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有什麼風險?

2020-12-05 股城網

現在出門消費都可以不用帶錢包了,只要刷一刷臉就能吃飯購物,真是太方便了。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呢?刷臉支付真的安全嗎?隨著科技的成熟,脫離了設備束縛的「刷臉時代」,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刷臉支付靠譜嗎?

「靠臉吃飯」的時代也許真的來臨了!在ATM機上刷臉就能取款,用手機銀行刷臉就能轉帳,在肯德基刷臉就能吃上飯,在平安刷臉就能買保險……人臉識別技術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

滙豐昨天啟用人臉識別技術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已成功推出手機銀行人臉識別功能,滙豐客戶使用小額行動支付業務將更加安全和便捷。滙豐由此成為首家啟用該新技術的外資銀行。

人臉識別支付怎麼火了

據介紹,滙豐客戶向新收款人進行小額移動轉帳時,通過不易複製的人臉識別技術與動態驗證碼等手段的結合使用,有效保護了資金安全。與此同時,新的技術手段取代了傳統的安全密碼器,解決了要隨身攜帶安全密碼器的不便。以此新方式,滙豐手機銀行客戶可以進行每日累計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的小額行動支付。

滙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從全球來看,內地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接納態度最為積極樂觀。以人臉識別為例,滙豐最新的關於科技信任度的調查發現,近半數的內地受訪者認為該技術將會為生活帶來便利,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同時,內地消費者在行動支付領域亦遙遙領先於發達國家。」

支付寶刷臉支付有什麼風險?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對輸入的人臉圖象或者視頻流,與已知的人臉進行對比,從而識別每個人臉的身份。

支付寶刷臉支付風險

與傳統的密碼識別和指紋識別技術一樣,人臉支付同樣需要跟系統存儲的信息進行比對驗證。在很多人看來,人的臉部特徵有很強的唯一性,這使得人臉支付安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按照淘寶人臉支付的流程,支付寶系統會提前採集每一位用戶的人臉特徵,用戶支付時刷臉,與系統採集的人臉進行對比驗證。按照人臉特徵有很強性的說法,支付寶人臉支付確實很安全。可是,一些外部因素,會讓淘寶的人臉支付有太多的風險。

風險一:可複製性

複製是破解密碼的最常用手段,竊取數字密碼,以及套取指紋來解密手段已經相當普遍。同樣,人臉特徵更容易被複製。人每天都暴露在外面,通過拍照完全可以獲得一個人的臉部特徵,並進行複製。

由於密碼是記錄在人的大腦或其他介質上面,竊取難度比較高。相比之下,天天暴露在外面的人臉用在支付驗證上無疑有很大的風險。使用數位相機拍到一個人的臉部特徵後,利用整容技術完全可以破解掉人臉支付。

拋開整容複製人臉這一方法不談,使用數位相機拍到人臉照片,然後用照片識別,同樣可以騙過人臉支付系統。目前,淘寶的人臉支付識別系統,還是基於靜態頭像識別,不支持動態識別。

風險二:不穩定性

與數字密碼或指紋驗證不同的是,人的臉部特徵有不穩定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女性總是習慣化上濃妝。一旦用戶化上濃妝,臉部特徵就會發生變化,機器就會無法識別。既便不化妝,帶上墨鏡或者帶上其他飾品,也會影響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除化妝外,過敏、受傷、整容都會導致臉部特徵有很大變化,這無疑是人臉識別技術的一個潛在風險。

相關焦點

  • 可以在哪裡刷臉支付|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哪個更有前景?
    隨著時間的增長,第三方支付已經難以滿足多種支付場景同時使用的需要,無法提供高效的精細化服務。此時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應用而生。什麼是聚合支付?聚合支付其實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比如對於大型商戶更受歡迎的PC收銀臺與掃碼槍、掃碼盒結合的方式,消費者使用支付寶付款碼或是微信付款碼就能完成支付,同時直接列印小票。什麼是刷臉支付?人臉識別是一種基於人的相貌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技術的最大特徵是能避免個人信息洩露,並採用非接觸的方式進行識別。
  • 刷臉支付「黑天鵝」?天津立法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
    談到人臉識別不得不說刷臉支付。誰也沒有想,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刷臉支付變得無臉可刷。2014年開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先後開啟了刷臉支付的研發工作並進行了商用探索。2018年,支付寶推出了輕量級刷臉支付終端 「蜻蜓」,對刷臉支付進行大規模商用推廣。
  • 細說刷臉支付的代理套路
    什麼徹底顛覆支付行業,什麼支付寶微信巨額補貼紅利,什麼支付才是最賺錢的生意,什麼再猶豫你就完犢子了,什麼果斷才能成功,猶豫就會敗北,總結起來就是刷臉支付牛逼,廠家(支付寶微信)補貼牛逼,快來搶錢,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當年搞傳銷搞微商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麼說的。當然,實際上他們也是同一批人。
  • 支付寶宣布:將發布新一代「刷臉支付」產品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13日消息,螞蟻金服在今天下午對外宣布,將於4月17日在北京發布全新「刷臉支付」產品,全面推動未來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刷臉支付等新技術應用。
  • 我國的刷臉支付仍處於相對「蠻荒」的發展階段
    在近日全國首個公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的法規出爐後,不少市場人士開始聯想其對刷臉支付的影響。近兩年來,包括人臉、指紋等生物識別信息已在支付轉帳、實名登記等場景中廣泛應用。
  • 探討人臉識別支付在AFC系統的應用
    繼二維碼支付、NFC支付在AFC系統應用之後,作為生物識別的人臉識別支付在AFC系統應用的需求,又一次被提了出來。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結合了計算機圖形學、可視化技術、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專家系統、數字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在銀行、超市、安保等行業應用廣泛,但是在地鐵AFC行業尚未大規模採用。
  • 刷臉支付能被破解嗎?用馬雲照片識別,卻彈出來了4個字
    刷臉支付能被破解嗎?用馬雲照片識別,卻彈出來了4個字現如今中國的行動支付市場,已經被支付寶和微信瓜分,二者平分天下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覺得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都差不多,但是就安全性上來說,還是支付寶更勝一籌。
  • 這就是刷臉支付
    當今最火熱的項目屬刷臉支付和共享充電寶項目,我們現在來說一下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是支付方式的升級,由掃碼支付升級為人臉識別支付(刷臉支付),這種支付方式現在的趨勢有多好呢?其一由現在市場的狀態可以看出,其二支付寶,微信和銀聯三大巨頭都有參與,其三銀行,機場和醫院相繼開通刷臉付。
  • 支付寶發布「蜻蜓」刷臉支付產品 蜻蜓怎麼使用步驟詳細
    支付寶發布刷臉支付產品「蜻蜓 12月13日,在支付寶開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寶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 「蜻蜓」,直接將刷臉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  2018年以來,有刷臉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銀機具已在零售、餐飲、醫療等大型商業場景中得到使用。
  • 支付寶推出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今後結帳連手機都不用掏了
    36氪獲悉,支付寶推出了一款名叫「蜻蜓」的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可在醫院、超市、餐廳、品牌零售店、便利店甚至菜市場等多個場景使用。只要將蜻蜓接入人工收銀機,並放置在收銀臺上,顧客只要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刷臉支付,無須再掏出手機「掃一掃」。
  • 刷臉支付行業自律公約落地 專家:儘快建立國家級人臉特徵資料庫
    人們既可以使用各種行動支付APP,將臉對準普通的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完成支付交易的身份識別與授權,也可以在自動售貨機的專用人臉識別終端機具上完成刷臉支付的全過程。對此,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本次《公約》發布與試行,充分體現出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包容,既要鼓勵支付行業創新發展,還要維護公共利益,為未來正式的刷臉支付監管辦法出臺積累經驗。
  • 人臉識別和生物識別在支付領域上的風險
    ,如預留問題、隨機歷史交易問題、支付密碼、第二生物識別方法等;可防止假冒生物特徵識別通過或者生物特徵識別帳戶有誤的情況下發生交易風險(圖2)。但由於人臉識別在金融機構的現金業務上直接應用理念較為超前,用戶對其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存疑,且具有很高的政策性風險,目前沒有普及。而在境外,尚未有類似報導。四是園區面部識別消費。園區應用是國內的特色應用,高校、大企業等封閉範圍內的園區之中有獨立的消費體系,有利於提高清算效,免去現金支付的麻煩,同時不必承擔清算手續費用的開銷等優勢。
  • 前瞻行動支付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人臉識別有風險?螞蟻金服董事長...
    人臉識別有風險螞蟻金服董事長:絕對安全 損失全賠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近日在上海回應「人臉識別信息在被售賣,人們的隱私風險如何進行管控」的提問時表示,支付寶的刷臉支付數據不會保存在本地,沒有任何人可以接觸到這些數據。井賢棟介紹,螞蟻金服的人臉支付從四年前做起,目前已經取得了活體檢測的專利,「我有絕對的安全信心。
  •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既然剛才談到了支付方式,那麼下面咱們再說一下,眼下比較時髦的「刷臉支付」。刷臉支付保險嗎?人的臉型和面貌,會隨著年齡,體重的增減而改變。長相比較相似的人,可以通過化妝或整形來重塑面孔。現代高科技手段能夠製作出矽膠材質的「人皮面具」,仿真度足夠以假亂真……所以,刷臉支付保險嗎?會不會有個人帳戶被盜刷的風險?或者,以前存入帳戶的錢款,卻因為人胖或瘦了而無法通過刷臉檢測?
  • 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而支付作為金融的重要基礎性業務,對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更是有最直接而廣泛的需求。 生物識別支付與傳統支付的最大區別在於,生物識別支付省去了銀行卡、手機、現金等硬體環境,直接通過生物特徵與帳戶進行關聯。而對於用戶而言,無須攜帶任何支付介質即可進行消費,安全而方便。 面對如此便捷而炫酷的支付方式,我國各類市場機構都已經早早布局。
  • 刷臉支付所刷的臉其實是數據組成
    我們很容易被電影中的場景誤導,以為識別人臉時會直接存儲用戶的照片。但是實際上,用戶的照片在採集後就會被轉化很多次,最終變成很長的一串數字。這串數字中就進行臉部驗證;最後,用戶正對拍照界面,系統自動比對,驗證通過後再從相關支付帳戶中扣款。由於在支付過程中,既要「刷臉」,也要輸入手機號,不少用戶認為步驟過於複雜,還不如直接掃碼更便捷。
  • 支付寶發布刷臉產品「蜻蜓」,0.01秒即可識別,信息安全可保證?
    國內支付便捷程度一直讓很多國外網友羨慕,銀聯、微信、支付寶都先後實現了目前「最先進」的刷臉支付。支付寶近日推出的「蜻蜓」,就是一種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用戶只需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支付。有網友感慨這是真·靠臉吃飯。
  • 生物識別技術那麼多,為啥偏偏「刷臉」火了?
    你走到一家自助銀行前,攝像頭通過「刷臉」,自動識別你的身份為你開門;你站到ATM機前輸入密碼,再在攝像頭前「刷臉」,就可以成功取錢。這種看起來像是科幻片裡的橋段,在現實中應用越來越多。  今年4月,馬雲在德國漢諾瓦IT博覽會上當眾演示刷臉支付;上月號稱全球第一臺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在杭州誕生。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現在微博有個話題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面具可代替人臉解鎖手機。有一個科研人員進行了用面具代替人臉的測試,結果手機被成功解鎖。不用真人也可以解鎖手機,有人因此提出了對人臉識別安全問題的擔憂。「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
  • 金華刷臉乘車支付入選2019年全國交通領域行動支付十大熱點事件
    作為行動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支付一直以來都是行動支付網持續關注的重點。近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運輸分會盤點並選出2019年交通領域關於行動支付頗具意義的十大熱點事件,其中金華公交首創刷臉乘車支付,成功入選2019年全國交通領域行動支付十大熱點事件,位列第五。