微信瓜分,二者平分天下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覺得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都差不多,但是就安全性上來說,還是支付寶更勝一籌。
  • 小學生用照片破解豐巢刷臉 帶你讀懂3D面部識別
    近日一則豐巢快遞櫃被小學生用照片破解刷臉取件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人們對於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再度表示出種種隱憂。針對小學生照片「刷臉」取件一事,豐巢官方回應稱,「刷臉取件」是小範圍推出的測試版本,已第一時間下線。
  • 刷臉有風險!浙江小學生用照片刷開豐巢櫃,豐巢緊急下線刷臉開鎖
    據《都市快報》報導,有嘉興小學生,用一張列印的照片騙過了豐巢快遞櫃,無需取件碼,順利取出了快遞櫃內的包裹。做測試的小學生,來自於上外秀洲外國語學校(位於浙江嘉興秀洲區)402班。實驗的第一步,是在小程序上開通刷臉取件功能,先掃碼進入小程序,後點擊進行身份驗證。
  • 整容整成那樣,還能通過人臉識別嗎?
    人臉識別已經越來越普及到生活中,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它識別準確性的迷之困惑,什麼狀態下能識別?什麼狀態下不能?尤其是疫情以來,口罩成了生活標配,但帶著口罩能完成人臉識別嗎?,也就是獲取RGB、濾波等,再通過複雜的算法(此處省略高深莫測的一萬字)對人臉區域分割,提取特徵點,比如你的鼻子有多高,臉有多寬等等,最後利用這些特徵點的信息與此前的錄入信息做對比,判斷「你是誰」。
  •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雖然人臉識別技術的便捷性受到認可,但受訪者對其安全性感受一般,很多時候遭遇強制要求使用現象,受訪者表示在交通安檢、實名登記、開戶銷戶、支付轉帳等多個場景中遇到過強制要求人臉識別,即沒有指紋、密碼、刷卡、籤到等其他替代方案的情形。
  • 刷臉支付行業自律公約落地 專家:儘快建立國家級人臉特徵資料庫
    人們既可以使用各種行動支付APP,將臉對準普通的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完成支付交易的身份識別與授權,也可以在自動售貨機的專用人臉識別終端機具上完成刷臉支付的全過程。對此,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本次《公約》發布與試行,充分體現出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包容,既要鼓勵支付行業創新發展,還要維護公共利益,為未來正式的刷臉支付監管辦法出臺積累經驗。
  • 評:「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用法律為人臉識別釐清邊界
    目前,一審判決園方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不過郭兵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其大部分訴訟請求未得到法院支持,將繼續上訴。身為法學副教授的郭兵把自己的「臉」要回來了,這是法律為人臉信息撐腰。
  • 強制刷臉?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有看房者表示,戴口罩也會被抓拍,這才戴著頭盔看房;北京一家中學發布通知,稱「學生每天進出校門必須在閘機進行人臉識別」,「不服從管理、不刷臉進入將通報批評」;在南京,去年有大學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可追蹤、識別學生聽講、發呆、睡覺等上課狀態」;此外,也有多地小區、寫字樓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的地方還要求同步上傳戶口本、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